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十四章 一生被宦官和外戚左右

  汉顺帝刘保是自西汉以来除了文帝之外,又一位历经宫廷政变才登上帝位的刘氏皇族。而不同的是,拥立文帝登基的是西汉帝国的开国老臣,而汉顺帝则是凭借宦官的势力才登基的,这也就注定顺帝朝的宦官成为朝廷中举足轻重的操纵者。

  在稳定了宫内的局势后,顺帝立即将那些帮助他夺取政权的宦官封侯,光是孙程一个人的食邑就有万户。对那些冒死保其太子地位的大臣、官吏,以及支持其登基的大臣、官吏都给予重用,从而形成自己的领导核心。

  宦官在先秦时期称“寺人”,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西汉时期宦官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东汉时期,从光武帝刘秀开始,对宦官的重用程度增加,并且权力逐渐扩大。虽然在士大夫眼里,宦官仍是一批“刑余之丑”,耻与之共事,但其社会地位确实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到了汉顺帝时期,宦官集团受到的宠爱超过了以往,他们所得到的特权也是以往所不能比的。这一时期,宦官不仅得以直接参与政事,而且在顺帝统治前期专权于朝政,有时甚至皇帝的命令,在他们的左右下也难以实行。如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上书议论时政,认为吏治非常黑暗,提出详考官吏、以实奖惩的建议。顺帝下诏,“考吏治真伪,详所施行”。但这样做势必触动宦官的利益,他们按下没有颁布,因而这项政策便没有推行下去。

  公元126年,虞诩代替陈禅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位高权重,职责之一是督察百官。虞诩为人刚毅正直,上任几个月,三公九卿,皇帝亲信的宦官被他参奏了好些个。于是百官都说他过于苛刻,是个酷吏,顺帝知他忠贞,没有加罪于他。但现在连三公都来攻击弹劾他,汉顺帝为此免去了司空陶敦之职。

  当时,中常侍张防仗着拥立汉顺帝有功和顺帝的宠信,卖弄权势,违法乱行,经常受人请托,收受贿赂,胡作非为。虞诩查办其案件,但屡次上书,都被上司押下,不予批复。虞诩不胜愤怒,命人把自己捆起来,自投廷尉狱中。并且上书说:“昔孝安皇帝任用樊丰,遂交乱嫡统,几亡社稷。今者张防复弄威柄,国家之祸将重至矣。臣不忍与防同朝,谨自系以闻,无令臣袭杨震之迹。”虞诩表章奏上后,张防狗急跳墙,运用了一切权谋、关系蛊惑顺帝,虞诩因此被免官为徒,输作左校。

  张防仍不肯罢休,将虞诩严刑拷打,两天之间就拷打了4次,必欲将他害死而后快。古代“大臣不辱”,于是狱中官吏都好心劝虞诩自尽,免得这样被奸人折磨。虞诩却固执地说道:“我宁愿死在刑刀之下,让远近官员、百姓们瞧瞧。”

  宦官孙程、张贤等人听说虞诩被逮捕拷打,知道他是忠臣,素有口碑,怕事情闹大,于是急忙一起去见顺帝。孙程也是中常侍,而且当顺帝还在当藩王时就跟随左右,对于顺帝的继位有大功,此人颇有心计,平时行事很低调,也不怎么居功,这时却摆出了老资格,说道:“陛下同我们准备起事的时候,认为奸臣是国家的祸害。陛下现在登基以后,却自己纵容和包庇奸臣,又凭什么责备先帝不对呢?司隶校尉虞诩为陛下尽忠,而更被拘系,常侍张防臧罪明正,反构忠良为天下人共知,现在星象有变异,说明宫中有奸臣。应立即把张防抓起来,这才符合天意!”当时,张防正站在皇帝身后,孙程厉声叱责:“奸臣张防,何不下殿!”张防不得已,趋步走下东厢,孙程又一次请求顺帝治张防之罪。

  孙程有拥立之功,说话很有分量。于是,顺帝就决定征询尚书对此事的看法,谁想尚书贾朗平日素与张防勾结,就作伪证诬害虞诩。最后,顺帝就没有对张防采取行动。

  顺帝犹豫不决,对孙程说:“且出,吾方思之。”虞诩的儿子虞和门生一百多人,在路上拦住幡侯中常侍高梵的车子,叩头流血,诉陈冤情。高梵入朝奏明,于是,张防被流放边塞,贾朗等六个人有的死了,有的被贬黜。当天,赦免虞诩出狱。

