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伍子胥——千秋家国皆是梦

  “一轮明月照窗前,仇人心中似箭穿。实指望到吴国借兵回转,谁知昭关有阻拦……”

《文昭关》是京剧中流传最久的戏目之一。唱的爱唱,听的爱听,人们喜好的恐怕不仅仅是那一口“十三一”的唱腔,戏曲的吸引力的注脚还在于主角伍子胥。京剧中有关伍子胥故事的戏很多,常演的有《战樊城》、《长亭会》、《文昭关》、《綄纱计》、《鱼肠剑》,总称《鼎盛春秋》,足见伍子胥的个人魅力。

伍子胥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就让我们穿越两千五百年的漫漫历史去追寻他的足迹。

遭奸佞,父兄被杀

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

伍子胥的祖父伍举,侍奉楚庄王时曾以直言诤谏著称。楚庄王即位后三年,沉湎酒色,不理政事,身坐钟鼓之间,左拥右抱,并且专横地下令说:“谁敢来劝谏,即刻处死。”伍举却毫不畏惧地讽谏道:“楚国的朝堂上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鸣,这是什么鸟呢?”楚庄王不以为然地辩解说:“这只大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伍举说:“大鸟不飞不叫,就会被猎人捕杀,箭恐怕都已在弦上了,哪里还容得它一鸣惊人呢?”

楚庄王幡然悔悟,抛开酒色,撤去钟鼓,任用孙叔敖来处理国家政事。楚国从此一步步称霸天下,楚庄王成为后世所称的“春秋五霸”之一。

庄王去世后灵王继位。楚灵王修筑了章华台,有一天与伍举一起登临其上。灵王得意地说:“这台多美啊!”伍举却说:“我听说国君把治国安邦作为乐事,把能够纳谏明察当作耳聪目明,没有听说过把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当作为美的。从前庄王筑抱居台高度只要能够瞭望敌情、预警战争就可以了,规模很小,也丝毫不劳民伤财,而大王这个高台修了七年,朝野上下怨声载道,这难道是先王所称颂、赞美的事情吗?我愚昧得很,不懂您的意思。”

灵王听罢,立即停止修建,辞去工匠,不再到台上游览了。从伍举开始,伍家三代都是忠臣,也是楚地的名门望族。

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哥哥名伍尚。伍奢在楚平王时被任命为太子建的太傅,费无忌为少傅,费无忌是个谗臣。

平王派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建娶妻,无忌见秦女貌美,便向平王进言说:“那秦国女子天下无双,大王何不自己娶了来?可以为太子另娶。”平王真的娶了这秦国女子,并且非常宠爱她,后来还生了儿子轸。平王为太子建另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费无忌也便得以离开太子而侍奉平王。做了亏心事总是心虚,无忌担心有朝一日平王去世太子继位,就会杀了自己,于是不断地在平王面前诽谤太子。平王便疏远太子建,派他去守卫城父,镇守边疆。

无忌还不放心,日夜谗毁太子,诬蔑太子怨恨平王,在外与诸侯勾结准备造反。平王召来伍奢查问,伍奢直谏说:“大王怎能听信谗臣的话而疏远骨肉至亲呢?”无忌便忌恨伍奢,一心想要除掉他,趁机又向平王进言说:“大王如果不加以制止,他们的事情就要成功了,大王您将要被活捉。”平王大怒,下令囚禁伍奢,并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司马奋扬派人先向太子报信,太子闻风逃往宋国。

费无忌惟恐不能斩草除根,便向平王进谗言要伍奢将两个儿子召来一起杀掉。伍奢坦然道:“我的大儿子伍尚,为人诚实仁厚,听到我召见一定会回来;小儿子伍员为人刚暴忍辱,能完成大事,且对事情有预见,一定不会来。”

知子莫若父,事情果如伍奢所料。兄弟二人见到平王的使者,伍员对伍尚说:“楚王召我们兄弟,是为了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父子一同赴死,大仇不能得报,为什么要去呢?”伍尚说:“父子情深,我只是想去见父亲一面。如果能保全父亲性命而不去,以后又不能雪耻,终会被天下人讥笑。你胸怀文韬武略,定能报父兄之仇,你逃走吧。”于是兄弟异途,子胥逃走,伍尚与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死了。

