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十七章 刘肇的“四德”皇后之谜

  东汉中晚期,是一个很莫名其妙的时代,一个很迷茫的时代,它上承让后世非常缅怀的盛世西汉、东汉初期,又下启充满英雄史诗色彩的三国,而夹在这两段历史中间的它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如果将这段时间置于绵绵几千年的帝国史长卷来看,它虽然称不上国祚沉沦、黄钟毁弃,但由宦官与外戚交织出来的政治又让后世拼凑出了一个瓦釜雷鸣的年代。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却涌现出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非常女性,她以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治世之才,成为国家的主宰,支配着民族的命运,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她大放异彩,其光芒甚至盖过了丈夫汉和帝。她的确值得史学家以浓墨重彩大书特书。她,就是东汉杰出的女政治家,素有“皇后之冠”、“四德并臻”美誉的完美皇后——邓绥。

  知书达理,少小有妇德

  前文已述,邓绥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如其父邓训于汉边疆为官十几年,在少数民族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与声誉。因此邓绥从小就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自幼就通晓经史,对孝顺的勤谨学习与实践更是不曾缺失过的。

  史书上关于邓绥的记载从她5岁的时候就开始了:

  邓氏一门自邓禹之时就笃行孝悌、家教甚严,所谓“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邓训幼承门风,“于闺门甚严”。邓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了遵循法度、克己奉礼的秉性,从小便深得家人的喜爱,祖母太傅夫人更视之为掌上明珠,一切起居都亲自过问。邓绥5岁的时候,这位太傅夫人还要亲自为她剪头发,因年高眼花,剪刀误伤到孩子的前额,血顿时就淌下来,旁边看的人都替她疼,邓绥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忍痛不言,仍然全力配合,还显出一副欢喜的模样,直到剪发完毕。事后,婢仆们都问她:“你难道不痛吗?”邓绥回答道:“怎么会不痛?实在因为奶奶爱怜才为我剪发,我如果哭喊,就会使奶奶为我伤心难过,我不愿让她伤心,所以才忍耐。”一个5岁的幼女,竟能说出这么体贴人的话,足见她是多么明白事理。

  少女时的邓绥可以说人小鬼大,据说,她6岁能读史书,12岁通晓《诗经》、《论语》,从小便手不释卷,尤其酷爱儒家经典。兄长们读经诵传时,常常故意出些难题考问她,她都能对答如流。每当此时,邓绥也很自负地反问几句,如果诸兄不知所云,她会得意地咯咯笑起来,十分娇俏调皮。由于邓绥“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亲常戏谑她:“你不习女工,不学针线,却专心致志研读经书,难道想做博士官吗?”颇知孝道的邓绥总是笑而不答,从不与其母争辩。为了不违背母亲的教诲,邓绥白天修习女工这样的“妇业”,晚上诵读经典,乐此不疲。家里人都戏称邓绥为“诸生”(学习儒家经典的学生)。父亲邓训对邓绥的兄长们很少和颜悦色,对她却另眼相看,每遇到为难之事不是和妻子儿子商量,反而跟年幼的女儿探讨,邓绥的见解也确为诸兄弟所不及。父亲的器重和栽培,使邓绥很早就有了理家治事的本领,因此父女感情十分深厚。

  为父守孝,恪守孝仪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十几岁的邓绥越发出落得美丽迷人,她身材高挑、气质优雅、容颜秀美,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灵气,可以说是才、品、貌俱佳。因此,在公元92年,邓绥被征选入宫。可就在即将入宫之前,邓绥最敬重的父亲邓训不幸去世。邓绥遭遇父丧,坚持要守孝尽哀。

  按儒家礼仪,父母之丧是最严酷的“斩衰之丧”。守孝期间,三日内不得进食,三日后虽然恢复进食,但只许早晚喝少量稀粥,百日以后至一年以内只能加食蔬菜清水,周年以后可以吃水果,两周年以后才能在粥菜内加上调料酱醋。因此,能够完全履行的人则多半要有超乎常人的毅力与体能。然而,邓绥做为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不但一丝不苟地完全履行了严酷的孝子礼,还有超额表现:整整三年居丧期间,她都按照周年之丧的规矩,早晚哭泣、不食盐菜。当三年丧满之时,邓绥已经憔悴不堪,连亲友都认不出她来。

  守孝期满,邓绥又过起了正常的生活,被三年丧期磨灭姿容的邓绥很快就恢复了她作为青春少女应有的绰约风姿。

  成汤之骼,贵命天授

  邓家人很清楚,邓绥三年前就已经入选,此时无须再选就已该入宫。这虽是绝无疑义的事情,但他们却仍然对前景心中忐忑。何况以邓家的身份,送女入宫所想的就是要更巩固甚至更增加富贵,怎会甘心让女儿入宫后默默无闻?

