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这一高妙的立国之道,第一代中山国王刘胜在位时间竟长达42年之久。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胜崩逝于封国首府卢奴(今定州)后,中山国又有9位继任者,他们许多人都秉承了刘胜的立国之道,使中山国得以绵延下去。直到初始元年(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位称帝后,一改汉制,令诸侯王皆称公,中山王亦被贬为中山公。至此,立国长达162年的西汉中山国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西汉中山国虽然在历史上消亡了,但除了刘胜之外的那些曾经执掌过中山国政的国王们,如今又身在何处呢?
据史书记载,西汉中山国先后共历10代,第一代为靖王刘胜。
刘胜死后,其嫡系子孙承袭王位的共有5代。传至5代刘修时,因刘修死后无子嗣,中山国依照汉律被除国为郡。11年后,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徙宣帝子清河王竟为中山王,是为哀王,中山得以复国。哀王死后,因无子,中山国再次被除国为郡。成帝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又徙元帝子成都王刘兴为中山王,是为孝王。孝王病逝后,复立成帝子箕子为中山王,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哀帝死后,箕子为哀帝嗣子,立为平帝,转封宗室桃乡侯之子成都为中山王,奉中山孝王之后。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称帝后中山王刘成都被贬为中山公。送走了2000多年前的这些国王们,今天的人们不知从何时又开始关注起他们来,特别是自刘胜及其夫人窦绾两人的墓室被发掘后,人们更是希望了解他们的后裔是否也埋葬在某千古岩洞中,是否也随葬有类似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那么,他们如今到底在哪儿呢?
据《汉书·宣元六王传》记载:“中山哀王,初元二年立为清河王,三年徙中山,以幼少未之国。建昭四年薨邸,葬杜陵,无子,绝。”
从以上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第七代中山国王刘竟死后葬在杜陵。另外,在《汉书·宣元六王传》中还有一段文字记载,让人们得知第九代中山国王箕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平帝薨逝后被葬在了康陵。按照汉制,诸侯王死后应该埋葬在自己的封国内,而哀王竟因为“未之国”、箕子后来又当了皇帝,所以二人均没有埋葬在中山国境。众所周知,杜陵与康陵都位于陕西西安附近渭原之上,故此他们二人的踪迹已经明了。那么,除了以上两位中山王和刘胜外,其余七王是否按照汉制埋葬在中山国境呢?
自从第一代中山国王刘胜墓葬的发掘震惊世界后,考古人员开始对西汉中山国其他诸王陵,进行了科学的探测、发现与研究。
按照汉帝王陵寝制度,各诸侯王陵不论在陵墓分布地域、陵区排列组合上,还是地面坟丘和陵园的营建上,都应该比照帝王陵寝的有关规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代诸侯王就国死后,如没有特殊情况,应该埋葬在本国首府附近,而其子孙也如是。对于这一汉制,考古工作者通过考古发现大体可以证实。例如,目前在河北省境内发现的定州西汉中山王陵、获鹿西汉常山王陵、河间西汉献王陵及冀县西汉信都王陵的分布情况,都是比照西汉11位帝王陵寝及有关汉制。如此,西汉中山国其他几位国王陵墓的情况,是否也是如此呢?
近几十年来,经过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努力,如今不仅基本搞清楚了中山王陵的分布状况,而且还纠正了以往史书记载中的一些谬误。例如,郦道元在《水经注·寇水》中记载说:“水(今河北保定唐河)又东经京丘北,世谓之京陵,南对汉中山顷王陵。水北对君子岸,岸上有哀王子宪王陵。坎下有泉源积水,亦曰泉上岸。水又东经白土北,南即靖王子康王陵,三坟并列者是……诓水又东经汉哀王陵,北冢有二坟,故世谓之两女陵。非也,哀王是靖王之孙、康王之子也。”如果按照如今考古发现得知,宪王乃顷王之子,康王为哀王之子、靖王之孙的话,郦道元先生在《水经注》中的记载显然是错误的。不过,他至少告知了西汉中山国哀王(昌)、康王(昆侈)和宪王(福)三王陵墓之所在。
另据《隋州郡图经》中记载:“中山有赵惠文王陵,汉中山怀王陵、简王、哀王、顺王、夷王等陵也。”对此,人们在有关典籍中可以知道,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都没有什么顺王,故有关专家认为“顺王陵”应该是“顷王陵”之误。而简王和夷王都是东汉之王,所以通过典籍可以得知,在寇水之滨又发现了怀王(月)和顷王(辅)两座陵墓。如此,中山十王已有八王陵墓可以得知,惟有孝王兴和末代王刘成都二人之墓,因为史料中不存有文字记载,至今还不明了。不过,据郑绍宗先生考证推测说,在河北定州西南陵北村有一高大土冢,因其位于西汉中山其他诸王陵之西南,而且《定县志》
中曾有文字怀疑其为“王陵之一”,所以郑绍宗先生认为这有可能就是“孝王兴陵”。而末代中山王刘成都,因为已经被王莽贬为“公”,可想他的陵墓不会建造的高大巍峨,但按照常理也应该在定州附近。当然,在没有确凿的考古发现之前,所有的推测都只能是推测而已。
如此,人们有理由期待一个个惊天考古大发现,在河北定州抑或满城境内闪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