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章 奔赴河北去发展

  公元23年10月,在曹竟父子的力荐之下,刘秀以大司马的身份出巡河北,主要工作是招抚,说的通俗一些就是让大家投降,什么王莽旧部、造反农民军都别闹了,一起到更始政权来吃饭,当然,以后大家也就是更始的人了。

这是一份苦差事,但很有前途。

说它苦,不太准确。准确地说,是很苦,是玩命。

“刘秀出手了”

当时的更始军虽然已经攻克长安,灭了王莽,声势很大,威名远播,但在河北(黄河以北,大致是今天的华北),其势力基本上是空白。

此时在河北地界当家做主说话算数的,是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所等造反势力,以及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及所部突骑军。在不久后,一位更猛的仁兄还将锣鼓登场。

单从名字上来看,什么铜马、铁胫、大抢、尤来,给人的感觉第一个是猛;第二个是悍。除了猛和悍之外,这帮势力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即人多。可能当年造反这门行业太吃香,在河北参加造反吃饭的竟有百万人之多。

跟一帮又猛又悍又多的人打交道,苦口婆心地劝他们投降,一个字——难;两个字——很难;四个字——比死还难。

而且,刘玄似乎很相信刘秀的个人能力。一般来讲,让别人去完成如此一份高难度的动作,基本上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刘玄却不但不给钱,兵也没有派一个。意思是刘秀唱功好,足以一个人演空城计。

事情要从一首童谣说起。

该童谣创作于更始时期,流传于南方,知识产权归属不详,怀疑为山间隐人所做,内容为: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意思是:天下能不能和谐,得以太平,主动权掌握在赤眉军手中;能不能得到天下,关键看能不能占据河北。

在当年,童谣是很有影响力的,在一定的环境中,它是强有力的宣传工具。

事实也证明:刘玄终为赤眉所杀,刘秀终以河北而得天下。

当然,如以主次矛盾来分析刘秀成功创业的原因,童谣只是次要原因中又比较次要的一个。其实,河北之所以成为刘秀一统天下的根据地,与它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提及。

这是一份又苦又有前途的工作,是上天为成就一番伟业的人所提供的一次机遇,也是为刘秀量身打造的,一般人干不了。

问题是,有些人干不了,也不愿意别人去干,比如数次阴了刘氏兄弟的朱鱿。

对刘秀,朱鱿同学有自己的考虑。鉴于阴老刘家人的次数太多太狠,朱鱿十分害怕刘秀翻身。而这次北巡河北,虽然艰难,但对刘秀绝对是一次机会。一旦刘秀借此机会翻身做主人,那咱老朱就只有翻身做奴隶的份儿了。

为了自己不至于翻身做奴隶,朱鱿前去劝谏刘玄,晓以利害,总之一句话:

万不可让刘秀脱离控制。但刘玄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这件事刘秀不去干,让谁去干?你朱鱿去?

朱鱿不去,到底还是刘秀去。

于是,刘秀终于从刘玄的控制下摆脱了,纵使前途看不见光明,但那种重获自由的感觉定然是很爽的。刘秀终于重获一片拼搏奋斗的新天地。

“邓禹”

刘玄虽然没给刘秀一兵一卒,但刘秀平时结纳的兄弟们(专用名词:宾客,如冯异等人)没有抛弃他,而是纷纷扔掉手头的工作,跟随刘秀前往河北。

在这帮子难兄难弟中,有一个人值得特别介绍,此人便是后来的“云台二十八名将”之一,被刘秀称作东汉萧何的邓禹。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今河南南阳人)。据历史记载,邓禹天资聪慧,属于神童之类,13岁时就能背诵诗经并进入长安太学学习。在长安太学,邓禹认识了尚在勤工俭学的刘秀。鉴于当年的太学不分年级,所以邓禹不仅是刘秀的小师弟,更可视作刘秀的同班同学。

邓禹虽然年龄小,但很有见识,在太学学习的时候,他便觉得刘秀不是一般人物(刘秀边上学边做出租驴生意,在当年定然是轰动人物),将来是要做一番大事的。为了能让刘秀在功成名就时拉自己一把,邓禹十分注意搞好与刘秀的关系。

