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章 试论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王晓华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而宣告结束。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二战结束至今已整60年,中国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在国际上却未占据应有的地位,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大国利用宣传和学术研究阵地,鼓吹“欧美中心主义”。前苏联出版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着作中,也一味强调和夸大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浩如烟海的众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学着作乃至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把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一个战场写入其中的却寥寥无几。但是,历史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反法西斯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由独立抗击日本侵略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上,并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人民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为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中国抗日战场自始至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总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场的主要战场。

随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发生,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选择了对外侵略扩张以摆脱其经济危机,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把战火则是由日本点燃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并很快占领东三省,从而先于欧洲在远东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中国人民从此投身于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之中,在世界上率先举起义旗。从1931年“九一八”事件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宣告投降为止,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了整整14年。时间之长,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所经历的时间。它是苏联、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3倍,是英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2.5倍。而且在整个东方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的规模是其他战场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的侵略行径激化了日本与中国人民的矛盾,同时也激化了与美、英帝国主义的矛盾。但美、英对苏联的惧怕远甚于对日本侵略的担心。美、英居心叵测,企图将日本侵略的祸水东引,既反对苏联,又把日本的侵略仅限制在中国东北,以图一箭双雕,故歪曲事实,纵容、姑息日本。英国首相张伯伦声称:“在满洲事变发生之初,日本曾容忍了中国方面无数挑衅的举动。因此,局势是非难分,我的同情完全在日本方面。”美国总统胡佛表示:“假使日本人公开对我们说:我们不能再遵守华盛顿协议,因为……我们在北方已和布尔什维克的俄国为邻,如果在侧翼再有一个布尔什维克化了的中国,我们的存在就要受到威胁。所以,让我们有恢复中国的秩序的机会吧!……我们是不能提出异议的。”在中国向国联提出控告的情况下,国联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阻止日本侵略。结果是日本更加有恃无恐,侵华战争逐步升级。到1937年,日本抓住美英忙于应付欧洲局势,无暇东顾,以及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之机,制造“七七”卢沟桥事件,开始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将中华全民族的抗日斗争推向了高潮,从而奠定了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的基础。“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中国各地各界掀起了抗日怒潮,人民纷纷举行“三罢”斗争,要求对日宣战,收复失地。东北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声援和协助下,组织抗日义勇军,展开抗日游击战。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全民族抗日的政治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中国形成一致的抗日局面。“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日斗争的干柴上撒下了一颗火种,迅速点燃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

第二,中国的抗日战场席卷全国。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既有正面战场,又有敌后战场;既有保卫战,又有游击战,开创了人民战争的各种形式。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如淞沪抗战、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均使日军伤亡惨重。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开展了抗日游击战,并创造了人民抗战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偷袭战、夜袭战、攻心战战术等,开辟了有形的、无形的、多姿多彩的各种反日斗争,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

