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简略地看一下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向现代社会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各有自己的特点。17世纪以来,影响这两个国家的最重大的事件有18世纪初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和西属、葡属美洲的独立战争,20世纪上半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经济高涨等。
(一)葡萄牙走向现代社会的历程
1.从重新赢得独立到当代的基本历程葡萄牙于1640年重新获得独立,若奥四世成为新王朝的第一个国王。但独立没有给这个国家带来更多的东西,它只是恢复了教士和贵族的统治。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政治不是因此变得比较开明,而是更为黑暗。这个国家拥有巨大财富的商人几乎都是新教徒,他们在国家中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几个曾资助若奥四世登基的商人被宗教裁判所投进了监狱。这时期欧洲科学技术和近代思想正在发展,葡萄牙的政治黑暗说明它与欧洲核心地区的差距日益扩大。
17世纪末,巴西发现了黄金,为衰落中的葡萄牙打上了一针强心剂。1699年,第一批重达500公斤的黄金运达里斯本,此后逐年增加。1720年运抵里斯本的黄金达25000公斤。从1730年起巴西又发现了钻石,到该世纪末已生产了200万克拉。这些钻石使欧洲的钻石价格下降了约75%。但所有这些收入都未使葡萄牙经济有任何起色,几乎所有的钱都被国王和贵族挥霍一空,葡萄牙人依然只知道消费,不懂得制造。黄金和钻石只不过在贵族子弟和整个民族中进一步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惯。政治黑暗,教士弄权,进步人士纷纷逃往国外。当时一位葡萄牙人这样描写自己的国家:在葡萄牙没有科学,没有政治,没有经济,没有教育;文学已被弃置,教堂只知道做礼拜,谁也不知道圣经的历史和其他圣书;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毫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的起源,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在海外的业绩,不知道应该信守什么为人准则;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和平、战争、中立,对奥地利王室或法国王室都不闻不问;他们不知道如何做生意,不懂得盈亏之道。
对葡萄牙来说,1755年11月1日的里斯本大地震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灾难。在这场地震中,10000多幢楼房成为废墟。这一天正好是圣日,教堂里挤满了人,死亡的人数因而特别多。但死亡者中一般都是平民,因贵族去做弥撒的时间都比较晚。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葡萄牙处于进退维谷之中。法国要求葡萄牙割断与英国的传统的经济联系,而葡萄牙则希望保持中立,与双方都维持一定的来往,因为这样符合它的利益。1806年,拿破仑打败普鲁士后下令实行“大陆封锁”,欧洲大陆的所有港口都不准向英国船只开放,他希望以此来削弱英国的经济实力,迫使英国屈服。在最后一刻葡萄牙决定倒向法国,但拿破仑并不打算让葡萄牙独立。1807年末,法军进入葡萄牙。刊登废黜葡萄牙国王的报纸先于法军到达里斯本,英国大使把报纸拿给葡萄牙的摄政王看,他才知道自己被废黜了。摄政王、女王、王室家属和葡萄牙政府的官员共上万人匆匆忙忙迁往巴西。摄政王动身前告诫国民,抵抗是没有用处的,所以法国大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这个国家。
拿破仑大军入侵的冲击和王国政府迁往巴西,为葡萄牙国内反封建思潮的传播提供了条件。1820年葡萄牙发生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革命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份宪法。这些革命者和起草宪法的人被称为立宪主义者。不久专制主义者进行了反扑。到1910年,葡萄牙发生了另一场革命,推翻君主国,成立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政权同样是不稳定的,1926年发生军事政变,从此葡萄牙处于独裁政权的统治之下。不过,这个政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它奉行中立政策,努力避免像西班牙那样大半倒向轴心国一边。美国参战后,它看到同盟国有望取得胜利,遂向同盟国提供了亚速尔群岛上的基地。大战期间,葡萄牙向交战双方提供原料,特别是钨,并由此大获其利,这个国家从18世纪末以来第一次有了贸易顺差。
