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受灾地区具备成灾条件

  这里主要是指受灾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具备成灾的条件,即具有灾害源。这些成灾条件包含的内容相对广泛,地形地貌、河流分布、气候特点等都是导致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

  如明代自然灾害最多的北京及周围地区为例,277年间共发生了673次自然灾害,占到了明代自然灾害总次数的17.03%,这里的灾害源就相当多。北京地区地处华北平原西北隅,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环流造成气候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春季环流形成大风干旱气象,夏季环流使雨量集中,易发生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如果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又会出现伏旱,秋季环流则形成秋高气爽天气。从地形上看,北京地区西为太行山余脉西山山地,北和东北为燕山山地,中、南和东南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角,每年太平洋暖湿气流即夏季风一旦到来,在北京西、北部山地便会出现地形雨,这是降水集中在夏、秋的主要原因。北京地区的卢沟河、潮白河等主要河流组成一个巨大的蘑菇型水系,上游在西、北山地散阔,进入平原后聚拢,下游复呈离散之势。每到夏秋降雨季节,各河上游汇聚山水,河水猛涨,进入平原,决堤四溢,形成洪涝。北京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地形也是雹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冰雹的形成,一般由霰或冻滴在积雨云中随气流升降,不断与沿途雪花、小水滴等合并,形成冰块,当其增大到上升气流无法支持时,即降落到地面。密云、怀柔、宛平、昌平等州县处于北京北、西的山区、半山区,地形较为复杂,容易造成冷热气流的上下对流,形成降雹。再看地震,根据地质学研究,中国地处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之间。其中,西太平洋地震带包括了华北地区,北京地区处于华北最主要的大地震带,因此易发地震。

  江苏地区的自然灾害在明代列各省区第二位,特别是水灾达到了256次,是水灾当时最多的省区。明代水灾的四种类型在江苏地区都有分布,该省区位于沿海地区,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容易受潮灾的危害;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极易出现大雨天气;此外该地区还处在我国的梅雨区内,春末夏初一般是连阴雨的天气。特别是河流决溢型水灾,更是给该省区带来无尽的灾难。明代,江苏省北部是黄河、淮河的下游地区,而南部则是长江下游地区,运河从南至北贯穿该省,此外其境内湖泊众多,这些都是导致河流决溢的潜在因素。以决溢最严重的黄河为例,决溢共达131次之多,占到了河流决溢总数的一半以上。而黄河的这131次决溢,分布在江苏省的就有37次之多,占到了总数的1/4强。

  山西是明代我国地震最多的地区,共达到了153次之多,占到明代地震总数的13.20%。众所周知,地震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灾害,大地震只发生在地壳活动很强烈的地区,特别是岩石圈不牢固的地带。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是由六大板块构成的,各板块交接带正是地壳强烈活动带,是地震的策源地。通常把大地震集中的地带称为地震带。我国位于亚欧板块的东部,东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南与南亚次大陆板块交接,历来是世界上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在我国内部存在着很多地震带,是地震活动的集中分布地区。而山西省位于我国最大的地震带——华北地震带内,其间的汾河谷地与陕西的渭河谷地相接,形成华北地震带最大的一个分支——汾渭地堑带,其地形特征在前面已经论述过,而山西省明代的地震几乎全部分布在汾河谷地及其延长带内。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