第三,中国抗日战场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主战场,肩负着抗击日军主力的重任,并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日本是一个岛国,人力、物力等资源有限,为了加速灭亡中国,1937年向中国派遣了16个师团,相当于其陆军总兵力的2/3.到1938年初,日军在华兵力增加到20个师团,同年秋为24个师团,约等于当时日军总兵力的70%以上。同上。到1941年12月初,日军在中国东北的驻屯军为13个师团,24个混成旅和56个航空中队,在中国关内的派遣军为21个师团,20个混成旅团和16个航空中队。同上。由此可见,日本陆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成为牵制、消耗日本法西斯力量的亚洲最大的反法西斯战场。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直到1945年夏日本战败时为止,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击,日本被迫经常在中国战场上保持37~39个师团(100万人以上)的兵力,而且从人员到装备都是东方战场上日本侵略军中最精锐的兵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拖住了近80%的日本陆军。此外,据日本方面统计的数字看,日寇官兵在中国战场上死伤总计达133万余人。而在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寇被美、英、澳、荷等国军队击毙和伤病者约89万余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参战的时间、规模以及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是空前的。同时,中国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3581.9万余人,其中军人伤亡413万余人。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挫败了三个法西斯轴心国的进一步勾结,粉碎了日本的“北进”战略,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使苏联避免了遭受德日法西斯东西夹击的境地,为苏联最终打败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日本自发动“九一八”事件侵占中国东北以后,就把东北变为其殖民地,并企图以东北为基地,北上进攻苏联,南下占领整个中国和进攻东南亚。1936年6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计划》,将美苏并列为第一“假想敌国”。同年8月,日本五相会议制定了《基本国策基准》,其要旨是: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要求陆军“粉碎苏联侵犯东亚的企图,特别要消除军备上的威胁,阻止赤化的发展。”日本政府以陆军军备对抗苏联为目标,海军以对抗美国海军,确保太平洋制海权为目标,为实现其侵略扩张计划,日本大肆扩充军备。从1937年侵华战争开始到1941年,日本战争经费开支共计377.58亿日元,相当于甲午战争以来五次大规模对外侵略战争经费总支出的数倍(甲午战争2.3亿日元,日俄战争18.26亿日元,一战及出兵西伯利亚15.53亿日元,侵占中国东北地区19亿日元)。将全国人力物力集中投入军火生产。到1941年,日本军火供应能力较1937年扩大5倍,年产飞机约3500架,战车1200辆,弹药量可供应43个师团会战,炸弹可供22个飞行团使用一个月。扩充军备的结果是,日本军队不仅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高,而且人员和武器大为增加,到1937年日本步兵师团装备的火炮数量几乎赶上美、英,超过了法国。随着国际局势的剧变,新的世界大战迫近,为了在未来的大战中实现争霸计划,日本急切希望找到同盟者,这一意图与企图重新瓜分世界的希特勒不谋而合,两国一拍即成。

1936年11月25日,日德签订《日德关于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及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秘密协定。秘密附件规定:“遇缔约国一方无故遭受苏联进攻或进攻威胁时,不得采取任何有利于苏联的行动。”“并应立即着手讨论保护共同利益的措施。”“两缔约国约定未经双方同意不得与苏联缔结违背本协定精神的任何政治条约。”由此可见,日本把“北进”侵苏定为国策,并为此组建了关东军。1938年、1939年日本相继发动针对苏联的张鼓峰和哈勒欣河的军事行动。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西斯侵略战火很快弥漫欧洲大陆。到1941年夏,德国法西斯已占领欧洲14国,打通了进攻苏联的通道。1941年6月22日发动侵苏战争。战争爆发后,德国曾力促日本进攻海参崴,夹击苏联。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于6月、7月两次电告德驻日大使欧根·里奥将军,要他尽一切力量促使日本从背后迅速袭击俄国:“我们可以希望,迅速打败苏联——特别是如日本在东方采取行动的话。”“我要求你用一切办法继续要求日本尽早参加对于俄国的战争……日本参战越早越好。”但是,日本由于中国的牵制而丧失了良机。日军参谋总长杉山承认:日本在中国使用的兵力太大,对苏开战办不到。松冈外相也哀叹:我们日本人因为对中国事变没有办法,忘记了自己的(侵苏)理想。到1941年12月初,日军在中国东北的驻屯军为13个师团,24个混成旅和56个航空中队,在中国关内的派遣军为21个师团,20个混成旅和16个航空中队。正是由于日本陆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不仅迫使日本放弃了北进计划,而且,苏联能在希特勒打到莫斯科近郊时无后顾之忧,从而得以秘密从远东往西调集8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师及空军部队救莫斯科之急。而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为苏联稳定战局,进行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苏联历史学家耶·马·茹科夫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指出:“使日本帝国主义不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攻苏联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及其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人数众多的游击队的英勇斗争。他们在中国把日本的双手束缚住了,从而,中国人民给予苏联人民以伟大帮助,使苏联易于在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正义的伟大卫国战争中进行巨大的斗争。”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中国虽然未派大兵团去援助苏联作战,但从战略全局上看,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日本“南进”扩张起了遏制和延缓的作用,从而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31年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件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的结束。日本首先用武力打破了华盛顿体系,同时也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均势。虽然日本侵略的是中国,但其矛头却直指美、英。1937年“七七”事变使日本与美、英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日本于1936年8月召开的五相会议除确定全面扩大侵华战争外,还提出“向南方海洋发展”的侵略目标。它预示着日本同美、英冲突的焦点已从争夺在华势力范围转为排除美、英,日本独占东亚大陆。“七七”事变后,日本具体制定了“南进”计划。1940年8月抛出“大东亚共荣圈”,即所谓“东亚新秩序”,其范围“以日、‘满’、华为骨干,包括旧委托统治之德属诸岛,法属印度支那以及附属各岛、泰国、英属波罗洲、英属东印度、缅甸、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为实现其独霸亚洲,进而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惜与美、英开战,太平洋战争终于爆发。但是,战争进程并未按日本扩张计划行事。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日本“南进”被迫延缓,从而也使太平洋战争得以推迟。

