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十三章 以废太子身份被拥立为皇帝

  汉顺帝刘保是汉安帝唯一的儿子,安帝千秋之后理应继位,然而他登基的历程与他的人生一样充满了坎坷。

  汉安帝末年,在邓氏家族遭到灭顶之灾的同时,阎氏家族的势力迅速崛起。为了扳倒皇太子刘保,阎姬勾结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和安帝乳母王圣等人,设下秘计,联手向刘保发动攻势。他们首先罗织罪名,向安帝告发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图谋不轨。安帝对阎姬的话深信不疑,下令将王男、邴吉斩首。刘保为此数为叹息,但因阎氏势力羽翼已丰,终是无可奈何。紧接着,阎姬便把矛头指向了刘保。阎姬指使江京、樊丰与王圣捏造罪名,诬陷太子与东宫官属有异谋,阎姬自己也日夜在安帝耳边添油加醋。这番谗谮,来势汹汹可谓内外夹攻。安帝联想到王男、邴吉之谋,怒不可遏,认为此子不足以承大统,便召来公卿大臣,讨论废黜太子刘保。大将军耿宝顺承阎姬的旨意,认为太子当废。太仆卿来历与太常卿桓焉等人则向皇帝指出:“古人云:年不满十五,过恶不在其身。更何况王男、邴吉的阴谋,太子未必知晓。当下要紧的是应为太子选忠良之臣为之保傅,训导以礼义。至于废置之事,宏关国运,望皇上三思而后行。”安帝深信阎姬等人的话,对此劝阻根本听不进去。这样,到公元124年九月,11岁的皇太子刘保被废为济阴王,居于德阳殿西钟下。

  废掉刘保之后,安帝尚未来得及另议立储君,就突然病死。事情发生在第二年春天,安帝在阎皇后及其兄弟的陪同下从洛阳出发南巡,当三月初三巡幸队伍到达宛城时,安帝突然得了急病,数日没有好转,便急忙北返洛阳。当途经叶城时,33岁的安帝在车舆之中呜呼哀哉。

  阎皇后的哥哥阎显等人担心京城的留守官员知道安帝死讯后,会拥立安帝唯一的儿子废太子济阴王刘保为帝,若刘保被拥立为帝,自然会对阎氏不利。阎显等便严密封锁安帝死亡的消息,由皇后阎姬对外宣称:“皇帝病重,不能亲见众卿!”并且将安帝的尸体转移到卧车之中。一路上,只有阎姬一人亲侍车旁,每日上食,端送汤药,并不时地向车内的尸首问候起居,以掩盖真情,迷惑众人视听。阎姬本就善于作秀,此番表演果然有效,一路上,除了亲信,无人知道底细。从叶城到洛阳六百里归程,急急火火,一连走了四天,队伍才回到洛阳。说来也有趣,阎氏兄妹此举倒和是当年秦始皇暴死在巡游途中后,赵高、李斯等人的做法如出一辙。不过汉安帝比秦始皇幸运点,至少他死后没和臭鲍鱼为伍。这阎后一个娇贵媚艳的女儿家,大汉帝国母仪天下的皇后,连续四天独自面对一具僵硬冰冷甚至发臭的尸体,还要全力作秀表演,倒还算了不起!

  迎接安帝归来的朝臣们,仍然不知道汉安帝已死的真相。阎皇后回到宫中后,假称安帝病危,由司徒刘嘉祭告祖庙及天地,请求神灵保佑安帝,以欺骗臣民。当天夜晚才宣布求神无效,安帝驾崩。随即宣布尊阎皇后为太后,临朝称制,垂帘听政。并派人迎立汉章帝的孙子,济北王刘寿之子北乡侯刘懿为帝。刘懿年幼,是为汉少帝。汉少帝的继位使阎氏外戚继续把持朝政。但是,这个汉少帝也是个短命儿,仅当了二百多天皇帝,还未等到改制,就命归黄泉了。阎太后为了继续专权,故伎重演,将少帝已死的消息封锁。并着手再从章帝的儿子济北王和河间王两家中挑出一小王子做傀儡。为防止意外事变,他们又把宫门关闭,并派重兵把守。

  阎太后等人的行为瞒得了不知底细的大臣,却瞒不了宫中的宦官。宦官中的中黄门孙程一向不满阎太后的所作所为,非常同情年少的济阴王。他们也早就预料到汉少帝病重,阎显等肯定会有阴谋。宦官和外戚在政治上互相对立,此次争斗,不管哪一方获胜,另一方的下场注定会很惨。孙程决定趁待选的小王子还未被接进京城,先下手为强。于是他先找到济阴王的谒者长兴渠,对他说:“大王(济阴王)乃是先帝嫡嗣,理应承嗣国统,因为坏人谗陷,蒙蔽先帝,才遭废黜。然大王本无失德,众人尽知。若是北乡侯一病不起,到时咱们一起对付江京、阎显,大事没有不成功的。”长兴渠闻言,当然知道他说的“大事”是何意思,认为是个好主意,表示赞同。于是,他们又秘密联络了中黄门王康。王康曾为刘保做太子时的府史,自从太子被废,他常怀叹愤,有所不平,自然同意与孙程举大事。然后,孙程又找到长乐宫的太官丞王国。王国本来一直与孙程关系不错,也欣然同意追随他一起行事。于是包括孙程、王康、王国、黄龙、彭恺等在内的共19个对阎显专权不满的宦官密谋起事,准备迎立济阴王刘保即皇帝位。

