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与贪婪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幸福的人只记得一生中满足之处,不幸的人只记得相反的内容。父母要告诉女儿,知足与贪婪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让女儿学会知足,简单从容地生活着会更快乐。生命本就是在生活中萌发的,不论酸甜苦辣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只要心胸豁达,生活也就会快乐无限!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快乐与忧伤都会伴随每一个人的一生。人生很短暂,要让自己的人生充实,拥有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凡事自私、不知满足的人,任何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他都会用一种消极的心态来对待,都将不满和怨恨记在自己的心上,不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总认为错误的全部是对方。这样的人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对待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不满,并且会把自己不快乐的责任推卸到他人的身上。有这样心态的人会活得很累。
父母为了女儿能够快乐地成长,就让她学会知足常乐吧!女儿懂得知足常乐才会珍惜眼前的生活,才会懂得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生活中少一些怨恨,多一些欢笑。为了培养女儿知足常乐的心态,父母不要事事满足她的要求。女儿的要求总是可以得到父母的满足,她就不会在乎自己已经拥有的,而是不断地寻找没有的东西。
有一个小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经常去一颗大树下玩,大树也常对他说:“让我们一起开心的玩吧!”每一次那个小孩都答应了。
有一天,小孩长大了,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只知道玩的孩子了,可是大树还是对他说:“让我们大家一起玩吧!”孩子说:“不,我现在不想玩了,我想要玩具,你能给我吗?”大树说:“我没有玩具,我只有果实,你可以摘去换成钱去买玩具。”孩子很高兴的把果实摘了下来,换成了玩具。
又是很多年过去了,小孩子长大成人了,并且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一天他又来到了大树下,大树还是对他说:“让我们一起玩吧!”孩子说:“不,我现在有自己的家了,我需要房子,你能帮我吗?”大树说:“我没有房子,可是你可以把我砍了,做你建房子的材料。”孩子照它说的做了。于是,大树就只剩下了一个树桩。
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这几十年中,风也走过,雨也走过,当初那个孩子也成了一个老人。这一天他又来到了大树前,大树对他说:“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我帮不了你了。”老人说:“我现在都不要了,我只想休息一下。你能帮我吗?”大树说:“那你坐下吧!”老人坐在了树桩上。就这样,大树用他的全部,帮助了这个孩子,可以说,它为这个孩子付出了它所有的一切。
把这颗树比喻成养育女儿的父母,那么这个孩子就是被父母照顾的女儿。父母为了女儿的一生,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但是父母却忘记给女儿一个知足常乐的心态。女儿不懂得知足常乐,对待把自己抚养成人、不求任何回报的父母,会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并且不知道感恩。
父母因为爱女儿可以不求回报,但当女儿长大成人,她的脾气、性格、思维等都已经形成,必然对社会上的人也有着很多的要求,可社会上的人不会像父母那样纵容她。这时女儿会被他人孤立,把自己推向绝境,而且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生活中父母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女儿年龄已经不小了,虽然不很调皮,但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还是有的,比如:爱挑食,觉得衣服不漂亮,觉得自己表现好,但埋怨老师不表扬自己……父母要让女儿用开阔的心胸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不仅自己快乐,而且还能把这种快乐带给别人。知足不仅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生存的空间,而且是为了给自己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知足与贪婪之间只有一线之隔。父母让女儿学会知足,就给了她一份平静、安详、达观、超脱。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度”。“度”就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父母要让女儿对已有的多加珍惜,没有的可尽力争取,但不可过于贪求。生活中充斥着浮躁和虚伪,让女儿心中一定要淡泊和真诚,才不会被外在的诱惑所蛊惑。
父母让女儿在生活中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一小部分,其中也蕴含了幸福的成分。比如,拥有阳光,拥有亲情,拥有爱情等等。人的一生有太多忙不完想不完的事,面对疲惫的生活,父母让女儿停下来,调整自己心情,在适应中学会享受生活,给身心放个假。
今天的社会无时不在竞争,名利权财,永嫌不足,争得到的趾高气昂,争不到的怨恨颓丧。如果您的女儿有着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她永远会乐呵呵的过日子。这不是胸无大志的表现,而是一种聪明的减压方法。
当女儿对生活感到不满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她设定一个目标,不必是一个很高的尺度,只需要比眼前更高的标准。对待生活的态度,就是量力而行,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可求。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小沙粒。走在人生的路上,女生有必要学会随时随地的倒出鞋中的小沙粒。知足常乐,女儿才会活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