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祥门小学有个青年教师叫王玉凡,小伙子才思敏捷,聪明能干,时有奇思妙想迸发,被同事们称为“人精”。一次,学校集会,喇叭里又播放起那首响彻神州的歌曲——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
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
王玉凡眉毛一拧,对周围人道:“不对呀!‘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话说得太绝对,有些植物生长就不需要太阳,而且害怕太阳!比如豆芽菜,它生长就要盖在瓦盆里,放在暗室里,捂在被窝里;如果放在太阳底下,不但无法生长,还会死掉呢!‘万物生长靠太阳’说得不科学,会出笑话呢!”大伙无不为王玉凡敏捷的才思、求实的态度而称赞。
又有一次,为了教育学生克服慌张毛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王玉凡就在黑板上写下“蜜蜂”、“群众运动”、“文化大革命”等词汇,然后将词语位置颠倒,对学生讲解道:“我们的汉语词汇十分严谨,即使是同样的几个字,如果排列顺序不同,词语意思就会截然不同。譬如‘蜜蜂’一词,如果顺序颠倒,就成了‘蜂蜜’。前者是益虫,整天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蜜;后者是补品,香甜可口,老幼皆宜。又如‘群众运动’四个字,如被改成‘运动群众’,意义就大不一样。前者正确,后者错误;前者革命,后者反动;前者倡导,后者抵制。再如‘文化大革命’,如果搞成‘大革文化命’,历史必然倒退,人民势必遭殃,社会肯定乱套!所以,同学们做作业时,一定要认真细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有一次,王玉凡周末回到乡下老家,被一位老农缠住:“兄弟,你在城里教书,见多识广,那你就给老哥讲讲,毛主席为啥叫人向愚公学习?”
王玉凡一听,乐了,就把《愚公移山》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老农听罢直皱眉头,问:“愚公老汉为啥要挖山呀?”
“因为阻挡了他家的出路嘛!”
“对于那些没有阻挡他家出路的山,他到底挖不挖?”
“这……书上没写,我想大概……不会挖吧!”
“既然这样,老哥想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许因为太忙,搞错了!”
“把什么搞错了?”
“天底下那么多的山他不挖,偏带领子孙只挖自家门前的山,这不是‘私’字当头吗?我看,我们不但不应该学习愚公,而且应该批判愚公,斗争愚公!你识文断字,赶紧给主席写封信,提个醒,叫别再学习愚公了,要不然还‘斗私批修’干啥?”
“对!对!要学习,就应该向老哥你学习!老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忙得手脚不闲,一会儿耕地,一会儿修渠,一会儿打井,一会儿铺路,累得东山日头背西山,汗珠流得好比下雨;不过,你是给公社干,就是为集体、为国家哩,比他愚公老汉伟大八十倍哩!”
……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玉凡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平日脱口而出的只言片语,竟被人搜集整理出来,在学习会上上纲上线,大肆渲染,一夜之间就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
这天下午,全区教师在中学后操场召开批斗会。在排山倒海的口号声中,王玉凡被押上台来。只见他面色苍白,浑身打颤,脖子上吊着一串哑铃,奇形怪状的“阴阳头”痛苦地耷拉着。当工作人员押他向毛主席画像请罪时,台下有人高喊:“不能便宜了这个反革命,让他跪得高些!”
于是,就有人抬来一张桌子。
“不行!再高些!”
又有人摞上一条板凳。
王玉凡摇摇欲坠地跪在半空中,批斗会这才开始。
大会发言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张三还没有说完,李四就等得不耐烦了,主持人从不会为冷场而担忧。至于呼口号,由谁领头、呼什么、什么时候呼,也都是精心组织过的,大凡不会出什么差错。正在大会进行得如火如荼中时,突然出了意外:王玉凡“咕噜”一声从半空中一头栽到台下,登时昏死过去。会场霎时秩序大乱,尽管高音喇叭里的“安静”之声喊得天摇地动,却只是杯水车薪。大会只好草草收场。而斗兴未尽的人们却迟迟不肯离去……
王玉凡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昔时的喜眉笑眼早不复存在。不论谁从他身边经过,他都勾着头,弯着腰,垂着臂,嘴里喃喃地念着:“我反动……我有罪……”
心软的人见他,就加快步子走开来;喜好恶作剧的人们则凑上前去,摸着他的“阴阳头”,笑嘻嘻问:“玉凡,豆芽菜还怕太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