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出生在法国西北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他父亲是个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整天吃喝嫖赌,将家产挥霍一空,被迫到巴黎的一家银行工作,全家也随同迁居到了巴黎。到了巴黎,莫泊桑的父亲恶习不改,还和别的女人打得火热,莫泊桑的母亲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带着莫泊桑兄弟俩回到家乡埃特勒塔镇。
1863年,莫泊桑进入伊沃托教会学校读书。他的母亲颇有文学修养,在她的熏陶下和指导下,莫泊桑从小就热爱文学。而教会学校的阴郁气氛实在让他受不了,就开始练习写诗。有一次,他写了一首爱情诗,结果被教会学校开除了。随后,他转到勒阿弗尔公立中学读书,得到了帕尔纳斯派诗人路易·布耶的指导。
1869年,莫泊桑中学毕业,来到巴黎攻读法律。第二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担任文书和通讯工作。当了一年兵他就退伍了,先后在海军部和公共教育部担任小职员。在此期间,莫泊桑参加了由着名诗人马拉美组织的“星期二聚会”,同时在文学大师福楼拜的精心指导下,开始学习写小说。
福楼拜比莫泊桑大将近30岁,但他俩很有渊源。福楼拜小时候喜欢邀请一些小伙伴到家里来演戏,小伙伴中有个叫帕托温的男孩,他经常带着妹妹洛奥尔一起来参加游戏。这对小兄妹的母亲跟福楼拜的母亲是同学,所以这两家的孩子相处得格外亲热。后来洛奥尔结婚了,生的孩子就是莫泊桑。莫泊桑这个名字还是福楼拜给起的。
莫泊桑跟福楼拜学习写作的时候,福楼拜已经是一位成名的大作家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以详尽的心理分析和细腻的笔法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虽然官方人士指责这部作品诽谤宗教,败坏道德,但是它却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赞赏。
福楼拜写作的特点是精雕细刻,他的作品总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有时一星期只写两页。他坚定地认为,涂改和难产正是天才的表现。有一次,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庆幸他只有过两次破例的快速,一次是在一个月里写完了15页,另一次是从7月到11月的四个月的时间里,只写出了一幕戏剧。福楼拜一生中有20多年的时间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日以继夜地笔耕。他平均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才发表一部长篇小说。他信奉的格言是“天才就是耐心”。
福楼拜经常教导莫泊桑的一句话就是:“天才,无非就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莫泊桑每次把写好的稿子拿给福楼拜看,他都不肯轻易点头表示满意,只是给他讲解一些创作的基本法则,鼓励他多读多写。
有一天,初学写作的莫泊桑带着一篇新写的短篇小说去见他的老师福楼拜,想让他指教一下。
他在福楼拜的书桌上看见了一厚沓稿纸,这些稿纸都有10行格子,但只有第一行写有铅笔字,其余九行都是空白的。莫泊桑觉得很奇怪,便问老师:“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
福楼拜听后笑了起来,“亲爱的,我一直有这样的习惯,一张稿纸只写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
莫泊桑的脸顿时红了,匆匆向老师告辞,赶紧回家修改自己的新作去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福楼拜觉得莫泊桑的基本功还不够,就对他说:“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的时候,要用眼睛仔细瞧;当你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的时候,要仔细看看;当你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要认真观察那里的情形,然后你再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店和守门人,描绘出杂货商和守门人的姿态和外貌,描绘出他们生活的整个处境。要用画家的手法传达出他们的全部精神实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个字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50匹马是不一样的。”
用一个字写出一匹马的特征,当然很难做到,福楼拜的意思不过是要求莫泊桑注意用字的准确和精练。
他这样对莫泊桑说:“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想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想赋予它动作,只有一个动词;要想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这就是世界文学史上知名的“一语说”的来源。
在做到熟练而完美地遣词造句后,福楼拜又要求莫泊桑写出每个人的个性,写出他们的各自特点和彼此间的区别。
莫泊桑按照老师教的办法进行练习,写作的技巧提高得很快。
