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荃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面对日本侵略者企图亡我国家,灭我种族的危难,中华民族儿女万众一心,奋起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团结一心,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击日寇对我大好河山的侵略。在国际上,在珍珠港事件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中国和英、美两国在共同抗日的基础上形成同盟,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汇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反对德、意、日为首的国际法西斯主义的侵略。这就为中、英两国在滇缅协同作战创造了初步的条件。
但是,中英滇缅协同作战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道路,却是曲折的、惨烈的。1941年,面对着日本法西斯对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东南亚的侵略威胁,英国政府希望和中国进行军事合作,以利用中国的军事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威胁。1941年初,中国军事代表团考察了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的军事形势,提出了《中国印缅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提出了“中英共同防御的意见”,建议中国军队早日入缅布防,以保卫仰光海港及滇缅公路的畅通。但是,英国政府决策人物以老殖民主义者的眼光,来对待中英共同防御日本侵略的计划,害怕中国军队入缅甸会促使亚洲人的团结,还会鼓励缅甸人民的反英斗争,因此,一再拒绝中国军队早日入缅甸布防计划,丧失了保卫缅甸的最好战机,成为后来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的重要原因。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随即进攻香港、马来亚、新加坡等地,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这就促使美、英、荷、澳和中国共同抗日,促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将亚洲太平洋区域划分为四个战区,即中国战区、东南亚战区、太平洋战区和西太平洋战区。中国战区以蒋介石为司令官、美国的史迪威中将为参谋长。中国战区成为亚洲太平洋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决定立即派遣10万大军入缅协同英美军队作战,并由史迪威将军负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这就揭开了中国远征军入缅英勇惨烈抗日的篇章。
中国远征军入缅英勇惨烈抗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南方军40万人向香港、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进攻,同时命第15军进攻缅甸。在缅甸的英缅军第1师、英印军第17师,在日军的攻击下,一触即溃,向北溃逃,仅一个多月,日军攻占了缅甸首都仰光。英印军败兵逃向东圩。
当日军进攻仰光时,英国向澳大利亚求援遭拒绝,被迫请求中国军队紧急入缅增援。中国军队于3月1日开始入缅,3月7日第5军沿缅甸铁路腊戍—曼德勒—东圩一线布防。先头部队第200师的两个团到达仰光以北约200公里的东圩布防。东圩是仰光到曼德勒之间的战略要地。中国远征军迅速控制东圩作为反攻仰光的前进基地。日军同样重视东圩的战略位置,在攻占仰光后,立即向东圩进攻。3月19日,远征军在东圩以南60公里警戒防守的部队伏击了轻装冒进的日军一个大队,击毙敌少尉联络官等一批敌军,并获得敌军布防军队的重要情报。从此展开了激烈的东圩防卫战,日军以112、143、144三个联队三倍于我东圩守军的兵力,围攻东吁城,经过十天的激战,为摆脱敌军优势兵力的大包围,远征军第200师于3月29日夜突围向北转移。第200师东圩防卫战,英勇顽强抗击日寇,给日军以有力打击。远征军由于英方的延误,被迫交替掩护,步步设防,逐步转进,在转进中寻找战机打击敌人。从东圩至平满纳的逐次转击战中,新编第22师以不足万人的兵力,顽强阻击进犯的5万敌军,在持续18天的战斗中,毙伤敌军4500人,达到了阻击的预定目标,成为远征军入缅作战中一次最成功的战例。
