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理财先理观念

  理财改变人的一生。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圣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各一锭银子,并让他们在自己远行期间去做生意。国王回来后把三个仆人召集到一起,发现第一个仆人已经赚了十锭银子,第二个仆人赚了五锭银子,而第三个仆人因为怕亏本什么生意也不敢做,最终还是那一锭银子。

  于是,国王奖励了第一个仆人十座城邑,奖励了第二个仆人五座城邑,第三个仆人以为国王会奖给他一座城邑,可国王不但没有奖励他,反而下令将他的一锭银子没收后奖赏给了第一个仆人。国王降旨说:“少的就让他更少,多的就让他更多。”

  这个理论后来被经济学家运用,命名为“马太效应”。

  仔细留意一下,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存在“马太效应”。

  李明和王方大学毕业后一同分到了某电脑公司做程序开发员,两人学历一样,收入相同,但两个人的理财观念却大相径庭:李明的理财思路比较灵活,前些年股市红火,李明利用懂电脑的优势,购买了分析软件,天天K线D线的研究,并把平常积攒的3万元钱全部投入了股市。一年多下来,他的股票市值就升到了6万元。

  后来,他见股指涨幅太大,各种技术数据也显示风险的降临,便果断平仓。这时,单位附近正好开发了一条商业街,由于当时股市红火,所以购房者寥寥无几,最后房产商不得不将现房降价销售,李明便用这6万元买了一套沿街商业房。

  三年时间下来,他的沿街房已经升值到了30万元。

  而王方在理财方面则十分保守,刚毕业那两年他的积蓄和李明不相上下。但为了稳妥起见,他一直把积蓄存入银行,满足于每年坐收利息。可他没有考虑货币的贬值因素,如今银行定期1年期整存整取储蓄的年利率为4.14%,扣除5%利息税,实际存款利率不到4%,如果以年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7%计算,1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3%,也就是说王方的积蓄在不断“负增长”。所以直到现在,王方在单位仍然属于“穷人”负利率这只“看不见的手”,让不善理财者尽尝通胀带来的苦果——辛辛苦苦积攒的家财不但没有增值反而贬了值。而对那些善于理财者,它则让他们尽享负利率带来的“房产升值”等理财果实,从而使自己的钱像滚雪球一样实现快速增值。

  如果“穷人”不改变理财思路,继续保守理财的话,那还是会应验那句经典之言:“让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吧!”

  当下,家庭理财离我们越来越近。30年前,人们对金钱的概念仅仅就是维持生计,用来买米、买油、上学、看病而已,而且手中的钱不是很多,投资渠道也相当有限,于是精打细算后剩余的钱,不是选择在银行储蓄就是压在床垫下。而到了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家庭财富的不断增长,再重新关注一下身边的人,从企业家、身边的朋友到普通的老百姓,不难发现人们对金钱的认识已经今非昔比,都开始学着“打理”它了。

  朋友,你是不是经常感叹钱不够花呢?

  这其实是不善于理财的结果。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想要安度一生,就需要知道简便理财的方法,也需要知道快速积累财富的途径,并运用正确的理财来化解疑虑,作好财务管理。

  理财的关键在于善用钱财。

  吸烟有害健康,这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包括吸烟的烟民。吸烟使一个人在一生中能烧掉多少钱呢?相信很少有人认真地计算过。虽然一包烟不过几元钱,但日积月累、日久天长,这个数字就会让人吃惊,对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一个人一天吸一包烟,每包按3元计算,那么一个月就是90元,一年就是1080元。假设他从20岁开始吸烟,再设定他能活到60岁,烟龄为40年,那么他一生要吸掉43200元;如果他的寿命为70岁,烟龄50年,那么他一生要吸掉54000元。如果他将吸烟的钱存入银行,选择零存整取的方式,那么数额比这还要大。5万多元钱,对很多人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些钱,做出一番事业是完全可能的。因此理财就是要善用钱财,将钱的价值最大化。