  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以虞诩的大获全胜告终,朝中正直官员的力量也有所加强。但是,从整个事件的过程来看,都是宦官在起决定性作用,而朝官子弟率众门生向宦官叩头求情,也实实在在地反映了这时期宦官地位和权势的变化。

  这时期的宦官可以娶妻纳妾,养子袭爵。宦官本是阉腐之人,性机能已遭破坏,但他们为了挽回社会上对他们的轻蔑,也广泛娶妻纳妾。到灵帝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宦官“多取(娶)良人美女以为姬妾,皆珍饰华侈,拟则宫人”。

  有的宦官不仅娶妻,为了留后,使其财产、爵位后继有人,往往收养亲属或异姓子女为养子,有时也买奴隶为养子。第一个以养子传国袭封的宦官是郑众,汉安帝元初元年他死时,据说“养子闳嗣”。第二个就是孙程,顺帝同意将封国传于其弟孙美,并从中分割一半,封其养子孙寿为浮阳侯。顺帝阳嘉四年(公元135年),诏令允许宦官养子传后,可以袭封官爵。

  这相当于在法律上承认了宦官养子袭爵的合理性。

  宦官的权势过大,使得一些大臣不断上书,声讨宦官专权,对汉顺帝的心腹宦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宦官由于自身的限制,多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加之他们功高震主,顺帝也时时感到宦官的压力,比如他即位之初,孙程等人“怀表上殿争功”,就很让他恼火。于是,刘保也在寻找着一支能够取代宦官又让他放心的力量,于是梁氏外戚登上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

  公元132年,贵人梁妠被册立为皇后。梁妠是安定乌氏(今宁夏固原东南)人。安定梁家从东汉开国之初就已显贵。和帝的生母就是梁妠祖父梁雍的同胞姐姐,即后来被追尊为章帝恭怀皇后的小梁贵人。因此,梁氏门第属于皇亲国戚。梁妠的父亲梁商爵封乘氏侯,食邑五千户,母亲阴氏,也是南阳新野的豪门。梁妠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累世显赫的望门大族的千金小姐。

  梁妠稍稍年长,即已精善女工,又喜好读书写字。9岁的时候,梁妠就能诵读《论语》;所习《韩诗》,也可略举大义,出语不凡。梁妠还常常把古代烈女的图像放置身边,用以鉴戒自己,作为学习的楷模。这一切,使她从小备受父母钟爱。梁商曾对家里人说:“列祖列宗积德行善,若能泽被子孙,但愿此女能得到祖宗保佑。”

  公元128年,朝廷例行选采宫人,给刚好13岁的梁妠提供了入宫的机会。被选入的良家女子照例都要经过掖庭丞及相工的再一次审察和筛选,以便选出“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送后宫,以供登御,也就是侍奉皇帝。据说,当相工茅通见到梁妠时,惊得目瞪口呆,待回过神来,竟连连拜贺,说道:“看你的面相,乃所谓日角偃月,实是贵极之相,我给官家择选的人多了,还从未见过像您这样的贵相。真是奇了。”正巧,负责天文历算的太史也奏称:适才占卜之兆得大吉之卦。于是,梁妠被选入后宫做了贵人。因为此时长秋宫虚位,贵人就是宫中地位最为尊贵的嫔妃了。这次采选,梁商的妹妹也就是梁妠的姑姑也一同被选入掖庭。大概是因为这一缘故,梁妠在宫中被称为“梁小贵人”。

  正值年富力强的汉顺帝对梁妠格外宠爱,常常特加御幸。每逢此时,梁妠都一本正经地对顺帝说:“阳以博施为德,阴以不专为义,唯有不妒,才可多子多孙。愿陛下思云雨之均泽,识贯鱼之次序,同样善待众妃,不惟是家国之福,也使妾免遭罪谤之累。”顺帝听了,十分赞赏,对她也更是恩宠。

  梁妠在被立为皇后、入居长秋宫之初,特别注意鉴戒前世得失,不敢有骄专之心。也许当年安帝阎皇后家族败落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梁后格外谨慎小心。每当遇到日食、月食,她都认为是天降罪责,便降服自省,以求能够上答天谴,得到宽恕。