东圩至平满纳逐次转击战持续到4月16日,4月17日英军第1师等部被日军追击包围,我远征军第113团奔赴仁安羌,救出英军,但溃败的英军继续向印度方向溃逃。英军在西线的溃败,远征军在东线的防卫失当,腊戍、密支那相继失守,造成中英联军第一期作战全局失利。4月25日中英联军指挥官在皎克西开会决定全面撤退。4月26日,曼德勒以南远征军各部开始总退却。在总退却中,远征军各部损失惨重,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壮烈牺牲。中国远征军与英军联合保卫缅甸,历经5个月的艰苦激烈战争,以失败告终。中国远征军参战兵力约10万人,损失过半。第5军入缅作战42000人,生还者约20000人。英军参战兵力40000余人,撤退到印度时仅有13500人。
中、英联军在缅甸防卫战的失败,为日本侵略军进犯中国西南边省云南敞开了大门。日军于1942年4月下旬分三路向缅北推进,于4月29日攻占腊戍。1942年5月初,日军进犯云南滇西地区,5月3日进犯畹町,接着攻陷遮放、芒市、龙陵。5月5日,日军进逼怒江惠通桥西岸。我军守桥卫国的工兵连勇士们,炸毁惠通桥,阻止敌军渡江,并在桥头江岸和敌军展开血战,全部壮烈牺牲,把日寇阻滞在怒江西岸。
日军的进犯在惠通桥炸后被阻,但敌军的一个大队从怒江惠通桥上游强渡怒江,约500余人窜犯到怒江东岸。在这危急时刻,驻防滇西祥云的第11集团军第36师奉命紧急奔赴怒江抗御入侵之敌。在师长李志鹏的指挥下,第106团的两个连队急速奔赴前线,在惠通桥东岸山头老鲁田一带,向搜索前进的日军展开猛攻,随即106团主力赶到并投入战斗,阻止了敌军的前进。第二天,第36师第107团、第108团也赶到战场,投入战斗。经过4天的激战,到5月8日,我第36师发动总攻,将窜犯到怒江东岸的日寇大部消灭,残部乘橡皮艇逃回西岸。我军第36师在惠通桥的胜利阻击战,是我军在滇西抗战中的第一个意义重大的胜仗,遏制了猖狂进犯的日军的锋芒,挽救了滇西前线的危局。
日军第56师团主力迅速集结于芒市、龙陵、腾冲一带,并在腊勐、松山等惠通桥西岸高地构筑坚固工事固守。重庆军委会误认为这只是一个人数不多的先头部队,在5月13日令第11集团军反攻龙陵、腾冲。反攻战进行了5天,第11集团军进攻的部队遭到相当的伤亡,却达不到预期的战果,在反攻战中缴获敌军的作战计划及布防图中,知道日军第56师团主力已经集中到腾冲、龙陵一线。这一重要情报送到重庆,蒋介石于5月30日下令停止进攻,将部队撤回怒江东岸,固守怒江防线。此后,滇西战局形成在怒江战线的对峙局面,直到1944年5月大反攻,才打破这对峙局面。
在滇西怒江战线对峙的两年多期间,自日军1942年5月侵占缅甸和云南怒江以西地区的腾冲,龙陵、潞西、南甸(今梁河)、干崖、莲山(今盈江)、陇川、瑞丽、泸水等县后,滇西怒江以西广大地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佤族、汉族等各族各阶层人民,奋起抗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逐步组织起来,建立起多支抗日游击队,配合派往敌占区开展游击战的陆军预备2师和36师等部官兵,打击日本占领军。其中最着名的是张问德领导的腾冲敌后抗战政府的抗日斗争及腾冲地区军民联合展开的抗日游击战。1942年5月3日,日军由缅甸进犯云南,攻陷滇西畹町、遮放、龙陵、芒市、腾冲,进占怒江以西广大地区。当日军以快速机动部队进犯滇西边地,进逼腾冲时,驻腾冲的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绳武和腾冲县长邱天培等弃城逃走。日军占领腾冲后,在腾冲建立了以李曰琪为会长,李家留、张德辉为副会长的“维持会”,帮助日寇“维持”在腾冲的法西斯统治。利用地痞流氓杨吉品充当日军特务便衣队。利用龙陵县公安局长钟镜秋出任腾冲县长,建立日寇汉奸政权腾冲县伪政府。
当日军进占腾冲县城时,腾冲爱国士民相率逃避到腾冲北部,相继组织对敌斗争,以张问德、刘楚湘为首的一批爱国志士,于6月6日在县城东北的江苴街建立了临时县委员会,推举刘湘楚为主任委员,代行县长职权,领导敌后民众抗御日寇侵略。6月下旬,云南省政府正式任命张问德为腾冲县县长。张问德是辛亥革命腾越起义的革命志士,曾任滇西昌宁、顺宁、腾冲等县县长,这时已年过六十岁,但抗日爱国豪气不减当年。7月5日,张问德发表《告全县父老书》,声讨日寇侵略暴行:“敌寇所至,庐舍为墟,财货悉遭其掠夺,妇女宁免于奸淫,流亡戴道,遗尸横野。”同时号召乡亲父老奋起抗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问德领导腾冲抗战政府,进行了大量的敌后抗战工作:协助陆军预备2师征兵1500余人,开展敌后建政工作,建立区乡公所,组织战时干训班,培养基层乡、保长,负责动员组织民众抗日;组织抢运腾冲各商号储存的40000多驮棉纱、布匹、百货等物资送到保山、下关;在大反攻前,大力办理军需粮秣等。
