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十三章 东征西讨,平定天下

  躬耕南阳,安于现状

  刘秀生活在社会动荡的西汉末年,他是西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其先祖从诸侯王降为列侯,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能做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虽然官职不大,但刘钦一家还是有比较殷实的家底的。刘钦之妻樊娴都是南阳地方大豪强樊重的女儿。樊重不仅是地方的豪强地主,而且兼营林牧副渔及商业,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樊重既然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钦,说明刘钦也有一定的实力。刘秀的舅母,也是刘钦这一刘氏家族中的一员。而且刘秀之姐刘元所嫁的南阳新野的邓晨,家中拥有大量的宾客和雄厚的财富,也是地方颇为著名的豪强。

  刘秀的童年跟随他父亲先后在济阳、南顿县城度过。他的父亲刘钦死后,9岁的刘秀和哥哥刘、刘仲及姐姐、妹妹到叔父刘良任县令的萧县生活,长到20岁才回到故乡南阳。他在故乡经营了一段时间的田业后,于公元14~19年进入首都长安的太学学习。学成返乡后继续经营田业。

  然而,这个时候的社会局面已经是政治腐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危机四起。外戚王莽利用这一形势,玩弄权术,于公元8年夺取政权,建立新朝。但王莽虽篡权有术,却治国无方,他“增重赋敛,刻剥百姓”,法令严苛残酷,并且朝令夕改,法无常制。王莽曾在7年内,四次改换货币,发行五铢钱,盘剥老百姓。“每一易钱,民用破产”,老百姓手里的钱一夜之间成了废铜烂铁。这些政策导致社会更加混乱,矛盾更趋激化。许多英雄豪杰都纷纷立下宏愿,希望能在乱世中建立一份属于自己的伟大功勋。而刘秀虽然风华正茂,学有成就,家境殷富,却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

  当时,王莽统治日渐衰落,已开始在风雨中飘摇了。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天下即将变成一片乱世,但刘秀还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会成为未来的东汉开国皇帝,他此时的人生理想很简单:“仕宦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执金吾的职责是巡卫京城,虽然职位不高,却能在皇帝出行时开道,显得派头十足。刘秀在长安太学读书时,曾亲眼目睹执金吾的威仪,很是羡慕,于是把成为执金吾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阴丽华是刘秀家乡远近闻名的美女,比刘秀小了将近十岁,刘秀自从听说了她的绝世容颜后便心仪不已,后来也终于如愿以偿,这段故事成为中国古代帝王情感生活中最富浪漫色彩的传奇之一。

  看来,刘秀倒是安于现在的这种生活,本本分分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空暇时读读书,或是做做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梦。

  可刘秀的长兄刘却和他不同。刘身材高大健美,性格慷慨豪放,勇武刚毅,喜欢结交四方侠士。刘血液里藏着不安分的因子,是个天生的领袖人物,他的梦想就是像先祖刘邦那样在乱世有所作为,建立功勋,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如此,身形修长、容貌俊美,如翩翩公子一般的刘秀,常常遭到哥哥的讥笑,刘把他比喻成汉高祖刘邦的那位庸庸碌碌的二哥刘仲。当年汉高祖刘邦就不愿意种田,因此,不被他的父亲刘太公待见,还被骂作是“无赖”,而刘邦的哥哥刘仲却很善于经营。刘邦在做了皇帝以后,曾经反问父亲太公说:“早先,大人常指我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二哥殷勤实干,如今我成就的产业和二哥一比,是谁多谁大呢?”

  刘常以此故事笑话刘秀,显然是把自己比作刘邦,把刘秀比作刘仲了。起初,刘秀听了也并不在意,依然在众人心目中维持着老实人的形象。不过,在哥哥的激励下,刘秀也逐渐有了“愤而有志于天下”的想法。

  舂陵起兵,初露头角

  公元17年,王莽的政权已经在水、旱、蝗、雹等各种天灾人祸间摇摇欲坠了。此时荆州又遭到严重的饥荒,当地民众为了争挖野荸荠而互相斗殴,幸有王匡、王凤两个比较有名望的人出来调节,才让当地的态势平息下来。他们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中积累了威信,被人们推举为首领,立即集合起几百人。随后又有一些亡命罪犯慕名而至,使得队伍更加壮大。他们占领了荆州的绿林山,以此为据点日益扩张实力,很快组建起一支七八千人的军队,因此得名“绿林军”。

  绿林军成立后,遇到了来自政府军的威胁。公元21年,两万荆州军队攻向绿林军,但很快就被这支由贫民和亡命徒组成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路向北逃去。绿林军在王匡等人的率领下顺势打进附近的竟陵、安陆,获得了一些粮食,然后又回到绿林山中度日,希望当灾荒结束时,他们能够重返家园,继续过安居耕种的生活。

  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绿林山中就爆发了瘟疫。此时的绿林军人数已经增加到五万余人,在疫病中一下就死去了将近一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得分头出山行动,一支由王匡、王凤等人率领,向北进取南阳,称“新市兵”;另一支向西进入南郡,亦即今天的湖北江陵,称为“下江兵”。当新市兵攻打随县时,随县东北的平林人陈牧、廖湛率几千人响应,并因此称为“平林兵”。

  当新市兵和平林兵距离南阳越来越近时,刘秀的生活开始改变了。公元22年,一场大灾荒席卷了整个南阳地区,连树皮草根都被饥饿的难民剥食殆尽;山间、田野上遍地饿殍,到了晚间,飘忽着从死尸中释放出的磷火,一片凄凉恐怖的景象,老百姓再也生存不下去了。这年十月,刘秀兄弟与李通等人在南阳各地起兵,这一年刘秀28岁。

  刘氏兄弟决定起兵是经过仔细筹划的。当时,在刘氏兄弟左右,聚集了一批异姓豪强地主,如刘秀的姐夫新野人邓晨,宛人李通(他后来娶刘秀的妹妹伯姬为妻)等。这些豪强地主看到全国各地到处发生农民起义,预测到王莽的统治不会长久,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们聚集在刘氏宗族周围,密谋起兵反莽。李通、李轶兄弟曾亲见刘秀,陈述了起兵的利弊,鼓励刘氏迅速起兵,而且编出谶言“刘氏复兴,李氏为辅”,此举坚定了刘氏举事的决心。刘召集当地豪强在一起商议后,订出了起兵计划:刘氏兄弟在舂陵起兵,邓晨起兵于新野,李通、李轶起兵于宛。但是,由于李通的不慎,他在宛起兵的计划泄漏,只好独自离宛逃跑,一家老小64人被杀。刘秀兄弟在舂陵起兵后,刘秀的亲属,诸如叔父刘良、二哥刘仲及舂陵侯嫡子刘祉兄弟也都相继从军,族兄刘赐听到起兵的消息后,也“随从攻击诸县”。在长安游学的阴识(阴丽华之兄,后成为刘秀的大舅子)等也组织起一支队伍投奔。以刘氏为首的南阳人组成了一支浩荡的反莽军队,史称“舂陵军”。

