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一书中,汉高帝元年至武帝太初元年之间的纪日干支,共有二百九十三项(同日干支出现多次的,仍以一项计)。
按照《颛顼历表新编》一文所附表二(以下简称《历表》)逐项检核,结果是:有二百五十三项与《历表》符合,有四十项与《历表》不符。
如果《历表》确定无误,那么《史记》中和《历表》不符的这四十项纪日干支就必然是错误的。这就是说,用《历表》可以校出史书记载上的错误。同时也可以看到,凡是不符合《历表》的纪日干支,在《史记》和《汉书》中往往记载互有歧疑,或在一书的前后各篇中不相一致。经过分析辨别,也往往能找到致错的原因,并加以订正。
以下对这四十项纪日干支资料,按《史记》一书的次序,逐项加以具体说明。《史记》、《汉书》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为准,引用时注明页数,以便翻检。
1、《史记·高祖本纪》(379页):“(高帝五年)正月……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历校]《历表》高帝五年正月朔日癸亥,本月无甲午。
[辨疑]《史记·秦楚之际月表》(797页):“(高帝五年)二月甲午,王更号,即皇帝位于定陶。”《汉书·高帝纪》(52页):“(高帝五年)二月甲午,上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氾水之阳。”《历表》高帝五年二月朔日壬辰,甲午为三日。
[订正]正月误,当为二月。
2.3、《史记·高祖本纪》(392页):“(高帝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
[历校]《历表》高帝十二年四月朔日庚辰,本月无丙寅,己巳。
[辨疑]《汉书·高帝纪》(79页):“(高帝十二年)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汉书·惠帝纪》(85页):“(高帝)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历表》高帝十二年五月朔日庚戌,丙寅为十七日,己巳为二十日。
[订正]丙寅上脱五月。又,己巳为已下之误。
4、5、6、7、《史记·吕太后本纪》(409页):“(吕后八年)八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壬戌,以帝太傅食其复为左丞相。戊辰,徙济川王王梁,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
[历校]《历表》吕后八年八月朔日壬午,本月无庚申、辛酉、壬戌、戊辰。
[辨疑]《汉书·高后纪》(102页):“(吕后八年)八月庚申,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辛酉,斩吕禄,笞杀吕嬃。”同误。《史记·孝文本纪》(413页):“(吕后八年)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80页):“(吕后)八年九月产以吕王为汉相,谋为不善。大臣诛产,遂灭诸吕。”《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25页):“(吕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诛诸吕……九月壬戌,(審食其)复为丞相。”《历表》高后八年九月朔日辛亥,庚申为十日,辛酉为十一日,壬戌为十二日,戊辰为十八日。
[订正]八月误,当为九月。
8、《史记·孝景本纪》(447页):“(景帝后元年)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
[历校]《历表》景帝后元年八月朔日丁未,本月无壬辰。
[辨疑]《汉书·百官公卿表》(765页):“(景帝后元年)八月壬辰,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同误。《汉书·五行志》(1502页):“(景帝)后元年七月乙巳,先晦一日,日有食之”。可证八月朔日确为丁未,八月壬辰必误。
[订正]待考。
9、《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08页):“(高帝六年)正月甲子,初王悼惠王肥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六年正月朔日丙戌,本月无甲子。
[辨疑]《汉书·诸侯王表》(398页):“齐悼惠王肥,高帝子,(高帝六年)正月壬子立”。高帝六年正月朔日丙戌,壬子为二十七日。
[订正]甲子误,当为壬子。
10、《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11页):“(高帝十一年)十二月庚午,厉王长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十二月朔日戊子,本月无庚午。
[辨疑]《汉书·诸侯王表》(403页):“淮南厉王长,高帝子,(高帝)十一年十月庚午立。”《历表》高帝十一年十月朔日己丑,本月无庚午,亦误。《史记·淮南衡山列传》(3075页):“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历表》高帝十一年七月朔日乙卯,庚午为十六日。
[订正]十二月误,当为七月。
11、《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17页):“(吕后二年)十一月癸亥,王吕嘉元年。
[历校]《历表》吕后二年十一月朔日辛卯,本月无癸亥。
[辨疑]《汉书·异姓诸侯王表》(381页):“(吕后二年)台薨,谥曰肃,子嘉嗣为王。”未书月日。
[订正]待考。
12、《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21页):“(吕后六年)七月丙辰,吕产元年。”
[历校]《历表》吕后六年七月朔日癸亥,本月无丙辰。