比如,他在描写左拉时这样写道:“他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的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有一天,莫泊桑从邻人那里听来了几个故事,觉得很是新鲜生动,于是就打算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写出小说来。但是他心里有点儿拿不准,就来请教福楼拜。福楼拜望了望这位年轻人,对他说:“我看你还是别写这些故事为好,希望你做一做这样的锻炼,骑着马出去跑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再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下来。”
莫泊桑听了福楼拜的话,立刻打消了自己原来的计划,真的骑着马出去跑了一圈,回来后就写起自己的所见所闻来。
1880年,30岁的莫泊桑终于拿出了他的处女作《羊脂球》。福楼拜看完后,终于点头称许,他向自己的学生表示祝贺,并且热烈地希望:“照样再写出一打来!”据说这时候莫泊桑摆在福楼拜书房里的习作,已经堆积得同书桌一般高了。
《羊脂球》一问世,就立刻震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文艺界,莫泊桑一鸣惊人,成为当时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此后,莫泊桑一发而不可收,在10年时间里,他写出了16部短篇小说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本游记。可惜的是,这样的辉煌成就福楼拜没能亲眼看到,《羊脂球》发表后不久,他就与世长辞了。
莫泊桑成名后,依然过着平淡的生活,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奇闻逸事。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壮年时期最旺盛的精力,都献给了艺术创作。他终身没有结婚,也没有恋爱史,只留下一个与女人有关的小故事。
有一个年轻而美丽的女工,只见过莫泊桑一面,却从心底爱了上他。这一天,她用积攒了整整一年的工资做了一身新衣服,又买了新鞋和新手套,精心地梳妆打扮了一番,怀着兴奋而不安的心情出了门。
莫泊桑住在郊外的一所别墅里,她走了很长时间,才来到别墅门口,拉动了门铃。
出来开门的不是莫泊桑,而是他的一位朋友。他被眼前这位像初放的花朵一样鲜艳美丽的少女惊呆了,临时编造了一套谎话:“真不凑巧,莫泊桑先生不在家。他和他的情妇到哀特列塔去了,要过几天才能回来。”
那位少女的脸色刷地一下变白了,她尖叫了一声,转过身去,扶着栅栏墙走了。莫泊桑的那个朋友随后追上来,雇了一辆马车把她送到巴黎。她伤心地哭了一路。那天晚上,她出于报复,委身给了那个卑鄙的浪荡子。
一年后,她成了妓女。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莫泊桑才从那个朋友嘴里听到这件事,他并没有勃然大怒,只是淡淡地一笑。也许他觉得这个姑娘的故事挺有意思,可以写成一篇很好的小说。不过,莫泊桑并没有忘记她,直到临终时还想起了她,只可惜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就是想求她原谅也做不到了。
专心致志从事创作的莫泊桑,因为劳累过度,早早地就出现了眼疾,严重时竟发生过失明现象。1887年,他37岁时又出现了精神分裂的症状。发展到了1892年,他竟然想切断喉管自杀,被送进了帕西神经病院。他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送走了他的余生。
这一天半夜时分,他突然跳起来喊道:“战争!战争!”他一边叫喊,一边吩咐他的仆人法朗索阿做好出征的准备。他的病拖了几天,终于拖到了尽头。临终时他还在嗫嚅着:“黑暗,啊,实在黑暗!”
经过当时主治医师的诊断,莫泊桑死于脑脊髓炎,但是有好几位精神病理学家持不同意见。
莫泊桑死后,他们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却一直没有找出他的真正死因。
文学家逸闻
谦逊和永不满足
这一天,莫泊桑神情沮丧地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嗨,我真白活了!真的!”
朋友吃惊地问他:“你怎么了?”
莫泊桑指了指桌上放着的一部小说说道:“刚读完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
朋友立刻明白了他话中的含义,对他劝说道:
“当然,托尔斯泰伯爵的这部小说是写得不错,但是你的小说并不亚于他呀!”
听了朋友的话,莫泊桑摇摇头说:“你别说了,我差远啦。今天我再一次地读了它——”莫泊桑一指桌上托尔斯泰的那部小说,感慨万分地说,“我发现我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我那10卷书也完全算不了什么。”
听了莫泊桑的话,朋友恍然大悟,虽然他感到莫泊桑对自己的评价是不符合实际的,但他却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莫泊桑就是这样,永远谦逊,永不满足。
文学家逸闻
塞纳河畔的灯光
福楼拜的住所位于塞纳河畔,书房的窗户正对着塞纳河。福楼拜习惯于在夜晚写作,一到天黑,他书房里那盏蒙着绿色灯罩的台灯就会亮起来,不到第二天晨光熹微时是不会熄灭的。在黑暗的长夜里,福楼拜书房那亮着灯光的窗户,就成了塞纳河上渔夫们的“灯塔”,甚至从勒阿弗尔开往鲁昂轮船上的水手们也都知道,在这段航程中要想不迷失方向,就得借助福楼拜先生书房里透出的灯光。
文学家逸闻
苹果树的启示
在福楼拜的要求下,莫泊桑写了一篇又一篇写作,却总是不能令老师满意。渐渐地他心中产生了疑问:老师是不是在有意压制自己呢?这一天,闷闷不乐的莫泊桑走到一个果园里散心。他来到一棵小苹果树跟前,只见树上结满了苹果,把树枝压得弯到了地面。再看旁边那棵的大苹果树,虽然也是果实累累,枝条却直直地挺立着。此情此景令莫泊桑豁然开朗,立刻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一个人在“枝干”未硬朗之前,不宜过早地“开花结果”,只有“根深叶茂了”,才不愁结出丰硕的“果实”来。从此,他更加虚心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更加刻苦地练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