  舂陵军建立后,在诸多起义军的队伍中,实力是比较弱的,为了壮大力量,刘派宗室成员刘嘉前往新市、平林兵驻地,向王匡、陈牧等将转述合兵的意图。大敌当前,两部农民军首领当即表示赞同。于是,他们将部队整编重组,组成了一支联合部队。联军显示了宗室武装与农民军的互补性。南阳宗室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组织才能,熟悉政治风云的变幻,具备治国的能力,但宗室子弟纨绔者多,娴习军旅者寡;而农民军却有顽强的战斗力,意志比较坚定,其薄弱之处在于缺乏深远的战略眼光和用兵谋略。双方合作的基础在于民心思汉,南阳宗室故能应运而起。

  联军一路西攻长聚,斩新野县尉,初战告捷,装备简陋的起义军获得了第一批战利品,刘秀的坐骑也由耕牛改为马匹。小胜之后,联军又进攻湖阳西南的唐子乡,再度得手,杀掠甚多,士气大振。两次成功使义军将领的目光转向更大的目标,不远处的湖阳就是首选目标。起义军在逼近湖阳之后,派人假扮江夏官吏,诱杀了湖阳县尉,并夺得了大批辎重。

  出人意料的是,大量的战利品竟引发了南阳宗室与农民军的冲突。新市、平林军因为分得财物较少,十分气愤,于是聚集部众,准备向南阳宗室讨一个公道。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急关头,刘秀毅然命令宗室人员收集财物,全部送给农民军,贪恋财物的农民军这才皆大欢喜,双方重归于好。刘秀不动声色地平息了这一无谓的冲突,他正要依靠农民军的力量成就大事,绝不能为了一点小利而影响大局。刘秀的志向、谋略和城府,都不是一般农民军将领所能相比的。

  不久,联合部队又乘胜攻占棘阳县(今河南南阳南)。这时,从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大屠杀中死里逃生的李通也辗转来到棘阳,与刘秀兄弟会合。李通痛述官兵在宛城的杀戮,激起众人满腔的义愤。与此同时,在新野起义的邓晨也率领宾客来到棘阳,军容更盛。复仇心切的起义军当即开往宛城,准备大战一番。

  选择重兵设防的宛城作为攻击目标,无疑是战术上的一大错误。未经整编和训练的起义军缺乏大规模作战的经验,新市、平林两部农民军也缺少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在未知敌情的情况下,贸然进击宛城,决不是明智的决定。果然未到宛城,就发生了遭遇战。

  在宛城南面一个叫小长安的村落里,起义军与南阳太守甄阜、都尉梁丘赐率领的大批官兵相遇,两军展开激战。战斗的突然性和气候的特殊性,都有利于人数众多、训练有素的南阳官兵。起义军仓猝应战,不久就在大雾之中溃不成军,被官军杀得大败。刘氏宗族死者达数十人,刘秀的姐姐刘元及其三个女儿为救刘秀而死,二哥刘仲也在战斗中阵亡。刘只得收拾残兵,退守棘阳。小长安之战,几乎使舂陵军全军覆没,为了寻求生机,重振军威,刘再次设法与绿林军联合。而此时恰好另一支起义队伍下江兵到达了比阳县的宜秋,刘秀、李通与下江兵的首领王常谈判,双方决定联合作战。

  公元23年正月,王莽派来的军队将军用物资留在棘阳东面的兰乡,轻装渡过黄淳水,企图一举消灭汇集在棘阳和比阳之间的绿林军主力。但绿林军转守为攻,派出精锐部队夜间偷袭兰乡,夺得敌军全部辎重。接着全军出击陷于黄淳水和沘水间无援的王莽军队。绿林军勇猛杀敌,将十万王莽军队歼灭了二万,甄阜和梁丘赐被当场打死,其余敌军纷纷逃窜。王莽派来的纳言严尤、秩宗将军陈茂听说甄阜和梁丘赐兵败阵亡,于是据守宛城。刘不给宛城的王莽军以喘息的机会,乘胜追击,在清阳城下与严尤、陈茂军展开激战,王莽军大败,被斩首三千余人;严尤、陈茂弃军仓皇而逃,刘自号柱天大将军,率军顺利占领了宛城。

  刘氏兄弟起兵后,军队的主要领导者是刘,刘秀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刘秀的军事才能是在著名的昆阳大战中显露出来的。而起兵之举,正是刘秀军事、政治、治世生涯的开始。光武帝刘秀从一个乡间甘于平淡的小地主,逐渐成长为雄才大略的军事指挥家,成为那个时代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镇抚河北,稳固根基

  公元23年十月,刘秀获准以破掳将军行大司马之职,奉命前往河北宣抚,取得了主持河北战局的主动权,从此挣脱了牢笼,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抵达河北后,刘秀详细地考察了当地的情况,认真考察官吏,按其能力的高低分配财富的多少;平反冤狱,遣散牢中关押的无辜平民;实行怀柔政策,废除王莽苛政,恢复西汉时的官职名号和制度。所到之处,受到地方官员和百姓的拥护,“争持牛酒迎劳”,刘秀一律婉言相拒。

  刘秀曾在一个大雪飞扬的日子里倚门远眺,若有所思,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房舍由椽檩柱子支撑而成。朝吏驾驭郡县,需要各级官吏治理,就像房舍需要椽檩柱子一样。椽檩柱子必须坚固适用,房舍才不会倒塌。官吏就是朝廷的椽檩柱子。没有一批善于治理乱世的官吏,新兴的政权就会像房舍一样倒塌。我们经略河北,既要审理冤狱,广布惠泽,更要考察官吏的政绩。”用心之良苦,让众部下无不为之感动。

  刘秀在河北的路,最初走得并不顺利,经历了一段相当艰辛的日子,甚至是一种近似逃兵的生活,根本谈不上宣抚。在这种恶劣的情势之下,刘秀一直致力于人才的网罗,这些人如邓禹(也是他读长安太学时的老友)、耿弇、吴汉等,都是才华横溢的人。后来,这些人也都成为刘秀对之推心置腹的部下,为刘秀缔造东汉做出了贡献。