  孙程联络宦官,聚在一起,割袍起事,表示要同生共死。可是阎显一伙已早有预防,除派李闰在刘保所居住的地方进行监护外,又加派江京去刘保的住所进行监视,目的就是要防人劫持,拥立为帝。

  孙程等19人于夜间乘其不备,从章台门潜入刘保的住所。江京、李闰等正坐在刘保住所的大门前,悠闲地聊天。孙程等19人拿出暗藏的利剑,突然冲上前去,将江京、刘安、陈达三人杀死。因李闰原就在刘保的住所进行监护,住所里面的卫兵、杂役都由他调配、管理。孙程就想迫使李闰屈服顺从,以便让他手下的人不起来反抗,并帮助劫持刘保。于是,孙程将利剑放在李闰的脖子上,厉声对他说:“我们是来拥戴济阴王当皇帝的,你不要反抗,否则就一剑割下你的脑袋。”李闰见江京等人已经被杀,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现在又有剑搁在脖子上,更是吓得面色苍白,直冒冷汗,颤抖得如筛糠一般,于是哀求说:“别杀我,我都听您的就是了!”

  就这样,孙程等人在未遇到任何反抗的情况下,很轻易地劫持到刘保。在孙程等人的监督下,李闰令原来服侍刘保的人员将他带到德阳殿。当时刘保才12岁,还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被扶上了龙椅,孙程宣布立刘保为皇帝,并通知朝中的大臣们前来朝拜。

  众大臣虽出于孙程的强迫,但是也觉得济阴王刘保是先帝唯一的儿子,按传统是最合法的继承人,而且原来就曾被立为太子,只是因阎显等人的诬陷才遭废黜,孙程的作法虽不可取,但对传统制度而言又是合于道义的,于是都齐向刘保行叩拜之礼,三呼万岁。并由尚书令刘光上了一道奏章,肯定刘保的即位是“承续祖宗无穷之烈,上当天心,下厌(满足)民望”,代表群臣正式承认刘保即位的合法性,刘保也就成了汉顺帝——名副其实的大汉天子。这样一来,孙程手中捏住了一个为群臣承认的合法皇帝,就等于有了一张王牌,对群众有一定的号召力,与阎显的斗争处于极有利的上风地位。

  宫廷突然事变,在内宫的阎显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办。宦官樊登劝阎显赶快调遣军队,去围捕刘保和孙程。阎显便以阎太后的名义下诏,令越骑校卫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率领军队驻扎朔平门,以对付孙程。阎太后见冯诗驻军朔平门,不对孙程采取行动,为了促使他尽早进击,便授予他将军印,又以高官厚禄相引诱:能抓到济阴王刘保的封为万户侯,抓到李闰的封为五千户侯。

  阎姬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冯诗听她说完,立即施礼拜道:“臣等谨听太后调遣。只是臣等奉诏入宫,来得仓猝,没有率领人马,请太后许臣回营搬兵前来护驾。”其实,阎姬哪里知道,这是冯诗的金蝉脱壳之计,冯诗自己并不想在这种变幻不定的时候冒政治风险。阎姬似乎有所觉察,便派樊登与他同往左掖门外调发兵马。谁知,刚离开北宫,冯诗便一刀结果了樊登,回到大营闭门拒守,坐观形势变化。正是冯诗的中立,给孙程等人的政变赢得了喘息的绝好时机。

  阎显连失两局,只剩下自家兄弟还掌握的一点兵力,不得不由主动转为被动,由原来计划对孙程的进击转为防卫,派他坦任卫尉职务的弟弟阎景立即带兵据守盛德门。

  孙程急忙派人用顺帝的诏书去召尚书郭镇,命他立即收捕阎景。郭镇此时正卧病在床,闻听召他,当即率领值宿的羽林军出发,在途中拦截住正向宫中进发的阎景。阎景大喊:“休拦我的去路,识相的快快闪开。”郭镇闻言,却跳下战车,对着阎景大呼道:“现奉诏行事,请你受死。”阎景知道来者不善,大骂:“你奉的是何等诏书?还不快快让道。”说着,举刀朝郭镇砍去。郭镇闪向一旁,这一刀落了空。说时迟,那时快,郭镇回手一剑,便将阎景从车上击落,左右赶上用戟抵着他的前胸,将阎景生擒,押往廷尉大牢。当天夜里,阎景死在狱中。

  阎景被杀,阎显最后的一张牌也输掉了!孙程便派人去皇宫,逼迫阎太后交出象征皇权的玉玺。第二天一大早,孙程便以顺帝的名义,下令侍御史逮捕阎显、阎耀、阎晏等人一并处斩,其家属被流放比景(今越南中部地区)。

  阎氏兄弟及其党羽被诛杀后,议郎陈禅认为阎太后与顺帝不仅没有母子之恩,还是顺帝的杀母仇人,应该将她安排到离宫,再也不见她,群臣们纷纷响应陈禅的意见。但大臣李郃却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认为汉顺帝应该依照祖制遵奉阎太后,这样才能收复人心。汉顺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公元126年农历正月,汉顺帝率朝臣到东宫朝见太后,阎太后惴惴不安的心才安宁下来,她也感到追悔莫及,终日郁郁寡欢,在当月就病死了。汉顺帝虽然对她恨之入骨,也还是以皇后之礼将她与汉安帝合葬于恭陵。这种隐忍,对于一个才13岁的孩子来说,也实属不易。

  阎姬及其家族10年显赫,从此成为过眼云烟。这也正应了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阎显专权以短命告终,权力归于宦官孙程之手。东汉政权就像走马灯一样,由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政,直至最后灭亡。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