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西施——是否在历史的“T”台上做秀

  谈到吴越春秋,就一定要谈到西施。

在那个男性们垄断了历史舞台的时代,雄性的武力与智慧,权术与机敏,思想与诡辩,竟相纷呈。这样的历史天空,风云叠起,这样的历史记载,血雨腥风。

争权,夺利,争霸,称王,所有这一切都用尽体力与智力,但在这些“英雄”们奋斗的过程中,永远也缺少不了女性的身影,这身影可能缥缈,可能清晰,可能长久,也可能转瞬即逝。这些活跃在王者身边的女性,她们的幸与不幸,过多地牵联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她们往往无法把握自身的命运,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惊鸿一瞥。她们,作了男人的棋子,作了男人的知己,作了男人或“宠”或弃的玩物,又有谁人能够体会。她们往往有姣好的容颜,却几乎命定了红颜薄命。在她们身后,身不由己地,却常常背负了“红颜祸水”的标签,人们往往又把男人失败的责任推到了她们身上。

这一切谁能说得清,就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讲,她们该不该被后人重新审定?

西施,这一几乎成了美女代名词的名称,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历史中的她,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眼中,她又该如何?

西施,又名夷光,其生卒年不详,史料中对她也没有太多确切的记载,虽然在我国古典四大美人中占据首席,但史家对其真人的有无却一直持有争论,我们今天谈论她,估算实有其人吧。

由于史载不详,我们也只能依据一些零星的资料来看看西施的大致经历。

据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的西施故事是这样的:前485年,越王对大夫文种说:“我听说吴王纵欲放荡且好美色,沉溺于美酒中且头脑昏乱,不理政务。他有这么多弱点,我们去攻打吴国,可以吗?”

文种说:“他的这些弱点我们可以利用。吴王现在沉溺于美色中难以自拔,太宰伯嚭巧言谄媚,吴王总听他的。我们可以选两个美女去献给他们,他们会接受的。”

越王于是派了个会相面的术士去四方寻找,术士最后在苎萝山上找到了两个卖柴的女孩,一个叫西施,一个叫郑旦。

两个乡下的美女被带入城之后,越王让人给她们穿上了绫罗绸缎,在服饰上狠下了一番功夫,又教给她们各种化妆之术,还让她们练习走路的姿态,甚至让她们到“红灯区”去观摹学习,这样的练习,持续了三年,她们二人适应了这种种的不习惯,从而完成了身份的转变。由稚朴的农家女,变成了吴国的特殊“超女”。验收合格之后,越王派范蠡送二人到了吴国。

范蠡到了吴国,毕恭毕敬地对吴王说:“越国蒙上天的恩赐有了两个绝色的女子,但目前越国国势衰微,君臣困厄,不敢把她们留在越国。越王慎重地派我把她们送给大王您,如果您不觉得她们丑陋难看,就请您收下她们作您的侍女吧。”

吴王见到西施、郑旦后非常高兴,认为越国献给吴王的美丽女子,就是越王忠诚于吴王的最好证明。

伍子胥见此情况,劝谏吴王说:“这绝对不行,大王您千万别接受,我听说‘五颜六色会让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让人难辨音色’从前的夏桀轻视了商汤使被商所灭,商纣王轻视了周文王也被消灭,您如果接受了这两个美女,将来一定会有灾祸的!”

子胥见他的话不起作用,不得不把话挑明:“我听说越王现在白天忙于国务不知疲倦,夜晚还通宵地诵读典籍,他的身边培养了几万名勇猛的武士,这个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一定会实现他的愿望。越王目前奉行诚信,实施仁政,听从劝告,选用贤士,这还不能使他青史留名吗?历史证明,贤士是国家的宝物;美女是国家的灾祸呀。妹喜之于夏桀,妲己之于纣王,褒姒之于周幽王,这两个女子之于您呀!”

这番话,夫差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他的眼睛,早已离不开西施、郑旦了。

上面的《吴越春秋》当中的故事,我们仅看到了符号般的西施,不过是两个美女中的一个,她何以两千年来流传至今呢?原来,史料之外,还有一个传说中的西施。

传说中的西施当然也住在苎萝山,但绝非卖柴女,而是浣沙女。这一职业的转变看似不经意却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不小的铺垫作用。砍柴,要用斧头,没有把子力气哪行,即使父兄砍下她来卖,那背着一捆柴的姑娘像个北方的山妞,不符西子形象。而想想浣纱的女子,那就不同了。

蓝天、白云、绿草、红花,一条白纱,一溪春水,一个绝色的姑娘,任何人也难不起欣羡之情。既为浣纱女,那个沉鱼的故事才可有所依托。西施的美貌竟然可以使鱼儿见了都忘却游泳,那她的美貌一定是闻名四方的。既如此,根本用不着术士去寻找,去相面,她早就在老百姓的口头广告之中了。如此,才能有才子佳人的故事。