  为什么刘秀在这样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还有人要归顺他呢?当时天下虽为更始帝所有,但刘玄不懂得如何治理政事,只知掠夺,使长安、洛阳附近的人民不得安宁,怨声四起,更始政权的名声也就一落千丈。而相比之下,刘秀除了有正宗的汉室血统及他在昆阳之战中卓越的表现外,其谦虚的胸怀和宽大的度量,也是吸引豪杰志士齐来归顺的原因。

  刘秀到达邯郸时,赵王刘彭祖的曾孙刘林前来献计说:“如今黄河东边有赤眉军在活动,你只要掘开河堤让水灌过去,纵然他们有百万军队,也只能化为鱼鳖。”但刘秀处事的态度一向很温和,他暂时还不急于消灭赤眉军,更不忍心淹死无辜百姓,便拒绝了。

  刘林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转而拥立了一个名叫王郎的方士当了皇帝,并谎称是汉成帝刘骜的儿子刘子舆。此时的刘秀已经去了真定(今河北正定),刘林和王郎便在邯郸建都,派出使者去周边郡国招降。

  由于打出了汉成帝之子的旗号,周边郡国一时真假莫辨,不少势力起兵响应。于是刘林和王郎的势力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第二年初,他们发出了檄文,重金悬赏捉拿正在蓟城(今天津蓟县)附近的刘秀。而蓟城的宗室刘接又准备起兵响应王郎,一时间城中震动,人心惶惶,刘秀的境况也变得十分危急,他不敢入城,只能向南逃去,一路饥寒交迫来到饶阳。他们看到路边有一个传舍(驿站,相当现在的旅社),再也顾不得危险,自称是王郎从邯郸派来的使者,大摇大摆地进了驿站。但他们很快露出了马脚:当传吏送上食物时,这些官兵饥不择食、狼吞虎咽的样子引起了传吏的怀疑。为了辨别这些人的身份,传吏在舍外击鼓,大声喊着:“邯郸的军队来了!”在传舍中的刘秀和手下官兵们一听,皆大惊失色,大家准备起身逃跑。刘秀却显得异常冷静,拦住众人,让他们坐回原处,煞有介事地吩咐传吏道:“太好了,那就把邯郸的将军请进来见我吧!”但他们等了很久也没能等来传说中的邯郸将军,刘秀放下心来,让大家大快朵颐了一餐之后,方才大摇大摆地出了驿馆,平安地离开了饶阳城。刘秀以他的智慧与镇定,躲过了这次危难。

  此后刘秀的脱险经历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北方的寒风霜雪中,一行人昼夜兼行,手脚、脸部都被冻裂,凛冽的北风夹杂着沙粒打在脸上,更是如刀割一般。在饥寒交迫中,众人的体力不断下降,快要支撑不下去了。

  天黑时一行人赶到滹沱河边,刘秀让众人下马歇息,派探马到渡口找船。探马找了半天,但见星月闪烁、波光粼粼,片帆只舟皆无踪影。探马恐众人怪罪,回来欺骗大家说道:“不用坐船,河水都结冰了。”

  众人信以为真,上马准备过河。此时,天公作美,寒风呼啸,气温骤降,河面上果然结了厚厚的冰,大家驱马在冰上缓行,渡过河去,回头再望,坚冰又开始融化,气温又回升了。刘秀率众人来到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进了废弃的空房睡下。破晓时开始降雪,众人被冻醒,发现冯异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把麦子,熬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稀粥。大家喝罢,又上马冒雪继续赶路。寒风夹着雪花漫天飞舞,打得人睁不开眼,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没有道路,众人迷失了方向。忽然,一位白衣长者出现在刘秀面前,用手指示方向,说道:“从这里往南八十里就是信都郡(今河北冀县),太守任光反对王郎,大司马找他去吧。”

  刘秀又惊又喜,正要下马感谢,一阵暴风雪袭来,吹得战马在地上转圈儿,待到暴风雪过后,老汉已踪迹皆无。刘秀按老汉指示的方向,策马赶到信都,这时,刘秀终于时来运转了。

  原来,这里的太守任光曾是刘秀的部下,任光见到刘秀,大喜过望,赶紧请来和戎郡(今河北晋县)守邳彤,聚集一堂,共商对策。接着他们协助刘秀收服了附近的几个县,又有一些周边势力前来归附,终于聚集起了数万人。此后平定河北的路更加顺利,在攻下了几座城池、形势有所好转之后,更始帝派来讨伐王郎的尚书仆射谢躬也到了。两路大军联合作战,四月间围住邯郸,五月间就攻破城池,诛杀了王郎。

  刘秀在河北势力的发展,引起更始帝的不安,他遂派使节赶到河北,封刘秀为萧王,并命令刘秀停止一切军政活动,与有功的将领一起到长安去受封。这表明刘玄已经对刘秀不放心,要削弱他的力量,夺回他的权力。刘秀自然明白这一意图,而且,此时他羽翼已丰,决心脱离更始政权的控制,便以“河北未平”为理由,拒绝应诏去长安,坚持留在当地。从此开始,刘秀与更始政权分道扬镳,在河北独立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并进行了一系列建立政权的活动。

  河北称帝,众望所归

  公元24年秋,刘秀调集各郡兵力,先后在馆陶等地击败并收编了铜马、高湖、重连等地的农民起义军,大大加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走在坦途上的刘秀依然遵循着宽仁平和的处事原则。新投降的军队中有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刘秀总有一天会除掉自己。久经沙场的刘秀当然了解他们的心思,让降军各自回营,依然归他们原来的将官管辖,而自己轻骑简从,坦然地去各营看望他们。这让归降的将士们非常感动,他们纷纷说:“萧王这样推心置腹地对待我们,倘若再不拼死效力,真是不应该了。”在确认了降兵们已经真心归顺后,刘秀把他们重新编组,分配到各部将领手下,集合起来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当地的人们只知道铜马的名声最响亮,看到刘秀成了他们的首领,就称呼刘秀为“铜马帝”。

