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一向认为,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而优秀的职员却是无价的。职员的价值应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由于这个原则,今天,微软员工的真正财源乃是其拥有的“认股权”,而非年薪。
在微软公司流行的“认股权”这种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公司掏钱做本金,来帮助员工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赔了是公司的,赚了是员工的。其具体的操作,则又有一套复杂的程序。作为微软的正式员工,任何人在进入微软之前都将与公司签订聘用合同。合同中规定了员工享有的种种权利,其中一项即为“认股权”。可以购的股票的数额根据员工的技术级别而定,少则数百股,多则数千股。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得到的股票可达数万甚至数百万股。在通常情形中,从合同生效之日开始计算,一个月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也就是员工可以购股票的价格。每工作一年,认购的股票即获得一定数量的增加,也可以像股市上的投资者一样,享有“配股”的权益。员工只需记住你的股票数额及股票价格,而不必花任何钱来购买,一年之后,可以卖掉当中的一部分,以后逐年卖出,在公司工作满四年半的时候,即可全部卖掉首批股票。原定“认股”价格与当时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员工的收益。如果股票升值,每年都可以通过出售股票来获得现金。如果股票贬值甚至低于你认股时的价格,员工也可以不要。当然员工如果并不急需用钱并且对公司有足够信心,也可以把股票一直攥在手里不卖,但不能超过7年。另外,每个人还可以用工资10%的部分,以市场价格85%的折扣购买微软股票,另外15%由公司出资补偿。
在比尔·盖茨的坚持下,公司每年都会给员工分送新的“认股权”。同“老权”一样,“新权”也必须到一定期限方能认购。所以,员工无论在什么时候离开公司,手中都会有或多或少尚未到期的“认股权”不会作废。这样看来,一个微软职工,无论什么时候离职或者退休,都会造成直接损失。所以“认股权”又有“金手铐”之称。
20世纪最后20年中,“认股权”可以算做美国公司制度一项划时代的改革,其意义绝不次于1914年亨利·福特所实行的“日薪5美元”。很难说这是谁的发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微软是实行这一制度的最成功的范例。其成功的要点,一个是公司给予员工的“认股权”中可认购股票的数额较多,一个是公司股票价格在过去10年中的增长幅度,最高时可达33倍。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两三年,微软股票每股价格浮动在4元左右。而在1999年,微软股票每股在100美元上下浮动。在1993年以后的7年间,微软至少有过4次“配股”。有了这些基本情况,我们就可以大致估算,一个在1993年进入微软的员工,可能会有的股票收益了。
微软的认股制度不仅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而且使许多人才渴望进入微软,这正好应了微软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最重要的是人,而不是钱。只要还有先进的人才在,钱就会失而复得,而失去了人才,微软才是真的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