[辨疑]《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80页):“(吕后)六年七月壬辰,产为吕王。”吕后六年七月朔日癸亥,壬辰为三十日。
[订正]丙辰误,当为壬辰。
13、《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42页):“(景帝四年)初置江都。六月乙亥,汝南王非为江都王元年。”
[历校]《历表》景帝四年六月朔日丙午,本月无乙亥。
[辨疑]《史记·孝景本纪》(440页):“(景帝三年)六月乙亥……汝南王非为江都王。”《历表》景帝三年六月朔日壬子,乙亥为二十四日。
[订正]四年误,当为三年。
14、《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47页):“(景帝中三年)三月丁巳,哀王乘元年。”
[历校]《历表》景帝中三年三月朔日壬申,本月无丁巳。
[辨疑]《汉书·诸侯王表》(417页):“清河哀王乘,景帝子,(景帝)中三年三月丁酉立。”景帝中三年三月朔日壬申,丁酉为二十六日。
[订正]丁巳误,当为丁酉。
15、《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889页):“(吕后)元年,五月丙寅,封则弟大中大夫吕禄元年。”
[历校]《历表》吕后元年五月朔日癸巳,本月无丙寅。
[辨疑]《汉书·外戚恩泽侯表》(681页):“汉阳侯禄,种弟,高后元年九月丙寅封。”《历表》吕后元年九月朔日壬辰,本月无丙寅,亦误。《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81页):“(吕后)元年四月丙寅,侯张买元年。”四月有丙寅,五月丙寅必误。
[订正]待考。
16、《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05页):“东武……(高帝)六年正月戊午,贞侯郭蒙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六年正月朔日丙戌,本月无戊午。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55页):“东武贞侯郭蒙……(高帝六年)正月戊午封。”同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888页)有高帝六年正月丙戌、丙午、丁未、戊申、壬子等顺沿的纪日干支,则戊午当在二月。
[订正]正月误,当为二月。
17、《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15页):“柳丘……(高帝)六年六月丁亥,齐侯戎赐元年。”(六月丁亥以下共四见。)
[历校]《历表》高帝六年六月朔日甲寅,本月无丁亥。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63页):“柳丘齐侯戎赐……(高帝六年)六月丁亥封。”同误。
[订正]待考。
18、《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50页):“义陵……(高帝)九年九月丙子,侯吴程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九年九月朔日乙未,本月无丙子。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96页):“义陵侯吴郢……(高帝九年)九月丙子封。”同误。《史记》前此为离侯邓弱九年四月封,后此为宣平侯张敖九年四月封,此九月夹于两四月之间,当为四月之误。《历表》高帝九年四月朔日戊辰,丙子为九日。
[订正]九月误,当为四月。
19.《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56页):“长修……(高帝)十一年正月丙辰,平侯杜恬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正月朔日丁巳,本月无丙辰。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1页):“长修平侯杜恬……(高帝十一年)三月丙戌封。”《历表》高帝十一年三月朔日丙辰,本月无丙戌,亦误。《史记》此条前后皆为正月,故正月不误,而丙辰当为丙戌之误。高帝十一年正月朔日丁巳,丙戌为三十日。
[订正]丙辰误,当为丙戌。
20.《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59页):“临辕……(高帝)十一年二月乙酉,坚侯戚鳃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二月朔日丁亥,本月无乙酉。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4页):“临辕坚侯戚鳃……(高帝十一年)二月乙酉封。”同误。
[订正]待考。
21.《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60页):“汲……(高帝)十一年二月己巳,终侯公上不害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二月朔日丁亥,本月无己巳。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5页):“汲绍侯公上不害……(高帝)十一年二月乙酉封。”高帝十一年二月朔日丁亥,本月无乙酉,亦误。
[订正]待考。
22、《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63页):“衍……(高帝)十一年七月乙巳,简侯翟盱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七月朔日乙卯,本月无乙巳。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7页):“衍简侯翟盱……(高帝十一年)七月己丑封。”《历表》高帝十一年七月朔日乙卯,本月无己丑,亦误。
[订正]待考。