  如今,理财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为越善于理财的人,生活越富裕轻松。

  其实,理财并非是今天才有的事,它无时无处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拿到第一份工资,在你缴纳每月的水电费,在你准备买一部新款手机时,理财便已经开始了。但真正的理财绝不限于此。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你未来的生活质量。然而,许多人常常忽视理财,究其原因,有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多少钱,谈不上理财;有的人认为自己现在生活得很好,不需要理财;有的人认为在金融项目繁杂的今天,投资并非是容易之事,资产贬值随时可能发生;有的人认为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顾及个人财务;有的人认为理财通常是对疾病、失业、风险而言的,这些是生活忌讳,不吉利;有的人认为理财需要请教专家,十分麻烦……这些都是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的表现,是一种经济思想落伍。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能够做到科学地理财,就能事半功倍,轻松享受人生。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上班族,资金不富余,财产不殷实。基于这些,我们比富人更需要理财,因为资金的减少对富人来说影响不大,而对于穷人来说则关系重大。

  人们常常对理财产生误解,认为理财就是投资赚钱。这种狭隘的理财观念并不能达到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的关键在于善用钱财,使个人及家庭的财务状况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生活品质。学业顺利、婚姻美满、晚年悠闲,这一个个生活目标构筑着完美的人生旅程。在实现这些生活目标的时候,金钱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主角。如何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钱,如何抓住每一个投资机会,便是理财的关键所在。成功的理财可以增加收入、减少浪费,可以改善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享受宽裕的生活,可以储备未来的养老所需。所以,从今天开始让理财与你同行吧!

  理财不是一夜暴富。

  2007年股市风生水起,基金热火朝天,股民出入证券公司、基民进出银行,一时间热闹非凡。不少股民进入股市,踏准了大势,分享了中国股市发展带来的喜悦。由此,资本市场的获利也带来了消费的升级。

  在个人理财的范畴里面,提倡“终身理财”的理念。据国外经济学家统计,很多中彩票一夜暴富的人在10年内将回到原本的生活。究其原因,是那些人对财富的过度向往,导致不理性的理财观。因此,理财专家给出了一些理性的理财建议,下面我们介绍给大家。

  谋定而后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和智商在120以上的可以谈物理,和智商在100左右的可以谈文学,而和智商低于80的人则只能谈股票了。”这句话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揭示出现在部分股民或者说是投机者的心态,那就是跟风投资。很多成功人士说自己是做一行爱一行,不熟不做,投资也一样。这条原则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不投资,只是提醒投资者在行动前熟悉自己投资的品种。股票投资,你总要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基金投资,你总要清楚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业绩。谋定而后动,就是让投资者在投资前做好准备功课。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有一条是:在别人疯狂时冷静,在别人冷静时疯狂。投资市场综合来看都是少数人盈利,多数人亏钱。因为能够战胜市场、战胜人类趋利的秉性、能冷静思考的人毕竟是少数。

  很多新股民有一个共通点——勇于追涨,即在别人疯狂的时候自己也疯狂了起来,仿佛风险只在熊市中存在。成熟的股民总结,经过熊市的人更懂得风险无处不在。

  平衡风险。

  古人说:“知道目标是行程的一半。”这句话非常适用于个人理财领域。一些人为了存折上的数字增加而欢欣鼓舞,像老葛朗台一样敛财;而又有一部分人获得收益后就大肆挥霍,仿佛理财收入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些都是没有目标的理财观。成功的个人理财要建立一个周密细致的目标,并根据理财目标去平衡风险,部署投资计划,付诸行动,最终达到目标。

  此外,有了生活目标,人们在投资时才能更加理性,更加谨慎。因为有了目标,投资者将会意识到此时做的决定将和日后的生活息息相关。

  充分投资。

  理财不是一夜暴富。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更应该着眼于长期增值,抵御生活风险,保护和改善未来的生活水平,达成多年后养老、子女教育等长期财务目标,所以要保持平常心。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长期投资,分享收益,规避风险”是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的心态。

  另外,投资的范围可能很广,股票、基金、保险、黄金等等,但是最终不要忘了一项最根本的投资——投资自己。自我增值,是终身理财的第一步。

  人对于财富的向往是无穷尽的,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生活品质。在筹划好基本的生活需求后,积极投资,充分投资,将理财纳入到生活的步伐中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

  现代人理财新思维。

  能赚钱不如会花钱。

  会花钱指的是花钱有道,不但把赚的钱花出去了,甚至还能钱生钱,在花钱的同时赚回更多的钱。例如,花10元钱,换来了10元的货不算会理财,花了10元钱,得到了12元、甚至更高价值的商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会花钱就等于赚钱。

