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节 明代雹灾的危害

  冰雹的危害是与雹块的大小和降雹范围直接相联系的。在现代气象学上,冰雹专指直径在0.5cm以上的固体降水。雹块越大,质量越大,落地速度就越快,破坏力就越强。

  明代雹灾中的雹块大多在15cm以下,大多记载为如“枣栗”、“鸡卵”、“如拳”、“弹丸”等,但也有例外,如崇祯四年(1631年)“五月,襄垣雨雹,大如伏牛盈丈,小如拳,毙人畜甚众”。崇祯十年(1637年)“闰四月癸丑,武乡、沁源大雨雹,最大者如象,次如牛”。崇祯十六年(1643年)“六月丁丑,乾州雨雹,大如牛,小如斗,毁伤墙屋,击毙人畜”。这几条史料中记载的如此大的“雹块”有可能并不是古人的夸张,因为解放初期,曾有一本外文杂志,登出一张在我国西北某地拍摄的照片:一个农民蹲在墙壁前,他的旁边竖了一块像石碑那样的冰块。图的说明中指出这是大冰雹。1958年,在内蒙的伊金霍洛旗,曾经一位公社干部介绍,一次下雹后,发现某山谷中有一块巨大冰雹,大得像吉普车那样,好多天都未化完。1975年5月,在四川西昌召开的防雹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议上,展出一张照片:一个人站在巨大的冰丘上,用铲锹破冰。在说明中指出,这是1973年6月13日甘肃华池县山庄桥发现的巨大雹块,高4丈多,约相当二层楼高。41小时后,还有7.3米高、16.2米长、5.2米宽,估计体积615立方米。1975年7月25日20时左右,在内蒙林西县一次由北向南扫过的强冰雹天气后,在十二吐公社的一个河沟里,发现了一巨大冰块,全重估计有30公斤,体积达34公升。

  以上这些以及明代的巨型“雹块”可能就是复合雹块或者是在地面滚压结合成的大冰块。

  关于降雹范围,降雹范围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严重,这是比较简单的道理。明代一次雹灾的降雹范围一般比较小,通常在方圆十余里至数十里不等,但也有大范围的降雹,如嘉靖元年(1522年)七月……庐、凤、淮、扬四府同日大风雨雹,河水泛涨,溺死人畜无算。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白水、同官、雒南、陇西诸邑,千里雨雹,半日乃止,损伤田禾”。

  明代雹灾中雹块及降雹范围大小不等,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总起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损伤田禾。这是雹灾最严重的危害,造成的后果对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是致命的,如洪武十二年(1379年)“五月己卯,风阳府定远县雨雹,伤麦”。永乐九年(1411年),“户部言:淮安府沭阳县四月雨雹伤稼,计田五百三十九顷有奇”。第二,杀伤人和动物。如景泰五年(1454年)“六月辛丑,镇守易州右佥都御史陈泰奏:六月初十日易州大方等社大风拔木,雨雹如碗大,伤稼一百二十余里,人马有被击死者”。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三月癸未,沂州雨雹,大如盂,小如鸡卵,平地尺余,径八十里,人畜伤损无算”。崇祯四年(1631年)“五月,襄垣雨雹,大如伏牛盈丈,小如拳,毙人畜甚众”。第三,毁坏房屋城垣。如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三月己丑夜,番禺、南海风雷大作,飞雹交下,坏民居万余,死者千余人”。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壬申夜,融县雨雹,坏城楼垣及军民屋舍,死者四人”。第四,靠近河流的地区还容易引发水灾。如弘治二年(1489年)四月辛卯,洮州卫雨冰雹,水涌三丈。弘治四年(1491年)四月己酉,洮州卫雨雹及冰块。水高三四丈,漫城郭,漂房舍,田苗人畜多淹死。嘉靖元年(1522年)七月……庐、凤、淮、扬四府同日大风雨雹,河水泛涨,溺死人畜无算。

  总之,明代的雹灾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长期以来人们在遭受雹灾的同时对雹灾发生前的一些特征作出了一些总结,形成了许多有特色的民谚,下面列举了一部分以供读者参考。

  西北风、雹子精。伏天早上凉飕飕,午后冰雹打破头。乌云西北风,冰雹必定凶。不刮东风天不潮,不刮南风不下雹。雹前风头乱。红云夹黄云,定有冰雹跟。云中若有白云扫,雨中雹子必不小。黑云红梢子(或白梢子),必定下雹子。红日一叶云,响雷起妖精(有雹)。天上无根云,地上雹打人。黑云尾,黄云头,冰雹打死羊和牛。不怕云里黑,就怕云里红,最怕黄云底下长白虫(滚轴状云)。黑云头起疙瘩,冰雹打坏青庄稼。恶云黑白带红边,狂风过后下冰蛋。黑猪过河日搭桥,午后有冰雹。云回头,情不留,云打架,冰雹下,云合群,雹不停。云彩满天飞,左右上下转,冰雹立刻降。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蛋。连晴几天猛然热,田头刺眼雹不弱。热过头,冷子流。早上露水大,下午冰雹下。早上冷飕飕,下午冰雹打破头。平闪电,冰雹见,电连闪,雹不断。闷雷四面响,冰雹后面跟。雷声不断,冰雹可见。一声雷响不断头,不雹也有大水流。推磨雷,雹堆堆。两头有雨多冰雹。久晴久旱,雨里结蛋。八月雷,不空回。头天下雨来日晴,河谷川道薄雾生,午后雷雨冰雹降。小麻叶翻转,当日有冰雹。蛇鼠子滚泥蛋,一两天下冰蛋。沙和尚滚泥丸,一两天下冰雹。旱年多冰雹。初雷响在甲子或庚辰上,当年冰雹多。头年风雪来得早,来年冰雹出现早。六月十五天气寒,冰雹能打几道川。春季大黄风,秋季有雹雨。春分响雷防冰雹,夏至响雷防洪暴。地湿天黄,麦穗提防。今晚上游河水吼,明天冷子下不够。山上蝼蛄叫,当天有冰雹。北雷起黄云,雨雹怕死人。云彩打转转,一定下蛋蛋。云打架,雹要下,云合并,雨不停。雷声绕天转,雹雨紧相连。

  明代的雷击灾害雷电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一种破坏力量,是由于在对流强盛的积雨云中,由于雷云中剧烈上升和下沉的气流导致正负两种电荷的微粒逐渐分离,形成带电的雷云,带电雷云在空间电场作用下放电产生雷电,雷电的放电电流极大,可达数十万安培,强大的雷电流加热了空气,使空气猛烈膨胀而发生震耳欲聋的雷鸣,雷电的瞬间功率相当大,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我国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每年因雷击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员伤亡,几十亿的财产遭到毁坏,使建筑物和森林发生火灾,对电力、邮电等几乎各行各业都产生危害,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设备对雷电脉冲耐受能力低,更使得雷电的危害加剧。明代,我国的雷击灾害也比较频繁,给当时的人们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