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春秋逐鹿

  西周末年,醉生梦死、荒淫无道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骊山烽火戏诸侯”,结果周幽王身首异处、命赴黄泉。在内乱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郑、晋、秦等诸侯的护卫下被迫挥泪告别残破的镐京,辗转迁都东都洛邑。经过这次打击,周王室日渐衰微,到后来只是保留了一个天下“共主”的名义(也就是说,只是名义上作为各诸侯国的君王)。历史学家将东迁以前的周朝称为“西周”,以后的周朝称为“东周”。

现存鲁国的史书《春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东周的历史,因此,东周又被称为“春秋”。

从此,强大的周王朝开始滑向衰落,历史以它坚定的步伐迈进了春秋时代。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这是一个动荡变革的岁月,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群英荟萃、大师迭出的英雄时代。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历史在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在动态中发展,古今中外,莫不如是。然而,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里,这种动态变革的规模和力度有特别的表现,而春秋就属于这样的特定时期。在它并不太长的三百年的历史中,王室衰微,五霸迭兴,列国兼并,夷夏融合,宫室没落,大夫专权等政治格局此消彼长,令人目不暇接。田制改革,赋税嬗变,私学勃兴,军队扩增等各种历史现象不断出现。

春秋社会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逐渐递嬗为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它的前脚已跨进了新世纪的门槛,而它的后脚却还停留在旧庭院的边缘。在它的前期历史中,更多地体现了西周的时代特征,而在它晚期的地平线上已隐约出现了显示战国社会特色的晨曦。虽然旧的礼乐文明逐渐衰弱,新的封建因素不断增长,但在中原和周边的不同的地域之间,其文明的成熟和发展程度是不平衡的,显示着多样化的复杂倾向。这种事物发展上的不平衡,决定了春秋社会大体走向。

在政治上,春秋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司马迁在《史记》里有非常精确的概括,即“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具体地说,以公元前546年“向戌弭兵”一事划分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的特点是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华夷冲突融合。后一个阶段,虽也发生了吴、越勃兴,北上争霸,但总的来说“尊王攘夷”的旗帜已经暗淡,中原大国争霸已进入了尾声,华夏融合基本完成,各国内部的经济、政治变化越演越烈。

春秋时期,自周平王东迁后,周王控制的土地日趋缩小,影响力一落千丈。有一次,晋侯准备召开诸侯会议,恐怕诸侯不来参加,就把周襄王请去,以朝天子的名义来会诸侯,果然达到了目的。诸侯召天子,而且召之即来,说明天子已经威信扫地。随着王权的沦落,诸侯对天子的朝贡大大减少,王室的财力越来越拮据,周王室常常不得不放弃天子之尊,向诸侯“求金”、“求车”。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到鲁国去,乞求鲁国给些财物好办丧事。经济上对诸侯的仰赖,使其政治上又不得不受诸侯的摆布。天子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实亡。

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到春秋的后期,南方的吴和越也参加了争霸战争。

但最先跳出来向周天子权威发起挑战的是郑庄公。此人不仅政治上深富韬略,军事上也颇有创见。他不拘泥于古法,巧妙用车、步兵,摆下“鱼丽阵”,箭伤周桓王,大破周联军。从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传统宛如明日黄花,一去不复返。这也揭开了春秋争霸的帷幕。但是,由于郑国位处四战之地,国土不大,实力有限,郑庄公只能扮演“但开风气不为先”的角色。

真正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以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即位前为躲避齐国内乱,和兄长公子纠流亡国外。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奔回齐国,争夺君位。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带兵拦截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死去。公子纠以为小白已死,就放慢了行程。小白却日夜兼程抢先回到齐国即位,就是齐桓公。齐桓公想任用他的师傅鲍叔牙为相,鲍叔牙举荐自己的好友管仲,并对齐桓公说:“您要是治理齐国,用我为相就足够了,您要是想称霸天下,却非用管仲不可。”齐桓公认为鲍叔牙的话有道理,不再计较一箭之仇,隆重地迎接管仲回齐国,并且重用了他。齐桓公对内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组成3万的常备军,并加强训练。通过改革,几年之间,齐国已经国富兵强。而这期间,管仲对齐桓公霸业贡献良多,孔子尤其对他提出的“尊王攘夷”称赞不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山戎进攻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亲自率领大军北征,管仲随行。齐、燕军队追击山戎,一直打到很远。这一仗十分艰苦,春天出兵冬天才回师,作战中军队迷行道路,人马几乎陷于绝境。这时管仲对桓公献计说,你可以让老马带路。于是,军队跟随几匹老马,终于走出了迷谷。这就是老马识途的故事。后来胜利回师的时候,燕庄公送行直到齐境内几十里。为了不违反周朝关于诸侯不能擅离国境的规定,齐桓公就地划界,把界北土地送给燕国。各诸侯国闻听此事,更加信服齐桓公。

