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易卜生:伟大的问号

  挪威首都奥斯陆南边的小城希恩,保留了很多北欧中世纪的建筑,尤其是城中那座塔楼高耸的大教堂,更让人们惊叹不已。有一天,一个满头鬈发的孩子从教堂前路过,突然吵着要陪伴他的女仆带他到塔楼上看看。女仆拗不过他,只好带着他登上了塔楼。当这个孩子从高空中看到广场上的车马只有火柴盒一般大小,行人好像蚂蚁一样,兴奋得拍手欢呼起来。

这个孩子就是日后成为“挪威民族骄傲”的世界知名的戏剧大师易卜生。长大后,那种站在高空看世界的感觉,一直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他在《在高原》一诗中这样写道:“我从高处看人群,看清了他们的真正本性……”

易卜生的父亲是个木材商人,家境殷实,家中的很多陈设都如同工艺品一般。易卜生最喜欢玩耍的地方是家中二层阁楼内的一个尖顶小屋,他在屋子正中搭了一个小舞台,自己演木偶戏,就这样接受了戏剧的启蒙教育。

易卜生八岁那年,他父亲生意做失败了,只好宣布破产,一家人搬到小镇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家庭环境的变化,人情势利的社会风习,在幼小的易卜生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15岁时,由于生活所迫,他前往格利姆斯达城谋生,进入一家药房当学徒。六七年的学徒生活,使他看清了“体面的”市侩们的庸俗、狭隘和自私,看到了贫富阶层的尖锐冲突。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一有余暇,他就找来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阅读,渐渐培养起了创作兴趣,便自己动手写诗,还自学起了拉丁文。

1850年,22岁的易卜生前往奥斯陆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因为希腊文、数学和拉丁口语成绩不好未被录取。当时,资产阶级革命的洪流席卷整个欧洲,易卜生在它的影响下,结交了文艺界的一些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朋友,积极地为《工人协会报》等刊物撰稿。他还以《觉醒吧,斯堪的纳维亚人》为题,写了一组十四行诗,号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支援丹麦,抗击普鲁士侵略者。1850年,在一位朋友的资助下,他的第一部历史剧《卡提利那》出版了。在这部剧中,他把罗马历史上的“叛徒”写成一个为维护公民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人物,表现出了他的反抗精神。

1851年秋天,已经小有名气的易卜生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了剧院创办人、着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把他聘为寄宿剧作家,兼任编导,约定每年创作一个新剧本。从1852年到1857年,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他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在戏剧创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857年,易卜生转到首都剧院担任编导。过了几年,剧院破产,他背上了上千元的债务。为了避债,他想到丹麦研究戏剧和文学,请求国王给予900元的游学费用,却没有成功,这让他心里很不快。1864年,普奥联军再次进攻丹麦,挪威统治者不出兵援助,致使丹麦惨败,这件事情加深了易卜生对挪威统治者的愤怒,再加上一些政客和善变的自由主义分子不停地对他进行恶毒攻击,他一气之下就离开挪威去了国外,在国外住了26年,其间只回国两次,仅仅是短暂逗留。

易卜生离开祖国并非是不爱她,他即使人在异乡,仍然对故土念念不忘,经常阅读挪威报刊,为它们写稿。

只要碰到挪威人,他就变得很高兴。他曾对一位看不懂他的戏剧的德国读者说:“你若要充分了解我,必须先了解挪威。”

1874年夏天,客居丹麦的易卜生,约挪威的一位女作者劳拉到哥本哈根见面。

易卜生原以为劳拉是个渊博的女学者,见面后才知道她不过是个20岁的姑娘,很是惊喜,还给她起个绰号叫“小鸟”。后来劳拉与丹麦人基勒结了婚,基勒是个学监,脾气有些古板,但为人善良正派。新婚后,夫妻俩的生活非常美满,易卜生还去看过他们。不久,基勒患上了重病,医生建议基勒去瑞士或意大利疗养,否则病情可能会加重。为了救丈夫的命,劳拉瞒着他私自去借了一笔债,撒谎说这是她得到的一笔稿费,然后就陪同丈夫疗养去了……疗养结束后,他们前往慕尼黑看望易卜生。劳拉把私自借债的事跟易卜生说了,易卜生劝她把这件事如实告诉丈夫,可是劳拉没有听他的。债务终于到期了,劳拉还不上钱,一时着急,竟在票据上签了假名,但她没敢把假票据用出去,很快就将它撕掉了。然而,纸究竟包不住火,这件事情最终还是被丈夫知道了。劳拉万万没想到,丈夫居然拒绝原谅她百般无奈之际的行为,认为这是奇耻大辱,盛怒之下还痛骂了劳拉,并提出离婚,委屈的劳拉只得同意了。