23.《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70页):“成阳……(高帝十二年)正月乙酉,定侯意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十二年正月朔日壬子,本月无乙酉。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13页):“成阳定侯奚意……(高帝十二年)正月乙酉封。”同误。
[订正]待考。
24、《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85页):“沅陵……(吕后)元年十一月壬申,顷侯吴阳元年。”
[历校]《历表》吕后元年十一月朔日癸巳,本月无壬申。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21页):“沅陵顷侯吴阳……(吕后元年)七月丙申封。”《历表》吕后元年七月朔日癸巳,丙申为五日。
[订正]十一月壬申误,当为七月丙申。
25、《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94页):“轵……(文帝)元年四月乙巳,侯薄昭元年。”
[历校]《历表》文帝元年四月朔日丁未,本月无乙巳。
[辨疑]《汉书·外戚恩泽侯表》(683页):“轵侯薄昭……(文帝)元年正月乙巳封。”《历表》文帝元年正月朔日己卯,乙巳为二十七日。
[订正]四月误,当为正月。
26、《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1010页):“红……(景帝)三年四月乙巳,庄侯富元年。”
[历校]《历表》景帝三年四月朔日壬子,本月无乙巳。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33)页:“休侯富……(景帝元年)四月乙巳封,三年以兄子楚王戊反,免。三年,侯富更封红侯。”按《汉书》刘富初封在景帝元年,三年为更封。《历表》景帝元年四月朔日甲午,乙巳为十二日。
[订正]三年误,当为元年。
27.《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1012页):“魏其……(景帝)三年六月乙巳,侯窦婴元年。”
[历校]《历表》景帝三年六月朔日壬子,本月无乙巳。
[辨疑]《汉书·外戚恩泽侯表》(685页):“魏其侯窦婴……(景帝)三年六月乙巳封。”同误。《史记·孝景本纪》(440页):“(景帝三年)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艺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历表》景帝三年六月朔日壬子,乙亥为二十四日。
[订正]乙巳误,当为乙亥。
28、《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1019页):“垣……(景帝)中三年十二月丁丑,侯赐元年。”(十二月丁丑以下共六见。)
[历校]《历表》景帝中三年十二月朔日甲辰,本月无丁丑。
[辨疑]《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39页):“桓侯赐……(景帝中三年)十二月丁丑封。”同误。
[订正]待考。
29、《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27页):“翕……(武帝元光)四年七月壬午,侯赵信无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光四年七月朔日丁酉,本月无壬午。
[辨疑]《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42页):“翕侯赵信……(武帝)元光四年十月壬午封。”《历表》武帝元光四年十月朔日壬申,壬午为十一日。
[订正]七月误,当为十月。
30、《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41页):“下麾……(武帝元狩)二年六月乙亥,侯呼毒尼元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二年六月朔日庚子,本月无乙亥。
[辨疑]《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49页):“下摩侯謼毒尼……(元狩二年)六月乙亥封。”同误。
[订正]待考。
31、《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41页):“辉渠(武帝元狩)三年七月壬午,悼侯扁訾元年。”(七月壬午以下共三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三年七月朔日甲午,本月无壬午。
[辨疑]《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49页):“煇渠慎侯应疕……(元狩三年)七月壬午封。”同误。
[订正]待考。
32、《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48页):“成安……(武帝元鼎)五年三月壬子,侯延年元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鼎五年三月朔日己卯,本月无壬子。
[辨疑]《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53页):“成安侯韩延年……(武帝元鼎五年)三月壬午封。”《历表》武帝元鼎五年三月朔日己卯,壬午为四日。
[订正]壬子误,当为壬午。
33、《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55页):“騠兹……(武帝元封)四年十一月丁卯,侯稽谷姑元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封四年十一月朔日壬午,本月无丁卯。