  此时,河北的形势已逐渐明朗,而更始政权也已经走到了覆灭的边缘。在山东一带活动的赤眉军原本想要和更始帝合作,但刘玄对他们存有戒心,只是把他们封为列侯,却没有给他们提供领土和经济支援。失望之余,赤眉军在首领樊崇、逢安、徐宣等人的领导下脱离了更始政权,西进关中,更始、赤眉两大军事集团的火并在所难免。而一旦赤眉攻下长安,刘玄败逃,就会出现一个夺取关中的良好时机。刘秀感到争夺天下的时机即将到来,争夺天下的架势应当拉开了。于是,他开始了新的战略部署:任命足智多谋的邓禹为前将军,率精兵两万由晋南向关中挺进,伺机进取长安。选定北据太行山、南临黄河,地势险要、财物富实的河内郡作为进取中原的立足点;拜文武兼备的良将寇恂为河内太守,冠以“行大将军事”的御号,为自己把守后方,保证军需供应。

  他向寇恂交代说:“从前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把萧何留在关中,我现在把河内交给你。你也要像萧何那样,据守此地,保证粮草供给,训练士兵和战马,阻挡其他军队到这块地盘上来,特别是不让黄河以南刘玄的军队过来。”寇恂果然不负重托。刘秀又在孟津部署重兵,派刚毅果决的冯异为孟津将军,扼守黄河渡口,监视洛阳,防止更始屯住在那里的李轶北渡。安排妥当以后,刘秀亲率大军北上,准备回到冀中、冀北一带,肃清那里的残余农民军,以实现控制河北的重要战略目标。

  一路上将领们纷纷请求刘秀称帝,被刘秀严词拒绝,将领们连劝了几次,刘秀这才有些动心,但还是有些犹豫不决。这时将军耿纯私下对刘秀说:“将士们抛开亲人和家乡,跟从大王出生入死,为的就是想攀龙附凤,实现封官拜爵的愿望。现在大王不愿称帝,违背了众兄弟的愿望,我担心他们会感到失望,产生离你而去的想法。况且,人心是不容易收拢的。”刘秀仔细思考之后,明白了将领们要他当皇帝是出于个人利益,并非虚让,于是表示说:“我会考虑这个问题。”

  到高县,刘秀又把将军冯异从洛阳前线召回,向他询问天下形势。冯异担任洛阳前线的军事首领,了解战争的形势,分析的情况非常可靠,故此刘秀才召他来询问。冯异对刘秀说:“更始皇帝的败局已定,宗庙社稷的问题就在大王你了。你应当听从众人的主张。”

  正当此时,有个名叫强华的儒生,捧着赤符从关中来见刘秀,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四七”是28,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王至公元22年刘秀起兵是228年;火是指汉朝,按阴阳五行说汉朝属火德。这表明,刘秀乃“受命天子”,要再不做天子,那就不仅违背众望,也要违背天意了。刘秀得了天时又得人心,终于在赤眉军迫近长安时即位于鄗南,沿用汉国号,年号建武。这一年是公元25年,刘秀31岁。

  扫平群雄,一统天下

  刘秀即帝位之初,天下依然四分五裂,“帝王满天下”。除了农民起义军绿林、赤眉军之外,还有更始皇帝刘玄,东方皇帝刘永,蜀中皇帝公孙述,舒城皇帝李宪,匈奴立的皇帝卢芳,燕王彭宠,齐王张步,海西王董宪,楚黎王秦丰等。这些人各据一方,自立为王,互相攻城略地,战争频繁,广大人民饱受着分裂、战乱之苦。汉光武帝即位之后,利用“人心思汉”的社会心理,打出“刘氏宗室”的旗号,搜罗人才,争取民心。利用招降和用兵两种手段,经过长达10年之久的艰苦战斗,终于一一扫除盘踞各地的割据势力,使中国又一次走向了统一。

  更始政权的覆灭 刘秀在鄗南称帝后,继续举兵攻占了邯郸、河内、温邑等地。这时,赤眉军拥立西汉宗室后裔——一个叫刘盆子的牛倌为皇帝,举兵攻打长安。刘玄左右受到攻击,最后投降了刘盆子,被改封为长沙王,但不久被缢杀。

  刘秀得知更始皇帝下台,便立即派兵攻占了五社津(今河南巩县北)等要塞,然后下令包围洛阳,命吴汉、冯异等11位将军率军攻打洛阳。这时的洛阳由更始皇帝的骁将李轶、朱鲔把守。这两个人都是当初鼓动刘玄杀掉刘的始作俑者,是刘秀不共戴天的仇人。李轶在刘秀大军的包围下,便来信说自己情愿归降。刘秀却把李轶的信交给太守、郡尉一级官吏传阅,消息很快被朱鲔知道了,他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将李轶诛杀,从而引起洛阳守军的混乱,士气也随之大落。刘秀一箭双雕,既分化瓦解了敌军,又借刀除掉了仇人。但是由于朱鲔拼命固守,刘秀部队连攻数月,一直没有攻下。后来刘秀听说部将岑彭当年曾是朱鲔的校尉,便派他去劝降。朱鲔对岑彭说:“当初大司徒(指刘)被害,我参与筹划,更始帝派刘秀去河北,我又阻拦过,并进谏铲除萧王,这些罪过,我想萧王是不会原谅的,因此不敢投降。”刘秀得知此事后,便托岑彭向朱鲔说:“要干大事的人,不能计较小过。朱鲔要是现在投降,我不仅不会杀他,还可以保住他的官爵,我敢对着黄河发誓,绝不失信!”朱鲔听后,叫人用绳子把自己捆起来,到达河北汉光武帝营帐听候发落。光武帝见到朱鲔,急忙下座,亲自解开绳索,向他表示慰问,并拜其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进入洛阳后,刘秀严禁军队暴横抢掠,结果将军萧广违犯军纪,纵兵横暴,被处死刑,使得洛阳百姓很快从内心归顺了刘秀。至此,以更始皇帝刘玄为代表的一派势力,在赤眉和刘秀的攻击下被彻底平息了。

  赤眉军的消亡 在群雄并立的大地上,绿林、赤眉这两支强大的农民武装力量,严重威胁着刘秀新建的东汉王朝。

  赤眉军是一支朴实的农民武装,在推翻更始皇帝的斗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缺乏领导,纪律性差,攻入长安后,又烧又抢,令老百姓纷纷逃散。号称百万之众的赤眉大军,在长安城中得不到军饷,开始向秦岭终南山一带转移。赤眉军在行军途中遇到大雪,冻死、饿死了许多士兵,只好又退回长安。刘秀派大将邓禹乘机攻击赤眉,结果遭到赤眉军的顽抗。邓军大败,死伤3000多人,邓禹只带了20多名骑兵逃了回来。

