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十五章 刘保继承人之谜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八月,汉顺帝刘保死于玉堂前殿,年仅31岁。皇后梁妠无子,虞贵人所生的儿子刘炳被立为太子,即位后为汉冲帝。因刘炳仅有两岁,皇后梁妠以嫡母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这是梁妠第一次临朝称制。

  此时,梁妠大权在握,高高在上,就不再像往常那样有所顾忌了。她一临朝,就下诏拜其兄弟、大将军梁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三人为参录尚书事,共理朝政。梁冀虽然没有马上就职到任,但已是气焰熏天。有个叫皇甫规的人,因为在梁妠面前说了几句劝梁冀少去游乐、减省宅第的话,几乎被梁冀搞得丢掉脑袋。

  公元145年农历正月,即位不到半年的小皇帝一命呜呼,他因幼小即位,故得谥号“孝冲皇帝”。

  冲帝死后,为了选择一个合适梁氏把持朝政的继承人,太后梁妠与梁冀巧演了一出绝妙的双簧。

  实际上,早在冲帝病危时,梁妠就让梁冀去征召两位王子来洛阳。其中一位名唤刘缵,年方8岁,是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另一位是清河王刘蒜。他们都是章帝的玄孙。两位王子中,刘蒜不仅年长,且为人谨严稳重,举止合乎法度,在公卿中享有较高威望。冲帝咽气后,梁妠借口形势不稳,要等刘缵与刘蒜到达京师确定了嗣君以后,再行发丧。太尉李固表示反对,他说:“皇帝虽然年幼,但也是天子名分,怎可掩盖真相?当年秦始皇死于沙丘的事不说,本朝安帝驾崩,阎氏秘不发丧,竟隐含着宫廷阴谋,为避此大忌,还望太后陛下速速发丧。”梁妠不好拒绝,只得在当天夜间,发布了冲帝升天的讣告。

  此时,梁冀前来禀告,说刘缵业已在洛阳都亭安顿下来。梁妠听了,心中有数,便命朝廷议立新君人选。朝廷上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太尉李固极力主张立年长有德、可以亲政的刘蒜,并直截了当地对梁冀说:“将军应以社稷为重,千万不能学邓、阎当年贪恋宝位而立幼弱。”这一番话,不仅梁冀根本听不进去,梁妠也很不愿意听,她与梁冀早就看好了年幼的刘缵。现在让大家在朝廷上议议,不过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他们当然不会听从李固的建议。很快,兄妹俩在禁中做出决定,准备册立刘缵。梁妠立即派梁冀持节用青盖车将刘缵迎入南宫,第二天,刘缵就宣布登基,即汉质帝。质帝刘缵即位后,作为陪衬人的清河王刘蒜被送回自己的封国。

  梁氏兄妹这番里应外合,又立了个年幼的皇帝,梁妠依旧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这是梁妠的第二次临朝称制。

  梁妠这次称制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政治形势。一方面,早在顺帝时就已此起彼伏的各地暴动有增无减,如扬州、徐州、九江一带的“剧贼”攻掠州郡,很是嚣张;另一方面,西北的羌人、北方的鲜卑及“日南蛮夷”等边境少数民族攻城暴掠,屡屡内侵。内忧外患,使皇太后梁妠不得不穷于应付。战争的消耗,造成国库空虚,日益衰竭下去的政府只得巧立名目,加倍地榨取百姓,所谓“赋敛烦数,官民困竭”。疆场的冲杀呐喊还未停止,中原大地更响起了饥饿的呼号,遍及全国的大饥荒,使成千上万的人背井离乡、四处流亡,很多人家因饥馑门绝户灭,人相食的惨剧已是司空见惯。政治的腐败,使多年来未曾消停过的天灾瘟疫,以更加猛烈的来势冲击着萧条不堪的农村,吞噬着早已衣不遮体的穷苦百姓。

  面对这种形势,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梁妠也曾几次下诏存恤安抚百姓。她派遣使者巡视各地,对家中贫苦、无依无靠者按照具体情况加以抚慰和赏赐。同时,宽刑明德,推行节俭,倒很有点忧国忧民的样子。然而,这种近乎做作的姿态被梁冀的暴虐跋扈轻而易举地淹没了。

