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十二章 平定北匈奴

  一部汉匈战争史,历经数百年,载满了壮士铁马将军剑,撒满了滔滔热血汗衣冠。李广、卫青、霍去病、李陵,他们的名字也因为这战争而载入史册,为后世人所熟知。

  的确,提起出击匈奴,人们往往称颂的是卫青、霍去病的赫赫武功,然而东汉和帝时期的窦宪也立下了足以彪炳千秋的功业,却因故未显,殊为可惜。

  从汉高祖刘邦创建西汉王朝起,汉匈之间经历过数次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大战,小规模的征伐更是不计其数。到了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晚期,匈奴发生了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而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将陈汤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理由消灭掉了,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

  东汉初年,在匈奴贵族中反汉的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而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而当时东汉刚刚建立,国力还属于恢复期,因此,直到汉明帝时,才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

  汉章帝于公元88年2月病故,只有10岁的汉和帝刘肇继承了皇位。和帝年幼,便由其养母窦太后执政。窦太后精明干练,东汉政权至汉和帝时虽已开始呈现退坡迹象,但窦太后为首的东汉统治集团仍有乘光武中兴以来的余威恢复汉武帝时期强盛局面的雄心。此时,一些有利的外因也为东汉征匈奴提供了良好的战机。其一是班超历经三朝,在西域地区已取得节节胜利;其二是北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立单于的斗争,内部四分五裂。南匈奴屯屠何单于,见北匈奴内部大乱,且连遭灾荒,遂想借机出兵并灭北单于,统一匈奴全境。于是,屯屠何单于便上书汉朝,同时提出了出兵协助的建议:发南匈奴国中之精兵,以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日逐王须訾率骑兵一万出朔方;左贤王安国、右大且渠王交勒苏率骑兵一万出居延塞;屯屠何自率骑兵万余人屯五原、朔方塞以为拒守。并请求天子派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诸太守同时率军北进。请北地、安定太守率兵各屯守要塞,以防不测。屯屠何奏告汉朝说,其各部兵马将于九月调集河上,请天子准其所请。

  东汉王朝接到南匈奴屯屠何单于的奏章之后,窦太后便以单于之书令耿秉阅读。耿秉看罢进言说:“过去汉武帝统一天下,欲使匈奴臣服,可惜天公不作美,未能如愿。宣帝时期,呼韩邪单于降服,边境安定,全国统一,吏民休养生息六十余年。至王莽篡位,变更单于称号,引起动乱,单于遂叛离汉朝。乌桓、鲜卑归顺汉朝后,威镇四夷,其效如此。现在天赐良机,北匈奴内部纷争;南匈奴主动请求倾国出动,征伐北虏,以夷制夷,国家之利,应予准奏。”耿秉并表示愿为国家效命。

  窦太后赞同耿秉之议,但尚书宋意却提出了反对建议。他认为夷狄反复无常,在其力量强时即侵凌弱者。自汉兴以来,国家数度征伐匈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自鲜卑归顺以后,斩获匈奴万数,夷虏相攻,汉坐享大功,且未费一兵一卒。如若听信南匈奴之策,让其吞并北匈奴,则鲜卑人必然受到限制。鲜卑外不能出掠匈奴,内不能向汉朝请功,必然入掠汉边境。

  窦太后经过抉择,决意按耿秉的建议发兵进击北匈奴,但同时也采纳宋意之议,不使南北匈奴合并为一国,以利分而治之。东汉三公九卿得知太后决意进兵,一齐向太后进谏,力图阻止此次征战,均被窦太后回绝,坚决地以窦宪为车骑将军,统率汉匈联军出征。

  从公元89年6月至公元91年2月,汉军统帅窦宪统率汉与南匈奴联军,经过三个阶段作战,终于彻底打败了北匈奴,汉朝与匈奴的交兵历史终于落幕。

  稽落山之役

  这是与北匈奴作战的第一阶段。公元89年6月,汉军统帅车骑将军窦宪与执金吾耿秉各率四千骑,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率万骑从朔方鸡鹿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境)出兵北进;南匈奴单于屯屠何率领万余骑从满夷谷(今内蒙古固阳县境)出兵;度辽将军邓鸿和边境地区归附朝廷的羌胡八千骑会同南匈奴左贤王安国所率之一万骑兵出稠阳塞(今内蒙古包头地区)。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向涿邪山进发。为保障主力的安全,窦宪派出副校尉阎盘及司马耿夔、耿谭率左谷蠡王师子和右呼衍日逐王须訾等一万精骑为先锋。当汉军进至稽落山(在今蒙古西南部)地区时,与北匈奴单于统率的主力展开激战,大破敌军,北匈奴军溃散,北单于遁走。汉军乘势追击,一直追至私渠比鞮海,斩杀匈奴名王以下一万三千余人,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81部率众归降者前后达二十多万人。窦宪、耿秉等人遂登上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令中护军班固刻石作铭,记述汉军的威德和丰功。

