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刚开始创业的那个时候,有人说如果阿里巴巴能够成功,无疑是把一艘万吨巨轮从珠穆朗玛峰脚下抬到山顶。我就是要让他们看看我是如何把这艘万吨巨轮从珠穆朗玛峰脚下抬到山顶的。
———马云
1995年,马云第一次到美国,虽然这次的美国之行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惊险之旅,却让马云在阴差阳错中第一次结识了互联网。在当时,美国的互联网还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而马云之前虽然听说过互联网,却从来没有见到过电脑,他甚至不敢尝试碰触这种“十分贵重的物品”。在朋友的鼓励下,马云第一次见识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但令他感到万分沮丧的是,互联网上居然没有关于中国的任何信息。直觉告诉马云,这种神奇的东西很有发展潜力,于是,他请求朋友帮忙,为自己当时经营的“海博翻译社”做了一个宣传网页,没想到,仅仅几个小时,马云就收到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邮件,想和马云“谈生意”。这让马云欣喜若狂,此时此刻,互联网公司在马云的头脑里已经诞生了。
很快,马云就回国了。一下飞机,马云就迫不及待召集自己的朋友,开始了创办互联网公司的演说。最后,马云坚定地说道:“从现在开始,我要做这个行业,我要做Internet。”尽管马云侃侃而谈了两个小时,但朋友们都没听懂马云到底在说些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懂网络,对于一群不懂网络的人来说,要创办一家网络公司,这是何等超乎想象的事情。可以说,在当时,马云的决策是超前的。
一周以后,马云在唯一一个支持他的大学同学帮助下,一起东拼西凑了10万元钱,创办了浙江海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而这就是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的实体。五年以后,世界上最大的B2B网站———阿里巴巴诞生,从此,互联网的世界里多了一个叫做马云的网络巨人。
其实,早在1995年,接触过互联网的中国人有很多,但在当时就能看到互联网未来发展潜力,看到网络背后隐藏的无限商机的人却少之又少,而马云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没有当年马云的美国之行,如果马云没有突发奇想去找那位美国朋友,如果马云像许多接触了网络,却没有看到网络能够改变世界的无限能量,如果马云因为重重的阻碍而没有把自己创办网络公司的想法付诸行动……那么,中国互联网的开创者就不会是马云了。
有句耳熟能详的话这样说道:“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其实,机会还属于那些能够抢先一步看到商机,抢先一步作出决策,抢先一步付诸行动的人。为了不错过互联网的商机,还在担任教师一职的马云立即决定辞职下海,因为他深深地知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教师和网络相比,网络对他的吸引力远胜于教师。正如马云所说:“当初扔掉铁饭碗,去搞不被人理解和看中的互联网,如果失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那是不言自明的。”由此可见,马云当初是抱着多么大的决心和勇气对互联网孤注一掷的。但事实证明,马云当初的决策是超前的,是正确的,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阿里巴巴的创建在短短五年之内,就把马云推上了中国五大著名网站的掌门人之一的宝座,这五年是苦难的五年,也是积累精神财富和创业财富的五年。对此,马云深有感触,他说:“别人可以拷贝我们的网站,却无法拷贝我们五年的苦难。”如今,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巨人,这都源于马云当年对互联网的超前决策。
马云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当他看到一个东西,并想要去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他就会立即付诸行动,趁势而上。在别人都没有察觉到这种新鲜的事物时,马云就已经开始挖掘它的潜力了。如果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注意到了一种商机,这就意味着,现在去做已经晚了,机会早已被那些捷足先登者抢占了。所以,机会在刚刚到来的时候,是很难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的,这正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他们“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从来不知道把心动变成行动。马云还说过一句话:“中国人的创业,关键不在于你有出色的想法、理想、梦想,而是你愿不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去做它,证明它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