传说中的西施与范蠡是一对情侣。一日,西施浣纱于苎萝山上,范蠡从此经过,他被西施的美丽所吸引一见倾心;而西施呢,也爱上了眼前这位才华横溢的范蠡。而就此他们热恋期间,越国忙着选美女进献给吴王,出于国家大义的考虑,为了越国的复兴,范蠡违心地把西施送到了吴国,西施,在此传说中扮演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女间谍,她尽管有诸多的困难,但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吴国灭亡后,她与范蠡驾着小船,双双归隐江湖。

在这个传说中,西施有了形象也有了一些细节,通过这些,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们的惜美、怜美、爱美之心,而对西施这样一个绝世的美女,我们多么希望她跟上那个足够多谋、聪明富贵的范蠡“乘扁舟游于五湖而不返”呀。可是,这个传说只能是传说,点滴、零星的史料,又讲述着她的另一种结果,而据这种结果,我们努力复原一个逻辑上讲得过去的西施: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之前有西汉司马迁的著名史学著作《史记》,《史记》中只载范蠡而无西施。但《墨子·亲土篇》里却有一则关于西施的最早记载:“西施之沉,其美也。”赵晔的《吴越春秋》逸篇记载:“吴之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对于这个提法,后世的杨慎解释道:“随鸱夷者,子胥之谮死,西施有力焉。胥死,盛以鸱夷。今沉西施,所以报子胥之志,故云随鸱夷以终。”杨慎认为子胥的死,是西施在吴王耳边捣鬼,这个说法史无记载,不知杨慎从哪体会出来的,西施去吴国的任务是迷惑君主,没说让她陷害子胥,难道是她自己发掘了这一任务并实现了吗?但不管怎么说,这两则记载都说将西施缚置在小舟上,让她随着河水随波渐远,这或沉或浮,都是一个意思,浮,浮在江上的小舟又能浮多久呢?

“吴王亡国为倾城”,吴的亡国,后人把西施推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不管怎么说,对越的战胜吴国,西施是起了很大作用的。照常理来推测,这越国取得胜利后论功行赏,西施该是重奖,可据历史的点滴记载,这位美女非但没有得赏,反而被缚于小舟之上喂鱼虾了,这原因何在?

我们抛开传说,舍弃西施为范蠡红颜知己这一说,舍弃西施是自觉自愿,深明大义赴了吴,最终与范大夫同隐江湖这一结局,来看最可能的情况是什么?

西施作为一个山野美貌少女被送进了宫廷,接受了关于服饰着装,美容化妆,行为举止的强化训练,在天生丽质的基础上又有了取悦男性的技巧,但是,其中史籍中并未记载越国的官员对西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我想,即便是负责此事的官员,也未必就猜中了勾践与文种、范蠡的心思。尽管这种居心被伍子胥一眼看破。

我们从古籍的行文中看到的是西施的顺从与“惑主”的成功。通过选美活动,西施一下子从田舍到了殿堂,就像是小鲤鱼跳了龙门,这个单纯的姑娘,难说不心怀喜悦。

当时的夫差,正是英雄得志,年轻有为,越女情深,无可避免,不可回避的现实就是,西施爱上了夫差。

试想,当时勾践与文种,范蠡定约“美人计”之时,想让夫差朝歌夜舞,沉于女色,而这手段是想让他荒废朝政,不理国事,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吴国灭亡。这种想法,能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一个乡村姑娘吗?按常理推测,越王最多也就这样告诉西施:“姑娘,你又年轻又美貌,而且还能歌善舞、聪明善良,我呢,打算把你送到吴王的身边去,你到了吴王那里,要讨得他的喜欢,让他能够宠爱你,这样,你也算是对越国、吴国做了顶好的事情了。”

盛装的西施,一定也为自己的美丽而自信喜悦,这个苎萝山上穷人家的女儿,一定是天真而真诚的,她的美丽与纯真,是她征服夫差的真正法宝,她就如钓在钩上的香饵,哪里知道身上还有着不可告人的使命呢?

西施被范蠡送到了夫差的身边,姑娘以自己的美丽、温柔以及纯情,迅速地获得了夫差的欢心,从而“占得姑苏台上春”,夫差由衷地爱上了她。夫差在太湖畔的砚石山下修了一座馆娃宫,把西施安置在那里“贯细珠以为帘幌,朝下以蔽景,夕卷以待月”,瞧,怕早上的太阳把西施晒着要把帘子挂上,傍晚又怕挡着月色而卷起来,还把宫殿的长廊修得回环曲折,雕栏画栋,把地板下面挖空,这样,西施的脚步声就像泉水叮当响着了,看,夫差对西施的脚步声都是夫差爱听的。

夫差的身边不会缺乏美女的,而且定然是美女如云,那么西施如果不够纯真,不够纯情,如果带着为国复仇,有着强烈地功利目的,夫差能不有所察觉,能不提一警惕吗?

