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斌;马颂梅
中国城市悠久的发展历史造就了城市职能的历史性,长期的中央集权形成了中国城市强有力的政治职能。历史上城市政治职能的演化成为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使中国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职能高度集中,融为一体,在地域上有很强的一致性。城市经济、文化职能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依赖政治职能的强弱,一旦城市政治职能确定,必将使相应的经济、文化要素向城市集中。抗日战争时期,昆明由中国的一个边缘省会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政治上的一个重心,一个抗击日本侵略的前沿阵地。在这个特殊时期,在昆明的政治地位、战略地位有了一定提升的情况下,势必给昆明也带来了经济、文化发展的机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昆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抗日战争时期,昆明是大西南后方重镇之一。一时之间,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的大量涌入,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城市建设,特别是现代化城市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取得过一定发展,对以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抗日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造就了昆明城市建设历史上的一个辉煌。
一、抗战时期昆明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契机
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大批工商企业迁到昆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也随之而来,这就为昆明城市建设带来了契机:其一,大量工商企业的迁入,如中央机器厂、中央电工器材厂、第五十一兵工厂等的到来,为昆明带来了大量而雄厚的实力和资本;其二,大量知识分子云集西南大后方,其中有许多中国建筑界的老前辈、有经验的建筑工作者以及建筑从业人员云集昆明,如梁思成、赵琛、陈植、唐英、夏世昌等等。他们留学回国,带回了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知识,深知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因此对昆明城市的发展提出过一些探索性的设想。在建筑管理上实行了适合当时条件的管理方法,促进和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其三,同时,一些营造厂商也从内地迁到了昆明,带来了一批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在昆明开业承包建筑工程。如上海迁来的陆根记、吴海记、安森记以及西南建筑工程公司等。他们既承担新型建筑施工任务,也为本地培养了新型的建筑技术工人。当时内迁的电力制钢厂、第二十二兵工厂、中央机器厂等一些大厂的部分或全部建厂工程就是由陆根记承担的。这些为昆明的城市建设和建筑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抗战时期昆明的城市规划
《大昆明市规划图》的出炉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昆明市工务局丁基石局长曾提出“大昆明市规划”的设想,然后由工务局有关人员共同研究,该局技术人员沈长泰绘制了《大昆明市规划图》,“大昆明市规划”设想的提出以及《大昆明市规划图》的绘制,意味着昆明市近代第一张城市规划图的产生。规划图约有1米宽、2米长,图幅较大。规划内容如下:A。确定以滇池为中心,沿滇池周围各县均为大昆明市范围;B。修筑环湖道路,与昆明市区及环湖各县区相联系,并形成全市区的主要陆上交通网络,同时规定了沿滇池的重要码头位置和水上航线;C。扩大的市区范围,按原有县区作简单的功能分区,标明沿湖各主要名胜古迹与风景点,并明确认定沿湖为游览与疗养地带,从而相应的对沿湖新建项目作必要的控制;D。标明滇池水源进出口的主要河流等。