当时,南方的楚国不断向北扩张,进攻中原各国。齐桓公率领各诸侯国伐楚,指责它不向周王纳贡。楚国被迫承认错误,暂时中止了向中原的扩张。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使臣参加。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是与齐桓公齐名的又一个霸主。晋国原处于戎狄游牧地区,东周初期,晋献公(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公元前636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即位前因晋国内乱,流亡在外19年。在这19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他周游列国,到楚国时,楚成王像接待诸侯一样隆重地接待他。有一次,楚成王问重耳:“公子如果回到晋国,将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若能返回晋国,一旦晋楚交战,两军相遇中原,晋军将退避三舍,以报答今日的盛情。”

那时楚国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当时楚军人数超过晋军一倍多。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成王为名,后撤90里,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楚军果然追到城濮,被晋军打败,狼狈退回楚国。城濮之战以后,晋文公大会诸侯,周襄王亲去劳师,晋文公成为霸主。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饮马黄河,做了中原霸主。

楚国是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的一个国家,它在周初曾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后得到周的封号,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其先祖熊绎在西周初曾被成王封为子爵,但楚国对周室时服时叛,不受封建之约束。

春秋初年,王权衰微,楚君熊通索性于公元前704年自立为王(即楚武王),欲与天子分庭抗礼、较一长短。不久其子文王定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国势进一步强大起来。春秋初期,强楚实乃中原诸国之心腹大患,而霸政之“尊王攘夷”也往往以抑楚为其主要目标。楚早就有窥伺中原之志,故长期以来,一方面并吞周围小国一方面不断向北推进。但它先在齐桓公时被阻于召陵,继而在晋文公时战败于城濮,使北进图谋一再受挫。晋文公死后,楚又重新投入逐鹿,特别是到了楚庄王的时候(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执政),其势更加嚣张。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竟观兵于周郊,饮马黄河,派人向周天子问九鼎之轻重,故楚国代周之野心昭然若揭。公元前598年,楚破陈国之都。次年,又兴兵围郑,迫郑降,晋闻讯派兵救郑。晋、楚两军于公元前597年大战于邲(今河南郑州北),时晋国将帅不和、政令不一,故晋军被楚所败。此后,陈、蔡、许、郑俱从楚。公元前594年,楚军又围宋,宋人告急于晋,晋不能救,宋只好与楚言和。这时中原各国除晋、齐、鲁等外,全部尊楚庄王为霸主。

邲之战后,楚庄王虽称霸于一时,然晋国犹不可忽视。此后一段时间,晋、楚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结果形成南北对峙、各霸一方之。公元前546年,宋国执向戌倡议弭兵,他奔走拉拢晋国执政赵武和楚国令尹子木,使晋、楚、宋、鲁、郑、卫、陈、蔡、曹、许、齐、秦、邾、滕等十四国在宋国召开弭兵大会。结果由前述十国签订盟约,规定除齐、秦等大国外,小国须既朝晋又朝楚,向两国同样贡献,承认两国为共同霸主。于是霸权乃由晋、楚二强平分。史称“向戌弭兵”。

五霸中的宋襄公,争霸未成,反而丧命。原来桓公死后,诸子争立,齐国渐衰,楚国觊觎中原。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年执政)会合几个小国,想自充霸主。但公元公元前639年会盟于盂(今河南睢县西北)时,襄公竟一度为楚所拘。公元前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时楚兵强大,但襄公与之作战时却大讲“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才攻击之,结果宋师大败,襄公受伤,次年因重伤而卒。

秦僻处西陲,周初为附庸小国,初年因秦襄公助平王东迁才被封为诸侯,并承平王赐给岐山以西之地,后定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南)。到了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执政)时,国势逐渐强大起来。秦穆公名任好,赢姓,是秦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秦穆公继位当年(公元前659年),就亲自带兵讨伐茅津(今山西芮城东)的戎人,开始了扩张疆土的事业。秦穆公娶晋太子申生的姊姊穆姬为妻。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灭虞,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就将他们作为穆姬的媵人(随嫁的人)陪嫁到秦国。百里奚不愿忍受奴隶的生活,逃到宛(今河南南阳),被楚国人捉去。