太学生活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太学毕业后,刘秀回家接着种地,邓禹回家接着读书,自此分道扬镳。但在邓禹心里始终记着刘秀,他深信刘秀是个人物,早晚要干一番大事业的。

好在刘秀没有让邓禹失望。自起兵后,刘秀先后做了几件漂亮的大事,印证了邓禹的判断,邓禹也彻底下定决心去投奔刘秀。

古话说:不但君择臣而用,臣亦择君而侍。

邓禹的选择,大致如此吧。

邓禹追上刘秀,是在河北的邺城。

见到自己的老同学,刘秀很高兴,也很激动。激动之余,刘秀说了句很冲动的话,这句话用另外一句话来形容,又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刘秀问气喘吁吁的邓禹:你不远万里跑来找我,是不是听说我做了大官,想要个官做啊。

邓禹的回答很决绝:不是。

刘秀纳闷儿了:那你来干什么。

邓禹的回答很有技巧:希望追随明公(刘秀)做一番大事业,名垂青史。

刘秀笑了,他单独留下邓禹,准备听听这位小师弟如何追随自己做一番大事业。

邓禹没有让刘秀失望,他对天下大势做了正确的分析,并提出了见解和建议,可视为邓禹、刘秀版的“隆中对”。

邓禹认为:更始军虽然建都关西(即关中,因在函谷关以西,又称关西),但山东(崤山以东)却并没有平定,像赤眉、青犊这样的割据势力还很多,动以万数。而更始军因为没有遇上过大的挫折,现在骄傲自满,皇帝昏庸独断,将军们愚蠢无能,终日争权夺利,贪污腐化,都不是干大事的人,终究要失败。现在天下分崩离析,正是我们起来干大事的时候。

邓禹认为:要做一番大事,现在刘秀所要做的就是结交天下英雄,取悦民心。只要做好这两点,等到时机成熟,振臂一呼,定然是天下云集响应。

说实话,在遇到邓禹之前,刘秀对自己的前途是一片模糊。有了和邓禹的这次谈话,刘秀终于找到了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奋斗方向。

“刘林和王郎”

刘秀在河北的招抚工作开始时是十分顺利的,鉴于更始军的实力和刘秀个人威望,大家都乖乖地投降,直到邯郸,我们前面讲的那个猛人的出现。

猛人叫刘林,自称为故赵缪王(汉景帝七代孙,已死)之子,借着宗师的身份,前来和刘秀攀亲认祖。

认祖归宗之余,刘林非得要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他向刘秀建议道:赤眉现在在河东,嚣张得很,但只要我们把河水扒开,那么赤眉军百万人将全部变成鱼(百万之众可使为鱼)。

这是个十足荒唐的计划,如果河水扒开,赤眉军能不能变成鱼尚且不说,河边的老百姓一定变得比鱼还惨。一心要取得民心的刘秀没有答话(考虑到刘林的宗室身份和面子),而是离开邯郸去了真定(今河北正定),继续自己的招抚工作。

刘秀顾及了刘林的面子,却打击了他的自尊心。更不知出于谋划还是一时冲动,这位仁兄在刘秀离开邯郸后,竟毅然决定做一件大事,即拥立一位叫王郎的算卦先生为帝。当然,身份要改一下,王郎摇身一变,成了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

王郎称帝后,刘林也仿照刘秀在河北大开招抚工作,可能是河北人的本土观念比较强,刘林的工作成绩明显优于刘秀,许多原先为刘秀招抚的郡县也纷纷转投刘林麾下。

公元24年1月,鉴于对手王郎(实为刘林)的竞争力太强,在河北的工作实在难干,刘秀决定到幽州去碰碰运气。

刘秀到幽州落脚的第一个县是蓟县。但刘秀在蓟县还没有站稳脚跟,甚至还没来得及开展招抚工作,蓟县城内就闹起了乱子。

事情还得从王郎、刘林说起,这两位仁兄把刘秀从河北挤走后,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以皇帝的名义对刘秀发了悬赏捉拿的通缉令,且悬赏数额夸张,称有拿获刘秀者,赏十万户。这份通缉令也被张贴到了蓟县。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得知刘秀已经来到蓟县的广阳王(汉武帝五代孙,已死)之子刘接躁动不安了,他集结家丁,准备拿了刘秀去领赏。

