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小米

  绿色作物滋补佳品

  小米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多吃小米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小米的营养

  小米又称粟米,通称谷子,谷子去壳即为小米。小米营养丰富,据测定,小米所含蛋白质、脂肪均高于大米和面粉。小米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丰富而且比例协调。一般粮食中不含有胡萝卜素,而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同时,小米粗纤维的含量又是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最低的,为产妇、幼儿及老人的滋补佳品。

  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小米之所以受到产妇的青睐,皆因同等重量的小米中含铁量比大米高1倍,维生素B1比大米高1.5~3.5倍,维生素B2高1倍,而现在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纤维素更比大米高出2~7倍。因其含铁量高,所以对于产妇产后滋阴养血大有功效,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

  每百克小米的营养成分

  每100克小米含有能量1486千焦,脂肪3.1克,蛋白质9克,淀粉73.5克,硫胺素0.32毫克,核黄素0.1毫克,烟酸1.5毫克,维生素E3.63毫克,钙41毫克,磷229毫克,钾284毫克,钠4.3毫克,镁107毫克,铁5.1毫克,锌1.87毫克,硒4.74微克,铜54毫克,锰89毫克。

  主妇小帮手

  小米好吃又营养,咱们挑选小米有几招。

  第一,看小米色泽。正常的小米米粒大小、颜色均匀,呈乳白色、黄色或金黄色,有光泽,很少有碎米,没虫,无杂质。

  第二,看时期。无论何地小米,什么品牌小米,选择小米时都要注意该小米的生长周期。小米生长期有半年、三个月、九个月不等。小米根据生长周期大致分为老谷米和茬谷米。老谷米是最好的,其生长周期长,营养更丰富全面,而茬谷米就没老谷米好了。

  第三,注意色素。在选择小米时,要防止不良商家为了增加小米的美观度而添加色素。鉴别的方法很简单,用手在米里搓搓。正常的小米微黄。用手搓,手掌上有白色的末,那是糠皮碎屑,属正常现象。如果手掌发黄,就要小心了。

  第四,看新旧。选择小米还要注意是新米,还是旧米。鉴别新、旧米肉眼不太好鉴别,基本上新米色泽比较鲜艳,但不是加了色素的很黄很黄的色泽。旧米色泽比较晦暗。

  第五,尝味道。如果前面四招都没能让您分辨出小米的质量,那您就捧一把小米在鼻前嗅嗅,粮食的清香,无怪味;您再在嘴里少许地品尝一下,有微微的甜味儿,这样的小米就是好小米啦。

  家庭厨房

  小米的主要吃法有熬粥、煮饭、磨成小米面。煮小米饭不是连汤一起煮,而是开锅之后,用抓篱把饭捞出来,再上蒸笼蒸。除此之外,主妇们还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做法。

  [小米蒸排骨]

  “美味用料”猪小排(猪肋排)300克,小米150克,豆豉30克,豆瓣酱25克,花椒2克,姜10克,大蒜10克,盐4克,味精2克,鸡精2克。

  2.排骨斩段,抹干水分,用腌料腌半小时。

  3.泡好的小米与排骨拌匀放到碗里。

  4.高压锅里加适量的清水,把装了排骨的碗放锅里,高压锅转小火蒸四十五分钟,关火,洒葱花和红椒丝在排骨上,锅里放少许的油烧热,淋在葱花上即可。

  “美味特色”肉香味美,营养丰富,滑而不腻。

  [山药薏米粥]

  “美味用料”小米50~100克,山药30克,薏米30克,莲肉(去芯)15克,大枣10枚,白糖少许。

  “美味做法”将山药、薏米、莲肉、大枣与小米一同煮粥,粥熟后,加白糖少许。

  “美味特色”香甜可口,还带有淡淡的药香,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腹胀便溏、肢体无力等症。

  [锅巴粥]

  “美味用料”粳米100克,锅巴(小米)200克,山楂50克,白砂糖10克。

  “美味做法”1.锅巴掰碎;将山楂切片晒干,再将山楂片洗净。

  2.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3.取锅放入冷水、山楂片、粳米,先用旺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熬煮,至粥将成时,加入锅巴,再略煮片刻,以白糖调味,即可盛起食用。

  “美味特色”做法简单,香甜味美,可单独食用,也可配以小菜更佳。

  [南瓜小米粥]

