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的童年时代是很不幸的,而这不幸首先是他父亲造成的。他父亲原先做过法院的公务员,后来经商失败,就开始酗酒,整天喝得醉醺醺的,对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管。幸好他有一位颇具艺术天赋和热情的母亲,她是一位音乐教师,用自己的劳动维持着这个家庭的体面。他母亲还经常邀请一些爱好音乐的朋友,到家里来切磋演唱技艺,有时还会邀请来专业的音乐高手做指导。这样的音乐氛围对萧伯纳的影响非常深远。后来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伦敦以教授歌唱维持生计,萧伯纳前去投奔母亲,他最初的文墨生涯就是撰写音乐评论。
来伦敦前,萧伯纳在都柏林在一家房地产代理行里当过小职员,这是他平生的第一份工作,当时他只有15岁。他每个星期都有一天出去收租,亲眼看到不管多么穷的人,都得被迫交出房租,从这时起,他就对社会的不平等有了真切的认识。来到伦敦后的头两年,他几乎把英国博物馆的阅览室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整天泡在里边读书,就是在这里他读到了马克思的着作,从此积极地参与社会主义团体的活动。
初到伦敦的萧伯纳找不到谋生的职业,就参加了许多讨论社团。起初他总是感到困窘,逐渐地情况好了起来,知道怎么把话说得通晓明白,不久他就被各种集会邀请前去做专题演讲,结果他成了一位很有名气的演说家。在12年的时间里,他完全靠演讲过日子。
在演说领域取得了成功,却不能让萧伯纳感到满意。他从小就喜爱文学,很早就开始了小说创作,他特别希望把自己的才能应用到写作上来。于是,他就给自己做了规定,每天必须写五页东西,不管好坏,一概不拘。场风波。剧中的瓦伦太太是一个靠卖淫为生的女人,萧伯纳为瓦伦太太这种人辩解说,妇女们做这种事情完全是社会逼迫造成的。而很多人都谴责说,萧伯纳这是在支持卖淫,结果这部作品很快就遭到禁演。
萧伯纳是以写讽刺喜剧起家的,但使他轰动欧洲文坛的却是一部悲剧作品。1923年,他唯一一部着名的悲剧《圣女贞德》问世,很快就在英、法、德、瑞典等国一再被搬上舞台。剧本出版当年,它就在纽约连续上演了78场,第二年在伦敦连续上演了244场,后来又在巴黎、柏林、维也纳等地演出,都获得了极大成功,一跃成为欧美舞台上的历史名剧,也使萧伯纳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
《圣女贞德》全剧共分六幕,以英法百年战争为历史背景,从贞德为解救奥尔良之围前去求见沃库尔勒城堡堡主博里科开始,一直写到贞德被出卖被判处火刑,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作者还别出心裁地给这部剧加了一个尾声,以魔幻的手法,展现了贞德和生前与她命运息息相关的主要人物的魂魄相会,悲剧中包含有喜剧的色彩,而喜剧色彩又反过来加深了它的历史悲剧的意味。
萧伯纳成名后,家中门庭若市,这让他烦恼不堪。这一天,英王乔治六世前来访问这位大文豪。寒暄之后,由于兴趣爱好和文化修养的悬殊,两个人很快就沉默无语了。萧伯纳见英王迟迟没有离去的意思,就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怀表,一个劲地盯着表看。乔治六世感到很尴尬,不得不起身告辞。
事后,有人问他喜不喜欢乔治六世,萧伯纳微微一笑,饶有风趣地答道:“当然,在他告辞的时候,确实使我高兴了一下。”
萧伯纳在戏剧中善于运用幽默讽刺的笔法,无情地撕碎了正人君子的伪装。他曾这样说过:“我开玩笑,就在于我讲真理。”“如果不把真理和玩笑混合起来,你能希望有什么人来听你呢?”在现实生活中,他也同样语锋犀利,尖刻中不失风趣。萧伯纳是个高个子,长得瘦骨嶙峋。有一次,他见到了一位长得肥头大耳的神父。神父打量了一下身体瘦弱的萧伯纳,想拿他开个玩笑,就对他说:“看到你的模样,真让人以为我们的老百姓都在挨饿。”萧伯纳不慌不忙地回敬了一句:“看到你的模样,人们一下子就清楚了,世界上为什么会闹饥荒。”
早在1911年,萧伯纳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但是当时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常任秘书威尔逊博士对他没有好感,说他“太会诡辩、无情、不文雅”,就把他排斥掉了。1925年,萧伯纳由于其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其令人激动的讽刺往往浸润着独特的诗意之美”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萧伯纳一生中作品甚多,唯独1925年没有发表过什么作品。接到获奖的消息后,他非常幽默地说:“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这件事我实在有点儿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获奖,那是因为我今年没有写出半个字。”
萧伯纳没有亲自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奖状送来后,他把它挂在别墅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至于6500英镑的奖金,他全部贡献出来,建立了一个文化基金,用以奖掖和扶持瑞典的贫寒作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一家报纸把萧伯纳称为“世界上最有名的作家”。他开始周游世界,到处都受到隆重的接待。他到印度见到了圣雄甘地,到苏联见到了斯大林,他对随行记者说:“斯大林的黑胡子神气极了!”他还到过日本、南非和中国,并乘坐一架双翼飞机飞越中国的长城。萧伯纳1950年去世,享年94岁,各国政要都对他的离世表示哀悼。
1931年,萧伯纳到苏联访问时,在莫斯科的街头遇见了一个苏联小姑娘,那个小姑娘实在是聪明活泼,逗人喜爱,萧伯纳同她玩了很久。临别时,萧伯纳对她说:“你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萧伯纳以为小姑娘一定会受宠若惊地表示感谢,或者要求和自己合影,签字留念。他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小姑娘竟然学着他的口吻对他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就是苏联小姑娘某某。”
回国后,萧伯纳把这个故事讲给他的朋友们听,朋友们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萧伯纳却没有笑,他深有感触地说道:“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逊。这就是那个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文学家逸闻
例外
有一次,一个皮鞋油制造厂的老板找到萧伯纳,与他商量想用他的名字命名一种新品种的鞋油。这位老板对萧伯纳说:
“这样,世界上千百万人都会知道您的大名了。”
萧伯纳摇摇头,这样回答道:“没有鞋穿的人可是例外呀!”
文学家逸闻
司机的央求
萧伯纳外出时喜欢自己驾驶汽车。有一次外出,他又与司机调换了位置。他一边开着汽车,一边和司机兴致勃勃地谈着他新近构思的一个剧本。就在他讲得眉飞色舞的时候,司机突然从他手里抢过了驾驶盘。
萧伯纳惊讶地问:“你怎么啦?”
“请原谅,还是让我来开车吧!因为你的剧本太好了,我真不愿意让你在没有写完之前就把命送掉!”
文学家逸闻
遗传
有一天,萧伯纳收到了一位女舞蹈家热情洋溢的来信。
女舞蹈家在信中说:“如果我俩结合,养个孩子,那对后代将是好事。孩子有你那样的脑袋和我这样的身体,那将会多美妙啊!”
萧伯纳在回信中先是表示受宠若惊,接着他表示不能接受这样的好意。理由是:“那个孩子运气可能不那么好。
如果他有我这样的身体和你那样的脑袋,那可就糟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