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间文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早期渔民为了捕捞到大量的沙丁鱼,常历尽艰辛到远海。且每次远行都能让渔民们满载而归。但是,回到港口后,大量的沙丁鱼却死掉了,死鱼的价格远远赶不上活鱼的价钱,这样一来,远行的巨大收益就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因此,沙丁鱼在长期运输中的存活问题长期困扰着渔民们。后来有人想了一个点子,在装沙丁鱼的船舱里放进几条鲇鱼,由于鲇鱼生性好动,生存能力强,它们在船舱里不停地游撞,沙丁鱼纷纷不停地游动,四处躲避鲇鱼。结果,在不断的逃避运动中,沙丁鱼延长了寿命。活鱼回港的大难题解决了。
受此启发,日本的一些企业专门从社会上招聘几位“鲇鱼式”的人物,希望通过他们的加入能够改变组织内惯有的惰性,为组织发展增添动力,结果不出所料,这些新人物的加盟,真的使组织内部形成了竞争向上的气氛,原来相当平静、沉闷的组织,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后来管理上以这种做法,即有意识地在组织内部使用几个“鲇鱼式”人物,利用其干劲,创造竞争气氛,以增加群体活力和组织发展的动力,被称为人事管理中的“鲇鱼”效应。
经管理心理学研究者调查分析发现,从行为表现上看,“鲇鱼式”人物多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常会具有以下特点:
1.冲动性:他们常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才华横溢的状态,且具有高度的工作欲望。不过有时这种欲望过强了,所以,也会表现出控制不住自己的不安与焦躁。
2.冒险性:这种好奇的愿望,与对新经验的欲望、对成就的欲望追求有关联。这种欲望常促使他们向未来、未知的世界挑战,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创造力。
3.独立性:他们倾向于采取与众不同的观点与行动,在行动中不喜欢他人的过多干涉与关心,并按照独立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有时会把领导或他人的好心帮助看做是不必要的关心,是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
4.灵活性:他们具有容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具有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的倾向。
性格开朗,心态开放,爱好广泛,能接受各种价值观念,善于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
5.持久性: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耐久力,他们精力旺盛,富有生命力。在需要长期努力的科学技术研究或艺术创作中,具有坚强的意志力,且与冲动性不矛盾。
6.自我控制能力:主要指控制自己感情的能力。与这种能力相一致的是他们承认自我、并容纳自我,热情而不失幽默感。
7.自发性:这是一种按自己意志积极行动的倾向。他们具有这种自主性,所以,思想活跃,行动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创造活动。
组织创新需要更多的“鲇鱼式”人物,因此,作为人事管理者来说,比尔·盖茨了解到这类人物的特点,在组织中甄别出并用好这类人物,从而达到了人适其职,职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