  “美味用料”去皮去籽南瓜250克,小米120克,红枣8个,冰糖适量。

  “美味做法”1.锅里加5碗水,盖盖儿大火烧沸。

  2.加入除冰糖外的所有材料。再次开锅后转小火。小心撇去浮沫,煮至粥黏稠。

  3.大概煮20分钟,倒入冰糖。煮至糖融化即可关火。

  “美味特色”粥香性温,味甘,暖胃,安神。可保护胃黏膜,帮助消化,促进溃疡面愈合,胃病患者食用更佳。

  [米崩鸡翅]

  “美味用料”鸡翅500克,小米100克,大葱10克,姜5克,大蒜5克,盐2克,赤砂糖50克。

  “美味做法”1.鸡翅洗净,在鸡翅上拉几刀,以便于更好的入味。

  2.鸡翅用五香粉、盐、料酒、味精抓匀,腌制待用。

  3.葱、姜、蒜切末儿和盐均匀地撒在腌好的鸡翅上,使鸡翅充分入味,翻动10分钟。

  4.鸡翅入蒸锅,先大火煮开锅,然后中火蒸10分钟鸡翅熟透即可。

  5.在锅底先铺上一层小米,小米上再铺一层红糖,之后把准备好的托架连同鸡翅一起坐在红糖上面,这样就可以烧火开崩。

  6.当锅温度高时,会将小米崩上来,将红糖蹦到鸡翅上;当听到锅内噼噼啪啪声后计时10分钟,关火。

  7.小米会把红糖均匀的崩到鸡翅上,出锅后的鸡翅色泽红润,鲜嫩滑口。

  “美味特色”外皮脆香,色泽红润透亮,不油不腻,可与肯德基媲美。

  小米小偏方

  《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而中医亦讲小米“和胃温中”,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它。多吃小米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一、治疗失眠。取小米100克,枣仁末15克,蜂蜜30克,将小米煮粥,等到熬熟后,再加入枣仁末,搅拌均匀。食用时,加入蜂蜜,每日2次。可以补脾润燥,宁心安神。

  二、治疗贫血。取小米50~100克,龙眼肉30克,红糖适量。将小米与龙眼肉一同煮成粥。待粥煮熟后,调入红糖。食用时,要空腹食用,每天2次。可以补血养心,安神益智。主治心脾虚损、气血不足、失眠健忘、惊悸等症状。

  三、治疗腹泻。取大约50克小米,将其放入锅中翻炒,炒到黄色并且透出香味,再将其研成细末。把细末调成糊,每日以辅食2~3次,每次1小勺即可。小米有收敛作用,对于止泻很有作用。另外,小米炒到发黑,对止血还会有一定效果。

  四、治疗脾胃素虚、消化不良。取小米50克,淮山药45克,白糖适量。将山药洗净捣碎或是切成片,与小米一同煮,当煮成粥后,加入白糖适量,搅匀,即可食用。食用时,要空腹食用,每日1~2次。对健脾止泄,消食导滞,小儿的消化不良,不思乳食等有功效。

  五、治疗子宫下垂、气短乏力。需小米50克,党参30克,升麻10克。先煎党参和升麻,去渣后,再与小米一起煮成粥。空腹食用,每日2次。可有益气升提功效。

  饮食误区

  小米虽有营养,是滋补的佳品,但要正确食用,否则会对身体有害。

  误区一:以小米为主食。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所以,不论是产妇,还是老弱人群,都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误区二:淘米手搓,长时间浸泡。淘小米时不要用手搓,如要是用手搓,会使小米的营养成分缺失。切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这样也会使小米的营养成分流失。

  误区三:使用高压锅。因为小米的颗粒比较小,容易堵塞高压锅的阀门,进而引发一些安全隐患。煮小米粥要用小火,慢慢煮,这样煮出的粥才会营养丰富,味美香甜。

  误区四:加入碱面。有人认为,加入碱面会增加小米粥的黏性和稠度,但是加入这些碱面后会使小米的营养成分缺失,只要慢火煮熬,也会使小米粥很有黏性的。所以不要再加碱面了,可以加入些糯米、红豆、红薯、莲子等,营养更丰富。

  小米是滋补佳品,适宜老人、病人、产妇食用。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陈粟米味苦,性寒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适宜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的人食用。气滞者忌食小米;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少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