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十六章 兄长刘惨遭冤杀

  公元23年二月更始政权建立后,成为“太常偏将军”的刘秀,继续领兵作战,很快就攻下了河南的大部分区域,并且在决定性的昆阳大战中大败王莽的军队。在所有的战役中,刘秀命将士遵守不扰民的纪律,所到之处深受士绅百姓的欢迎。他一如既往不好财色,所有的战利品都如数运回宛城,交给更始帝刘玄。公元23年六月,刘秀终于达成了他多年的心愿,在宛城迎娶了阴丽华为妻。

  昆阳大战给予王莽致命的打击,各地的起义浪潮更加高涨,新莽政权的垮台指日可待。与此同时,由于刘兄弟在昆阳、宛城战役中大建功业,威名日盛,诸将无以堪比。刘手下的许多将领在立更始皇帝时,就对这一政权抱有很大的反感,对刘玄为帝,更是不情不愿。因此,常有人抱怨说:“我们举兵是为了刘、刘秀兄弟,凭什么叫这个来路不明又没啥能耐的刘玄做皇帝,这叫我们怎么能信服他呢?”

  像这样的话不断地传入新市军和平林军中那些原先拥立刘玄的骄兵悍将耳中,他们听了实在不是滋味,本想立一个傀儡皇帝作为代言工具,但在实际的战事中,刘兄弟却成为指挥作战的真正领导者,动摇了更始帝的地位,对那批草莽英雄也形成了威胁。于是,平林、新市将领都在暗中劝说更始帝伺机除掉刘,以免后患。

  毫无建树和才干的更始帝刘玄感到刘是对他的极大威胁。因此,早在刘攻下宛城的时候,刘玄便已经想下手了。他和绿林军首领定下圈套,想以犒军的名义借机除掉刘。在犒军大宴的时候,刘玄故意当众夸耀刘的佩剑好看,想仔细欣赏一下。刘也不疑有他,取下腰上的佩剑,双手奉上。刘玄取过刘的宝剑仔细端详,这时,原本喧闹的宴会,顿时静了下来,现场被一股紧张的气氛笼罩着。众人的脑海中顿时掠过汉初鸿门宴的惊险场景,参与阴谋的将领都悄悄握紧了剑柄,帐中一片杀机。照原来的计划,趁着刘手上已经没有了武器,刘玄便要下令身边亲信斩杀刘。但刘玄偶然抬头看见站在眼前的刘,气度非凡、神采奕奕,浑身上下透着一派王者之风,不由得既胆怯,又有些于心不忍——刘毕竟是他的同宗兄弟,且诛杀无名,何以服众?但是,当想到刘对自己的潜在威胁,又不得不将他诛杀。可是,天生胆小的刘玄仍然害怕威武雄壮的刘会徒手向自己攻击。见刘玄如此举棋不定、犹豫再三,绣衣史申徒建忍不住两次借口献玉,提醒刘玄下令动手,但刘玄仍感心虚,迟迟不能下手。刘才算侥幸逃过了一劫。

  这一切都被刘的舅舅樊宏看在眼里,他对这奇怪的一幕生了疑心,宴会结束后,他提醒刘:“我曾听说当年在鸿门宴上,范增曾三次举玉玦,暗示项羽暗杀还是沛公的高祖皇帝,今日申屠建复献玉玦,此举与当年的范增如出一辙,我看他居心叵测,你自己可要小心为妙,不可不防!”刘这时刚为刘玄攻下了宛城,立下了大功,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族兄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对自己下毒手。何况,刘一直统兵在外,对刘玄和他的近臣没有什么了解。因此,他只是笑了笑,没把舅舅的提醒放在心上。

  樊宏便把这一切写信告诉了刘秀。刘秀早就感到有一股杀气来自暗处,见此信后,便立即回信,劝诫哥哥,凡事应小心谨慎,不可大意。当年曾与他们兄弟共同起兵的李轶,本在刘部下,不属新市、平林党派,但他谄事新贵,卖友求荣,竟甘心做那两党爪牙,一同谋除刘。从前刘秀在宛地,曾见李轶行为奸诈,不似其兄李通,便劝刘说:“此人不可复信!”但刘以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依旧信任如故。谁知,果然不幸被刘秀说中,刘的大意和过于直率的性格终于断送了他的性命。

  刘手下有一名得力部将叫刘稷,也是南阳的宗室成员,此人作战非常勇猛,陷阵溃围,勇冠三军,但就是脾气火暴、性格耿直,言谈中常常露骨地表达出对更始帝的不满和鄙夷,挑战更始帝的权威。更始帝君臣闻知之后,怀恨在心,伺机图之。就故意任命刘稷为“抗威将军”,以示对刘稷的侮辱,对于这样一个名号,刘稷当然不肯接受。于是,更始帝抓住此机,陈兵数千人,将刘稷抓捕,准备将其斩首示众。

  刘得知后,立即挺身而出,进见更始帝,极力为刘稷辩护,义正辞严,让刘玄也感到为难。但丧心病狂的李轶、朱鲔竭力劝说更始帝当断则断,借此机会将刘一并铲除,且不可再错失良机,否则终受其害。无能的刘玄在这批险恶小人的操纵下,只好默许李轶、朱鲔的行动。

  于是,李轶、朱鲔当众指责刘与刘稷是一丘之貉,一个鼻孔出气,对皇帝早有二心,应该同罪处斩。刘玄自然“龙颜大怒”,下令将刘和刘稷马上斩首。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了族兄的刀斧之下。刘一生耿直待人,结交不少豪侠之士,如今落入反对派的陷阱而得到如此悲惨的结局,实在令人叹息。不过,历史上那个功高盖主之臣能逃得过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命运呢?