  大约就在这段时间,邓绥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的她以手抚天,天色青青,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好像有石钟乳一样,邓绥就仰起脸来用嘴接钟乳。这奇异的梦境立刻引起邓家人的注意,向占梦者询问。结果占者听后肃然起敬,答曰:“昔日帝尧曾经梦见自己攀天而上,商汤也梦见登天仰首而舐,这都是千古帝王的先例。如今小姐也做这样的梦,她的前途大吉大利难以言传。”

  一家人听了这样的回话,顿时喜出望外。偏巧这个时候,洛阳城内人人崇拜的相士苏大又来到邓府,家人请他给邓绥也相上一面。谁知,苏大一见邓绥,惊得离开座位,连呼:“贵人之极!贵人之极!”待他又细细端详邓绥的面貌、骨相,见她皮肤雪白、眉眼秀丽、鼻高唇薄、头发乌黑,一时间惊叹不已,说道:“贵府千金之骨相,与成汤相仿,真正贵不可言,此相男必能封侯拜爵,女必能选为后妃。”

  此话一出,邓家上下心中窃喜,只是怕被人发觉,都不敢对外声张而已。即使如此,她叔父邓陔仍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开口言道:“我听说救千人之命,子孙可得侯封。当年大哥邓训(邓绥之父)奉命去修石臼河,见工役困苦,向皇帝上奏,得以停工,保全了几千河工的性命。天道可信,我家必蒙受福佑。”

  一家人越说越是兴奋,想到此时和帝后宫尚未正式立后,更是有人连当年开基之祖邓禹的话都拿出来回味:“太傅公曾说,他做为率领百万之众的将领,从来不曾在战事中妄杀过一人,后世必有大兴大旺之人。难道不正是指今天而言吗?”

  初入宫闱,艳冠群芳

  公元95年,邓绥的名字再一次被列在了入宫的名单中。然而,就在一家人满怀期待的时候,公元96年的二月,一个意外的消息传到了他们耳里:和帝特地在第二批宫人入宫前夕,将心爱的小阴贵人册立为皇后。

  这消息令邓家人不知所措,好比被当头浇了一瓢冷水。然而,无论怎样,邓绥入宫已成定局,大家只能希望美梦吉相能够有实现的机会了。

  带着家人的极高期望,公元96年冬天,时年16岁的邓绥带着少许失落走进了大汉皇宫。

  邓绥一入宫,就引起了后宫不小的轰动。中国的史家轻易不会赞美一个人的外表,更不会给予什么溢美之辞。然而,《后汉书》却将形容女子美貌的最美的词汇,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了邓绥。

  据史书的形容,邓绥身高七尺二寸(东汉初年一尺约24.4厘米,末年一尺超过24.7厘米,和帝时为东汉中晚期,取中间数来计算,邓绥身高当在一米七五以上),举止优雅,容颜姝丽,美色夺目,体态婀娜,在众多入选佳丽中可谓鹤立鸡群、艳冠群芳。就连和帝左右见惯美女的侍从,见到邓绥之后,都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无法相信世上竟当真有这样的天仙尤物。风华正茂的汉和帝对邓绥一见倾心,很快,她就被晋封为贵人,入住嘉德宫,成为皇后之下地位最高的嫔妃。

  谨守宫仪,德服后宫

  邓绥入宫以后,阴皇后的地位受到威胁和挑战,所谓“爱宠稍衰,数有恚恨”。此时此刻,得宠后的邓绥并不恃宠而骄,她深明事理、善解人意,又自制极严、恭敬严谨,一举一动都符合礼法要求。对阴皇后尤其恭敬,唯恐稍有疏忽被小阴后揪住辫子,招来大祸。