可能刘接闹得动静太大,还没拿下刘秀,倒先扰乱得城内惊恐不安,事先得到消息的刘秀等人趁乱逃出蓟县。

死里逃生的刘秀深觉幽州实非久留之地,决定返回河北。为防备蓟县事件再次发生,在返回河北的路上,刘秀等人死活不敢再入城,连吃饭都蹲在路边将就。总之一句话,时刻准备着撒脚丫子跑路。

如此跑到饶阳县,大家又饿了。

因为一直在跑路,又不敢进城,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所以大家在饥饿之余,方才发现吃的喝的没了,钱也没了。

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不喝的只有超人。没办法,现在最要紧的是解决吃饭问题。

吃饭的地方倒好解决,旁边就是饶阳县城,县城虽小,但想必吃饱肚子的饭馆还是有的。问题是没有钱,怎么去吃,莫非要去抢不成?

抢吗,就算了,如今这境界,谁都不想再惹事。但饭要吃,吃霸王餐。

“霸王餐”

这是一顿很有技术含量的霸王餐,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刘秀等人假扮王郎的使者,到专门招待官府人员的馆舍找人接待。如此一来,既吃了免费的午餐,又避免了被人暴扁一顿,而且如果忽悠得好,在走时顺便拿一点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还是出了意外。

大家实在太饿了,所谓饥不择食,等招待所的服务员把饭菜端上来以后,大家一哄而上,完全忘了使者应该有的风度。

如此,立刻引起了传吏(招待所服务员)的怀疑。

招待工作干久了,传吏见多识广,立刻想到了一个检验刘秀等人身份真伪的办法。

办法很简单,就是在门外敲一通鼓(迎客礼),之后找人喊两嗓子,说是来自邯郸(王郎)的将军到了,以此来观察刘秀等人的反应。

结果,刚吃了个半饱的刘秀及其部属闻言惊恐失色,撒脚丫子就跑。但能人毕竟是能人,刘秀刚登上马车就反应过来了,知道传吏有可能是诈自己,又缓步回到馆舍,招呼传吏道:邯郸的将军在哪儿?让他过来见我。大有一副本人是大爷,邯郸来的将军见了我也要装孙子的派头。

如此一来,彻底把传吏搞懵了。

刘秀知道,饶阳不是久留之地,于是趁着传吏还没有弄明白自己的身份,急忙溜之大吉。

依旧一路南行,昼夜不息。

时值冬月,天公也不作美,竟然下起雪来。一时天寒地冻,连刘秀等人的脸都冻破了,真是苦不堪言。坚持了数日,终于熬到滹沱河畔。

在滹沱河,又遇上了难题,河水太宽太深且没有船,刘秀及随行部属没有经过两栖训练,无法过河。河边不是久留之地,万一来支追兵,后无退路,前有河水,大家只能一起玩完。

好在刘秀是不世出的牛人,而且将来还是天公的代表(天子),为了不让自己的代表人挂在滹沱河边,天公终于大发神威,一时间河水结冰,刘秀等人得以顺利踏冰渡河。更神的是,刘秀等人刚渡过河,结的冰又化了。

数日后,刘秀等人来到下博(今河北冀县内)。

到下博后,大家不知该往哪儿走了。注意,不是为往哪里走争论,而是的的确确不知道往哪里走了。说的直白些,经过一番狂奔之后(没办法,逃命),大家都很累,过度劳累的结果就是对自己的前途,包括刘秀在内都陷入了一团迷茫。

万幸,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因为不久之后,一个穿白衣服的老头出现了,他告诉刘秀等人:再加把劲,前面80里就是信都郡(今河北冀县),信都郡的太守还没有投降王郎,还是你们更始军的人。

黑暗里终于看到星星的刘秀等人暂时忘记了疲惫,一路狂奔,直赴信都。

在信都,刘秀受到了太守任光的接纳。

“任光”

