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十章 任凭王莽摆布

  公元5年,汉平帝刘衎被王莽毒杀,西汉王朝实际已经掌握在王莽手中了。但是他总觉得夺位的条件尚未具备,时机还不成熟,便决定走舍大就小的路线,再立一个傀儡皇帝。立谁好呢?王莽反复权衡。平帝没有子嗣,他这一死,元帝的世系绝嗣。在宣帝的曾孙中,有诸侯王5人,列侯48人。按照兄终弟及的古制,的确可以从中挑选出帝位继承人。可这几个人的年龄都比较大,怕立为新君后难以驾驭,便以“兄弟不得相为后”为借口,不予选立。而是从宣帝玄孙中,选中了广戚侯刘显两岁的儿子刘婴。

  刘婴的曾祖父叫刘嚣,是汉宣帝的儿子。但是王莽青睐刘婴,不在于这个世系,而在于刘婴是汉宣帝后裔中最年幼的一个。王莽的如意算盘是:把这个未谙世事的孩子放到至尊皇位上,完全可以成为自己手中的玩具,任意摆布。

  老谋深算的王莽想由自己做没有名义的“皇帝”。要行使皇帝的权力,总要编造个理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果然有人给编造了符命图谶。

  在迎立刘婴即位的当月,武功县长孟通在挖井时,发现一块上圆下方的大白石头,上面有丹书“告安汉公为皇帝”八个大字。王莽看到这个伪造的符命,欣喜若狂。但他觉得不便于这么急匆匆地代汉自立,便杜撰说:“符命上说的‘为皇帝’,实际上是摄行皇帝之事罢了。”王莽指使群臣把此事禀告给太皇太后王政君。

  年迈的太皇太后虽然重用娘家的人,但本心还是想守住刘家的社稷江山,自从委政王莽以来,她渐渐也觉察到他诡计多端、事事专断,但未曾想到侄儿会有篡位之心,不禁气愤至极,给予严厉斥责,说道:“这是诬罔天下,不可施行!”

  这时,王莽的叔伯兄弟、太保王舜却告诉老太后,现在已没有办法能阻止王莽这样做了。最后,王政君被逼得无可奈何,只好按王莽等人的意思下诏书:“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名曰汉光邑。”

  看到这种情况,王莽的党羽马上引经据典拟定了一套居摄的礼仪。从此,摄行皇帝之事的王莽戴着皇冠,站在门窗之间,面向南,朝见群臣,听决政事。他的车驾出入皇宫,两边都是侍卫,所经过的道路禁止他人通行。民人和大臣奏事王莽时都自称“臣妾”。自古以来,礼仪便是身份和名位的标志。王莽享用皇帝之仪,标志他有着和天子一样至高无上的权力。不过,王莽也还算心思细密,没忘了在最后加上这样一条“其朝见太皇太后、皇后则仍用臣礼,所居之处,如诸侯制度”,这也算是对太皇太后的唯一安慰吧。

  公元6年农历正月,王莽在长安南郊祭祀先皇,在东郊喜迎新春,正式做起了他的“摄皇帝”来了。

  三月,立刘婴为皇太子,号“孺子”,尊汉平帝王皇后,也就是自己的女儿为皇太后。皇太子和摄皇帝竟是两姓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王莽篡权之心,昭然若揭。也立刻引起固守刘氏汉室“正统”观念的朝臣和宗室子弟的不满,他们彻底识破王莽假仁假义的面具,有70多位朝臣和地方官吏或告退、或隐亡,表示忠事刘汉而不为王氏朝官。

  王莽做摄皇帝,是外戚专权的必然结果。从此,王政君作为维护刘氏政权的形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无论“假皇帝”还是“摄皇帝”,都是代理皇帝的意思,但实际上王莽此时的权势早已超过坐在帝位上的孺子婴了,只是没有宣布改朝换代而已。

  四月,汉宗室安众侯刘崇与侯国国相张绍起兵反对王莽。张绍率百余人进攻宛城(今河南南阳),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刘崇也战死了。事变平息之后,王莽的党羽借机大做文章,说什么刘崇所以敢于起兵,是因为摄皇帝的地位太卑微,权力太小,难以镇服海内,要挟太皇太后,让王莽在朝见她的时候也称“摄皇帝”。时隔不久,他们又再次要挟太皇太后下诏:增加摄皇帝的官属和卫兵,改王莽居住的地方为“摄省”,府为“摄殿”,第为“摄宫”。王莽步步逼向帝位。

  一些亲汉的官员、人民也在加紧策划起义。公元7年9月,东郡(今河南濮阳南)太守翟义再次发难,举起反对王莽的大旗。翟义拥立宗室严乡侯刘信为天子,向全国各地发出通告:“王莽毒死平帝,执行天子特权,妄想断绝汉代的江山社稷,我们要遵从上天的旨意,诛灭王莽!”各郡国纷纷响应,队伍迅速发展。在古代,正统观念往往起着支配的作用,所以后来反对王莽的农民起义军,大都拥立刘姓宗室子孙作号召,如刘玄、刘盆子等。

  面对起义军的壮大,摄皇帝王莽寝食不安,昼夜抱着年幼的孺子婴在城郊寺庙里祷告,并祈求神灵保佑,宣布等孺子婴长大成人后,就主动辞职回家休养。

  王莽一面担惊受怕,一面派兵镇压。在王莽军的镇压之下,这支起义军也失败了。

  平息叛乱后,王莽更是踌躇满志,他一改昔日谦恭有礼的儒者风范,而以一个盛气凌人的军事强人的姿态出现在大小臣子面前。胜利让王莽有恃无恐,加快了当真皇帝的步伐,同时也加速了王莽的毁灭。

  翟义等反叛者相继被毁灭,使王莽产生了错觉,他认为这一定是“天命”所归!自己是威德空前、天人相助。但是,王莽要去掉头上的“假”字当真皇帝,还要靠符命。所谓“符命”就是编造的“天符之命”或者“圣王受命之符”。于是,各地便纷纷造符瑞来投其所好、急其所需。王莽借着各地的“符命”,提出要把“摄皇帝”中的“摄”字去掉;把居摄三年改为初始元年。太皇太后不得不允诺,王莽的弄假成真走出了第一步。

  既然命符是升官的捷径,初始元年(公元8年),有“素无行,好为大言”的梓潼(今属四川)人哀章就加紧制作铜匮(铜匣子),装了两条书简,一个简册上写“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简册上写“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其中的“某”指汉高祖刘邦,这个“黄帝”就是王莽。意思是天帝和汉高祖刘邦传位给王莽。“图”、“书”中都写了“王莽应做真天子”,同时将王莽宠信的几个大臣以及自己的名字也写在上面,说这些人应当做大官辅佐王莽。哀章将此铜匮献给正急于当真皇帝的王莽。王莽立即拜受,表示听从天神命令,接受禅位。回去坐在未央宫的前殿,登上真天子宝座,把国号改为“新”,把十二月初一作为始建国元年的正月初一。西汉共历214年,至此灭亡。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