张问德领导的腾冲抗战政府,动员民众协助军队打击日军,使日本侵略者无法在腾冲地区建立起占领军的稳定统治,迫使驻腾冲的日军行政班本部长田岛于1943年8月31日,致函张问德,要求在小西乡董氏宗祠会晤,妄图破坏抗战政府的抗日活动。张问德于9月12日复函,义正辞严,痛斥日寇的侵略罪行与破坏阴谋,复函中说:正是由于日本的侵略,造成腾冲人民的痛苦,“自事态演变以来,腾冲人民死于枪刺之下,暴露尸骨于乡野者已逾二千人,房屋毁于兵火者已逾万栋,骡马损失已过3000匹,谷物损失已近100万石,财物被劫掠者亦有50亿,遂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则无以遮蔽风雨,行则无以图谋生活,啼饥号寒,坐以待毙。甚者为阁下及其同僚之所奴役,横被鞭笞,或已送往密支那,将充当炮灰,而尤使余不忍言者,则为妇女之遭受污辱一事。”张问德严词指出:“此种痛苦均系阁下及其同僚之所赐与,此种赐与,均属罪行,由于人类之尊严生命,余仅能对此种罪行予以诅咒,而于遭受痛苦之人民更寄衷心之同情。”“阁下既欲解除腾冲人民之痛苦……仅有请阁下及其同僚全部返回东京,使腾冲人民解除枪刺胁迫生活之痛苦……”“苟腾冲依然为阁下及其同僚所盘踞,暴行依然继续发生,余仅能竭其精力以尽其责任……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腾冲人民之前。”“故余关切阁下及其同僚即将来临之悲惨末日命运,余敢要求阁下作慎密之长思。”张问德县长于民国三十二年九月十二日复田岛信。张问德义正辞严,痛斥日寇侵略滇西腾冲之暴行,严正宣告日寇“盘踞”腾冲一日,将竭尽全力,尽其责任,驱逐日本侵略者,并充满必胜的信心,使侵略的日寇,“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腾冲人民之前”。
滇西军民抗战的浩然正气,鼓舞着滇西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增强滇西军民战胜日寇的必胜的信心。面对着滇西大片国土沦陷,家乡腾冲沦陷,辛亥重九起义的革命老前辈李根源,以他66岁的高龄,随同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奔赴滇西巡视,号召民众奋起抗战,保卫国土,驱逐敌寇,夺取胜利。为此,他在临行前,发出《告滇西父老民众书》,在这气壮河山的文告里,他指出:“扶病西来,冒暑远征。”“诚挚地希望诸父老共体时艰,凛然于国难之加深,大家齐心一致,坚定最后胜利的信心。”滇缅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远东战争的责任既然加重,因此云南对抗战的工作也更为紧张,敌人东窥腾、龙便是云南担负作战的开端。”“云南已成战区,滇西既是前线,保卫云南,须先保卫滇西。”“全国甚至全世界人士都重视云南的国际地位,更重视滇西战局的前途,我父老要抱定决心,驱逐敌人退出保山,作为恢复腾、龙的准备,我云南同胞和全国同胞与同盟国人士,现均翘首西望,期待着由稳定的滇西战局,一变而为边境歼敌的胜利战争。”“要确保滇西军事的胜利,端赖我父老发挥自己的力量,民众力量……苟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抗战者,虽毁家纾难,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我父老必抱定更大牺牲的决心,始能保住滇西过去历史上的光荣,始能在云南抗战史中最光辉的一页。”
李根源爱国爱乡的赤胆忠心光耀千秋,抱定更大牺牲坚持抗战的决心,期待边境歼敌的胜利战争早日到来的必胜信心,都鼓舞着我滇西军民奋勇抗战。在这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李根源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的高度,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战局的变化,由此而来的印缅战场的地位,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作用,他指出:“我们站在援助英国盟友的立场上,毅然出师援缅,转战千里,足使日军不敢立刻轻窥印度,而印度亦得到充分准备自卫的时间,在政略上收到很大的效果。”在当时,由于英国当局心存老殖民主义者的余虑,一再阻挠中国远征军及时入缅布防,丧失了保卫缅甸的最好时机,面对日军的攻击,英军一溃千里,使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在这种形势下,李根源却能用历史的政略眼光,充分评价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历史作用,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们不仅要重视要李根源在《告滇西父老民众书》中光照千秋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更要关注和重视他在滇西沦陷后对滇西整个战局的战略地位、战局发展、战略策略、反攻的步骤,民众自卫与军民协力作战,滇西抗战的三阶段等一系列科学的军事分析与论断。