任光,字伯卿,南阳郡宛城人。

要说起这位仁兄的奋斗史,绝对可以算做是基层工作者聊以学习和自慰的典范。

任光是个老实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老实而受到乡邻的喜爱,长大后,被推举做了乡啬夫(乡间小吏,具体职责待查)。后来,还是因为老实又被推荐做了县吏。在县衙门上班后,出于工作需要以及取得进步后的别样心理,任光十分注重个人仪表,经常是衣冠鲜明,颇为引人注目。但也正是因为衣冠鲜艳,险些让他送了命。

事情是这样的,更始军攻占宛城后,在街上抓住了任光,因为他的衣服很鲜艳,连更始军的苦兄弟们都很羡慕。羡慕之余,为了不让自己仅限于一饱眼福,更始军的兄弟们略作商议后,决定把任光干掉,好让自己也能穿上如此鲜明的衣服引人注目一会。

任光命不该绝,在更始军士兵磨刀霍霍的时候,刘秀的族兄刘赐来了。

刘赐时任光禄勋,主管官员俸禄的审核及发放(不包括士兵军饷),是肥差,也是闲差(毕竟工资不是天天发的)。这天估计不是俸禄发放日,闲来无事,就到大街上闲逛,恰巧遇上更始军的兄弟们准备剥衣杀人。

这实在不是件事,大家都是干这行当过来的(没办法,刚起兵时无后勤供应,只能抢),顶多见面分一半,实在不值得批评与自我批评。但问题是,刘赐在无意中惊奇地发现:士兵们要杀的这个人长相不凡,正是相术中描绘的“长者”形象。在刘赐看来,“长者”是不能杀的,于是顺手把任光给救了。

因祸得福的任光自此加入更始军的行列,并在昆阳大战中有一定表现,旋任信都太守。

信都太守没干几天,王郎在邯郸称帝。

我们前面讲过,王郎称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处招抚,一时间“郡国皆降之”(汉时推行郡国并行制),并因此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挤垮了在河北尚未立稳脚跟的刘秀。

王郎的招抚工作也做到了信都。

但任光是“长者”,而长者是有骨气的。任光不但没有投降,还做了一件很不像“长者”所为的事,即把前来招抚的使者也给砍了,并拿使者的人头做了宣传工具,在信都城内大搞免费展览活动。

如此一来,任光是彻底和王郎结下了梁子。

为了防备王郎报复,任光调集4000精兵,日夜警备信都,一直到刘秀等人的到来。

刘秀等人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饭。酒足饭饱后,刘秀把任光喊进来,说了一席话,彻底把任太守的心给伤了。

打着饱嗝的刘秀说:我观察过了,信都孤城难守,不如我们一起去投降城头子路、力子都(不知何意,只知为一股义军)吧。

任光很郁闷,要投降我早投降了,还要等到今天?城头子路、力子都是何许人?贵姓?

任光反对刘秀的投降打算,但反对要有反对的理由,这个理由虽然很不地道,但对刘秀来说,的确很充分。

要知道,刘秀领着一帮子难兄难弟河北幽州到处乱跑,中间数历凶险,不但饱尝饿肚皮的滋味,有几次险些把性命搭上,到最后还落到准备厚着脸皮投降城头子路、力子都的地步,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手下没有兵,而没有兵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手里没有钱。

招兵要花钱(特别在招兵工作竞争激烈的乱世尤为突出),养兵要花钱(不花钱估计不但干活没心情,稍有不慎还会造反),兵死了还要花钱(抚慰金);打了胜仗要花钱(要不然以后就没人干活了),打了败仗也少不了花钱(最大的开支是败仗中的损失及抚慰金的发放)。领兵打仗,其实就是砸钱。

钱的问题,是让刘秀一心想当孙子的根本原因。但任光却很神秘地告诉刘秀:其实,钱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去抢——纵兵抢劫。按任光的说法就是:……恣听掠之。人贪财物,则兵可招而致也。

这就是传说中的“长者”,令人无语。

抢劫这一行当对刘秀来说,其实是熟得不能再熟的老本行。想当年,刘秀身先士卒干这行当的时候,任光还穿着花花衣服在县衙门里跑腿。只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刘秀一直在给自己立牌坊,倒把当婊子给忽略了,现今一经任光提醒,眼前一亮,立马打起当婊子的精神来。