图雪耻,亡走异国

伍子胥听说太子建在宋国,便到宋国去。楚王派的人追上了他,子胥张弓搭箭,使者不敢上前,子胥大叫着说:“回报你的平王,楚国将成为废墟了!”使者回报平王,平王马上派出大批军队追赶子胥。伍奢听说子胥逃跑的消息后预言说:“楚国的君臣将会被战争搞得困苦不堪了。”

伍子胥逃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时值宋国国内大乱,便又一起逃亡到郑国,郑国人很尊重他们。后来太子建又到了晋国,晋顷公想利用郑国对太子建的信任,让太子建做内应灭掉郑国,并许诺事成后把郑国封给建。建回到郑国,事情还没有实施,建的一名随从向郑国告密,郑定公与大臣子产杀死了太子建。伍子胥便与太子建的儿子胜一起逃奔吴国。

过昭关,越险赴吴

伍子胥逃往吴国的过程一直是戏曲和民间故事所津津乐道的内容,其中有很多或真实或演绎的传奇。

据汉人赵晔所著《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与公子胜路过昭关,守关的官吏要逮捕他们,伍子胥便谎称国君搜捕他们是因为一颗宝珠,现在宝珠已丢,如果被抓,就将告发是守关官吏抢去吞了。官吏害怕被国王剖腹取珠,只好放了他们。

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子胥与公子胜来到江边,发愁不能渡河,正巧看到一位渔翁撑船逆流而上,便请求渡河,渔翁看到有人在旁边窥探,便以唱歌的形式委婉地告诉子胥天黑再过河,子胥便在芦苇丛中躲到天黑。天黑后渔翁把他们渡到了极远的渡口,还取出食物给他们吃。子胥解下自己的佩剑说:“这柄宝剑是我家祖传的,价值百金,送给您以谢救命之恩。”渔翁说:“我听说楚王下令:抓住伍子胥的人赏粟五万石,爵位拜上卿执圭。这些我都不想要,难道是为了这百金之剑吗?”子胥又问渔翁的姓名,老渔翁回答说:“你是楚国的罪人,我是把楚国罪人渡过江的人。两个强盗的配合很默契,又何必问姓名呢?”

分手之前子胥叮嘱渔翁不要走漏了消息,等他离开后回头看那渔翁时,只见他已将船弄翻自沉江中,以此来表示决不会泄露消息。

子胥继续步行到吴国去,路过溧阳境内,看到一个女子在河岸边捣丝,便请求给他一点吃的东西。女子打开身边的饭篮,让子胥饱餐了一顿。

子胥重新上路之前叮嘱女子不要走漏了消息,等他走出五步远再回头看时,只见那女子已投溧水自尽了,以此来表示决不会泄露此事。

存大志,助阖闾立

子胥来到吴国,当时吴王僚执政,公子光做将领。子胥拜见了吴王僚,吴王僚很喜欢他,也了解到他想要吴国出兵为他报仇。但公子光另有图谋,担心子胥与吴王僚关系亲密妨害了自己的计划,便常对吴王说子胥想攻打楚国不是为了吴国,而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劝吴王不要听从。子胥知道公子光想杀死吴王僚自立为君,这时候还不能用对外的军事行动来说服他。于是便离开朝廷到田野中去耕种,并寻觅勇士。

子胥在逃往吴国的路上曾碰到一个叫专诸的人,眼窝深陷,虎背熊腰。当时他正要与人殴斗,当逼近对手时,其势可敌万钧,但母亲一喊他便立刻回来了。子胥感到很奇怪,就与他攀谈询问缘故,专诸回答说:“屈服于一人之下的人,必能舒展于万人之上。”子胥知道专诸是真正的勇士,便与他结交。这时候知道公子光谋划刺杀吴王僚,便将专诸推荐给他。

专诸对公子光说:“要刺杀君王,首先要了解他最喜欢什么。”得知吴王僚最喜欢吃烤鱼,他便到太湖去了三个月,学习烤鱼的方法。

后来,楚平王去世,吴王僚趁此机会派遣自己的两个弟弟盖馀和烛佣攻打楚国,楚国出兵截断了吴军的后路,吴军被围困。伍子胥见吴国国内空虚便劝说公子光趁机行刺。公子光设好埋伏宴请吴王僚,令专诸预先将鱼肠短剑放在烤鱼中,利用席间向吴王进献烤鱼的机会刺杀了僚。公子光自立为君,这就是吴王阖闾。

