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十七章 尊儒制礼

  公元85年,汉章帝巡幸鲁地,祭拜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赐褒成侯及诸孔男女,又大会当地孔子后代20岁以上的男子62人。章帝对随行的孔僖说:“今天的盛会,对您的宗族应该是很荣耀的吧?”孔僖答道:“臣下听说明君圣王,莫不尊师贵道。现在陛下您屈尊万乘,光临敝里,这乃是尊崇师道,皇帝增辉。至于荣耀,实不敢当!”皇帝祭祀孔子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形象,孔僖的答话切中章帝的要害,使得章帝不得不大加赞叹地说:“不是圣贤的子孙哪会说这样的话呢!”于是提升孔僖为郎中。这个故事,既表现了汉代儒生的骨气和人格,也反映了章帝对儒生的重视。

  公元79年秋天,校书郎杨终感于对儒家经义的阐释章句既烦、歧义也多的弊端,向朝廷建议应该像汉宣帝博征群儒,在石渠阁论定“五经”一样,召集群儒,讨论“五经”,确定一个“永为后世则”的蓝本。汉章帝接受了杨终的建议,于当年十一月,诏令朝臣及诸儒集会白虎观,议论“五经”同异,以“正经义”,使成标准。

  白虎观是汉代著名的宫观,设在未央宫里。应章帝之诏,大夫、博士、郎官及诸儒将在这里展开一场盛大的辩论,史称“白虎观会议”,汉章帝刘炟亲自监场裁决。这场辩论涉及了祭祀、礼乐、社稷、封禅、诛伐、谏诤、巡狩、耕桑、嫁娶、宗族等许多问题,经过辩论,思想上取得了共识,并通过皇帝制成了定论。班固等受命编撰的《白虎通义》便是这次辩论的写照和这一时期思想的成果。所谓“通义”是指统一的、可以通行天下的经学思想。因此,这部书成为今文经学的政治学说提要,它广泛解释了封建社会的一切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成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神学、伦理学法典。

  《白虎通义》继承了《春秋繁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并加以发挥,把自然秩序和封建社会秩序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完整的神学世界观。它利用天高高在上的地位,赋予天以镇服、治理人的威严和权力。它认为天“主兵”,强调要用“兵”翦灭“寇贼猛兽”,“除害”、“卫养”,以保障统治者的安全和享受。强调统治者的刑罚符合所谓“天度”即天规,繁多的刑罚科条也是合乎“天地人情”的。强调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有分土无分民”,加强皇权和对诸侯的控制;维护大地主阶层门阀士族的特权,助长门阀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强调对人必须经常进行教化,利用礼乐教化,革除贪欲的“六情”;反对奴隶制的残存,强调父杀子也罪当诛。

  《白虎通义》中说,皇帝把天作为父亲,把地作为母亲,所以称为天子。历代的帝王,德行有好有坏,之所以都称为天子,是因为他们都是天所任命的。官吏的爵位有五等,是效法“金木水火土”五行,也有爵位只有三等的,是效法“日月星”三光,这显然是继承了董仲舒的官制效法天意的思想。

  《白虎通义》还歪曲地利用天地人、阴阳、五行乃至生物界的一些现象对封建纲常进行论证,它把这些同人类社会现象作荒谬的比附,藉以论证封建纲常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在《白虎通义》中,封建纲常被明确规定为“三纲六纪”,使“三纲”更加具体、完备。它说:“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

  《白虎通义》还对“师严道尊”的思想,即师徒关系作了法典的解释。把师徒关系提到父子、君臣关系的高度,强化了师徒的人身隶属关系。这对东汉门生故吏制度以及后来“天地君亲师”思想的形成,都起了推动作用。

  《白虎通义》强化夫权,使妇女完全隶属于男性,这也是当时提出的主要主张。它说,妇女之所以没有爵位,是因为妇女是阴类,不和外人打交道,所以她们有“三从”的义务,即出嫁前服从父亲,出嫁后服从丈夫,丈夫死后服从儿子。

  《白虎通义》对宇宙的形成,作了唯心主义的哲学说明,认为在气之前存在“太初”的阶段:“太初”生产“形兆”,乃至天地、万物和精神、文明。并指出,后来由“三光”之“精”和“五行”逐步产生“神明”、“道德”、“文章”。这些都是对“天”的形成及创造物的唯心说明。

  讨论完人间的官制,又开始讨论神灵和祭祀。《白虎通义》对什么是五祀作了回答,即指祭祀门、户(窗)、井、灶和中霤(屋檐或堂屋)。又规定了只有大夫以上级别的人才可以祭祀。祭祀是礼制的主要部分,讨论祭祀,也就是讨论礼制问题。

  对于董仲舒的“三统”之说,《白虎通义》也作了修补和发挥。它说,“天有三统,谓三微之月也”,以月季之变推夏商周之替。强调“王者受命必改朔”,继续用“三统”即“三正”论证两汉刘姓代前朝的统治是受命于天,“各统一正”。另一方面,它又用所谓“文质”说对“三正”、“三教”的循环论作了新的解释和修补。强调“三正”的循环含有先质后文的含义,“王者有改道之文,无改道之质”。其又声称,“三微”说和“质文”说二者虽有矛盾,但其所依据的“天道”却是永远不改的,所以可以并行不悖。“天道”主宰、安排、协调一切。这正是《白虎通义》神学思想的核心和本质规定。

  总之,在白虎观会议“共正经义”,统一了经学的统治思想后,对今古文经就采取了兼收“博存”的方针,“虽不立学官,皆擢为高第”,“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今古文经派政治上对立的意义消失,逐步趋向融合。后来的不少学者都兼治今古文经,其中以郑玄为集大成者。他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在学术上对汉代经学作了总结。白虎观会议对此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当然,作为准备,尽可七嘴八舌、多方辩论,而一旦进入制定的环节,章帝自有他自己的做法。

  公元86年,博士曹褒上书指出:“应当建立典章制度,编写汉朝礼仪大典。”章帝也开始筹划这项工作,于是任命曹褒为侍中,主持这项工作。但这项工作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太常巢堪认为:“这是一代大典,非曹褒这样地位的人所能制定,不可应许。”而章帝却认为,朝廷礼法应该适时而立;而诸儒既放不开手脚,又犹豫不决,难以适时完成。

  班固认为,应当广招儒家各派学者,综合不同的意见,共同讨论。章帝说:“俗话说:‘路边建房,三年不成’。众人会商讨礼仪制度,就像在一起吵架,相互生出各种疑问和分歧,无法下笔。从前舜帝作《大章》时,有夔一人就足够了。”

  第二年正月,章帝召见曹褒,亲手将西汉初叔孙通制定的《汉仪》交给他,说道:“这套制度松散粗略,多与儒家经义不合,现在应当依据正规礼仪一一订正,使它能够颁布实施。”曹褒果然不负章帝所望,当年便以旧典为基础,加入儒家“五经”和《谶记》上的记载,依次编写由皇帝到平民的成年加冠礼、婚嫁礼、祭祀礼、丧葬凶灾礼等仪程,共150篇,奏报章帝。章帝认为众人的意见很难统一,所以就接受了曹褒制定的典章,不再命有关部门进行评议。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