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以《昆明市政府中心工作计划书》的形式,提出了要将昆明市划分为文化、商业、住宅、工矿、风景等不同功能区域的设想。民国三十年(1941年),在时任昆明市工务局局长唐英教授主持下,在《大昆明市规划图》的基础上,几经研究,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又以“国立同济大学教授、昆明市政府设计委员”的名义,提出了《昆明市建设计划纲要》,对昆明城区的市中心区,作了初步功能分区和城区道路的规划,此已经类似于今天的城市总体规划大纲。规划内容主要有:A。城市的发展规模;B。城市功能的划分;C。城市的交通网络的设想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虽然《大昆明市规划图》和《昆明市建设计划纲要》对昆明城市发展所作的规划还不够清楚、具体、明确,但是它们在昆明城市发展史上,尤其是昆明城市发展规划史上,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此,当时和后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第一,《大昆明市规划图》和《昆明市建设计划纲要》在1939年抗日战争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提出,不仅在昆明的城市建设上是一个创举,而且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因而在昆明城市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第二,《大昆明市规划图》的主导思想是以滇池为中心,将昆明市区发展到滇池周围地区。明确地指出了滇池与昆明城市发展的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的关系,并对滇池周围风景旅游区的开发确定了基础,从而也就强调了对滇池保护的重要性。但是,虽然将昆明市区扩大到滇池周围,但对昆明的城市中心并未提出移地重建,而仍在昆明原有旧址基础上发展,这是符合昆明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的正确观点。而《昆明市建设计划纲要》中提出了市区的东界应在十里铺,西至碧鸡关、北到黑龙潭、南抵海埂的同心圆式的向外发展,建设二环,形成四环,最终达到170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用地规模。但是与《大昆明市规划图》相同的是,《昆明市建设计划纲要》对老城并没有抛弃和破坏,而是尽力保护,特别是在规划东西方向的交通干道时并未破坏昆明古城的风貌。
第三,《大昆明市规划图》和《昆明市建设计划纲要》以当时西方先进的城市建设科学为理论基础,是把国际城市规划科学运用于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一次积极的成果。在抗日战争期间,主管昆明城市建设的昆明市工务局,先后有两位局长丁基石和唐英,他们都是早期留学德国的学生,而德国又是较早实施城市规划的国家,他们能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城建科学与昆明的实际相结合,及时地运用到昆明的城市建设中,对后来开创这方面的新局面有一定的影响。如在《纲要》中,首次提出了50年规划期、城市人口发展规模达85万人、170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用地规模的远期规划。
第四,《大昆明市规划图》和《昆明市建设计划纲要》都十分重视城市的交通网络的建设。在《大昆明市规划图》中明确了环滇池领域的码头位置和水上航线。而《昆明市建设计划纲要》则注重城市道路的网络框架,在170平方公里的用地范围内,构建四条环路连接全市之四界,城内为东西向的园林大道和南北向的正义路的十字形的主干道。
第五,《大昆明市规划图》和《昆明市建设计划纲要》都十分重视城市功能结构的分区布局。在扩大了的市区范围内,按照工业、商业、教育、风景、住宅等不同的功能进行了标明。如工业区,在规划时考虑了污染的问题,因此主要安排于黄土坡、普吉、海口、马街、黑林铺等地;而在城市和沿滇池一线则主要安排了风景区和生活区。
三、抗战时期昆明城的改造与扩建
抗战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昆明城市的原有布局和格局已不能适应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重新规划街道和进行旧城改造遂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方面最主要的成就是开辟了南屏街。