[辨疑]《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60页):“騠兹侯稽谷姑……(武帝元封)四年十一月丁未封。”《历表》武帝元封四年十一月朔日壬午,丁未为二十六日。
[订正]丁卯误,当为丁未。
34、《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094页):“陉城……(武帝元朔)三年三月癸酉,侯刘义元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朔三年三月朔日辛丑,本月无癸酉。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57页):“陆地侯义……(武帝元朔三年)三月乙卯封。”《历表》武帝元朔三年三月朔日辛丑,乙卯为十五日。
[订正]癸酉误,当为乙卯。
35、《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096页):“建成……(武帝元朔)四年二月乙丑,侯刘拾元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朔四年二月朔日乙未,本月无乙丑。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58页):“建成侯拾……(武帝元朔四年)三月乙丑封。”《历表》武帝元朔四年三月朔日乙丑,乙丑为一日。
[订正]二月误,当为三月。
36、(甲)《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08页):“麦……(武帝元狩)元年四月戊寅,侯刘昌元年。”(四月戊寅以下共十九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元年四月朔日丁未,本月无戊寅。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70页):“麦侯昌……(武帝)元鼎元年四月戊寅封。”《历表》武帝元鼎元年四月朔日壬申,戊寅为七日。
[订正]元狩元年误,当为元鼎元年。
(乙)《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14页):“陆……(武帝元狩)元年四月戊寅,侯刘何元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元年四月朔日丁未,本月无戊寅。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74页):“陆元侯何……(武帝元鼎元年)七月辛卯封。”《历表》武帝元鼎元年七月朔日辛丑,是月无辛卯,亦误。但此七月为十月之误。参下条[辨疑]。《历表》武帝元鼎元年十月朔日乙亥,辛卯为十七日。
[订正]元狩元年四月戊寅误,当为元鼎元年十月辛卯。
37、《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14页):“广饶……(武帝元狩)元年十月辛卯,康侯刘国元年。”(十月辛卯以下共三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元年十月朔日庚戌,本月无辛卯。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74页):“广饶康侯国……(武帝元鼎元年)七月辛卯封。”《历表》元鼎元年七月朔日辛丑,本月无辛卯,亦误。《史记》年次误而月份不误,《汉书》年次不误而月份误,所以当为元鼎元年十月辛卯。《历表》元鼎元年十月朔日乙亥,辛卯为十七日。
[订正]元狩元年误,当为元鼎元年。
38、《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15页):“甘井……(武帝元狩)元年十月乙酉,侯刘元元年。”(十月乙酉以下共二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元年十月朔日庚戌,本月无乙酉。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75页):“甘井侯光……(武帝元鼎元年)七月乙酉封。”《历表》元鼎元年七月朔日辛丑,本月无乙酉,亦误。《史记》此条在十月后,所以十月乙酉不误,年次误。当为元鼎元年十月乙酉。《历表》元鼎 元年十月朔日乙亥,乙酉为十一日。
[订正]元狩元年误,当为元鼎元年。
39、《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23页):“(惠帝)崩……立少帝。(惠帝七年)九月辛巳,葬安陵。”
[历校]《历表》惠帝七年九月朔日丁酉,本月无辛巳。
[辨疑]《史记·吕太后本纪》(399页):“(惠帝七年)九月辛丑,葬。”《汉书·惠帝纪》(92页):“(惠帝七年)九月辛丑,葬安陵。”惠帝七年九月朔日丁酉,辛丑为五日。
[订正]辛巳误,当为辛丑。
40、《史记·吴王濞列传》(2828页):“孝景帝三年正月甲子,(吴王濞)初起兵于广陵。”
[历校]《历表》景帝三年正月朔日甲申,本月无甲子。
[辨疑]《汉书·荆燕吴传》(1909页):“孝景前三年正月甲子,(吴王濞)初起兵于广陵。”同误。《汉书·五行志》(1501页):“景帝三年二月壬午晦,日有食之。”二月壬午晦,甲子必在二月。正月不当有甲子。
[订正]待考。
历表涉及《史记》纪日干支的校勘考证之作,是很多的。和汉初关系较大的有宋司马光《通鉴考异》、清梁玉绳《史记志疑》、日本瀧川政次郎《史记会注考证》等书。但前人没有系统地用过历校的方法,并且也没有一个精确的《历表》,所以纠正的条目甚少。
本文对《史记》中四十项不符合《历表》的纪日干支,分别做了考证。可以证明,凡和《历表》相矛盾的记载,必然有错误。其中部分条目虽然能检核出问题,但如何订正,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上是对《史记》记日干支的分析探讨,部分干支还应结合出土简牍资料,进一步考订,以寻求准确结果。
(此文末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