专诸在行刺中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这便是著名的“鱼肠剑”的故事。

阖闾做了国君之后,便召伍子胥入朝并官拜行人,与他商讨国家大事,并请他协助来治理国家。至此,伍子胥向自己的复仇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吴王僚被阖闾杀死之后,他的儿子庆忌逃到相邻的卫国去居住。阖闾担心庆忌会联合诸侯来攻打吴国,因此寝食难安,便请子胥来出谋划策。这一次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了身材瘦小的要离。子胥之所以看重要离是因为要离虽然瘦小枯干却曾做出过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齐国壮士椒丘的壮举。椒丘瞎了一只眼睛,据说是因为与河神接连决斗了好几天所致。

他在吴国一个富豪之家的葬礼上吹嘘自己的勇猛,要离对此很反感,当众羞辱他说:“你与河神决斗失败,苟且偷生,明明贪生怕死,怎么还好意思自吹自擂呢?”椒丘很羞愤,晚上便去劫杀要离,谁知要离早有所料,一席话让椒丘无地自容却又对他的勇气十分叹服。

吴王听了要离的事迹后同意起用要离。于是要离假装获罪出逃,吴王依要离之计把他的妻子儿女杀死在闹市中,这样要离就以无罪被害闻名于诸侯,他便跑到卫国去求见庆忌。庆忌相信了他,答应和他一起出兵吴国,要离利用途中渡江的机会趁庆忌不备刺杀了他。庆忌敬佩他的勇气,临死之前竟告诫侍从不要杀死他。然而要离想到妻子儿女,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忠不仁不义,毅然自杀而死。

吴王阖闾的又一个心腹之患被清除了,伍子胥也离自己复仇的目标更近了。

谋国事,数请伐楚

吴王阖闾继位第三年,伍子胥、白喜等人请兵伐楚,吴王同意了,但内心里仍然犹豫不决。伍子胥又一次施展自己洞明世事、发现人才的特殊才能,向吴王阖闾推荐了孙子。

孙子名武,善于用兵,他一直隐居在偏僻之地,不为世人所知,子胥却非常了解他。吴王非常欣赏孙子,任命他为将军来攻打楚国。孙子带兵攻克了舒地,杀死了吴王僚的两个逃亡在外的弟弟,即盖馀和烛佣。吴王非常高兴,便和大臣一起谋划,想打进郢都去,孙子劝谏说:“百姓已经很劳苦了,以后再说吧。”

这次战役之后,楚国人都对费无忌非常怨恨,因为伍子胥的父亲伍奢、白喜的父亲白州犁都是费无忌进谗言害死的,这才为楚国召来了战争。楚国令尹囊瓦听从大家的劝告和楚昭王一起谋划杀掉了费无忌以平民愤,这个谗佞的小人终于落得个“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下场。

阖闾继位第四年,再派孙武、伍子胥、白喜攻打楚国。伍子胥暗中派人到楚国扬言说吴国不怕子期,只怕囊瓦。楚王听信了谣言,派囊瓦带兵迎战,结果吴国攻克了六和潜两地。

第六年,楚国派囊瓦出兵攻吴,在豫章被伍子胥、孙武打得大败。楚军夺取了居巢,俘虏了楚国公子繁,班师回国。

得良机,引兵入郢

第九年,吴王阖闾想再次攻打楚国,一直打到郢都去,询问伍子胥和孙武的意见。伍子胥对吴王说:“楚国令尹囊瓦,性格贪婪,曾经多次得罪过诸侯,唐成公和蔡昭侯都非常恨他。如果能联合唐、蔡两国,攻打楚国一定能成功。”

原来囊瓦曾经因为没有得到蔡昭侯的裘皮大衣和珮玉、唐成公的两匹宝马竟分别将他们二人扣留在楚国三年,因此唐、蔡两国的君臣时刻想着要报复楚国。吴王便派使者去联合唐、蔡两国。