  此时刘秀正在进军颍阳(今河南许昌),噩耗传来,使他顿感天崩地裂、五雷轰顶、五内俱焚,他强忍悲痛,摇摇晃晃地走进内室,便昏了过去,经众人抢救,才幽幽醒转过来。刘秀把众人支出内室,闭门静思。夜晚,他和衣躺在卧榻上,泪光晶莹的双眼望着屋顶,半天没有眨动。眼前总是浮现着兄长熟悉的身影,亲切的笑容,豪爽的声音。谁知如今兄长赍志而殁,兄弟天人永隔。想他刘氏三兄弟,二哥在起兵初期已不幸身亡,连个后人都没留下,现在连最疼惜他的大哥也离他而去。以后,他再也不能与同胞兄弟畅叙豪情,共图大业,再也听不到兄长的谆谆教导了。若是兄长牺牲在沙场上,刘秀会以兄长为荣,继承其遗志,坚定地走下去。可兄长死得如此冤屈,如此不值,这让他情何以堪。想到这些,刘秀不胜悲痛,任泪水肆意倾流,浸透了枕衾,洒落在地面。

  一年之内,刘秀失去了数位亲人。母亲樊娴都在子女起兵之初病逝故乡,宗亲代为收殓,子女忙于军旅,无以尽孝。二哥、姐姐、外甥女、二婶、堂兄弟在小长安的战斗中俱赴黄泉。如今长兄又冤死于同一阵营的阴谋。刘秀遭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悲不自胜。远望可以当归,长歌可以当哭!刘秀遥望故乡,默默无语,唯有泪千行。

  眼泪也许是自我安慰的最好方式。刘秀大哭一场后,内心依旧隐隐作痛,但经过一夜的思索,头脑却更加清醒了。他开始冷静面对残酷的现实,思索着前程,谨慎抉择未来的道路。

  他没有在血腥的事实面前失去理智,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危境。更始帝已把锋芒直指向自己,而以自己目前所掌握的兵力根本无力与之抗衡。左右思量之后,刘秀终于强忍心中的悲愤,带领几个随从急驰宛城,向更始帝请罪。在刘秀惊人的毅力中,暗藏了人所不知的志向。在他的心里,与更始君臣早已势如水火,他要寻找机会独树一帜。但大谋需要大忍,他还需要长时间的忍耐。

  刘秀回到宛城,刘的部下迎接、慰问他,刘秀只是在公开场合寒暄几句,表示过错在自己,不与来人私下交谈。他不讲昆阳的战功,不为兄长举办葬礼,也不给兄长戴孝,反而与刚刚结为夫妻的阴丽华天天照常吃饭喝酒,有说有笑,一副及时行乐的模样。而刘秀每当独居时,总是不喝酒、不吃肉,以此寄托哀伤,身边的人常发现他的枕席上有泪痕,叩头劝他自宽,刘秀却否认说:“没有的事,你不要乱说。”

  这些举动迷惑了更始帝刘玄,刘玄对他放了心,认为刘秀不过是纨绔子弟一个。但见刘秀没有谋反之意,刘玄也觉得心中惭愧,不久就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公元23年,王莽被义军斩首,新朝覆灭。得到消息的更始帝刘玄心花怒放,准备先迁都洛阳,并封刘秀为“行司隶校尉”,先行去洛阳整修宫殿,为迁都做前期的准备工作。此时,王莽政权刚刚灭亡,一片混乱的洛阳城里,谁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危险在潜伏着。更何况刘秀此时没有兵权,仅仅带着1200名军士去洛阳,如果真遇到了危险,那是只有死路一条的。刘玄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就是再次对刘秀起了杀心。

  刘秀知道,即使自己能逃过此劫把洛阳清理好,自认为坐定天下的刘玄也可能像对待哥哥一样对待自己。因此,在前往洛阳的前夕,刘秀不顾阴丽华的反对,将她送回了新野娘家。刘秀之所以要将阴丽华送回娘家,而不是让他和自己一同去洛阳,理由很简单: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死在刘玄的手上,即使刘家被抄灭,远在新野的阴丽华也能够逃过此劫。

  在去往洛阳的路上,刘秀经过父城。在父城很有影响力的冯异听说刘秀经过,非常高兴,亲自打开城门热情相迎,不但向刘秀推荐了诸多人才,还主动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刘秀的统领。刘秀收编了冯异的军队,在父城短暂停留之后,来到了洛阳。在冯异的协助下,他很快就使一片混乱的洛阳城恢复了正常的秩序,并且修复了官署和宫室,派人向宛城的更始帝刘玄回报。得到消息的刘玄虽然懊恼刘秀居然没死,但是对自己能进京登基却不免喜出望外,很快就选了个黄道吉日“迁都”洛阳了。

  更始政权由宛城迁都到洛阳,当时刘秀的职位是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长),负责维持京城上下治安。不久后,他又兼任大司马(军事长官)之职,被派到河北去平定农民起义军。此后,刘秀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展开独立的军事活动与政治活动。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