  因北匈奴单于已远遁,窦宪一面派司马吴汜、梁讽携带金帛追寻北匈奴单于,企图招降他;一面班师回国,驻扎五原。当时,北匈奴人心离散,吴汜、梁讽所到之处,宣明国威,前后又有万余人归降。进至西海才追及北匈奴单于。吴汜、梁讽向北匈奴单于宣明汉朝的威德,赐单于以金帛等物,单于表示降服,愿意仿效当年的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做汉的藩属,保国安民。于是,便随吴汜、梁讽等率众东返,回到私渠比鞮海。北匈奴单于听说汉王朝大军已入塞,就派他的弟弟右温禺鞮王随梁讽到洛阳,向汉朝廷进贡,并留侍汉和帝。

  伊吾卢战役

  这是汉匈作战的第二个阶段。北匈奴右温禺鞮王入侍后,窦宪久不见北匈奴单于亲自入朝,认为他尚乏诚意,便奏请朝廷遣归右温禺鞮王,准备再次出征。在漠北,南匈奴单于送给窦宪一只古鼎,能容五斗,上面有“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的铭文,窦宪献上朝廷。

  公元90年五月,窦宪派副校尉阎盘率2000骑兵进击屯驻于伊吾卢地区的北匈奴军,旋即将匈奴军击破,占领了伊吾卢地区,车师前后王均遣子入侍。

  同年七月,窦宪率军出屯凉州,并以侍中邓叠为征西将军做自己的副手,统辖陇西、汉阳(东汉改天水郡置)、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敦煌、酒泉等郡兵马。

  北匈奴单于见汉送回其弟右温禺鞮王,知道汉王朝责怪。于是,北匈奴单于便准备亲自入朝,并派出使者入塞通告。窦宪派班固、梁讽前往迎接。这时,南匈奴又上书请求出兵击灭北匈奴,接着便命左谷蠡王师子等率领左右两部8000骑兵出鸡鹿塞。南匈奴军出塞后,顺利进至涿邪山,留下辎重,轻兵疾进奔袭北匈奴单于庭。左部兵从北面越过西海,进至河云地区;右部兵从匈奴河水以西,绕过天山,南渡甘微河。两军会合后,乘夜包围了北匈奴单于本部。北匈奴单于大惊,率精兵千余人与南匈奴军激战。北匈奴单于负伤落马,又慌忙爬上马去,仅率轻骑数十人落荒而逃。南匈奴军缴获了北匈奴单于的玉玺,俘获阏氏及其儿女5人,斩首8000人,俘虏数千人。这时,南匈奴已相当强盛,拥有人口三万四千户,共二十三万多人,兵力达五万多人。

  金微山之战

  这是汉匈作战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役。公元91年,大将军窦宪鉴于北匈奴遭南匈奴打击后,已极度衰弱,遂想彻底将北匈奴击灭。便于2月,派左校尉耿夔、司马任尚率军出居延塞,将北单于部包围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军,俘获北匈奴单于母,斩名王以下5000多人。北匈奴单于兵败溃逃,不知所终。

  耿夔等率军出塞5000多里而还,这是自汉代出兵以来,最远的一次进军。朝廷为表彰耿夔的功勋,封其为粟邑侯。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与汉为敌的北匈奴则在受到汉与南匈奴的合击后,再也无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

  北匈奴单于弟右谷蠡王于除鞬、骨都候以下数人驻于蒲类海地区,遣使者入塞。大将军窦宪上书,请立于除鞬为北匈奴单于。朝廷允诺,并于公元92年,命耿夔出使北匈奴授北匈奴单于玺绶,与南匈奴单于同等对待。至此,实现了窦太后既征服北匈奴,又与南匈奴分而治之的战略企图。

  东汉征匈奴之战,历经汉明帝、和帝两代之奋战,终于于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将北匈奴彻底击败,并于其后两年,灭亡了北匈奴。从而,使汉代北部边患暂时解除,中国北方地区遂被东汉王朝统一。东汉王朝这一战争壮举,为推动中国历史的进程起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作用。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