吴、蔡、唐三国军队联合攻打楚国,列阵与楚国军队隔汉水对峙。囊瓦率军迎战,接连三次失利,便丧失了斗志。是年十月,两军在柏举排好战阵。吴王的弟弟夫概请求进击楚军,对吴王说:“囊瓦暴虐,失尽民心,他的属下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卖命。这时候攻打他,楚军一定会全线溃退。”吴王没有答应。夫概便自作主张让自己的属下五千人进攻囊瓦。囊瓦大败,逃到郑国,楚军溃不成军,吴军乘胜追击。吴军接连五次作战,便直达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出逃,吴王入郢。

鞭王尸,终雪大耻

吴军进入郢都后,便着力搜捕楚昭王。昭王由大夫尹固等人掩护逃到郧城,大夫种建背着昭王的妹妹跟随在他身边。郧公斗辛保护昭王到了随国。

吴军追击到随国,劝说随国国君交出昭王。随国国君为把昭王交给楚国的事占卜,结果不吉,于是便拒绝说:“随国偏僻狭小,以前仰赖楚国的保护,且与楚国订有盟约。如果现在楚国有难我们就背信弃义,那将来吴国又凭什么相信我们呢?况且如果吴王能让楚国安定下来,楚国怎么敢不听吴王的命令呢?”吴军赞赏随君的这番话,就退兵了。

伍子胥报复楚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因为抓不到昭王,他就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平王的尸体,狠狠地鞭笞了三百下,以发泄多年来心中的满腔仇恨。

楚臣申包胥,也是伍子胥当年的朋友,这时逃亡在山中,听说了子胥的所作所为,派人对子胥说:“你这样报仇也太过分了吧!毕竟你过去是平王的臣子,今天竟至于掘墓鞭尸,这也太残暴无道了吧?”伍子胥请来人回复申包胥说:“我复仇的时间不多了,这就像太阳马上就要下山,路途却还遥远,所以我只顾复仇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能倒行逆施,顾不上情理了。”

长久以来,伍子胥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几近完美的,但正如申包胥所说,很多人对他“掘墓鞭尸”的行为也是有疑义的,甚至认为这是他人生中洗不去的一大污点,是难以掩盖的品行上的瑕疵。有人认为当他面对申包胥的诘问时,以“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来搪塞,反映出当时他内心的不安和疯狂。其实不然,伍子胥一直很理智。

反观他复仇的漫长过程便不难发现这一点。自从他得知父亲遭小人陷害之时起,就已心存复仇之志,决意“舍小义,雪大耻”,借他国之力报父兄之仇,从前文可以看出他是以怎样的意志和耐心一步步实现了自己复仇的目标。引兵入郢之后,执意复仇的伍子胥,抛开伦理观念的束缚,倒行逆施,鞭尸三百,可谓矢志不渝,心意坚决至极。这种倒行逆施的复仇,诚如司马迁所言,可谓是“怨毒之于人甚矣哉”,但在这种残忍之极、怨毒之极的复仇行为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伍子胥多年心系大仇一朝得报、舍弃伦理小义终雪大耻的快意淋漓。

所以司马迁评价他说:“向令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其实伍子胥在受到申包胥诘问时,他一定也在受到自己内心的拷问,但他心中深沉似海的仇恨和不平不是言语所能够表达,也不是言语所能够掩饰的。因为父兄被害,伍子胥的人生被彻底改变了,故国抛弃了他,他只能逼迫自己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来对付他曾热爱过的国家。哪里是他的家?他只能在黑暗中独行,最终走向了窒息,这或许就是他无法改变的宿命。“春风故国蘼芜长,落日荒祠杜宇哀”,说不尽的是无言的痛苦与悲哀。

申包胥也是一个值得一说的人物,当年伍子胥从楚国逃走,路遇申包胥,申包胥同情他的遭遇。伍子胥对申包胥说:“我必覆楚!”而申包胥却说:“我必存之。”后来这两个人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伍子胥引兵入郢,而申包胥一人复楚,从而成就了一段佳话。

吴军占领郢都之后,申包胥见劝说子胥行不通,便跑到秦国去请求援救。他站在秦国的朝堂上悲泣不止,秦哀公不理睬他,他便一直站在秦国朝堂上靠着墻痛哭,一连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很感动,便答应出兵,派了兵车五百辆帮助楚国打败了夫概的军队。

夫概被打败之后就退兵了,他偷偷回到吴国,趁阖闾还在郢都,自立为吴王。阖闾得到消息,便放弃楚军,转而回去攻杀夫概。子胥、孙武和白喜留在楚国,后来也被吴军以火攻的办法打败,但并无太大损失,便决定退兵了。

这便是申包胥一人复楚的故事。

离开郢都时,伍子胥心满意足地说:“自从有帝王霸主以来,做臣子的还没有能像我这样复仇的。可以走啦!”