这件事情引起了易卜生的思索,他回想起前些日子读到的挪威女作家科莱特的小说《职业的女儿们》,书中所宣扬的争取妇女自由解放的思想给了他很大启发:现在的家庭,几乎与封建时代一样,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仍然是男人的玩偶。于是,他就动手写出了剧本《玩偶之家》。剧中的女主人公娜拉,就是以劳拉为原型塑造出来的;男主人公银行经理海尔茂的身上,则有一些基勒的影子。

《玩偶之家》剧本出版两个星期后,就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首次公演,立刻引起了轰动,同时也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很多人指责这出戏鼓励妇女不顾家庭、丈夫和女儿,独自出走,简直是伤风败俗。还有人好心地劝说易卜生把结局改一下,让娜拉放弃出走的念头。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易卜生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继续创作出《群鬼》、《人民公敌》等戏剧。这些戏剧的结尾都像《玩偶之家》一样引人思索。娜拉出走后,她能到哪里去呢?这是一个横亘在观众心头的大问号。同样,在《人民公敌》的结尾,坚持真理的斯多克芒医生成为孤独的少数派,不但自己失去了工作,连同情他的女儿、朋友也都失去了工作。他今后怎么办呢?这又是一个大问号。易卜生在他所创作的揭露现实的戏剧中,没有走传统戏剧的老套路,让全剧的所有问题都在剧情高潮中得到解决,而是提出问题让观众去思考,因此他被称为“伟大的问号”。

易卜生不仅通过剧情激发观众的思考,也向其中注入他对人生意义的理解。1867年,他创作出了诗剧《培尔·金特》。这部戏剧一反易卜生作品的风格,运用大量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但是观众完全能够理解剧作家的深意。《培尔·金特》临近结尾时,闯荡完世界的主人公回到家乡,拿起一个洋葱剥起来,他剥去一层又一层,剥完了所有的皮,什么也没有找到。易卜生通过这个具有强烈象征性的情节,突出了这样一个哲理:自私而专横地向生活索取的人,最终必然一无所有。

《玩偶之家》上演时,劳拉也去看过。尽管易卜生在剧中把娜拉写成正面形象,但这件事给劳拉的伤害太深了,在舞台上看到自己过去的生活,她感到异常痛心。最让她感到不快的是,剧中的海尔茂对娜拉的父亲进行了攻击和指责,劳拉担心这会使自己的父亲遭到误解,就愤然与易卜生绝交了。一直到易卜生死前的三四年,这对忘年交才抛却前嫌,恢复了友谊。当易卜生得知《玩偶之家》竟给劳拉带来了这么大的痛苦时,竟悔恨地哭了。从此以后,易卜生就像父亲爱女儿一样关怀着劳拉,藉此来补救自己无意中造成的伤害。

1891年,易卜生以着名作家的身份回到他的祖国。他后期创作的《建筑师》和《当我们死而复醒时》都属于自传性质的作品。晚年的易卜生一直生活在不治的重病之中,1906年5月26日,当家里人安慰他说病情已经日渐好转时,易卜生摇摇头,不以为然地回答了一句:“完全相反!”

说完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易卜生逝世后,挪威议会和各界人士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将他的遗体安葬在挪威的名人墓地救世主墓园中,与挪威国歌歌词作者比昂松、艺术家蒙克、数位前首相和前议长为邻。易卜生的墓碑是黑色大理石做的方尖碑,简洁高耸,在墓园中独一无二。碑上只刻着一把锤子,没有任何文字。墓碑的设计者认为,易卜生的思想全都体现在他浩瀚的作品中,完全无需在碑石上记述其生平,一把锤子足以体现他的惊世骇俗和激进有力的思想。

文学家逸闻

巧妙脱险

1851年7月,挪威的一位工人领袖阿特卡特等人突然被警察逮捕了。易卜生是阿特卡特的好朋友,警察也同时对他家进行严密的搜查。因为事出仓促,有些重要的秘密文件都堆放在地板上,来不得收藏起来。这时候易卜生哪怕对这些重要文件多看上几眼,也可能引起警察的怀疑。他没有那样做,而是郑重其事地装出要把一些文件隐藏起来的样子,而这些文件恰恰是无关紧要的。

这样一来,警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过去,对地板上的重要文件看都不看,而把易卜生想要隐藏起来的文件全都没收带走。他们查了半天,也没有查出违禁的东西,易卜生就这样巧妙地避免了被逮捕的命运。

  §§第八章 丹麦文学朝圣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