  按照惯例,顺帝给她的父亲梁商增加采邑,还赐以安车驷马,拜为执金吾。公元134年,拜梁商为大将军。

  这时的外戚梁氏虽然尚未形成足以与宦官抗衡的势力,但已经开始发迹尊显,因此外戚与宦官的较量陆续展开。

  公元136年,太尉王龚痛恨宦官专权弄国,上书指陈其恶劣行径,诸黄门便诬陷王龚,顺帝不明真相,让王龚自尽,情况十分危急。李固请求梁商出面救助,梁商立即谒见顺帝,果然澄清了事实。由此可见,在皇帝的天平上,外戚的砝码开始重于宦官。

  公元137年,顺帝乳母宋娥因犯“构奸诬罔”罪遭到处罚。有立帝之功的19位宦官中,有9人因与宋娥往来密切,被遣归国,这使朝廷中的宦官势力遭到进一步打击。

  公元138年,中常侍张逵、蘧政、杨定等与左右联合起来,共同诟毁梁商及中常侍曹腾、盂贲,顺帝未受蒙蔽,说道:“大将军梁商父子,是我的亲人。曹腾、孟贲是我宠爱之人。一定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只不过是你们这些人嫉妒他们,从而诬陷他们罢了!”

  张逵等知道上奏未被相信,又怕皇帝追究和曹腾报复,于是私改诏书收捕曹腾和孟贲。顺帝听到后非常愤怒,一面派宦官李歙前往解救曹腾和孟贲,一面下令将张逵等人收监下狱,后皆处死。

  这些较量中,一方面是宦官势力不断遭到打击,另一方面则是外戚势力不断快速壮大。在外戚势力的壮大过程中,梁商奠定了重要基础,梁冀则达到了权力极至。

  梁商为人诚实稳重,天资聪敏,孝顺父母,和爱兄弟,史称“每存谦柔,虚己进贤”。又“轻财货,不为富积”,每遇饥荒之年,他就让人用车载着粮食到城外赈济贫馁百姓。对于家族成员,也能有所管教,未曾以权盛干法。京师内外,对梁妠的父亲梁商颇有赞誉。他深知自己以外戚的身份才得以做高官,所以常怀谨慎之心,待人更加谦柔和顺。

  但梁商的儿子梁冀则不学无术,平日游手好闲、酗饮豪赌、弹棋踢球、斗鸡走狗,横行市井,多行非法,活脱脱洛阳一市井恶少。尽管如此,梁氏外戚势力的壮大并没有受到影响,梁冀仍因少为贵戚而仕途飞黄腾达,历任黄门侍郎、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执金吾、河南尹等。到汉顺帝末期的时候,外戚的势力已经取代了宦官。成为绝对的统治力量。永和六年,梁商病死,尚未出殡,梁冀被顺帝任命为大将军,其弟梁不疑接任河南尹。

  就这样,随着梁妠入主后宫为皇后,梁氏家族的势力也逐步扩张,从此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也成为东汉历史上把持朝政时间最长的外戚。

  宦官与外戚的轮流执政是顺帝朝的最主要政治特征。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而他们执政的根本便是维护自己的集团和利益。因而顺帝时期奸佞当道,朝廷政治腐败,上下一片黑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东汉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赈灾救民,虚怀纳谏;

  无力回天,纵情声色

  亲政后的汉顺帝刘保,没有享受到一天当皇上的清福,而是被不断的内忧外患搞得焦头烂额。但是,汉顺帝统治时期,还是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治国政策。因此,汉顺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能够有所好转,这与其能够虚心纳谏,大量任用贤士为官,不断罢免和惩处奸吏是分不开的。同时,正直大臣和良吏在忠心保护社会的心态下与宦官和外戚作了坚决的斗争,这就使他们有所收敛。因此,整个汉顺帝时期,虽然出现了宦官、外戚交替执政的现象,但并没有形成专权的情况。朝廷的重要官职和各个郡国的官员也大多由良吏担任,这就保证了汉顺帝治国之策的实行。因此,汉顺帝得到了“顺”这个美谥,即“慈和遍服”之意。

  赈灾救民,虚怀纳谏

  汉顺帝登基后,自然灾害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中原地区的旱灾和西北地区的地震危害最大。公元130年,洛阳发生了旱灾和蝗灾,其他12个郡国也发生了蝗灾。以后风、涝、水、旱时有发生。

  公元133年,凉州地区竟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多次地震。地震造成的山崩地裂,使许多地区涌出水泉,房屋倒塌不计其数,大量的平民和牲畜被埋葬在废墟中。与此同时,中原地区旱灾和蝗灾仍频繁发生,田地中的庄稼大量枯死,没有枯死的庄稼也被蝗虫吞噬干净,原先绿油油的田野一片土黄之色。老百姓因为没有粮食吃,甚至出现了人食人的悲惨景象。而会稽一带又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水灾,倾盆大雨接连下了近一个月,大量的良田和房屋被淹没。