  每逢宫中大宴,六宫妃嫔贵人竞相修饰,浓妆艳抹、簪珥光彩、衣裳鲜明,邓绥却独着素妆,淡扫娥眉。若是身上的衣着偶尔与阴后的颜色相同,就立即更换,以免引起阴后的嫌忌。小阴后身材娇小玲珑,邓绥为了表示谦恭,只要阴皇后在场,她就要竭力掩饰自己修长的身形,偻背弓腰,唯恐显得“高人一头”。平日,每当邓绥与阴后一同觐见皇上,邓绥从来是站在一旁,不敢坐下。如果遇到和阴后同行,邓绥则躬身恭立,先让阴后起步,从来不与阴皇后并驾齐驱,以示自己的卑微。和帝如果向后妃们询问什么事情,邓绥也总是逡巡再三,从来不在阴后开口之前讲只言片语,以免当众抢了阴皇后的风头。时间长了,和帝看在眼里,明白邓绥对阴后劳心曲体、处处谦让,不禁感慨地说:“如此谨慎用心,修德之劳,就是像邓贵人这样吧!实在是太难为她了。”邓绥的谦恭赢得了和帝的赞赏,他到邓绥那里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有一次,邓绥卧病在床,和帝为了表示恩宠,特地准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照料汤药,不限定日数。对于一入深宫便隔绝亲情的后宫女子来说,这可是天大的恩惠。然而,邓绥却立即敏锐地感觉到这特殊待遇背后可能会隐藏着的麻烦和祸事。于是,邓绥婉言谢绝,说:“皇宫是什么样的重要地方,这是天子的居所。若使妾外家久在内省,有违圣制,不合礼法。此虽是皇上殊恩,但这样一来,会让人非议皇上,影响您的清名;下也会使贱妾遭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得不偿失,实在不想搞到这种地步。陛下不弃贱妾陋质,妾纵死亦感泣于九泉之下。”

  和帝听了,自然大加褒扬:“别人都以家人能多次入宫为荣誉,贵人却反而为此担忧,不惜自我贬抑。宫中其他的女人,哪个能及得上你呢!”

  事实上,东汉时期的皇帝不止一次地允许过皇后和贵人的家属进宫,这原本已经成为后宫中的惯例,而邓绥却一定要坚持拒绝,其拘谨小心可见一斑。

  四德并臻,母仪天下

  公元102年夏天,小阴皇后因用巫蛊的事情被废黜。邓绥为其求情,但是没能免其罪。正因为邓绥这份仁爱之心,和帝就更加中意她。邓绥就借口病重,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正遇上有关官员上奏请求设立长秋宫,和帝说:“皇后为六宫领袖,与皇帝同体,必须德胜于才,才胜于色,方能够格承宗庙、母仪天下。德冠后宫的皇后人选,非邓贵人莫属。”于是,这一年冬天,即立邓绥为后。是时,邓绥再三推辞,然后才接受皇后玺绶。邓绥亲手写信表示感谢,极力陈述自己德行微薄,不足以充当皇后的人选。

  这样看来,邓皇后的夺冠之路并不是处心积虑所得,称不上是“宫争”。相反,邓绥是凭借着最传统的“四德”而让和帝、宫闱、朝廷对其称赞有加的。她的德、言、容、功,特别是德,于女子而言,是鲜有人可比;其言、其功更是不容男子小觑;至于其容,前有描述,那是不在话下。所以,邓皇后是以近乎完美的形象坐上皇后宝座的。

  在邓绥做皇后之前,各郡国都四处搜刮珍奇宝物向后宫进贡,宫中也以奢华为风尚,百姓不知为此遭了多少罪。邓绥一即后位,就下令取消进贡珍玩的陋习,以免玩物丧志。当然,郡国向帝后进贡是一种必须的礼节,不能完全禁绝。于是邓绥定下规矩,岁贡只收纸墨,其他不能入宫。皇后的所作所为给后宫倡导了良好的风气。和帝想要给邓绥的亲人加官晋爵,她也多次恳请推辞,因此在和帝一朝,邓皇后的大哥邓骘只当了个小小的虎贲中郎将。邓绥用她的德行,让人们相信她确实是比小阴后更合格的皇后人选。东汉才女班昭所写的传世名作《女诫》七篇,就是根据邓皇后的举止言行加以修改补充而成的。

  临朝称制,兢兢业业

  公元105年,27岁的和帝去世,长子平原王刘胜,素患有笃疾,而前后有十几位皇子都很早就死了,只有少子刘隆秘密寄养在民间,出生不足百日,尚在襁褓之中。邓皇后遂将刘隆迎回宫来立为皇帝,是为殇帝。这样一来,支撑朝廷大局的重任不得不由年仅25岁的邓绥来担当了。于是,邓绥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自称“朕”,掌握了实际权力。但邓绥毕竟年轻新寡,多有不便,遂命其兄邓骘为车骑将军,可随时招入后宫议事。公元106年,尚在襁褓之中的汉殇帝不幸夭折,这个混沌未开的婴儿,在成为中国历史上登基年龄最小的皇帝之后,又成了“驾崩”时年龄最小的皇帝。邓太后定立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为汉安帝,刘安那时不足14岁,邓绥继续临朝主持朝政。