在这里着重对李根源在《告滇西父老民众书》中在军事方面的科学分析与论断作一个初步的探讨。首先阐述了滇缅战场、云南战场、滇西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特别在远东战争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他指出:“自去冬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英、美、苏均集中注意力于对抗欧洲轴心领袖的德国,敌国日本利用他一贯的投机取巧的伎俩,乘机攻击实力不足的缅甸。”中国远征军“出师援缅”,“在政略上收到很大的效果”。指出中国抗战、云南抗战对远东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中国对远东战争的责任既加重,因此,云南对抗战的工作也更为紧张”。“全国甚至全世界人士都重视云南的国际地位,更注视滇西战局的前途。”
第二,李根源在滇西刚沦陷后就指出滇西抗战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滇西抗战的“开端”阶段,“敌人东窥腾、龙,便是云南担负作战的开端”,日寇入侵腾冲、龙陵,进陷滇西,滇西沦陷,是滇西抗战的“开端”,起始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稳定的滇西战局”阶段,战事的实际发展,是滇西军民严防死守,保卫住云南怒江以东广大国土,滇西战局进入两年多的“稳定”阶段;第三阶段是“边境歼敌的胜利战争”阶段,战局的实际发展,经过两年多隔怒江相持的“稳定”阶段后,1944年5月11日,大反攻开始,中国远征军投入7个军14个师约16万兵力,经过8个月16天的反攻战,摧毁敌军主力第56师团,打击了敌第2师团和第53师团,共毙伤及俘虏敌军21057人,到1945年1月27日结束了“边境歼敌的胜利战争”。
第三,对于保卫云南、保卫滇西反攻战的步骤作了科学的分析。首先,“云南已成战区,滇西既是前线,保卫云南,须先保卫滇西”。其次,“要确保滇西军事的胜利,端赖我父老发挥自己的力量,民众力量尽到一分,军事力量即增一分”。“大家齐心一致,坚定最后胜利的信心,发挥军民合作的力量”,“我父老乡亲必抱定更大牺牲的决心,始能保住滇西过去历史上的光荣,始能在云南抗战史中最光辉的一页”。要确保滇西抗战胜利,要靠军民合作,大家齐心,共赴国难,以更大的牺牲,争取滇西抗战的胜利。再次,反攻战的反攻步骤,先从驱逐保山敌人开始,进而恢复腾冲、龙陵,最后变为边境歼敌的胜利战争。
李根源在《告滇西父老民众书》中,在精神上以满腔爱国豪情,鼓舞滇西军民坚持抗战,“坚定最后胜利的信心”;在军事上,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战局变化,“期待着由稳定的滇西战局,一变而为边境歼敌的胜利战争”。李根源在滇西抗战中的军事思想,是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
滇西沦陷后,滇西军民奋起抗敌,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战,除着名的腾冲军民抗战外,大盈江、槟榔江地区广大的爱国土司纷纷组织“义勇军”、“游击队”,奋起抗击日寇的侵略。如干崖土司刀京版,这位辛亥革命时滇西腾越首义的革命党人刀安仁的后代,在日寇入侵滇缅边境时就组织了“中缅义勇军”。日寇侵占滇西后,义勇军改为“滇西边区自卫军”,刀京版被第11集团军委任为少将参议,任滇西抗日游击队第1路司令;南甸土司龚绶被任命为滇西抗日游击队第2路司令;南甸汉族士绅赵宝贤、赵宝贵组织的游击队改编为滇西抗日游击队第3路军。在龙陵、潞西地区,也有多支游击队奋起抗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龙潞区游击支队”。龙潞区游击支队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得到发展,并在大反攻战中配合中国军队打击日寇。在阿佤山区,佤族、傣族、汉族各族人民,奋起抗击日寇的侵略,先后组织了“阿佤山抗日游击队”、“阿佤山游击队”、“卡佤山区自卫支队”、“卡佤山区自卫纵队”等,其中着名的有第11集团军总部正式任命的以罗正明为司令的“南卡佤山区自卫支队”。
