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九节 明代沙尘天气的级别

  现代气象学中,一般将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3个等级。浮尘是指在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情况下,远处细尘经高空气流移运至本地,或者本地沙暴后尚未下沉的沙尘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能见距离小于10公里,天上阳光惨白,远处景色呈黄褐色。扬沙是指由于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能见距离在1~10公里。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沙粒和尘土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能见距离降低到1公里以下,天空呈土黄色,有时甚至呈红黄色。如果风力大到8~9级,被刮起的沙尘增多,天气变得越来越混浊、昏暗,能见度小于200米,称强沙尘暴,如果风力大到10级,能见度进一步减小,以致小于50米,称特强沙尘暴。

  明代虽然没有这样的等级划分,但对沙尘天气的记载也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来说“风霾”、“黄雾四塞”、“雨土,濛濛如雾如霰”、“雨微土”应该是属于浮尘这一级别;“雨土”、“雨黄沙”是扬沙这一级别,“扬尘蔽天”、“尘沙蔽天”、“黄尘四塞”、“黄霾蔽天”、“黄埃涨天”则是属于沙尘暴这一级别的。此外,“扬尘蔽空,四方黄浊”、“顷刻蔽天,日色无光”此类的记载很显然是强沙尘暴级别的;特强沙尘暴在明代也多次发生,如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乙亥午,宁夏洪广堡风霾大作,坠灰片如瓜子,纷纷不绝,逾时而止。日将沈,作红黄色,外如炊烟,围罩亩许,日光所射如火焰,夜分乃没”。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壬申,浚县有黑黄云起,旋分为二。顷之四塞。狂风大作,黄埃涨天,间以青白气。五步之外,不辨人踪,至昏始定”。崇祯十三年(1640年)“闰正月丙申,南京日色晦朦,风霾大作,细灰从空下,五步外不见一物”。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