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59年毕业,留校当古典文学教师。为了能胜任工作,先在方步瀛教授和石声淮教授的指导下,作古典文学方面的基础训练。方老师的诗才和石老师的渊博,是我国古典文学学者中罕有的,那些年的基础训练,我受惠良多。可惜,“文革”来了,这种训练戛然而止,方老师亦遽归道山。方老师谢世后,我读书中遇到疑难,随时向石老师请教,每一次请教都能得到圆满解决。20世纪70年代末,我开始发表学术论文。最初投给北京几家学术刊物的稿件,都是考证文章,即收入本书的《曹雪芹的民族身份》、《清初诗人卓尔堪》、《曹振彦在后金时期的职务》等。我之所以用考证文章开路,就是觉得年轻时的基础训练和中学数学课培养的逻辑思维,使我在考证方面有一定的长处和竞争力。后来,我陆续发表的文章,不限于考证,但我始终喜欢考证。我治学的追求是在现代意义上实现义理、辞章、考据三者的统一。90年代初,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约我撰写《曹雪芹评传》;同时,我又与台北三民书局签约,为其“古籍今注新译丛书”译注《明夷待访录》,并撰“导读”。曹雪芹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流文学家,而留下来的传记材料像一团乱麻一样,又“评”又“传”,不是件容易事。经过数年努力,我写出了红学史上第一部曹雪芹的“评传”。《明夷待访录》的注译,过去也没有人做过,已有的标点本断句错误甚多,我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完成了这本书的译注。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先生邀我撰写《红学史》。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宗旨,将《红楼梦》问世以来重要的研讨评说悉囊括其中。全书近百万字。工竣之日,我写了一首绝句:“辛苦笔耕年复年,几疑魂去化啼鹃。人痴或有天呵护,山桂香飘梦榻边。”
今年,文学院“教授文库”收我的“自选集”。经与同事们商议,我这个集子主要选考证性文章,算是凸显自己的学术个性。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今日之我,回头看往日的文章,已有许多不惬意处。因此,选编时我一一作了订补,有的甚至作了改写,希望它们对年轻学人有些参考价值。
谢谢文学院教授文库编委会,谢谢多年来支持我的同事。我已年逾古稀,如果还有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让我继续在学术园地里耕耘,我将以新的成果回报文学院。
李广柏 2010年6月26日于武昌桂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