  刘秀分析了一下赤眉军的情况,了解到赤眉军打仗个个英勇,但由于兵马太多,粮食缺乏,他们不会久居长安。因此,只有采取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步步围堵、不断分化的方法。于是他派遣以善于治军、作战稳健的冯异率兵前去执行这一任务。临行前,刘秀送给冯异一辆马车、一口宝剑,嘱咐他说:“长安一带遭兵灾,老百姓穷困到了极点。此次出征,如长安的敌军肯降,你只要把他们的头子送到京城来就行了,士兵就让他们回家种地、养蚕,千万不要杀害。你这次再多带些粮食,到时一定能用得上。”

  果然不出汉光武帝所料,长安城已到了饿死人的地步,一斤黄金只能换五升豆子。赤眉军只好东撤,到了渑池,同冯异军队相遇。冯异不负刘秀重托,迅速调整部署,以诱敌伏击战法夺得崤底之战的胜利,迫降赤眉八万余人。赤眉余部十多万人仓皇东逃。

  逃出来的赤眉军扶老携幼,继续艰难东进。刘秀亲自带兵堵截,在宜阳与赤眉军相遇。赤眉军见汉军壁垒森严、军威雄壮,而他们将弱兵羸、又饥又饿,无心作战,只好派刘氏宗室刘恭代表赤眉军向刘秀乞降。刘秀接受赤眉军投降后,立即命令宜阳的县令,把全县的厨师集中起来,给十几万赤眉军烧菜、煮饭,让他们饱餐一顿。饥饿疲乏到极点的赤眉军,受到这样的待遇,自然对刘秀感激不尽。

  第二天,刘秀让军队列队布阵,让赤眉军将领观看,并对赤眉军降将樊崇等人说:“你们投降了,后悔不后悔?如果后悔,朕可以让你们回营,重新集合军队,再行决战,朕绝不强求你们投降。”樊崇吓得头也不敢抬,徐宣则连连叩头,说:“归顺皇上,早有此心,今日如愿,如同婴儿见了慈母一样,只有欣喜,没有后悔的。”光武帝听后哈哈大笑。风云一时的赤眉起义军从此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至此,刘秀取得了关中地区,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

  平定东部割据 刘秀继续着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这时,刘秀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占有比较大的优势,他既有汉帝的名号,而且从刘盆子手中夺得了汉高祖刘邦留下的“高皇帝玺绶”的玉玺,又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依靠河北,定都洛阳,控制中原之要冲。他根据当时各支割据势力的地理位置及其力量强弱,制定了由近及远、先东后西、逐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刘秀采纳来歙的建议,联陇制蜀,使汉军得以偏师扼守关中,主力则用于对付东方。此时东方主要是刘永、庞萌、董宪、李宪等地方割据政权。

  东线最大的割据势力就是刘永武力集团。刘永是西汉梁孝王第八世孙。投靠更始帝后被封为梁王,更始政权覆灭之后,他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称帝,又和西方的佼强兵团、东海的董宪兵团、更始旧将苏茂联兵割据,拥有济阴、山阳、沛郡、楚郡、淮阳、汝南等地(今豫东、鲁西、皖北、苏北),兵据28城。刘秀于公元26年夏,命盖延和马武率军征讨,吴汉率大军增援,在对刘永军作战中,吴汉身负重伤,但仍指挥大军挫败刘永,刘永引兵出逃,后来被手下将领所杀。直到公元29年,吴汉才彻底消灭刘永割据政权的残余势力。

  董宪是占据东海郡的割据势力,其部将庞萌原是刘秀的手下将领。刘秀派吴汉率兵打败董宪和庞萌,二人困守朐城(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直到最后没有了粮食才慌忙而逃,遭到琅琊太守陈俊的沉重打击,吴汉占领朐城,平定了山东。

  李宪占据淮南地方,公元28年秋,刘秀派扬武将军马成进攻李宪,包围舒城,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李宪也是因城中无粮而被迫出战,结果被马成打得大败,江淮之地被平定。

  盘踞在青州的张步兵团也是光武帝的一个劲敌。张步起兵琅琊,自称五威将军,称霸齐地已有多年,他接受了刘永的封拜,督青、徐二州,屯兵剧县(今山东寿光县南),攻占了泰山、东莱、城阳、胶东、北海、济南等地(今山东大部),拓地渐广,兵甲日盛。公元29年,刘秀派大将耿弇为主帅,率军进剿张步,很快平定了济南郡,使张步的第一道防线全线崩溃。之后,耿弇以声东击西的战术取得胜利,轻取临淄城,可谓用兵如神。张步等人率十万兵马反扑临淄与耿弇大军进行了一场恶战,战斗打得异常激烈,耿弇的大腿被流矢射中,血流如注,他仍以坚强的毅力忍住伤痛,挥刀砍断箭杆,继续迎敌,战斗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终于击溃了张步主力。次日清晨,耿弇再度勒兵出战。此时刘秀已亲率大军前往齐地,增援耿弇。耿弇率兵全线出击张步残部,张步溃逃,汉军尽获辎重。

  几天后,光武帝刘秀到达临淄,慰劳将士,对耿弇大加赞赏。穷途末路的张步被刘秀以利劝降。耿弇占领平寿,进步阳城,降五校余部,彻底平定青州之地。

  在这一次战斗中,年轻将军耿弇表现得最为出色,勇冠群将。作为光武麾下最出色的年轻将领,他前后平定46郡,攻占300城池,未尝一次挫败。无论是大规模的阵地战,还是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他都游刃有余、驾轻就熟,显示了过人的胆识和谋略,被誉为“战神”。青州大战这一年,他只有26岁。

  至建武六年二月,东线之敌悉数平定,北至幽燕,东至青徐,南至荆襄,都成为光武帝的天下。辽阔的关东之地和稠密的人口,为光武政权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安定北方局势 北方的渔阳太守彭宠原系刘秀部下,后来反叛,自立为燕王。占据着蓟城、右北平的上谷等县,北边联络匈奴,南边联络张步,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他还曾打算拉拢上谷太守耿况一起脱离刘秀的管辖,但遭到拒绝。刘秀本想亲自征讨彭宠,但经众将劝说,方决定派出耿况的儿子耿弇作为主将率兵前往渔阳。但耿弇想到自己的父亲居于上谷,而且曾和彭宠有过来往,自己理应避嫌。再说,耿家没有子弟留在洛阳做人质,所以自己理应呆在洛阳。于是,耿弇上书请求调回,由副将代理他的职务,但刘秀拒绝了他的建议,复信让他打消顾虑。与此同时,耿况也接到了耿弇请求他联合中央军队夹击彭宠的书信。于是,耿况一边派幼子耿国前往洛阳,请求为人质;一边派次子耿舒率军抵御由彭宠借来向上谷进军的匈奴军队。耿舒很快获得胜利,彭宠只好退守渔阳。耿弇、朱佑等人率兵北进,于公元29年平息了彭宠的叛乱,北方局势也安定下来。