据此推想,夫差对西施动了真情,而西施也爱上夫差!

公元前494年吴国大败越国于夫椒,二十年后,也就是公元前473年,越王反败为胜,取得了“沼吴”的决定性胜利。据此推算,夫差与西施两人在一起的时间长达十几年呀,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感情有一个渐进渐深的过程。西施在越国都城的那三年强化训练是教西施施媚之“术”的,可是“术”又有维持多久呢?而且,十几年的时间,西施的容颜再美丽,夫差也有看厌的时候吧,所以,如果二人之间没有真情,西施不会占有“姑苏台上春”那么长久。

所以,在越国大败吴国之际,没有一个人比西施身份更为尴尬了。昔日艳丽的越国美女,今日抓获的满脸茫然的女俘。该如何处置?杀了吧,她是越国的女儿,她是对越国有着特殊贡献的越国功臣;授她奖赏吧,这时的西施早已不是十几年前的西施了,她不知自己的任务,她满心都是对夫差的担忧,她哪能如此迅速地在政治上与夫差划清界线呢?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吧。把这位特殊的美女“浮于江”,是江水接受了她,不是故国也不是敌国,而这时西施的心中,哪里又是故国,哪里又是敌国?

西施被政治的多变与险恶搅昏了头,丢了故国,没了爱人,最终连命也送了,这罪不在美女,在政治。与西施齐名的另三大美女,之所以成就了“美丽”的称号,也无不与政治相关。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莫不如此。

先来看王昭君,在四位美女中,只有她活得最明白,汉宫的高墙阻断了她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但她能够抓住哪怕是一点点的机会逃出这个樊笼,这个樊笼可以用时间用等待,用冷漠,用衰亡来销逝她的生命。与其如此不如和亲,走出这个樊笼,眼前是又一个世界。即使是大漠孤烟,也强似孤老于深宫大院。

虽然,这表面上看来,她也仅以美貌被一个男人“送给”了另一个男人,因为这是男人间“政治”的需要,可是,王昭君从中获得了珍贵的自由,从而开创了她自我的人生。与西施相比,昭君可能没有获得爱情,但她在异邦获得了真实的生活,同时也获得了故国的关怀。她没有尴尬,也没有无奈,后世文人加在她身上的种种悲苦想象都不堪一击——离别故国的伤感再强,也不会强于终身受禁。

面对貂婵,我们难于评价,她是一个为报主恩而主动投身于政治漩涡之中的美女。但她最有手段,最难令人琢磨。她在董卓与吕布之间挑起了种种的争斗,那种随机应变,那种巧设圈套,那种眼波与口风,让人怀疑是经过正规训练的情色女间谍,可是,她以一个使女的出身做到了。

吕布最终夺取了她,我们想象的翅膀展开一下:貂婵会爱上吕布吗?作为一个男人,吕布有英俊、魁梧的外形,也有高超的武艺,显赫的地位,貂婵没有理由不爱上他。可是,他们之间一定是异性的吸引多于心心相映的感情,因为故事开始时,一切都错了,貂婵是吕布的战利品,他们之间没有平等可言,没有心灵的平等,哪里能有真爱。

与西施相比,貂婵多了心机与机敏,可她人生的舞台搭错了地方,她可以很美,但绝不可爱。

西施之被沉于江与玉环之缢死马嵬都是令人难以预料的。如果说西施顺江漂流时内心多的是无奈、是恐惧、是哀愁,但她却不会有对夫差的仇恨,因为,至死,夫差都是爱着她的。杨玉环就不同了。那让她吊死在梨树上的人,竟是她的爱人。费尽周折,杨玉环与玄宗走到了一起,是她本身的美貌、才艺,使玄宗对她产生了霞光般的爱恋。我们很难猜度这爱情的内涵,是否超越了帝王与妃子之爱,他们是真的因为志趣的相投而心心相印了吗?这种爱,一定关乎了情感,但更多的,却应有自玄宗的欲求。所以,当他年老之时,当他危机之时,可以忍得下心来让这个美丽女人吊死。

因为美丽,所以薄命吗?因为她们与男权政治的牵牵扯扯,让她们凭着红颜而流传后世。在那些年代,这种美丽的不易得让人怦然心动,如今的人们因“T”台上站了太多的年轻美丽的女孩人们已失去了欣赏美的能力,穿着泳装的女孩们,你们不如那个溪边浣纱的少女,不如王中郎家的一个婢女,不如深宫无名的一个妃嫔,也不如曾为杨氏家族中的一个小小的孤女,她们虽远离了我们的时代,但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故事打上了那个时代文化深深的烙印,以至流传至今。

她们,不简单,凭着美貌与文化,与政治站在了一起,走上了历史舞台而非作秀的“T”台。

  §§第三章 吴越风物流传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