立夫差,两朝老臣

子胥等人班师回吴国,吴王杀鱼做鱼末子,准备为他们庆功。谁知他们的归期拖延,鱼末子都发臭了,吴王阖闾端出来给他们吃,子胥等人却并不觉得臭,吴王又做了些新鲜的鱼末子。吴地做鱼末子的风俗,据说就是从吴王阖闾开始的。

这之后不久,吴国的太子病死了,阖闾便从众公子中物色新太子的人选。阖闾的次子夫差请求伍子胥帮助自己谋划此事,子胥答应了。吴王与子胥商量立太子的事,子胥对吴王说:“夫差是最合适的人选。”但阖闾却认为夫差残暴而愚蠢,难当大任。经过伍子胥大力保举,吴王才打消了顾虑,听从了他的建议。

阖闾立夫差为太子后,派他带兵驻扎,防御楚国。后来夫差攻占了楚国的番邑。楚王害怕吴军再次大举入侵,便远离郢都,迁都到鄀。这一时期,吴国采用伍子胥、孙武的谋略,向西攻破强大的楚国,北面威胁齐国、晋国,南面降服越国,国势最盛,可谓称霸一方。历史上的“春秋五霸”向来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便把吴王阖闾列为其中之一,同时也把后来的越王勾践列为其中之一。

越王勾践带兵与吴王阖闾交战,在姑苏打败吴军,并击伤了阖闾的脚趾,阖闾受伤而死。夫差继位之后,任用伯嚭(即白喜)为太宰,加紧操练士兵,两年后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只能带领五千残兵退守到会稽山,并采纳大夫文种的计策以重金美女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请求谈和,并表示愿以全国作为吴国的臣妾。伍子胥劝谏说:“吴越两国相邻,不是吴国灭掉越国,就是越国灭掉吴国啊!现在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怎么可以违背天意呢?祛病除害,一定要断根绝源啊!”但是吴王夫差没有采纳子胥的意见,而听从了太宰伯嚭的建议,与越国谈和了,从此养寇留患,种下了亡国的祸根。

越王勾践为了表示对吴国的彻底屈服,亲自带领妻子和臣下来到吴国服役,侍奉吴王。伍子胥疾言厉色劝谏吴王说:“越王本来是难以掌控的,现在他自己送上门来,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好机会啊,怎么可以不杀他呢?”吴王夫差却说:“我听说诛杀已经降服归顺的人,会祸及三代。我是怕上天责怪,才想赦免他。”太宰伯嚭也在一旁替越王求情。吴王没有杀越王勾践,而是让他为自己驾车养马,住在石洞之中。

越王勾践就这样在吴国服役了三年,没有流露出一点怨恨之情,吴王夫差完全相信他了,以为他是心甘情愿臣服于自己,感激自己的不杀之恩,便有意想赦免他,放他回越国去。伍子胥又劝谏吴王说:“从前夏桀囚禁了商汤而不杀,商纣王囚禁了周文王而不杀,结果上天的意志便反了过来,他们二人终至于亡国了。现在大王囚禁了越王而不杀,您要吸取他们的教训啊!越王勾践为人忍辱负重,这个人如果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患。”吴王有所犹豫,而太宰伯嚭还是一味地为越国说好话。这时候,越王听从跟随他在吴国服役的大夫范蠡的计策,趁吴王生病时前去探望,并请求品尝吴王的粪便来预测病情。吴王果然大为感动,决心赦免越王。伍子胥诤言力谏说:“越王到吴国来做奴仆,是他深谋远虑;掏空了自己的金库而不怨恨,是在欺骗大王;尝大王的粪便,更是为了骗取信任,这是多么恶毒的手段啊!大王被蒙蔽了,喜欢听那些动听的言辞,而不考虑国家的存亡;抛弃忠诚的意见,而采纳小人的谗言,这多危险啊!我不敢因为怕死而辜负先王的重托,一旦国家成为一片废墟,后悔就来不及了!”吴王夫差听不进这些逆耳忠言,对子胥也越来越反感,终于放虎归山,赦免勾践回国了。