  收抚河西 刘秀用了七年的时间,平定了东方的割据势力后,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和齐鲁地区。东方平定的同时,南方和北方的一些割据势力畏惧刘秀的威名,纷纷归降。没有归降的都被刘秀派部下打败。随着刘永、张步、董宪、李宪、彭宠等大大小小的“土皇帝”的割据势力相继被灭,国内大部分地区也逐渐趋于稳定。对于刘秀来说,现在只剩下陇西的隗嚣、河西的窦融和巴蜀的公孙述这三路强劲的敌手。但由于路途遥远,刚刚建立起来的东汉王朝的实力有限,不可能三面同时出击,根据形势,刘秀制定了由近及远、稳住窦融、先陇后蜀、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窦融是窦皇后(汉文帝之妻)之弟的七世孙,为人慷慨大气,结交英雄豪杰,以侠义闻名。更始政权建立之后,窦融被任命为张掖属国都尉,遂合家从长安迁往河西。他广交豪杰,安抚羌族,河西翕然归之。

  为同心协力保卫河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城的太守一致推举窦融为河西五郡大将军,组成了一个武力强盛的河西集团。河西民风质朴,窦融又为政宽和,所以上下相亲,晏然富裕。五郡各修兵马,练习战射,设置烽燧。若有羌胡进犯,则联兵相救,从未失时。各地的羌胡逐渐归附,安定、北地、上郡的饥民也大批流入河西。

  刘秀称帝之后,窦融便有意与他联络,但由于河西与洛阳相距甚远,又有陇西的隗嚣集团从中作梗,所以未能取得联系。窦融召集诸郡太守和地方豪杰,一同讨论日后的去向。在座之人大多认为,当今称帝的几个人中,洛阳的刘秀土地最广、兵甲最盛、号令最明,观符命而察人事,非其他武力集团可比。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和彷徨,窦融终于决定归顺光武政权。

  公元29年的夏天,窦融派长史刘钧带上书信和良马,前往洛阳。正巧光武帝也派使者前往河西,双方的使节在半道上相遇,遂一同来到洛阳。光武帝盛情款待了河西使者,了解了河西的情况,随后让他携带玺书返回河西。

  光武帝在玺书中盛赞窦融治理河西的功绩,感谢他进献良马的厚意。随后话锋一转,进入正题:“当今王者迭兴,千载一会,汉蜀正准备大战,窦将军之向背举足轻重,如果想辅助汉室成就大业,当勉力而行;如果想三足鼎立,也该早拿主意。你我双方相隔遥远,还不是相吞之国,想必将军的身边,一定有人建议你割据河西,仿效汉初尉佗专制南越七郡的做法。但要知道,中国的土地即使可以分的话,中国的老百姓也是不能分的。将军若能从大局出发,上为国家出力,下为百姓着想,朕将不胜感激!何去何从,还望将军早作计议。”光武帝还赠送了窦融200斤黄金,委任他为凉州牧,让他继续保有从前的领土和实力。

  玺书传至河西,窦融惊叹光武帝“明见万里之外”的同时,也被他情真意切的语言所打动,窦融和他手下的将士体会到了刘秀作为君主的英明与大度,感到无比钦敬,同时为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而庆幸不已。窦融遂再次致书光武帝,表达自己的忠心,同时派弟弟窦友赶赴洛阳面陈心迹。可惜窦友走到高平,刚好遇上隗嚣反叛汉朝,已经把道路隔绝了。于是,窦友只好骑马回到河西。窦融只好暗中派遣席封携带书信从小道向东行走去与洛阳沟通书信。刘秀立刻回信安抚窦融兄弟,让他们等待时机。

  窦融归顺汉朝之后非常讨厌隗嚣这种拦路虎的罪恶行为,于是口诛笔伐写信批评隗嚣出尔反尔、不识时务、穷兵黩武,不顾河西陇上的民生疾苦,并十分恳切地希望隗嚣能够深刻反省自己,早日悔悟,使西北免遭战火。然而,隗嚣毫不理会窦融的诚意,决意割据一隅,与光武帝为敌。窦融遂与五郡太守厉兵秣马,上书光武帝请示进兵日期。

  光武帝争取河西集团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圆满的结果。光武帝对窦融的表现“深嘉美之”,他将《史记》中的《五宗世家》、《外戚世家》、《魏其侯列传》诸篇(汉景帝为窦后所生;汉景帝14个封王的儿子出自5位后妃,同母者为一宗,故称五宗;魏其侯窦婴是窦后的堂侄)以及外戚图谱赐予窦融,追叙西汉初年刘氏、窦氏结为姻亲的故事。光武帝还在回复河西的诏书中高度评价了窦融写给隗嚣的书信,称其肺腑之言,令人旷若发朦,体现了对汉室的至诚之心。

  在感情笼络之后,光武帝又告知窦融,当今关东大局已定,汉兵准备西进,河西宜振厉兵马,以应期会。窦融遂与五郡太守带领兵马俱入金城,准备与西进的汉军会合。合击陇西的有利态势终于形成。

  征战陇西 隗嚣是天水成纪人,是当地的豪强。王莽的国师刘歆曾召集他到长安做士。在刘歆死后,他才返回故乡。王莽统治末年,陇西地区和其他地区一样也是动荡不安。当更始政权建立,王莽军接连失败的消息传到陇西后,隗嚣自称西州上将军,联合当地的豪强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权。并且以天水为中心,迅速向陇西一带扩展势力,至更始政权灭亡时,隗嚣已经成为占据陇西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了。

  最初,光武帝是想尽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但是隗嚣派往洛阳的使者却在冯异的军营中被杀死;刘秀派往陇西赐给隗嚣财宝的使者又在路上将财宝丢失,这就使隗嚣对刘秀产生了怀疑。刘秀听到这些消息后,也深感很难再维持同隗嚣的和平关系。