  大灾过后,必有大疫,水旱灾害过后,全国范围的疫病就爆发了。针对这种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汉顺帝竭力采取措施予以挽救。汉顺帝曾经六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灾民的田租,使贫民顺利地度过灾荒之年。汉顾帝还削减官员的俸禄,以救济灾民。

  在积极采取措施、救济灾民的同时,汉顺帝还召集了一批饱学有德之土,请他们陈述朝廷政策的弊端。大儒李固说:“宋阿母虽然拥立陛下您有大功,给她丰厚的赏赐就行了,裂土封国,有违祖宗成法。梁氏贵重,给梁商高的爵位就行了,而现在他的子弟宾族,做官的做官,封侯的封侯。这些人高官厚禄,把持权柄。应该疏远外戚,罢退宦官,天下就会安宁!另外,还要注重尚书、公卿和地方官员的人选,整顿纲纪,宣扬教化。如此就能使天下归心,则能长享天下的太平!”

  经学大师马融说:“现在天下穷困。人民经常听说国家要施给他们恩泽,但从来没有得到什么实惠。应该俭省劳役、不误农时、节约开支,使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著名科学家、太史令张衡说:“现在选拔官员只以懂得六经与否或是否能写公文为标准,而不管操行,是舍本求末的做法。郡国的守相换得太勤,地方官吏和人民忙于送旧迎新,政府和老百姓都增加了开支,有些官员政绩很好,地方的老百姓也拥护他们,因为有一点微小的过错而罢官,实在是设必要。应该以天下为公,才能顺乎民心和天意。”

  汉顺帝看了这些奏章后,认为李固的意见最好,便任命他为议郎。因为李固的建议损害了宦官和汉顺帝的乳母宋娥,他们便写匿名信诬陷李固,李固不得不弃官回到老家。马融也拜为议郎。只有张衡仍然做太史令,致力于浑天仪、地动仪的研究和《灵宪》的写作。汉顺帝能够召集这些正直的官员,征求他们的意见,说明汉顺帝并不是一个完全昏庸的皇帝。

  无力回天,纵情声色

  汉顺帝时期,一些官僚、贵族、豪强和富商大贾仍然不顾人民的死活,不断巧取豪夺土地。三辅地区尤为严重,汉顺帝派陈龟到三辅地区后,陈龟不畏豪强,对豪强侵占土地的行为严加追究,才平复了这一地区的民怨。其他地区的豪强侵占农民土地的事也经常发生。

  公元140年,平息了多年的羌人起义又爆发了。起义爆发后,刘保集结了十多万大军前往镇压。这次战争延续了15年之久,东汉政府为镇压起义耗费了大量军饷,而这其中大部分又被将官们贪污,士兵们则受尽虐待,怨声载道。同时,羌人起义带动了其他人民的起义,一时间人民起义在中原成燎原之势,东汉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将这些起义镇压下去。但是,由于西北地区羌人之乱,西北地区的屯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被逼无奈之下,政府将民屯改为军屯。汉顺帝开始,西北地区再无民屯,这样就更加剧了土地问题。

  依照汉朝的制度,皇帝继位或者是册立皇后及封太子等都要大赦天下,赦免罪人,这对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边军与农业生产都有好处。公元126年,汉顺帝继位后,立即下诏赦免死刑罪人及其他罪人,让他们到边境去戍边,他还令各个郡国举孝廉。

  公元128年,汉顺帝下令将戍边的轻刑犯免罪,回家参加生产。公元130年,汉顺帝诏令各个郡国中的死刑犯都减罪一等,迁徙到北地、上郡、安定充军守边。其后,汉顺帝又4次下诏,赦免天下罪人,免了不少囚徒。

  虽然,顺帝有心治国,恢复大汉雄风,而且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却仍然无法挽救东汉王朝大厦将倾的命运。被内忧外患耗尽精力的刘保,再无能力也无心思整治朝政,于是一门心思地想着纵情声色。刘保日益宠爱梁妠,梁氏集团的势力日益膨胀,朝中有良知的大臣对其不满,上书弹劾,但此时的刘保只知道美人,哪管其他事。因此,以梁冀为首的梁氏集团更是猖獗,打压朝中正直的大臣,培植亲信势力,逐渐掌握了政治大权。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