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中曾将全部赌注押在军事冒险上,即“速战速决”,当时有人曾狂叫:“兵车一过山海关,中国就会屈服。”日本陆军大臣杉元向天皇说:“事变一个月左右结束。”但是,日本侵略者的美梦破产了,他们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和抗日力量。日本陷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日本企图把中国变其为进行大东亚“圣战”的兵战基地,实行“以战养战”的战术。而中国抗日战场打乱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时刻表。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成为牵制、消耗日本法西斯二分之一以上力量的亚洲最大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的持久战更使日本深感无力结束中日战争之后再“南进”了。正因为如此,以至在1940年5月德国发动两线战役,英法联军大溃败这一十分有利的条件下,日本却由于深陷“中国泥潭”而望洋兴叹,失去了“南进”太平洋的“天赐”良机。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战略上配合了美、英等盟国在南太平洋和东南亚的反攻。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时,日本出动海、陆、空三军向东南亚及西南太平洋各岛屿发起进攻。1942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2年5月,日本占领了东南亚地区大约1.5亿人口和38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地区,其进攻的疯狂性是罕见的,整个战况对盟军十分不利。而当时日本抽调“南进”的部队仅10个师团,3个混成旅团,不及陆军总兵力的20%,同期在中国的日本陆军比太平洋地区的兵力多了3倍多。而且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一直在中国保持了37~39个师团100余万的兵力。

珍珠港事件发生的第三天,中国共产党发表题为《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阐明中国抗战的决心和目标:“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决站在……反法西斯国家方面,动员一切力量,为最后打倒日本法西斯而斗争。”“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对美、英的统一战线特别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在与美、英合作之下,消灭日寇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中国内部团结一致,改革政治军事,积极牵制打击敌人,积极准备反攻,又是美、英战胜日寇的重要条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日寇展开了顽强的斗争。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有24个国家对日本宣战,日本的处境十分孤立。为了掠夺中国的人力物力资源,尽快解决“中国事变”。1942年日军在国民党战场加强进攻,对解放区的“扫荡”亦更为残酷。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战斗,并给日军以重创。据统计,1941年7月7日至1942年7月7日,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14600多次,平均每天40次,毙伤和俘虏日伪军13.2万人。1942年7月7日到1943年7月7日,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27500多次,平均每天75次,毙伤俘虏日伪军20万人。正是由于中国抗日战场的配合和支持,拖住了日军的主力,美国才得以从容地进行战时动员,并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从而为盟军最终反攻创造了条件。正如罗斯福所说:“假如没有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有许多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除了有力地支援了盟军的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南线外,中国还派出远征军与盟军协同作战。1943年11月到1945年3月,中国以8个军约20万人的兵力在滇西、缅北地区与英军共同对日作战。在中国远征军的有力配合下,盟军得以较快地在东南亚、西南太平洋发起反攻。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欧洲战争结束。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胜而宣告结束。

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共同对敌的战争。正是由于各个战场的相互支援和协同作战,使世界人民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其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一般地区性冲突的范围,对于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欧洲苏德战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中国的抗战不但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罗斯福说:“英国人、俄国人以及中国人已经坚持下去……他们的抗战,在这场战争中影响整个联合国家的克敌制胜的精神。”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