  公元27年,关东战事方兴未艾,光武帝就已经开始筹划西线战略。当时关中将帅几次上书,请求出击蜀地。但光武帝的想法是尽量和平解决。为了探知隗嚣的真实想法,光武帝故意把众将的奏书转送隗嚣,请他出兵共讨公孙述。光武帝的猜疑果然得到了证实:隗嚣虽在表面上归顺光武帝,私下却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他盛言三辅军力单薄,卢芳在北作乱,不宜立即出兵谋蜀。但光武帝并没有放弃和谈的努力,这年冬天他派将军来歙出使陇西,与隗嚣进行谈判,汉陇谈判又持续了两年。

  公元30年三月,公孙述派大将田戎攻击荆州,刘秀下诏给隗嚣,要求他从天水发兵讨伐公孙述,隗嚣却以“白水险阻,栈阁绝败”为由,拒绝了刘秀对他的指派。光武帝深知隗嚣已不为己用,遂下决心征讨陇西。刘秀亲自来到长安,令耿弇、盖延等七位将军率部从陇道出发,又令将军来歙“奉玺书谕旨”,以观陇西之变。隗嚣果然派兵据守陇坻(今陇山,陕西陇县西北),伐木塞道,与汉军兵戎相向。他的这种做法,激怒了来歙,来歙严厉斥责隗嚣,因来歙在陇西、天水一带深受士人爱戴,才免遭杀身之祸。刘秀争取计划落空,决意用武力讨伐。

  这一年四月,刘秀正式发动了伐陇之役。五月,汉、陇两军战于陇坻,隗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挫败汉军攻势。

  汉军初战失利,陇兵乘胜急追。汉将马武率精兵殿后,他身披坚甲,持戟奔击,汉兵奋勇搏战,杀敌数千人,陇兵乃退。汉军撤回之后,光武帝重新部署兵力,暂时转攻为守,令冯异率兵前往枸邑(今陕西旬邑东北),大司马吴汉集结兵力屯守长安,以资策应。同时争取河西窦融出兵相助,使隗嚣腹背受敌,并让马援煽动隗嚣部属及羌族酋长附汉。隗嚣见处境危急,遂向公孙述称臣,联蜀抗汉。

  这时,陇将王元率两万多人进击枸邑,冯异立即命令部队火速占领枸邑。众将都感到不解,冯异便向他们点明要害:若失枸邑,则三辅动摇,攻者不足,守者有余;先敌占据枸邑,可以逸待劳。诸将遂率兵潜入枸邑,关闭城门,偃旗息鼓。当陇兵到达之时,汉军击鼓树旗,一举杀出,陇军毫无防备,被杀得丢盔弃甲,后退数十里。冯异又引兵击败卢芳的部队,北地、上郡、安定郡先后被汉军控制。

  公元31年秋,隗嚣得西蜀援兵后亲率三万大军进攻安定(今甘肃镇原东南),另派一部进攻汧县(今陕西境内),企图夺取关中,但分别为汉军冯异、祭遵部所击败。隗嚣的冒险出击,造成后方的空虚,为刘秀乘虚直捣陇西提供了机遇。

  公元32年春,刘秀派遣来歙率精兵两千余人,破山开道,出敌不意,击杀陇将金梁,奇袭陇西的腹心之地略阳(今甘肃天水东北)。隗嚣大惊,即遣重兵数万进击来歙,企图夺回略阳。来歙与将士顽强坚守,陇兵堆土筑堤、以水灌城,汉军死守略阳,弓箭用尽之后就拆毁房屋,用木材制作兵器,继续再战。双方激战数月,士卒疲惫。但最终使隗嚣顿兵挫锐于坚城之下,有力地牵制了隗嚣的主力。

  刘秀把握战机,速派吴汉、岑彭、耿弇、盖延诸将分兵进击陇山,占领高平(今宁夏固原),自己则率关东大军亲征隗嚣。但大臣郭宪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请求刘秀留在洛阳稳定东方的局势,并用剑砍断了车马的皮带,但刘秀还是坚持继续西行。当军队到达陇地后,遇到了许多事先无法预料的困难,山谷纵横,车马难以行进,再加上公孙述发兵支援隗嚣,汉军士气因此受到影响,刘秀感到自己陷入了困境。但马援的行动让刘秀感到欣慰,他用米堆成山川道路的形状向刘秀讲解,顿时让刘秀感到豁然开朗,马援的这项发明也成为中国军事沙盘的最早雏形。当刘秀看清了军队面前的地理形势之后,已经被封为凉州牧的窦融也率领五郡太守以及小月氏的部队数万人,辎重五千余辆前来支援,与汉军会于高平。再加上隗嚣的两员大将转而投向刘秀,战场形势顿时逆转。

  窦融先派下属前往汉营询问会见的礼仪,显示了不同寻常的恭敬,受到光武帝的赞扬。光武帝置酒高会,引见窦融,待以殊礼,封窦融为安丰侯,河西诸将也依次得以封赏。

  两军的会师,对略阳城外的陇军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光武帝相继招降了陇西的十三员大将,十余万陇军分崩离析,缴械投降,略阳之围顿时瓦解。面对汉兵的强大攻势,隗嚣急忙退守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汉将吴汉、岑彭跟踪而至,兵围西城数月。隗嚣大将王元率西蜀援兵赶到,才救出隗嚣,共奔冀县(今甘肃天水西北),汉军也因粮尽撤兵。过后,隗嚣虽然重占了陇西大部,但实力已遭重创,失败乃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略阳之战是西北决胜的关键一役,它标志着光武集团对陇作战从相持阶段转入战略进攻。光武帝设置酒宴,为苦战数月的来歙庆功,来歙专席坐于诸将之右,光武帝对他亲切抚慰,倍加赏赐。

  战火的蔓延破坏了陇西的生产建设,隗嚣的大量兵员也耗尽了有限的粮食储备。公元33年春,陇西出现粮荒,人心涣散,兵无斗志,城邑皆降,形势岌岌可危。隗嚣又病又饥,在忧愤交加中死去。他的儿子隗纯被王元等人拥立为王,刘秀采纳来歙建议,再次发兵攻打陇西,隗纯继续负隅顽抗。

  公元34年八月,光武帝从长安来到汧县,亲自指挥战事。当时陇将高峻据守高平,汉兵连续攻了一年也没能拿下,光武帝遂改变策略,指示寇恂招降高峻,迅速占领这一战略要地。

  寇恂率部来到高平城外,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见。皇甫文来到汉营之后,态度十分傲慢,寇恂立即下令斩杀皇甫文。众将不由问道:“高峻精兵众多,又装备了很多强弩,西遮陇道,连年不下。今欲降而杀其使者,不太合适吧?”寇恂毫不犹豫,再次下令斩杀皇甫文。随后,寇恂又派人转告高峻:“军师无礼,已杀之矣。你如果想投降,赶快投降,否则就固守城池。”高峻闻风丧胆,立即开城而降。