开辟南屏街是为了打通昆明城的东西通道。先是拆除近日楼至护国门的城墙。利用城墙和护城河的基础,建设道路和两侧临街建筑。由于当时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南屏街成为昆明工商业者关注的要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南屏街的开辟得以迅速完成。南屏街的两侧临街建筑,自西端与正义路交叉的兴文银行(今昆明市百货公司大楼)起至东端与护国路交叉的重庆银行(今攀昆商场),绝大部分是银行、钱庄、商号建筑。银行除兴文银行外还有侨民银公司、云南实业银行、劝业银行、昆明市银行、重庆银行、中央银行等,商店有高级服装店、高档商品店、餐厅、酒吧、新式理发店等。在建设期间,市公务局除了规定道路宽度、标高和横向道路的交叉口外,对临街建筑没有提出规划上的要求。因此各家银行、商店都在自己的范围内,沿着道路红线,按照业主的要求,由设计者自行处理。建成后的沿街建筑物虽有临街平面位置无变化、立面之间不协调的情况,但它却体现出了当时沿海城市临街建筑的特点,为昆明的城市建筑增添了新的特色。并且这些新型建筑物,在外粉刷上,除了少量采用贴面材料外,大量的外墙都采用了“水刷石”,而且各自的骨料各不相同,颜色也不相同。这些粉刷在适当的搭配与立面线条的分隔下,使建筑物显得简洁大方,富有质感。
除南屏街外,还新辟了从南而北贯通南屏街和宝善街的两条短街,一条名为新祥云街,一条名为晓东街。沿街虽只有一两栋高大建筑物,但因有三家影剧院集中于此而形成繁华景象。新祥云街昆明戏院对面是五层楼的美丰银行,与宝善街交叉处是六层的国庆大楼,这所大楼是美军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的办公大楼。晓东街原为朱晓东的私产,因兴建南屏电影院而开辟出来,故名晓东街。街道虽不长,却开设了许多高档商店,出售主要从美国来的进口商品,如高档烟酒、化妆品、名贵衣料、珠宝玉器等,此外还开设了一些酒吧、酒楼、餐厅等。每当华灯初上时,游人穿梭,灯红酒绿,舞影婆娑,一派升平景象。
四、抗战时期昆明城的新建小区
抗战时期,昆明除了对旧城进行改造,对一些旧街道、旧街区进行改造和扩建外,还为了适应昆明城市发展的需要,兴建了部分小区,成为昆明近代兴建小区的滥觞。
昆明市开始了“篆塘新村”等新型居住区的建设。抗战期间,随着战场的转移,大量人口从沿海一带及内地涌入昆明,由于形势发展对城市住房的需要,早在30年代末期,受到京沪一带经营房地产生意的影响,昆明城区周围即出现了集中修建的居民区,当时名为“新村”,最早建设的是“篆塘新村”。
(一)“篆塘新村”
约在1938年间,昆明地区即出现了第一个新型的居住区“篆塘新村”。地址在环城西路以东,当时还是一片农家田地的近郊区。这一新村是由抗战后在昆明最早成立的“昆明建筑师联合事务所”承办,主持人徐敬直。从集资、征地、规划、设计、施工到出售与管理,均采取统一经营方法,成为最早采用“六统”建设形式的居住区。建设程序是:征得土地后,首先平整基地,修筑道路及上下水道,并划分宅地,按统一形式,进行住宅建设与必要的服务设施如“新村俱乐部”、商店等的配套建设。住宅单体均采用平房,传统的坡屋面,按实际需要进行平面组合,每户均留有适当的庭院与空地,同时大量采用地方材料:筒板瓦屋面、土基墙、毛石基础与局部毛石墙面,很有地方特色,经济而实用。售价不高,能适应当时中等家庭的生活与经济水平。因此才建成后即出售一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很快带动了仍由商办的较高档次的“靖国新村”的建设,以及由市工务局官办的“吴井新村”的开发等类似的建设。昆明解放后,“篆塘新村”大部由昆明军区接管使用,并逐年按需要进行改造,原有的住宅现已留下不多,但这个“新村”的出现,不仅在当时带动了其他居住区的建设,而且至今仍有其值得思考与借鉴之处。
(二)“靖国新村”与“吴井新村”等新型住宅区的建设
由于使用方便,造价也不高,“篆塘新村”的住宅很快就出售一空。因此,又相继开发建设了“靖国新村”和“吴井新村”等新的住宅小区。
“靖国新村”,地点在金碧路西端靖国桥一带,为开发此新居住区,首先成立了新村筹建办事处,并在适当地点建起四层办公楼一座,其开发程序与办法大体与“篆塘新村”相似,只是宅地范围由买主按需要而定,并分别委托设计,未进行统一的设计。这个新村住宅标准较高,一般都是两层砖混结构别墅式住宅,大部分由当时的富户购买。
1940年间,昆明工务局又以官方的名义,在东南郊吴井桥地区,着手开发“吴井新村”,进行了平整地基、新村道路建设、宅地划分出售工作等。后由于当时局势影响,未能按规划意图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则利用建成的地基,建成了吴井桥仓库区。
五、抗战时期昆明的代表性建筑
1937年至1945年是昆明城市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也是昆明建筑业的辉煌发展时期,留下了许多在昆明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建筑。昆明市在这一时期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情况如下:
(一)南屏电影院
南屏电影院,又称南屏大戏院,是抗战时期昆明建成的一座最为现代化的影剧院,也是西南地区最早的一座现代化的专业电影院。它位于宝善街中段晓东街口,由龙云夫人顾映秋以及龙泽清、刘淑清等昆明上层社会女性等出资及主持修建。南屏电影院由当时着名建筑师赵琛设计,这座电影院的设计,无论在平面组合和立面处理上,以及在基地的巧妙利用上,都有独到之处。如观众厅的地面采用曲线形,既能满足视线要求,又降低了门厅入口高度,从而减少了一般影剧院进入门厅的踏步。立面造型限于基地狭小,采用不对称手法,正面用大面积弧形玻璃窗,并与侧面竖向墙面(影院名称标牌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虚实墙面和横直线条的对比与协调。为了不占用门厅的有限面积,采用悬挑式楼梯进入楼厅等等。南屏电影院由上海迁来的陆根记营造厂承包营造,负责水电工程的是上海来的福记水电行,负责木作装修、木器家具和座椅的是上海来的艺城木器公司。几家公司珠联璧合,极一时之盛。
南屏电影院建成后,能容纳1400人,是当时西南地区第一流的新型电影院,被认为是当时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第一流的电影院,可以与当时全国最高级的南京“大华电影院”和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相媲美而毫不逊色。
(二)人民胜利堂
人民胜利堂是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昆明兴建的一座以大礼堂为主,多功能的大型公共建筑。最初起名“志公堂”,是为纪念龙云(字志舟)治滇功绩而兴建的一座记功碑式的建筑;后因用“中山”的名义集资兴建,遂改名为“中山纪念堂”;抗战胜利后改称“抗战胜利堂”;昆明解放后,又改称“人民胜利堂”至今。人民胜利堂由建筑师李华设计,龙云审定图纸。整个工程由陆根记营造厂承包,经费由当时云南的两大财团陆崇仁系和缪云台系各负责一半。人民胜利堂堂址位于光华街原云瑞中学。堂址东西两侧辟为环抱的云瑞东路和云瑞西路,路旁地基售出的由业主兴建铺面,多至三四层,开设有书店、台球房、医务所、食馆等。人民胜利堂的整个工程建设由昆明市工务局负责管理。人民胜利堂的设计施工特点是:充分利用地形,采用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造型与布局,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空间大,坚固实用。它是当时昆明最高规格的大会堂,至今也仍在发挥作用。
(三)昆明电影院
昆明电影院位于南屏街的中段,建于南屏街开辟之初,原为昆明市政府兴建的第一座名为“昆明戏院”的新型戏院,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新昆明电影院”。这座戏院建成后,1941年由商人蒋伯英向市政府租赁使用。
昆明电影院除满足以演京戏为主以及一般戏剧演出的要求外,还有放映室机房等设备,可影剧双用。更充分利用两侧临街部分修建两层裙房,设置茶座、酒家、舞厅和其他商业服务场所,属多功能综合建筑。戏院立面与内部装修采用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结合的手法,这在当时是创造性的大胆尝试。
(四)温泉宾馆
温泉宾馆位于昆明西郊的安宁温泉,是一座以温泉浴室为主的多功能服务性的公共建筑。“温泉宾馆”是在着名建筑师赵琛的领导和参与下,由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负责设计的,并由昆明女实业家刘述卿投资建设。
温泉围绕主要出水口,即名为“天下第一汤”处,设置了大小功能不同的下沉式浴室,并附设了一定数量的客房、餐厅、舞池、商店等服务设施,整个工程规模不大,但服务项目基本齐全,布局合理,使用和管理方便。在立面造型上,采用了传统民居青瓦两坡屋面,高低错落与围绕汤池的廊式浴室相配合,造型朴实而生动活泼。
六、小结
抗日战争时期,是昆明城市建设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机遇期,也是昆明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总结这段时期的昆明城市建设,可以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同时也使昆明城市建设和规划发展的历史更加清晰,今天的城市是历史延续的过程,只有认识和掌握城市发展的规律和过程,才能更清楚地为今天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昆明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