  这里不得不插上一句,有人推测,和帝一脉之所以绝嗣,可能是因为有某种遗传性的顽疾,和帝能够以27岁的“高龄”驾崩,说不定就已经算是奇迹了。

  邓太后自和帝死后临朝执政16年,在此期间,她兢兢业业、勤政爱民、扶持汉室、谨慎守成。邓太后牢记阴皇后的前车之鉴,摒弊扬善、不计前嫌,先后减免受阴皇后株连被遣免者之罪,并赐赠财物田地,给以生计,并把皇戚马氏、窦氏家属因罪禁锢者赦为平民,以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邓太后专门为内戚和邓、马、窦氏家族子弟开设学堂,传授经书,培养名门之后。邓绥执政严明,内检左右,外抑宗族,连其兄触犯刑律也严惩不贷。她对内精简冗员,减去宫内老弱无用之吏五百余众。她对蔡伦改革造纸术极为赞赏,下令宣传推广,并封蔡伦为侯,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铺平了道路。邓绥执政期间,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邓绥日夜操劳、躬自处置,增收节支、减轻赋税、救济灾民,终使岁还穰丰,百姓安居乐业。邓绥采纳班超之子班勇的进谏,通西域,抗匈奴,安定并州、凉州,使西线多年无战事。邓绥听从虞诩等人良策,以赦免战俘、安抚和谈的办法转守为攻,使羌人暴动得以平息。大臣们纷纷上书歌颂邓太后:“兴灭国,继绝室,录功臣,复汉室……巍巍之业,可望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

  日夜操劳使年仅41岁的邓太后积劳成疾,经常吐血,久卧病床。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抱病下诏,大赦天下,于这一年三月与世长辞,谥号和熹皇后,与和帝合葬于慎陵。根据古代谥法,“有功安人曰熹”,正概括了她为汉室勤勤恳恳的一生。

  公元96年~192年,罗马帝国安敦尼努王朝。

  公元1世纪,古罗马作家普林尼的百科全书《博物志》问世。

  汉安帝

  ——刘 祜

  汉安帝刘祜,字福,生于公元93年七月庚子日。刘祜是汉章帝废太子清河王刘庆之子,汉和帝的侄儿。公元106年,尚在襁褓中的汉殇帝刘隆驾崩,邓太后立年仅14岁的皇族后裔刘祜为帝,翌年改元“永初”,是为汉安帝。汉安帝早年只是一个傀儡,朝政仍由外戚邓氏把持。直到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29岁的汉安帝才得以亲理朝政。刘祜亲政后,联合部分宦官和新的外戚,排斥、杀逐邓氏家族。邓骘等7人被杀,邓氏家族外戚擅权干政的局面至此结束。

  邓氏专政时期虽已过去,但安帝又大量启用了宦官和新外戚,结果安帝后朝政局并未有所改观,仍然是政移私门、权落臣妾,只不过由外戚邓氏专政变成宦官与新外戚专政罢了。

  安帝宠信乳母王圣之女伯荣,伯荣骄淫极甚,威重于帝。皇后阎氏之兄弟亦封侯拜将,参与朝政。宦官、外戚共掌朝政,自安帝始。而安帝则不理朝政,吃喝玩乐。宦官、外戚遂相互勾结,玩弄权柄,胡作非为,祸害百姓。司徒杨震数次上书力谏,请安帝理政,安帝不为所动。

  史称安帝之世朝政腐败、社会黑暗、奸臣当道、贤良遭难。全国多地震,水旱蝗灾频繁不断,外有西羌等少数民族入侵边境,内有杜琦等领导的长达10年的农民起义,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东汉王朝更进一步衰落。而安帝仍不理朝政,将朝中军政交于宦官樊丰。

  汉安帝娶阎姬为皇后,又娶李氏等为贵人妃嫔。李贵人生安帝独生子刘保,欲为太子,而皇后阎氏无子,阎皇后惧怕李氏依仗太子夺其地位,遂将李氏毒死,后诬告太子保谋反,使安帝废黜太子保,贬为济阴王。

  公元125年三月,亲政才4年的汉安帝刘祜在南巡途中病逝于叶城(今河南叶县)。在位20年,终年33岁,葬于恭陵(今河南洛阳东北),庙号恭宗,谥号孝安皇帝。谥法曰:好和不争曰安。这倒也符合他的一生,只是在他身后,却潜伏着一场血腥的大变动。

  安帝驾崩后,阎后与哥哥阎显害怕京师大臣们拥立在京的废太子刘保,便秘不发丧,只说皇帝病重。回宫后,才请命发丧。并同时宣布,立章帝之孙、北乡侯刘懿为少帝,自己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任命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掌控军政大权。然而少帝在位仅半年多即卒,阎氏再次秘不发丧,屯兵宫中自守。而宦官孙程等联合宫中几大掌权宦官,秘密迎立废太子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而阎显、江京等被杀,阎太后不久病死。这一事变在历史上被称为“夺宫之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