  事后众将向寇恂请教其中的奥妙,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智囊,看他态度强硬,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如果放走他,则正好中了他的计谋,而杀了他,那么高峻也就没有胆量再顽抗了。”诸将听了之后都十分佩服,称赞寇恂智勇双全,谋略过人。

  这一年十月,来歙与诸将攻破落门(今甘肃甘谷县西),隗纯的残部悉数投降,王元逃入蜀地。来歙又平定了金城的羌族武装,歼敌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物数十万斛。来歙大开粮仓,赈济饥民,陇右地区逐渐安定,凉州的道路也畅通无阻。

  至此,割据陇西十余年之久的隗氏政权终于被消灭,历时四年的陇西之战宣告结束。

  讨伐巴蜀 陇西平定后,三辅、河西连成一片,光武帝刘秀控制的地区随之扩大。公孙述割据的巴蜀便成为刘秀统一大业的最后一个障碍。

  公孙述原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在西汉哀帝时,公孙述曾经在京城长安任过郎官。后来,他又任过清水县令。刘玄建立更始政权后,各地纷纷响应。公孙述联合当地的豪强击败了另一路起义军后,凭借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自立为蜀王,建都在成都。公孙述在当时“人心思汉”的情况下,敢于以异性称帝,是借助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谶语。他伪造了一些谶语以此作为即皇帝位的根据,由于当时谶纬之术非常流行,公孙述的谶语一时迷惑了很多的人。公孙述建立政权后,积极扩大国土,在西南地区具有很大的势力。

  隗嚣集团败亡之际,公孙述深感危机,于是派重兵驻守入蜀之道,力图割据益州。光武帝刘秀再接再厉,决定对公孙述用兵。公元33年农历正月初一,刘秀在洛阳率群臣祭告天地,诏告群臣道:“公孙述称帝号,分裂大汉,其罪滔天,天人共愤,必须诛灭,实现华夏统一之大业,再造大汉之国魂,享千秋万代之太平。”

  刘秀针对公孙述东依三峡、北靠巴山,据险自守的军事部署,制定了水陆并进、南北夹击,钳攻成都的作战方略。派征南大将军岑彭从荆州取水路入蜀;大司马吴汉率荆州诸军由长江溯江西进;大将来歙为北路军主帅,领陇西诸军出天水,指向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北),相机南进。

  这时,公孙述派大将王戎率数万人顺江而下,击败了岑彭的先头部队,占据荆门山和虎牙山,在两山之间的长江架起浮桥,建筑关楼,截断水路。

  在远离前线千里之外的洛阳,刘秀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闻蜀军建造浮桥,命岑彭制造直进船和撞击浮桥的战船千余艘。岑彭指挥战船强攻浮桥,并顺风点火,浮桥崩毁,汉军主力乘船长驱直入,直达江关(今重庆奉节),开进蜀地。这时,岑彭接到刘秀命令:攻入益州,重在安民,汉军要秋毫无犯,对于扰民者杀无赦。岑彭依令而行,蜀民大悦,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汉军兵锋所指,蜀军望风而降。

  公元35年春,岑彭军再克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突入江关。蜀军田戎部退出三峡,入保江州(今重庆)。同年六月,北路来歙军击败王元诸部,占领河池、下辨(今甘肃成县),乘胜南进。在公孙述派人暗杀了来歙的情况下,北路汉军改由马成指挥,继续策应南路主力的行动。

  岑彭军进抵江州后,见江州城坚不宜强攻,遂留冯骏监视田戎,自率主力北上,攻占平曲(今重庆合川西北)。汉军的进展,极大地震动了公孙述,他急调王元军南下增援,集结重兵于广汉(今四川射洪南)、资中(今四川资阳北)一带,保卫成都。又命候丹率军两万屯守寅石(在今重庆江津境),阻击汉军,策应王元。

  岑彭根据敌情变化,也适时调整了部署,分兵两路进击蜀军。一路由臧宫率领,进据平曲上游,攻打蜀军王元、延岑部;主力则由他本人率领,取道江州,溯江西进,攻占寅石,击败候丹军。接着又倍道兼行,疾驰1000公里,攻克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并出精骑闪击蜀之腹地广都(今成都南),逼近成都。与此同时,偏师臧宫溯涪江而进,袭击蜀军,歼敌万余,迫使公孙述的大将王元投降,延岑败逃成都。

  公孙述困兽犹斗,故技重演,派刺客将汉南路军主帅岑彭刺杀,使汉军暂时退出武阳。刘秀闻报,在太庙中设灵堂痛哭,群臣无不落泪。刘秀含悲给公孙述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停战和议,只要公孙述归顺,就赦免其过。但公孙述不从,决心负隅顽抗到底。

  公孙述的卑劣行径,并未能挽救其覆灭的命运。汉军人才济济,不乏干将良才,岑彭遇害后,刘秀令吴汉为伐蜀主帅,统领诸军。公元36年农历正月,吴汉进抵南安(今四川乐山),在鱼腹津(今四川乐山北)大败蜀军,继而绕过武阳,攻取广都。其他各路汉军进展也很顺利,冯骏军攻占江州,臧宫军连克涪县(今四川绵阳东)、绵竹(今四川德阳北)、繁(今四川新都西北)、郫(今四川郫县)等城。

  但是,吴汉夺取广都后却急于求成,率两万将卒孤军深入,直抵成都城外几公里处立营。公孙述招募敢死之士,攻打吴汉。吴汉军失败后退入城中坚守,闭营3日不战,于夜间突然撤走。到了第二天,当公孙述的军队发现汉军不见时,吴汉的军队已经与前来接应的刘尚所部顺利会合了。会合后的汉军向蜀军发起进攻,大败蜀军。此后,吴汉与公孙述在广都、成都间不断对战,汉军屡战屡胜。公元36年11月,吴汉又与汉军的另一路主力臧宫所部会师于成都近郊。公孙述大势尽去,因此孤注一掷,贸然反击汉军,派延岑击臧宫。吴汉以一部迎战蜀军,待其疲惫困顿后,指挥精兵数万突然出击,将蜀军彻底击破,公孙述负重伤身亡。次晨,吴汉攻取成都,势穷力竭的延岑举城投降。至此,割据巴蜀12年的公孙述集团宣告覆灭,光武帝刘秀取得了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