  把会花钱同赚钱等同起来,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它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花费之前多思量,凭一时冲动或心血来潮花钱,其结果常常是换来了一时的快感或满足,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事后利益。

  最会花钱的人是手里没有属于自己的钱,也一样能赚大钱。就像理财顾问懂得花别人的钱,同时也能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价值利益,而会花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和朋友们一起分享那份物超所值带来的喜悦。

  钱装进口袋不如装进脑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当今是一个知识、信息的时代,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不但需要财富,更需要的是积累财富的能力。

  一夜间暴富,却由于理财不当,花钱如流水,而后依然清贫如洗的例子我们已经见怪不怪;在一个家庭中,夫妻虽然都是高薪,却月月人不敷出,依然需要借债的例子也不少。由此可见,只把钱装到口袋里,就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的做法,不是明智之举;而把赚钱的能力放到脑袋里,则能真正让钱扎根、发芽,甚至成为常青树。

  省着花钱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

  传统观念告诉我们,节俭是一种美德,它是发家致富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是,凡事都有个“度”,在不该节约的时候强行节约,其结果不但不能达到节约的目的,反而会使我们遭受更多的损失,这种损失就是人们常讲的“效用损失”。

  花钱先讲“效用”。效用就是物品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就是能够满足消费者生活中的某种需要。我们在享用某种消费品时,却未能得到本应得到的全部效用,这时,我们便遭遇了“效用损失”。例如,为了听音乐买了台录音机,可为了节约,买了两三盘带子后不再买新带,这样,过几个月后带子都听腻了,便不再开录音机,那几百块买录音机的钱不就白花了吗?

  总之,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节约,这一条原则永远也不过时,但是这并不等于花钱越省就越好,如果为了节约而使自己受到效用损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辛苦工作挣钱不如让钱生钱。

  从科学理财的观念看,靠高收入和攒钱来实现富裕的思路并非是赚钱的唯一之路。尤其是凭借攒钱这一方法,不仅多数人无法获得最终的财务自由,而且还会导致错误的理财观念。

  穷人和富人表面的差别是钱多钱少,但本质的差别是对待理财的科学态度。形象地说,在富人手里,钱是鸡,钱会生钱;在穷人手里,钱是蛋,用一毛就少一毛。因此,不仅要通过辛苦工作来挣钱,还要注意让手中积攒的钱活起来,使其成为赚钱的资本,这样才能让穷人变富,富人更富。

  给子女攒钱不如在早教上花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子女钱不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孩子自身能力才是他们未来的最大保障。即使父母为孩子攒下“金山银山”,但是如果孩子没有树立起一个正确的理财观念,花费没有节制,又不会让“钱生钱”,“金山银山”也会被吃空。因此,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是让孩子积累财富的最好方法。提高孩子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孩子的早期教育,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使得孩子从小成为一个有理财意识的人。

  一味花钱不如让金钱为“我”工作。

  会不会花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活的富足程度。如果把钱无计划、不节制地消费掉,你就选择了贫困;如果把钱用在长期回报的项目上,你就会进人中产阶层;如果把钱投资于你的头脑,学习如何获取资产,财富将成为你的目标和你的未来。

  因此,应该让金钱为“我”而工作,而不是我为金钱而工作,成为金钱的奴隶,这才是正确的理财观念。

  借人大钱不如送人小钱。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这年头,借债人是黄世仁,债主反倒成了杨白劳”,这句话虽然不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很多人在借给别人钱时,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尤其是对于还款把握不大的借款人,不借会得罪人,借了又怕不能收回借款。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力、法,送小钱,大钱不借,舍卒保车,还让对方领情,岂不是两全其美?

  找地方乘凉不如先栽树。

  先栽树后乘凉,理财也是如此。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财需要先有财,才能理。因此,首先要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常见的资本积累方式有工作积蓄、投资等;等到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之后,就可以通过投资去获得稳定的现金收益。只有以稳定的现金流为目的进行的投资,才能让人们在投资领域拥有持续的赚钱能力,才能规避投机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既有稳定收益,又能规避风险,这样才能让人安心退休。

  买医疗保险不如提前买健康。

  有人曾经把健康、事业、家庭、地位作过如下的比喻: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是0,有了1,后面的。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它是积累财富的根基,如果根基倒了,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具备再高的天赋,也是徒劳。