  自从册立了质帝刘缵,梁妠更加委重梁冀,梁冀也仗势骄横自恣。谁知质帝小小年纪却很聪明,他对梁冀的一举一动看得明白。公元146年6月的一次朝会上,这位傀儡皇帝忍不住当着群臣的面,指着气焰嚣张的梁冀说:“这真是个跋扈将军啊!”梁冀听了,又恨又惧,没想到亲手扶植的小皇帝竟会当众说他霸道蛮横,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他也生怕皇帝长大了会不利于己,于是,梁冀就对这位小皇帝下了杀手。

  当质帝进餐时,梁冀把加了毒的煮饼送了过去。质帝吃了几口,毒性发作,非常难受。腹内痛如刀绞,痛苦之余叫人把太尉李固召至殿内,李固匆匆忙忙赶来时,质帝的神志还算清醒,也还能说出话来,李固问他病因原由,质帝说:“朕刚吃了一个煮饼就变成这样,现在腹中发闷疼痛,快给我水喝,也许会好些。”当时大将军梁冀也在一旁,竭力反对道:“皇帝恐怕是要呕吐,千万不能饮水。”质帝辗转痛苦了好一阵子后,终于气绝身亡。李固抚尸痛哭,并声明要对质帝死因严厉追查,李固因此遭到梁冀的仇视。后来因为梁妠与梁冀从中干涉,追查之事有头无尾,没能进行下去。

  刘缵共做了一年零六个月的皇帝,死时年仅9岁,谥号孝质皇帝。谥法中说,名实不爽曰质;忠正无邪曰质,和质帝的一生很是贴切。短短一年多,又一位幼主死去。为了再选新君,朝廷上又经过了一番波折。

  太尉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为了确定选择新君人选的办法,联名给梁冀写了封信,意在先发制人,要挟梁冀。信中说:“现在我们王朝非常不幸,还没过几年,就已经死掉三个皇帝了。另立皇帝的事情重大,应该好好考虑。现今选立新君,我等皆知太后垂心、将军劳虑,定会详择其人,务存圣明。然我等愚情眷眷,提醒将军,国君选议,自古到今未尝不询访公卿、广求群议,使之上应天心,下合众望。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意思是要他扶立长君,不要独断专行,再弄个孩子坐上皇位。

  梁冀得信后,只得召集三公以下百官进行商议。以李固为首的公卿大臣旧话重提,提出要选立清河王刘蒜。他们指出,刘蒜乃质帝的堂兄,最为尊亲,应立为嗣。梁妠与梁冀深知上次没有选立清河王,这次决不能重立。不然,总是个隐患。当年被阎后废黜的济阴王刘保即位后,大肆清算诸阎的事,梁妠不会不记得。这一次,梁妠看中的是蠡吾侯刘志。

  刘志是章帝的曾孙,河间孝王刘开的孙子。刘志虽然只有15岁,但已经继承了其父刘翼蠡吾侯的封爵。梁太后想把自己的妹妹梁女莹嫁给他,于是征召刘志来京师相亲,此刻,刘志奉命已经抵达洛阳城北的夏门亭。正好赶上质帝中毒身亡。梁冀就想不如顺势立他为帝,亲上加亲,朝政便可完全掌握在梁家手中了。

  现在朝廷上居然又抬出了刘蒜,朝会之上尽管没有最后定夺,他心中还是很不舒坦,却苦于没有办法让众人改变主意。正当他在府中生闷气的时候,宦官中常侍曹腾在夜里秘密来访。

  曹腾乃是曹嵩的养父,后来鼎鼎大名的曹操的祖父。他曾经拜见过刘蒜,想拥立他为皇帝,从而捞取自己的利益,但是刘蒜对他轻蔑无礼,很不客气,这就引起了曹腾的反感和嫉恨。曹腾回宫后,宣扬说:刘蒜说他当上皇帝后对那些干预政事的太监要给予重罚。由此宫内的宦官势力都认定刘蒜上台不利于自己。这次他又乘机连夜来游说梁冀:“将军累世为皇家姻亲,您又秉摄万机,难免有宾客纵横不法,偶有过错。清河王刘蒜为人威武明断,一旦立他为帝,大将军就难免大祸临头。不如拥立蠡吾侯刘志,富贵可长保不衰!”梁冀见曹腾态度明朗,知道宦官们也支持他,为了自己继续掌握大权,便打定了立刘志为帝的主意。

