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三节 明代雷击灾害的危害

  雷电通常有三种形式:其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间的迅猛放电即“直击雷”,直击雷对工农业生产和人畜危害最大。其二是由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的“感应雷”,感应雷击主要危及电子设施等。其三是“球形雷”。从明代的雷击灾害史料来看,其形式主要是“直击雷”,其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毙伤人畜

  如正统八年(1443年)“七月辛未……大同巡警军至沙沟,风雷骤至,裂肤断指者二百余人”。弘治六年(1493年)“闰五月丁未,蓟州大风雷,拔木偃禾,牛马有震死者”。嘉靖十五年(1536年)“六月甲申,雷击南京西上门兽吻,震死男妇十余人”。

  (二)击毁建筑、树木

  如天顺四年(1460年)“六月癸丑,雷毁蓟州仓廒四”。弘治元年(1488年)“五月丙子,辰刻,南京震雷坏洪武门兽吻。巳刻,坏孝陵御道树”。正德元年(1506年)“六月辛酉,雷击西中门柱脊,暴风折郊坛松柏,大祀殿及斋宫兽瓦多堕落者。丙子,南京暴风雨,雷震孝陵白土冈树”。

  (三)引发火灾

  明代,建筑基本上还是以木结构为主,一旦雷击引发火灾,后果十分严重,如正德元年(1506年)“秋七月辛丑夜,雷火毁东平守御千户所”。正德十五年(1520年)“二月丙戌,雷火毁直隶金山卫城楼及华亭县学魁星堂”。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四月丙午,雷火焚税监张烨楼居。烨榷税通湾雨治第于黄华坊。是日将午,风雨骤至,电火四发,霹雳从楼中出,三十余间顷刻立烬”。

  明代的霜、雪、寒灾霜、雪、寒灾是明代发生比较少的一些自然灾害。关于明代这些灾害的次数,邓拓先生在《中国救荒史》中谈到明代“霜雪灾十六次”。陈高佣先生在《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中记载的霜灾有15次,雪灾、冻害9次。桂慕文在《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概说》一文中统计明代霜灾14次、雪寒灾4次。本书统计明代内,霜灾共发生34次,雪灾29次,寒灾2次。这几种灾害由于发生次数太少,一些规律无从探讨,只能简要论述。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