  而且,一旦生病,花钱是免不了的,特别是大病,恐怕挣再多的钱都要搭进去了。因此,只有身体健康了,既保证了拥有足够的精力去挣钱,也避免了由于生病而花大量的“冤枉”钱。当前人们健康观念逐步转变,健身越来越热,这些前期的健康投入增强了体质,减少了生病住院的机会,实际上也是一种科学理财。

  有钱没钱都需要理财。

  有钱的时候需要理财。

  有道是“穷不扎根,富不过三代。”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难题,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没钱时会有很多尴尬,有钱人同样有经济紧张甚至破产的时候。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败家子”:他们或者在赌桌上把全部家产一夜之间输得精光,或者无所事事、好吃懒做、贪恋女色、挥金如土,最后沦为乞丐。这些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不善理财的后果就是坐吃山空、先富后贫。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与家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消费都呈上升趋势。对那些有钱人来说,理财尤为重要。因为有钱是相对的。也许10年前你算得上一个比较有钱的人。但如果10年后你的金钱或财富仍保持在原有水平,甚至有所消耗,那么,你也许已是相对的穷人了。对一般的上班族来说,你也许是有钱人,但是,如果你买了房、买了车,每月必须到银行交按揭款,你就不一定那么宽裕了。所以,不要以为有钱就不需要理财、投资,就可以放心享受了。明白这一点之后,人们对那些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仍积极投资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有钱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优势,一种拥有做事业有资本的优势。

  理财对有钱人来说首要的是保本——继续保持有钱的优势。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理财将自己的财富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使事业不断地发展,成就更伟大的人生。因为有钱,有钱人比穷人更加容易获取财富。有钱的时候去理财,远比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被迫去理财要好得多。

  工作稳定、收入丰厚的人同样需要理财。一个人收入稳定,就意味着他发大财的可能性较少。安逸的生活会慢慢地磨掉他的斗志。那些生活大起大落的人,有不少致富的机会,一些人是在“下海”以后才获得这种机会的。当一个人不满足现有生活时,通过科学的理财可以改变现状,可以致富。

  即使你对当老板没有兴趣,比较满足于现状,敬业乐业,你也可以通过理财使你的财富得到增加,使你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这样,你就可能实现自己买房、买车等看似不可能的愿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你现在的工作很稳定,但是,你能保证这一切永远不会变吗?你能肯定将来的工作岗位永远没有人事上和制度上的变动吗?你能保证自己的工作永远是铁饭碗吗?只有早一步投资、理财,才能使自己的生活真正的无忧。所以,即使你目前的工作看起来像金饭碗,也一样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为自己未来的安定提早设计一套投资、理财方案。

  缺钱的时候也需要理财。

  在现实生活中,大概有80%的人都出生在普通家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一部分人通过投资、理财,经济状况日渐好转,过上了比较富裕的日子;另一部分人却生活依旧,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终日为一日三餐而发愁,更不用说什么个人发展了。是否善于投资、理财,对没钱人来说,其结果截然不同。

  生活中缺钱的人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安于现状,坐等机会,不思进取者,其结果当然是永远没有钱。另一类是设法去理财、投资的人。

  投资只有两种结果:失败或成功。如果投资失败,就会雪上加霜,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是没钱,只不过比以前更穷一点罢了。如果投资成功,把蛋糕逐渐做大,就可以告别穷人的生活。按概率来讲,在投资的结果中,成功的机会至少有一半。而不投资,其成功机会为零。可见,投资总比不投资好。

  收入相对不稳定的人也需要投资。收入不稳定生活就有风险,一旦某一段时间收入中断,生活就会陷入困境,生活质量时高时低,没有保障。

  这种不稳定的状况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要想使自己能保持稳定的生活质量,就应该居安思危,及早作出投资、理财的安排。趁现在还有收入时,或者加大储蓄,或者购买债券,或者投资于兑现性较强的项目,扩大进财渠道,稳固经济基础,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香港富豪曾宪梓的致富历程可以充分说明投资对缺钱者的重要性。曾宪梓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从小过着艰苦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有条件重新走进校园,考进中山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广州工作。后来为解决家产纠纷,他前往泰国,协助兄长打理生意。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不愿再过寄人篱下生活的曾宪梓终于带着家人前往香港定居。为了维持生计,他东拼西凑,筹集资金,开办了一家非常简陋的领带加工厂。凭着一把剪刀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曾宪梓生产的“金利来”领带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一举成名,并迅速地占据了香港市场。20世纪80年代,“金利来”又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军大陆。最后,“金利来”走向国际,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曾宪梓也被人称为“领带大王”。如果曾宪梓当年不是积极设法去投资,那么他一定不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

  越早理财收益就越好。

  早理财,早致富。

  个人理财的最大障碍是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侥幸心理。许多人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来理财,总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虽然年纪一直在增长,而财富却不见怎么增加,只眼睁睁看着别人的财富逐渐增长,终于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此时才想理财,却为时已晚!

