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十四章 从外戚手中夺取权力

  汉和帝刘肇即位时,年仅10岁,窦太后顺理成章地临朝听政,开始专权政事。窦氏家族也因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太后先是以私情授重权于窦氏兄弟,从而将自己的亲戚和亲信一一提拔:其兄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其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窦景、窦环均任中常将,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这样,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居于显要地位,控制了朝廷和皇宫,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外戚窦氏集团自此形成。

  窦氏家族掌权期间,窦太后还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友任命为朝官或地方官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报复打击、大逞淫威、为所欲为。其弟弟窦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甚至白天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而“有司莫敢举奏”。

  窦宪还豢养了许多刺客,实行暗杀政策,谋害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见、可能危害窦氏的人。早在汉明帝永平年间,窦宪的父亲窦勋犯罪,谒者韩纡负责审理此案,考实窦勋罪状后将他下狱伏诛。窦太后当政时,韩纡已死,窦宪即派刺客刺杀了韩纡的儿子,并割下他的首级拿到窦勋坟上祭奠。

  都乡侯刘畅来吊汉章帝之丧,得幸太后,数蒙召见,窦宪怕刘畅分了他的宫省之权,公然派遣刺客在屯卫之中杀死刘畅,而归罪于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并且派人审问刘刚。后来真相破露,太后大怒,把窦宪禁闭内宫之中。窦宪自知忤怒太后,恐难保全,于是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

  窦太后则依靠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来满足私欲。公元89年,窦太后就下懿旨为弟弟窦笃、窦景修建豪华住宅别院、园林楼馆。一时间,窦氏家族楼馆错落、府第相连,一眼望去,“弥街绝里”。

  与此同时,窦宪正率兵与北匈奴作战,为了保证远征大军物资的供应,开支庞大。朝廷府库都感到拮据,用度不足,窦家兄弟竟然如此大兴土木,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增加了人民负担,令百姓苦不堪言。

  窦宪平定匈奴,威名大盛,又使得窦氏外戚集团的政治势力更上一层楼。窦宪以为有大功于汉,班师还朝后,愈加跋扈恣肆、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不仅其前罪无人提起,更得以加官封爵,升任大将军,封武阳侯。本来大将军职在三公之下,但由于这次是窦宪充任,因此提升到三公以上,仅次于太傅。继而,窦宪牵朋引类,以耿夔、任尚为爪牙,以邓叠、郭璜为心腹,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揽朝政,占据要津。一时间,刺史、守令等官员多出其门。窦宪又见太尉邓彪为人谦和礼让,便尊崇他,推举他为太傅。窦宪想做什么,就鼓动邓彪上奏,而自己再告白太后。因此,太后言听计从。另外,屯骑校尉桓郁,几代都做皇帝的老师,性情恬退自守,窦宪也把他推荐上去,让他在宫禁中给皇帝讲授经书。而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因为违忤窦宪之意,相继被逼自杀。

  窦笃升任卫尉,窦景为执金吾,窦环为光禄卿。另外,窦宪的叔父窦霸为城门校尉,窦褒为将作大匠,窦嘉为少尉。除此以外,窦氏族人任侍中、将、大夫、郎吏等职的,还有十余人。如此一来,窦氏父子、兄弟并为卿、校,贵重显赫,倾动京都,“朝廷震慑,望风承旨,无敢违者”。他们还凭仗权力骄横肆虐、侵暴百姓,气焰更为嚣张,甚至擅自征调边防部队。而窦景尤为骄纵,侵凌平民,强夺财货,篡取罪人,抢掠妇女。搞得京都商贾闭塞,如避寇仇。而主管官吏噤若寒蝉、忍气吞声,不敢举奏。

  窦氏兄弟及其爪牙的肆虐无道引起了许多正直的官吏的强烈不满,他们为窦氏的贪婪与霸权而愤怒不已,为朝廷的纷乱黑暗而痛心疾首,为皇帝的幼弱无奈而呼号流涕。他们屡次上书,揭露窦氏的恶行,向年少的和帝陈述外戚专权的弊端,一致要求皇帝抑制外戚势力的发展。在朝廷中威信很高的老臣尚书袁安,每次朝会与进见的公卿谈起国家大事时都呜咽流泪,其府吏周荣也因多次替他起草举奏窦宪的材料,因而被窦宪视为眼中之钉。于是,窦宪派人当面威胁周荣说:“你竟敢做袁安的心腹谋士,排挤窦氏,现在满城都是窦家的刺客,你可要留点神啦!”周荣毫不畏惧地回答:“我纵然被你们杀害,也心甘情愿!”他还特地告诉妻子:“我若被窦宪的人杀害,你不要收葬我的遗体,我希望以我的生命来使朝廷觉醒。”连尚书府中尚且遭到这样的恐吓,可见一般的官吏该承受着怎样的政治压力。因而,他们呼唤着皇帝的坚强。正如司徒丁鸿上疏所言:“夫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宰牧纵横。宜因大变,改政匡失,以塞天意。”

  公元92年,13个郡国发生地裂、大旱、蝗灾,上天似乎也在昭示着一场大变革的发生。

  从章帝驾崩到和帝即位五年时间里,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和帝刘肇听之任之,是一个傀儡。而随着窦家权势、欲望的膨胀,窦氏甚至觉得这个傀儡也是多余的了,因而打起了诛杀和帝的算盘。