秦穆公胸怀大志,却苦于无贤才辅佐。有人告诉他,穆姬媵人百里奚是不可多得的人材,他喜出望外,急忙去请,却得知百里奚已经逃到楚国。秦穆公愿以重金赎回百里奚,又怕楚人不给。于是派使者到楚,说:“秦国的媵奴百里奚逃到贵国,请允许我方用五张公羊皮将他赎回。”楚国一看此人如此不值钱,也就答应了秦的要求。当七十余岁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国时,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桎梏,与他商谈国事,两人一直谈了三天,穆公十分高兴,以百里奚为国相。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五羖大夫”。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他的朋友蹇叔,秦穆公于是用很重的礼品,将蹇叔请来秦国,任命他为上大夫。

秦国要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其东邻晋国。在百里奚和蹇叔的辅佐下,秦穆公将注意力集中于晋。但其时晋国国君晋文公雄才大略,晋国国势正强,成为一时霸主。

秦穆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冬,晋文公死。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春,秦军东去征郑,经过成周北门时,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跳上车去的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王孙满看了以后说:“秦军轻挑而无礼,一定会失败!”秦军经过滑国时,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贩了牛准备到周去卖,见秦军,就将所带的十二头牛全部迭给秦军,说:“听说大国将要诛灭郑,郑君已经作好迎战的准备,派我先迭十二头牛犒劳贵军士卒。”秦军三位将军商量道:“郑国已经知道我军要去袭击,去了也没有用。”于是灭了滑国,往回撤兵。滑是晋国的同姓之国。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丧父,乘机攻灭我的同姓之国。”于是,将丧服染成黑色,出兵在崤山阻击,大败秦军。

三十四年(公元前626年),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带兵东向,与晋军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秦军再次失败。两次较量,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只得转而向西发展。

当时,在今陕甘宁一带,生活着许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国,他们生产落后,披发衣皮,各有君长,不相统一。他们常常突袭秦的边地,抢掠粮食、牲畜,掳夺子女,给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难。秦穆公向西发展,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先强后弱,次第征服。当时,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在今甘肃天水市东)、义渠(在今甘肃宁县北)和大荔(今陕西大荔东)。其中,绵诸有王,住地在秦的故土附近,与秦疆土相接。正好,绵诸王听说秦穆公贤能,派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向他展示秦国壮丽的宫室和丰裕的积储,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势。又用内史廖的策略,挽留由余在秦居住。同时,给绵诸王送去女乐二八。动听美妙的秦国音乐舞蹈,使戎王大享眼耳之福。他终日饮酒享乐,不理政事,国内大批牛马死亡,也不加过问。等到绵诸国内政事一塌糊涂,秦穆公这才让由余回国。由余的劝谏,受到戎王的拒绝。在秦人的规劝下,由余终于归向秦国。秦穆公以宾客之礼接待由余,和他讨论统一西方戎族的策略。

穆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不敢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东到黄河,独霸西方,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国都起,至公元前403年晋国一分为三,整个东周时期共373年。在这373年里,恰好可以分为两段。公元前584年晋使访吴,这个事件可以看作是东周的一个转折点,前期是齐、晋等中原大国与南方的楚国争夺天下霸主之位。晋使访楚促使了吴国的兴起,从那时起,原本处于当时的偏远之地的楚、吴、越等国就站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兴亡大戏。

这其中,有大国楚的君臣享乐,朝政荒唐,可谓“乱由内生”;有小国吴、越君臣的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有尽显《孙子兵法》战争智慧的吴、楚之战;有伍子胥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最终率兵攻破楚都,鞭楚王尸以报杀父之仇的传奇经历……一幕幕历史篇章让人目不暇接。

而参与其中的一位位历史人物更是让人惊叹,有被称为兵圣,影响至深的军事家孙武;有被司马迁称道的,舍身以报知己的两大刺客专诸、要离;有千古流传的美人西施;有称霸一时的吴王夫差;有隐忍执著的越王勾践;有功成身退的大夫范蠡……他们的故事历经千年仍然光彩异常。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