滇西军民不怕流血牺牲,坚持抗战,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历程,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大反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逐步形成。1943年,中、美、英三国经过反复协商,确定了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以打击滇缅战场的日本侵略者。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缅甸,并把魔爪伸进滇西后,他们把缅甸作为日本帝国“西线绝对国防圈”的重点防卫区域,不断增兵缅甸,使侵缅日军总数达30余万人。为反攻缅甸,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经过1943年的整训后,完成了反攻缅甸的部署,对日军形成了三面包围的态势。在东面有以保山为中心基地的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共20余万人;在北面有以印度雷多为前进基地的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共10万余人;在西面有英印军第14集团军。在缅甸战场,双方集结重兵各30余万,在1943年展开了关系到太平洋战争全局的争夺战。反攻缅甸的争夺战从打通户拱河谷的战斗开始,户拱河谷位于缅甸西北角,是雷多通往密支那的必经之地。日军为防守缅北,在密支那设立了第18师团的司令部,派重兵驻守户拱河谷。中国驻印军在史迪威将军指挥下,孙立人师长率领新38师进攻户拱河谷,于1943年10月24日向户拱河谷发动进攻,并于12月取得于邦大捷,进而肃清塔隆河与塔奈河地带的日军,在户拱河谷中心地带取得全线胜利。日军被迫退守孟关。我新22师在廖耀湘指挥下,乘胜追击,渡过塔奈河,直插孟关,并于3月8攻占瓦鲁班敌第19军团司令部。3月9日,新38师也进入瓦鲁班与新22师胜利会师。取得孟关大捷的中国远征军,继续挺进,攻打孟拱河谷,给日军以不断的沉重打击,仅在索卡地区一战就歼灭日军6000余人,攻克孟拱城,全歼守敌7000余人,日军第18师团已名存实亡。这时印缅战场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日军为保住西线防卫圈缅甸,以攻为守,于1944年3月8日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印度英帕尔地区的战争,以3个师团的兵力,由缅甸西北部攻入印度,包围英帕尔。英国蒙巴顿将军请求中国增援,史迪威也急飞重庆请求蒋介石增军印度,并让中国远征军于5月上、中旬向怒江以西发动全线进攻。同时,史迪威还决定中、美联合军团远程奔袭密支那。5月17日,联军突袭占领密支那机场,但由于联军美方指挥失当,丧失了乘胜一举攻占密支那全城的战机,使密支那的争夺战进行了80多天,直到8月5日才攻克密支那。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北部的主要战役以我军的胜利而告一段落。
在中国驻印度军反攻缅甸北部的军事行动取得重大胜利的形势下,日军为挽回缅甸北部败局,孤注一掷,发动了英帕尔战役,英军主力第14军团处于危急之中,整个印缅战场形势严峻,中国远征军发动滇西反攻战成为关系整个印缅战场刻不容缓的大计。4月14日,中国军政部发布“怒江攻势命令”,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决定:以第20集团军进攻腾冲之敌为首要目标。5月11日,我远征军强渡怒江,向腾冲、龙陵、松山等目标进攻。5月22日,远征军长官司令部命令原留守怒江东岸的第11集团军也全部渡过怒江,投入总反攻。第20集团军攻腾冲,第11集团军攻龙陵、芒市。第20集团军自8月3日攻入腾冲西城后经过40余天的血战,全歼守敌自少将指挥官以下6000余人,于9月14日光复腾冲。我远征军为收复腾冲,舍生忘死,伤亡18600余人,为收复沦丧的国土,将热血洒在腾越大地之上。第11集团强渡怒江后,在进攻龙陵的同时,分兵一部进攻松山。敌28军盘踞松山年余,把整个松山建成永久性的坚固地下堡垒群。6月2日,第11集团军第71军开始向松山敌军发起第一次攻势,我军攻占阴登山后,战斗极其惨烈,71军主力伤亡1600多人,进攻没有取得有效进展。长官部命预备队第8军替换71军,于7月4日向松山发起第二次进攻,在空军和炮兵的配合下,进攻取得进展,敌军伤亡剧增,但仍不能攻破敌人主阵地。远征军长官卫立煌、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8军军长何绍周和美军联络官窦恩准将视察了战场,决定在敌军两个主堡垒下,掘坑道实施爆破摧毁敌堡,由第246团在松山顶峰四周昼夜袭扰敌人,掩护工兵营挖掘两条地道,填装炸药各10吨,于9月8日晨实施爆破,在一声巨响中烟土冲天,两个敌军主堡被炸翻,日寇113联队残敌全部覆灭,松山战斗胜利结束。今日参观松山顶最后爆破的战场遗址,工兵营掘进实施爆破的两条地道,以及爆破后敌军主堡炸翻后形成的两个巨型陷坑依旧存在,展示着日本侵略者侵略滇西,进占松山,自掘坟墓,死无葬身之地的可耻下场!