诤言谏,含恨被杀

勾践回国后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等待机会一雪前耻。伍子胥洞明世事,他始终认为越王勾践是能君,文种、范蠡是良臣,越国是吴国的心腹大患。后来越王采用文种的计策向吴王进献优质的木材供吴国建造宫殿,又进献美女西施和郑旦,以麻痹吴王的警戒之心,伍子胥都曾疾言力谏,吴王置之不理,反而欣然接受,乐不可支。

后来吴国两次起兵伐齐,伍子胥都忠心耿耿地劝诫说:“越国对吴国来说,实在是一个致命的病灶,大王应当首先除去这个祸患。齐国好比沙土荒地,即使夺取了也是毫无用处的。”吴王不听从他的劝告,反而派他出使齐国。伍子胥完成了使命,从齐国回来之前,对随他同行的儿子说:“我已预见到吴国的灭亡了。你和吴国一起坐等灭亡,没有好处。”他把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牧,只身回到吴国。

吴王宠信太宰伯嚭,伯嚭与伍子胥的裂痕越来越深,便开始不断地在吴王面前谗毁子胥,他说:“原先大王要讨伐齐国,伍子胥劝谏说不可以,大王还是出兵了,结果大获全胜。伍子胥对此感到很羞耻,势必会感到失望和怨恨。他自认为是先王的谋臣,现在不被重用,便常常心中不快。伍子胥性格刚强暴戾且猜疑嫉妒,他的怨恨可能会给国家带来祸害呀!这一次大王要亲自带兵攻打齐国,伍子胥故意谗毁说不可出兵。我暗中观察他,他已经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恐怕要对吴国不利啊!”吴王听后大怒,便派人赐给子胥属镂剑让他自杀。子胥仰天长叹:“我辅佐你父亲成为一代霸主,又拼命争取让你登上王位,今天你却听信谗言要来杀我!”

两千五百年来,后人时时记起伍子胥临终之前那震撼人心的诅咒:“在我的墓上种梓树,让它们长成后可以做棺材!挖出我的眼睛挂在东门上,让我亲眼看到越国怎样灭亡吴国!”当时的吴王听到这些话非常生气,果真命人割下子胥的头挂在城门上,用皮袋子装了他的尸体抛入江中。然而数年之后子胥的话便应验了,越王勾践终于灭掉了吴国,杀死了吴王夫差。夫差临死之前以麻布遮面,只因为到九泉之下无颜去面对吴国的忠臣伍子胥!

一个人的到来可以兴国,一个人的死去可以亡国,这就是伍子胥的故事。

后人痛怜子胥,在江边为他立祠,并将伍祠所在的山称为胥山。吴地至今留有关于伍子胥的遗迹多处,据史料记载,当地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也是因纪念子胥而起,与屈原并无关系。《吴越春秋》上说,伍子胥和越国被越王勾践杀死的忠臣文种二人死后一起化作了海上的怒涛,这一典故无疑寄托了后人的同情与无尽哀思,南宋诗人陆游曾有“梦笔桥东夜系船,残灯耿耿不能眠。千年未息灵胥怒,卷地潮声到枕边”的诗句。

子胥在被迫自杀之前曾与吴国大夫被离有过这样的对话——被离说:“你将来继续劝谏吴王仍然不会被采纳,不如逃走吧。”子胥说:“如果要逃走,我能到哪里去呢?”或许这样一句不经意的言辞正道出了伍子胥一生中内心的隐痛——何处是家?何处是国?忠而被谤,信而见疑,先是楚,后是吴,家与国对于伍子胥来说,终究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然而,伍子胥是一个忠于理想的完美主义者,坚守信念,始终如一。哪怕换来的只是一世的孤独和留给后人的一个苍凉背影!

或许悬首吴门正是他最灿烂的死法——完美的谢幕。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