民国二十一年,八十七岁的郭张氏心力交瘁,力不能支,预感自己剩下的时间不会太多了,便有气无力地对守在炕边的郭英兰说:“英子,你可知道奶奶现在最丢心不下的是什么?”
“最丢心不下的……”郭英兰忽闪着杏仁大眼,“莫非奶奶担心咱那几家商号人手少、经营不善?”
郭张氏苦笑着摇摇头,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再说,那些师傅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傻丫头,奶奶正为你的事发愁啊!”
“我的什么事?”
“你的婚事呀!都成大姑娘了,还不操心?”
“奶奶,你怎么又提起这事?我不是早说过了吗?我这辈子哪里也不去,就留在家里伺候您老人家!”
“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爹娘去世早,奶奶不替你操心,谁为你操心啊!”
“我还小呢,不着急!只要奶奶身板硬朗,比什么都强!”
郭张氏泪水潸然道:“你少哄我!我今晚脱了鞋,还不知明早穿不穿得上!这件事奶奶作主,明儿就托人给你找婆家!”
郭英兰怕惹奶奶生气,不敢再坚持,只好依了她。过了十多天,下人居然在开封府没能找到一家与郭家门当户对的。郭张氏好不失落,想:我又不是嫁公主,好人家真恁难找?便召来下人细问端详。下人也好不委屈,解释道:“我们打听了不少主儿,但不是这个缺红,便是那个短蓝。有的家产豪富,但人品不正;有的人品倒好,却家贫如洗。我们掂来掂去,总怕与您老人家的心思不般配。”
“好儿不在家当,好女不在嫁妆,咱不图庄基不图地,只盼有个好女婿。只要人家孩子家教好,人品正,有才学,比什么都金贵!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穷点怕什么?咱多扶帮就是了。”
“有佘太君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东街李家小子济岩能写会画,识理守教,要模样有模样,要品学有品学,不知合不合您老人家的心意?”
郭张氏听罢,点点头:“好!好!只要人好,别的都好说!我可不是嫌贫爱富、无情无义的王承相,把宝钏逼出家门!”见孙女的婚事有了眉目,郭张氏好不兴奋,竟一字不落地吟唱起豫剧《五典坡》王宝钏劝父的那段唱词——
姜子牙钓鱼渭河上,孔夫子在陈绝过粮,韩信讨食拜了将,百里奚给人放过羊。
把这些名臣名将名儒名相一个一个人夸奖,哪个中过状元郎?
老爹爹莫把穷人太小量,多少贫贱作栋梁!
……
众人无不咋舌,连连赞叹:“佘太君记性了得!”
一对良缘就此促成,李济岩、郭英兰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加之有郭张氏的帮扶,小日子过得甚是幸福美满,次年十月,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女婴降生,一家人好不欢喜,企盼孩子将来能够成就一番超过男子的事业,便为其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李一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