  有股票“投资之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11岁时便开始投资股票。

  现拥有近400亿美元的巴菲特,其财富基本上都是从股市赚来的,他认为投资的不二法门,是在价钱好的时候,买人好的公司的股票且长期持有,只要这些公司持续保持良好的业绩,就不要把他们的股票卖出。

  巴菲特在11岁时,把自己和姐姐积攒的零花钱都投入股市,一开始便赔了,姐姐很不高兴,甚至骂他无知,让他尽快把钱拿回来,但他坚持要放着三四年才会赚钱,无奈姐姐只好把自己的股票卖掉,而他则继续持有,最后事实验证了他的想法。

  20岁时,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大学期间,跟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都只会游玩,或是阅读一些休闲的书籍,而巴菲特却喜欢研究金融学,经常到图书馆翻阅各种保险业的统计资料。他当时的本钱很少,所以买入的股票总是放得过早,转购别的股票,虽然没有资金优势,但是他的钱还是越赚越多。

  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到葛莱姆教授的顾问公司工作,不久后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巴菲特成立了自己的顾问公司,公司发展得很顺利,但他最终将公司解散,退还合伙人的钱,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资上。

  他是美国有史以来真正的股市大亨,多年稳坐美国首富的位置,与其他富豪相比,如比尔·盖茨、戴尔等都靠经营企业致富,只有巴菲特是靠投资股票而致富,只要美国的经济持续成长,他的财富就会与日俱增。

  从现在开始理财。

  从现在开始,马上开始理财吧!越早开始理财,便越早成功致富,越早改善你的财务状况。投资理财开始得越早,利上滚利的时间越长;时间越充裕,所需投入的资金越少,理财就会很轻松。起步晚,所投入的金额就得多,才能达到同样目标。

  可以说,年轻就是投资致富的本钱,越是年轻的人,越有资格做以小钱赚大钱的梦!如果等到中年以后才开始投资理财,所需投入的资金,不是一般人可以负担得起的。

  正确的观念是:投资理财是年轻人的工作,而老年后的工作是如何合理利用财富。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往往只注重眼前的浮华享受,有钱就买一辆跑车、一套高级音响或外出旅游,总认为年轻时就应该尽情享乐,年老时再去考虑理财。

  这样的人注定一生庸碌。现实社会中,因年轻时只知道享受,而导致年老时贫穷的例子数不胜数。关键在于他们忽视年轻时开始理财的重要性,等到开始觉悟时,却为时已晚。

  时间是年轻人理财最重要的本钱,而年轻是最适当的冒险时机,因为这时候没有什么家庭负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年轻时应勇于冒险,因为失败的成本很低,摔倒了可以再爬起来。而且年轻时资金有限,赔也赔不了多少钱,却可以学到宝贵的理财经验。更重要的是,年轻人拥有足够的时间,能让复利发挥作用。

  一个人在50岁以前,在投资理财方面不应该采取“保守至上”的原则。学习理财的时机是愈早愈好。正确的理财判断力来自于经验,而经验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得出来的,培养正确的理财判断力必须先经过一些错误的判断。因此,为什么不趁年轻钱不多时,多加历练,到了钱多时,便能发挥出理财精准的判断力。

  年轻人不要只想花钱,应该懂得储蓄的重要性,先存点钱,到有数千元或上万元,就应该考虑长期报酬率高的投资,即使这类投资带有风险。

  有的人也许会觉得自己现在青春不再,上有老下有小,不高的收入除了养家根本没有钱用于投资理财。的确,年纪大者没有长期的复利时间,但没有什么可气馁的,金钱可以换来时间,你还有机会迎头赶上,只要行动,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你已是50多岁了,那么你可以帮助你的子女致富,教给他们理财的基本观念。与其给下一代物质与金钱,不如教给他们以钱赚钱的理财知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