在任光的建议及积极参与下,刘秀以原信都4000守军为资本,纵兵劫掠,先后攻克堂阳、赀县(均属冀州巨鹿郡),并招纳了慕名前来的刘植、耿纯部,一时行市暴涨,属下兵力达到数万人。

准确地说,堂阳县不是打下来的,是吓下来的。

毕竟在攻克堂阳以前,刘秀手下只有4000兵。拿4000兵打县城,可能性不是没有的,但问题是很多的,事情是很大的,很难办的。

为了解决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在任光的建议下,刘秀决定忽悠。

在整个忽悠的过程中,刘秀没有没事走两步,也没有踹两脚试试麻不麻,更没有出脑筋急转弯,他只用了两计——第一计,狐假虎威计。

狐狸是刘秀,老虎是城头子路、力子都。鉴于城头子路、力子都实在是太惹人喜爱,没有做成孙子的刘秀在遗憾之余,决定做一回爷爷,即城头子路、力子都的爷爷。做爷爷的具体方法是由任光起草一份檄文,檄文上写道刘爷爷率领城头子路、力子都等一干孙子约百万人,前来讨伐叛逆(大司马刘公将城头子路、力子都兵百万众从东方来,击诸反虏)。言外之意,我如此之猛,你小小堂阳县是守不住的,还是抓紧时间投降吧。

问题是,当年这类檄文发得太多,大家都被忽悠惯了,没人信。问题不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第二计,疑兵计。

疑兵计是中国传统经典兵书《孙子兵法》中的经典计略,在既没有侦察飞机,又没有间谍卫星,而千里眼、顺风耳仅属于孙大圣这等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神人的当年,更是威力极大,屡试不爽。

刘秀的疑兵计很简单,没有诸葛亮草船借箭、奇门遁甲石兵阵那么高的技术含量。其操作方式,就是趁着夜色派一群骑兵手持火炬围着堂阳县城转圈。当然,为了取得良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在转圈时一定要和县城保持适当的距离,并尽量扯开了嗓子喊。

结果,半夜被吵醒的堂阳县令从被窝里爬出来,登上城墙,看到了那蔚为壮观又蔚为恐惧的一幕:到处都是人,火把之多,不但遍布县城四周,还映红了天地。县令在惊恐之余的第一感觉就是:刘秀说自己有百万人,看来是真的。随后的决定则是:拿个小县城挡百万大军,估计做梦都不一定能行,还是投降吧。

堂阳县令是位讲究工作效率的人,史载:其夜即降。

行市暴涨的刘秀脾气也暴涨,茶余饭后,刘秀想得最多的,就是一次次强迫自己上演历险记的导演兼戏霸王郎及其助理刘林。

有仇不报非君子,何况刘秀本非君子。刘秀毅然决定,现在到了自己过把戏霸瘾的时候了。

但王郎毕竟是个皇帝,刘林毕竟是个王爷,不但有身份有人有兵有地盘,而且胆量和智商也不低,不是一通恐吓加忽悠就能了事的。所以,要打王郎,还得给自己加加分量。

很快,刘秀就如愿以偿,因为在关键时刻苍天做起了掉馅饼的好事,且这馅饼恰好砸在刘秀的头上。

这个馅饼,便是突骑军。

“突骑军”

终汉一朝,包括王莽之新政权在内,除了规定的义务兵役制之外,民间还组织有义勇队,在国家有事时,便自由报名志愿参军。根据钱穆先生的考证,这种历史现象有一个独特的名字:良家子从军。

当然,这些良家子大都是富有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家在边境附近的。他们平时练习骑马射箭,就盼望国家有事(有点居心不良),好报名从军,打仗立功,以做官封侯。这种风气在边郡尤为盛行,如陇西郡李广一家便是一例。

作为北方边郡,渔阳(今北京密云南)、上谷(今北京怀来东)二郡也极为盛行这种尚武风气。渔阳、上谷二郡虽未塑造出像陇西李广家这样的将门,却诞生了一支威名远播的军队——突骑军。

突骑军,顾名思义,就是擅长冲击和突袭军阵的骑兵。在中外古代战史上,骑兵一直是一个强大的兵种。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强大的政权背后,通常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而突骑军正是骑兵中的特种兵。

作为一支优秀的军队,东汉初级的突骑军堪与后世三国魏的虎豹骑、唐朝的玄甲军、明末的关宁铁骑相媲美,名留军史。

历史曾如此称赞突骑军:渔阳、上谷突骑,天下所闻也。得之可定乾坤。

问题是,这样一块馅饼咋就对刘秀情有独钟?