  第二天,重新举行朝会,召集公卿商议新君人选。这一次,梁冀不再听其他人的吵嚷,不仅表面上气势汹汹,而且还带着军队包围了皇宫,他言辞激烈地表明了要立蠡吾侯的想法。大臣都慑于他的淫威,而惊得屏息低头不敢言语,胡广、赵戒等人也都表示:“唯大将军令是从!全凭大将军定夺!”只有大臣李固和杜乔坚持原来的意见,执意要立刘蒜。梁冀十分不耐烦,理也不理他们,把手一扬,厉声喝道:“就这么定了,罢会,罢会!”然后扬长而去。梁冀对李固已恨得咬牙切齿,而李固仍继续写信请他三思,这使梁冀对李固更加忌恨。便鼓动梁太后下诏罢免了李固的官职。

  梁妠见梁冀压服了群臣,便命令他依旧持节,用青盖车将蠡吾侯刘志迎入南宫,当天便登基称帝。

  此番定鼎,又是兄妹联手,一唱一和,定策禁中,结果仍是梁妠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这是梁妠在顺帝以后的第三次临朝。这位新皇帝刘志就是东汉末年最出名的桓帝,与汉灵帝一起被后世称为乱国之君的典型。

  桓帝登基后,仍然是梁家人手中的傀儡,由于梁冀拥立了新帝。有定策的大功,朝廷下诏增封梁冀一万三千户(后来追加到三万户,梁冀的两个弟弟与儿子都成了万户侯)。大将军府的官属成倍增加,超出三公府一倍。连几个附和梁冀的太监也封了侯爵。汉桓帝又立新娶入门的梁太后之妹为皇后。可笑的是,虽为亲姐妹,姐姐是太后,妹妹是低一辈的皇后,无论如何,都是梁家人。同时,英明严毅的清河王刘蒜也被诬称与贼勾通妄图称帝,贬为侯爵后迁到桂阴,后自杀。不久,梁冀又诬称李固、杜乔暗地里勾结,阴谋不轨,先后将二人逮捕入狱,并很快派人把他们杀死后暴尸街头。两人皆以三公之尊,未经正式审讯就轻易杀掉,梁氏外戚的权势此时已是威震天下。

  约公元129~200年,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盖仑创立了医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的体系,发展了机体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生理学的概念,为西方医学中解剖学、生理学和诊断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汉桓帝

  ——刘 志

  汉桓帝刘志生于公元132年,他是汉章帝的曾孙,祖父是河间孝王刘开,父亲是蠡吾侯刘翼,他是东汉第十位皇帝。

  公元146年,外戚梁冀毒死9岁的汉质帝,立15岁的蠡吾侯刘志为帝,即汉桓帝。初即位时,由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军政大权。

  刘志从小就对梁氏不满,一直在想方设法诛灭梁氏。公元159年,桓帝联合宦官单超等5人诛大将军梁冀,并翦除其党羽。以功封中常侍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为列侯,史称“五侯”。朝政转入宦官之手,他们比外戚更加腐朽肆虐,对百姓勒索抢劫,民不聊生,四处怨声载道,东汉政治更加腐败,国势更加衰弱。汉桓帝统治后期,一批太学生看到朝政腐败,便要求政府消灭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气急败坏,在公元166年与李膺等人发生大规模冲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请愿的太学生二百余人,后来在太尉陈蕃、将军窦武的反对下才释放太学生,但是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这一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党锢之祸表明腐败至极的东汉政府,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由于国家财政匮乏,桓帝朝居然公开卖官鬻爵,导致政治愈加腐败。桓帝本人爱好佛事,荒淫游乐无度,宫女多达五六千人。

  公元168年初,荒淫一生的汉桓帝刘志终于暴病而亡,卒年36岁,庙号威宗。汉桓帝死后谥号孝桓皇帝,“桓”在《谥法》上的说法是:“克敌服远曰桓。”这个谥号放在春秋五霸的齐桓公身上,毫不逊色,而放在刘志身上,确实有些夸张。事实上,汉桓帝刘志不仅不能克敌服远,甚至连守边安内都没有做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