中国远征军攻克松山,为收复龙陵、芒市、畹町创造了有利条件。远征军第11集团军在攻克松山后,乘胜与友军会合,向龙陵发动新一轮攻击。远征军自1944年6月5日首次展开对龙陵的进攻,8月14日发起对龙陵的第二次进攻,由于日寇作垂死挣扎,两方伤亡惨重。10月29日,调整了作战部署的远征军向龙陵日寇发起第三次攻击,于11月3日歼灭残敌,胜利收复龙陵。黄杰将军评述说,龙陵之战,“为全战役中时间最长,兵力最多,战斗最惨烈,计敌人共死伤10620员名,我军共死伤28384员名,约1与2.7之比。”
远征军攻克龙陵后,挺进芒市,形成对芒市的三面包围。敌军于11月19日逃离芒市,远征军于20日收复芒市。日军残部向畹町败逃,妄图利用畹町北部山岳地带继续顽抗,远征军乘胜南下,组织对畹町的进攻,12月27日展开对畹町的进攻,1月3日攻入畹町街。这时,中国驻印军由八莫南下,于1945年1月15日攻占南坎,敌军腹背受攻,自畹町突围溃逃。中国远征军于1945年1月19日收复畹町,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残部最后全部驱逐出中国滇西国土。云南怒江以西自1942年5月3日日军侵入畹町到1945年1月19日收复畹町,被日寇侵占达两年八个月零十六天的滇西大片国土,至此完全光复。
滇西抗战的胜利,把日寇彻底打败,把日寇消灭和全部驱逐出滇西国土,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卫国战争中,第一次在滇西整个战场上,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完全收复失地的胜利战争。它翻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完全胜利的第一篇章,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
具有重大意义的滇西抗战,是依靠什么力量取得胜利呢?首先,滇西抗战的胜利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滇缅战场的胜利。太平洋战争爆发,德、意、日法西斯把侵略的战火燃遍世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苏、美、英、中等同盟国在东西方战线共同抗御着法西斯的野蛮侵略,在东方,日本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展开大规模的侵略,侵略魔爪直接伸向缅甸和云南,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国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一个重大战略行动,虽然入缅甸作战第一阶段失利,日寇侵占缅甸,进占滇西,但是中、美、英协同作战,取得滇缅战场大反攻的胜利,对于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都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滇缅抗战的胜利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胜利!
滇西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滇西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一部分,滇西战场是亚洲太平洋抗日主战场中国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西军民团结抗战是为国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而战。远征军在滇缅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去夺取胜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首先,纪念胜利,不忘危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攻入缅甸,云南这个安稳的“大后方”一时之间就成了中国西南抗日的最前线,远在中国东方的日本帝国主义,一下子杀到了中国西南的大后方云南,侵占滇西,威胁昆明,要亡我云南、亡我中华!居安要思危!德、意、日法西斯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日本法斯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空前的浩劫,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永世不能忘记的。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日本帝国主义战败后没有受到彻底的清算,日本军主义势力在战后不承认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日本当权政要年复一年地“参拜”靖国神社,为侵略战争的罪犯招魂!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警惕啊!不能无视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我们热爱和平,但不乞求和平!已经站起来的中华民族要在和平发展中富国强兵,以国家民族的富强来保障中国的和平发展,这是纪念滇西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作者单位:云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