事情还得从吴汉说起。

“吴汉”

吴汉,字子颜,荆州南阳郡宛城人,是刘秀的同郡老乡,也是东汉朝着名的开国将领之一。

和其他猛人一样,吴汉在成为名将之前,也有着不同凡响的经历,这种经历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字——传奇。

据历史记载,吴汉出生于一贫困之家,父亲、祖宗除了应该大约姓吴之外,再无其他事迹可寻。但正因为家贫,贫里生闲(地少事少),吴汉被相邻视作闲人而推举为亭长。但亭长没做几天,吴汉就因为交友不慎惹上官司,被邀请去出演监狱风云。但吴汉却死活不愿意踏入娱乐圈,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了跑路,而且一气跑到数千里外的渔阳。

在亡命渔阳的日子里,吴汉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毕竟衣食无着、坐吃山空,渐渐就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财。为了让自己不至于饿死,吴汉决定去找点事情干。他既没有像刘秀那样出租驴拉活,也没有像秦琼那样卖掉自己的黄骠马(估计也没马可卖),而是就地取材,根据渔阳郡马多的实际情况,做起了贩马的生意。做这一行的好处是不但能赚钱,常年走南闯北,在锻炼自己骑术和驭马技术的同时,还熟知了各地的风貌地理,物产人俗。吴汉后来善于指挥突骑军进行骑兵作战,与当年这段贩马经历是不无关系的。

贩马是件苦差事,好在没苦多久,上天就送给吴汉一个甜枣吃。

在全国各地爆发反对王莽及其新政权的大起义后,特别是更始政权建立后,渔阳郡也没有闲着,在太守彭宠的一手策划下,渔阳郡已经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成了各实力派如更始政权、河北王郎政权极力拉拢的对象。

最先到渔阳商谈合作事宜的是更始政权的使者韩鸿。但更始政权明显缺乏合作的诚意,因为它在派出使者的同时,还很不地道的赋予使者一种权力:拜除两千石以下官吏。这就意味着,韩鸿可以在渔阳郡任免包括太守在内的所有官吏(太守是两千石官衔)。这还意味着,韩鸿的到来势必要在渔阳官场搞一场大地震。所以渔阳郡大小官吏对韩鸿很恐慌,很排斥。

排斥归排斥,暂时还没有出乱子,因为韩使者到渔阳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了渔阳郡实际统治者彭宠的地位。韩鸿告诉彭宠,太守是您的,昨天是,今天是,明天还是,自己绝没有抹干桌子重新上菜的企图。得到承诺的彭太守暂时吃了颗定心丸,所以渔阳官场也暂时风平浪静。

稳定了渔阳官场后,韩使者决定考察一下渔阳郡的干部。

在考察干部的过程中,有人告诉韩鸿,说渔阳郡有位奇人叫吴汉的,很有能力,希望韩使者能抽空见他一面。

于是,传奇再次发生。在见到吴汉后,韩使者毅然决定,让贩马的吴汉改行去做县令,就职地点是渔阳郡安乐县。

对吴汉来说,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昨天还在贩马,今日竟稀里糊涂成了县令。估计当时吴县令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回南阳老家,看看自家祖坟是不是冒青烟了。

在安乐县令任上,吴汉第一次接触到突骑军。吴汉通过自己的个人能力,很快受到安乐县突骑军的拥戴。

令人惊讶的是,身为安乐县令的吴汉并没有对自己的伯乐韩鸿感激涕零,而是迅速与太守彭宠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贩过几天马的吴汉来说,谁是真佛谁是假佛还是分得清的。这也难怪,毕竟哪天你韩鸿走了,我吴汉还要在彭宠底下过日子。

