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预习,即在教师讲授之前,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准备性的自习。预习是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成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预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大概了解所学课程的基本内容,理解并能独立分析其中的部分内容,分清重点、难点,对疑难之处能及时记录下来或在书本上做出记号,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便在教师讲授时进行对比总结。对于已具备自学预习能力的成人学习者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初步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完全可能的,但若想真正搞好预习,还应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预习的方式、方法很多,因所学课程性质、自学主体的状态而异。一般说来,可以通读,即通览全书;可以粗读,理解大意,找出重点、难点;可以精读,掌握重点,发现疑点,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课学习;也可以边读、边写、边批注等等。总的来说,预习可采用总体预习和分段预习相结合的方法。
一、总体预习
所谓总体预习,就是根据一定时期的自学进度和要求,通读所学教材的内容,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总体预习可采用粗读的方法。
粗读的方法是指在预习一门新课时,先粗略了解一下该课程主要学习些什么,主要讲了哪些问题,教材分哪些章节,每章的篇幅和分量如何,首尾有什么照应等等。因为是粗线条的,不必从头至尾过细地逐字逐句阅读,但对教材的前言和目录要认真过目。有人一拿起教材就从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地钻研,头脑中缺乏整体观念,零敲碎打,因而无法在浏览全貌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当然也就分不清总体和局部的关系,也难找出难点和重点,这是自学预习的大忌。粗读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粗读后要依照自学进度或自学指导书编制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个人自学计划或时间进度表。自学预习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自学计划及时间的运筹,若计划不周详或不能持之以恒,搞突击或时松时紧,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分段预习
所谓分段预习是在总体预习的基础上,对各个章节进行认真的钻研,尽可能弄清其中的内容,形成较深刻的印象,为集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分段预习可采用细读教材、精读教材和补充教材相结合的方法。
(一)细读教材
在编制好学习计划或时间进度表的基础上,仔细阅读教材和自学指导书。细读教材,把教材中有关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弄懂,切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对似是而非或较难懂的内容可以记录下来,也可留待集中学习时解决。细读重在一个“细”字,它要求全面、具体,弄清楚每一个问题,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力气,需要有毅力、有信心,做到持之以恒,才不会半途而废。
(二)精读教材
在细读教材之后,对教材的重点进行消化。精读教材关键在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加深对重点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惠斯顿曾说过:“所谓理解力就是把领悟到的细节归纳成正确的概念,从而提出可理解的经验的能力。”精读重在一个“精”字,它是有选择地深入阅读教材,不是泛读或详细地阅读。深入消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将所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的过程,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从一般常识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认识,书也就能够越读越薄。
(三)补充教材
一门学科总会与其他学科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对教材进行了细读、精读之后,应及时查阅有关书籍资料,以充实感性知识基础,便于领会理论。这样,通过对教材的补充阅读,才可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重点的理解,并期望知识疑点、难点得到解决。因此,自学预习又切忌囿于教材,要做到钻得进去,跳得出来,博览广读,把知识面横向扩展,使所学理论加深加宽。
总之,讲究方法的自学预习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够尽量全面地提前了解学习对象及其规律,形成初步的总体印象,便于学习决策;又可以从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以及学习对象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中确定整体难点,促发学习者积极主体意识的产生;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尤其能大大缩短由原有学习模式、习惯层次等向新的学习过程的转变,在整体上克服或避免集中学习时无准备,被动应付的劣势或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