  而和帝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外戚集团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汉和帝也希望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和帝想逐渐抑制窦氏家族,斩除外戚,以图夺回政权,这对日益膨胀的窦家权势不能不形成威胁。

  窦宪觉察到这一点后,也非常害怕。窦宪不希望自己的家族像西汉的吕氏家族一样最终被诛灭。于是,窦宪开始与女婿郭举及其父郭璜、部下邓叠及其弟邓磊等人,共同密谋毒死汉和帝,另立一个听自己话的皇帝,或者篡汉而代之,从而继续大权独揽。

  这时,14岁的和帝暗中得到消息,知道了窦宪的阴谋,他感到必须尽快制定对策,诛灭窦氏家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京城的军权掌握在窦氏手中,满朝廷都是窦家族人或者亲信。虽然也有如司徒丁鸿、司空任隗、尚书韩棱等可以信赖,但窦氏兄弟已经限制了皇帝不能与内外大臣直接单独接触,汉和帝只有依仗身边的近臣——宦官了。如何才能将窦氏全部翦灭呢?早熟的刘肇和哥哥废太子刘庆商议,出入宫廷的左右大臣都阿附窦家,只有中常侍钩盾令(负责宫内河池苑囿的宦官)郑众不是窦氏的同党。和帝虑及郑众服侍多年,对皇室一直忠心耿耿,比较可靠,为人又谨慎机敏,工于心计,可以出谋划策。于是,找郑众密议。郑众早已看不惯外戚势力的横行霸道,也劝和帝早下手为强。

  此时,窦宪正镇守凉州,如果京城有变,他必然领兵叛乱。为减少损失,保证成功,和帝下诏令窦宪来京辅政,先行调回窦宪。同时还要参照前朝《外戚传》,试图从文帝灭薄昭、武帝诛窦婴、昭帝诛上官桀、宣帝诛霍禹等事中学习经验。于是,刘肇密令清河王刘庆从千乘王刘伉处借取《外戚传》,令郑众从中整理钩稽。一切准备停当,窦宪、邓叠等也回到京师。六月,窦宪领兵归来,汉和帝一面派人隆重地迎接慰问,一面秘密调兵遣将控制京城。

  抓捕窦宪的前一天晚上,和帝亲自御临北宫,命令司徒兼卫尉丁鸿严兵守卫,紧闭城门;命令执金吾、五校尉等分头捉拿郭璜、郭举父子和邓叠、邓磊兄弟。这样,就清除了窦氏的外围势力。第二天,和帝派谒者仆射直入窦家,宣读诏书,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并限令与其弟窦景等各回封地。郭璜等人下狱处死。和帝感念窦太后的养育之恩,没有公开处死窦氏兄弟,回到封地后皆迫令自杀。整个事件处理显示出了和帝超出年龄的成熟和胆略,这场轰轰烈烈的夺权斗争就这样以和帝的胜利而告终,刘肇虽然消灭了外戚窦氏,但还是没有从扶植外戚势力的怪圈中走出来,而且还使之后的外戚当政愈演愈烈。汉和帝掌权后,并不知道窦太后不是自己的生母,因此,对窦太后还是依然恭敬,没有偏废礼法。当年窦太后害死梁贵人这件事前前后后扯进不少人,但其中的知情人大多已不在了,连光武帝的女儿舞阴公主也被贬徙外地。当时宫廷内许多消息都封锁严密,因此,在这个时候几乎没什么人知道汉和帝的生母是小梁贵人。

  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窦太后在孤寂中病逝。舞阴公主的儿子梁扈上书汉和帝,把他的身世挑明。汉和帝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一生如此不幸,非常悲痛,众大臣赶紧联名上疏,建议和帝应该效法光武皇帝贬黜吕太后的故事,去掉窦太后的尊号,不让她和先帝合葬在一起,而且还要给生母追加尊号,并且把皇舅们召回京城,授予宫职。于是,汉和帝马上下诏追封自己的生母小梁贵人为恭怀太后,并追封自己的外祖父梁竦为褒亲愍侯,把被贬到九真的梁竦的三个儿子梁棠、梁雍、梁翟都封为侯爵,赏赐巨万,宠遇无比。东汉历史上势力最大、为害最烈的外戚集团——梁氏集团就此萌发。

  对于大臣们要求废掉窦后,并不将窦后与章帝合葬的提议,汉和帝则念及其养育之恩,予以驳回,他说:“虽然窦宪兄弟横行不法,但太后是深明大义的人,生活俭朴,勤于国家大事,我跟她生活了十多年,这一切都很清楚,你们不要多说了。”仍将窦后以皇后之礼与章帝合葬。

  清除了窦氏集团后,和帝又清洗了朝中的窦党,并开始正式亲政,他开始重用那些不肯迎合窦家的官员。郑众因为除窦氏的功劳被汉和帝封为大长秋,他对和帝的治国方针颇有影响,汉和帝甚至达到对他言听计从的地步。但郑众确实是个好宦官,在《后汉书》里,一向对阉人无好感的士大夫们,也没能列出他什么劣迹恶行来。虽然和帝时期的宦官没有形成专政,但毕竟开了给宦官封侯的先例,自此也拉开了东汉宦官与外戚争权的帷幕,这是和帝最大的失误。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