得到彭宠信任的吴汉很快就有了差事,率渔阳郡2000突骑军到河北相助刘秀攻打王郎。在彭宠看来,自己如今做的是更始政权的官,而刘秀又是更始政权在河北代表,在关键时刻,多少出把力还是有必要的。

吴汉率军出征那天,彭宠亲自前来送行。只见突骑军人马齐备,甲杖鲜明,队伍工整,士气正浓,彭宠为之依依不舍。

彭宠动情地对吴汉道:希望你得胜归来。

但后面发生的史实却遗憾地回答彭宠:胜利是一定的,人恐怕是回不来了。

因为刚到河北,吴汉就死心塌地投靠了刘秀,2000突骑军也成了吴汉大变身的资本。良禽择木而栖,你老彭就吃次哑巴亏吧。

关于吴汉的个人品质问题,后面还会讲到,现在把目光转回到刘秀身上。

“邯郸大战”

得到2000突骑军的刘秀顿生胆气,要和王郎决一生死。以突骑军为先锋,刘秀率军连破王郎军于钜鹿、南栾。公元24年4月,刘秀大军包围王郎政权所在地邯郸。

兵临城下,王郎坐立不安,仓促之下,准备突围。结果,突骑军用自己的骁勇告诉王郎:要跑,是不可能的。

在数次突围的努力失败后,王郎万般无奈之下使出撒手绝技,要求无条件投降。但问题是,自己派出请降的代表却着实不是个东西,他把无条件投降改作有条件投降,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使一场本可以避免的战斗变成血流成河。

这位请降代表叫杜威。在见到刘秀后,杜代表上来就是一通忽悠。杜威说:

王郎是汉成帝的遗腹子。意思是王郎的背景很大,希望刘秀给点面子。

刘秀很明确地断绝了杜威扯虎皮的企图,他告诉杜代表,就是汉成帝死而复生都不好使,何况还是个假冒成帝儿子的冒牌货,你老就省省吧。

于是,谈判的第一回合以杜威的忽悠失败而结束。

接下来是第二回合。

见谈死人不好使,杜代表决定谈谈自己。杜代表神秘兮兮地告诉刘秀,其实,邯郸的一切都掌控在本人手上,只要刘秀封本人为万户侯,那么本人立即马上加迅速率领邯郸投降。

刘秀的回答却再次寒了杜代表的心。刘秀很不大度地甩给杜威这样一句话:

你能活命就不错了,还想封万户侯,您老就别做梦了。

在刘秀的连番打击之下,杜代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严重的后果就是杜代表不再装孙子,他返回邯郸城内,谎称刘秀拒绝受降并问候了王郎的祖宗,鼓动王郎举邯郸城誓死抵抗刘秀。

在杜威的坑蒙拐骗之下,王郎投降无路,只得捡起刀剑做最后的搏击。在折腾了20天之后,王郎的老师李立暗中投靠了刘秀。李老师打开城门,引刘秀大军入城。里应外合之下,邯郸城告破,王郎亦死于乱军之中。

走吧,王郎。记住,在那个世界里,切莫再相信杜威这样的小人。至于李老师嘛,嘿嘿,还是要好好学习一下的。

在消灭王郎的一系列战斗中,骁勇的突骑军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突骑军实在太猛,刘秀派遣吴汉返回渔阳,希望吴汉再从渔阳带出一支突骑军来。吴汉没有让刘秀失望,这位仁兄返回渔阳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不愿意交出突骑军领导权的幽州牧(渔阳郡属幽州)苗曾杀了。史载:(吴汉)收曾斩之,收其军。

吴汉这一杀鸡骇猴、杀一儆百的手段在幽州取得良好的正面效果。史载,在吴汉除掉苗曾后,“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弥从”。于是,吴汉悉数率领幽州突骑军南下,与刘秀会师于清阳县。从此,这支天下闻名的突骑军尽数归于刘秀,成为刘秀剪灭各派军事实力统一天下建立东汉王朝的资本。而河北,则成了刘秀的创业基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