战后,葡萄牙的政治制度没有太大变化,但独裁政府领导了葡萄牙的全面现代化事业。1950-1975年间这个国家推行全面发展经济的政策,国家面貌有了比较彻底的变化。1900年,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占全国劳动力的61.4%,到了1970年,这一数字降到了31%,从事工业的劳动力上升到34%,从事服务业的占35%。与西欧各国相比,葡萄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处在最后面,但就它自己来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葡萄牙的农村一直很落后,但由于许多人流往法国等工资较高的国家,农村的劳动力价格因而上涨,国内农民的收入因而有所提高,减少了城乡差别。
1974年葡萄牙又发生了新的军事政变,开创了葡萄牙历史上的第三共和国。这个政权开始时比较左倾。它把主要工业收归国有,实行了相当广泛的土地改革。
1982年葡萄牙恢复了文官统治。到80年代末,政府把在部分军人上台后收归国有的企业还给私人,并向原来的土地所有者进行赔偿。葡萄牙就这样渐渐走向了现代社会。
2.帝国的解体
17世纪中,葡萄牙陆续失去了一些据点和地盘,是这个帝国解体的开始。1822年,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高潮中,巴西宣布独立,葡萄牙帝国的解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些葡萄牙人想通过扩大在非洲的领地来弥补失去巴西的损失。但葡萄牙虽然很早就占领了非洲沿岸的一些据点,却从未能真正向非洲内部扩张,热带黄热病和疟疾不让他们深入非洲内陆,守卫非洲沿海据点的成本也是非常之高。罗安达是葡萄牙人1575年建立起来的城市,在这里白人的平均寿命不到10岁,也就是说,婴儿的死亡率非常高。直到19世纪中,在这里出生的白人婴儿几乎一个都没有能生存下来。但尽管如此,19世纪正是非洲命运发生大转折的时期,欧洲殖民主义者希望通过废除非洲的奴隶制而把它改造成欧洲工业品的原料产地和市场。
19世纪后半期,葡萄牙加强了在非洲的活动。它企图全面占领安哥拉到莫桑比克之间的领土。英国人提出了抗议,说这侵犯了英国人的利益,因为这个占领计划把罗德西亚和赞比亚包括在内,而这是英国人具有特殊利益的地区。英国人想建立从开罗到开普的纵断非洲南北的帝国,不允许小小的葡萄牙把它这个庞大的帝国切成两块。1890年1月11日,英国政府照会里斯本政府,葡萄牙军必须在当天下午之前撤出希雷河谷。英军的一艘巡洋舰在等待着里斯本政府的答复。葡萄牙政府屈服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非殖民化的浪潮。葡萄牙政府开始时想加以抵制,它提出:葡萄牙是一个多大陆和多种族的国家,这是数百年的历史发展造成的;它的欧洲大陆以外的土地不是殖民地,而是它的领土的组成部分,不容分割。这种立场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承认,葡萄牙越来越多地受到了谴责和警告。1961年,在经过多年外交和其他手段的施压后,印度政府武装收复果阿、第乌和达茂三座城市。同在这一年,安哥拉爆发了反抗战争。1975年葡萄牙承认这个国家获得独立。
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至此,葡萄牙的海外领土主要只限于大西洋上的三个群岛。
(二)西班牙走向现代社会的历程
1598年,菲利普二世去世后,西班牙先后继位的三个国王(菲利普三世、菲利普四世和查理二世,1598-1700)都是无能之辈,在17世纪里,西班牙迅速衰落。
1700年查理二世去世时,西班牙出现了王位继承危机。他没有继承人,但他的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法国国王和德国皇帝,这两个国家都想继承西班牙的王位。由于查理二世的遗嘱中指定让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继承西班牙王位,这引起了英国、神圣罗马帝国、荷兰的不安,战争随即爆发。战争以法国失败而告终。1713年,战争双方签订和约,路易十四的孙子虽然继承了西班牙的王位,但西班牙却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伊比利亚以外的欧洲大陆领土几乎丧失殆尽。原来由西班牙统治的意大利的大部分领土(撒丁岛、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托斯卡纳的一部分)、比利时和莱茵河地区部分领土转归哈布斯堡王朝,英国得到了西班牙的直布罗陀等要塞。
1.帝国开始崩溃
19世纪初,西班牙帝国出现了总崩溃的局面。在拿破仑战争中,西班牙是法国和英国争夺的一个焦点。老国王查理四世深信拿破仑的力量。王位继承人(未来的斐迪南七世)却主张与英国人合作,他试图用武力夺取王位,但事泄被俘。民众支持王子,贵族和军队举行了起义。老国王为了儿子的利益决定退位,但这并没有解决问题。1807年,拿破仑的妹夫缪拉率领法军进入马德里。
国王斐迪南七世很快做了拿破仑的俘虏。次年,拿破仑让自己的哥哥约瑟夫当了西班牙的国王。但西班牙人民以起义作为回答。5月2日,马德里的群众聚集在太阳门,他们用梭镖、匕首和铁棒猛烈攻打缪拉的龙骑兵。他们钻到龙骑兵的马肚子下,用匕首捅马肚子,身穿肥大的红色短裤、头裹白色头巾的龙骑兵绝望地举起大弯刀。
飞蝗般的石块从四面八方向法军飞过来。缪拉展开追捕,凡逮到手执武器者,格杀不论。著名画家戈雅(1746-1828)当时年60有余,就住在太阳门9号,他用画笔画下了这一镇压过程。
整个西班牙都爆发了起义,法军四处受敌,应接不暇,十分狼狈。拿破仑亲自率领20万大军前来支援。在此后几年中,虽然法军攻下了起义军的许多城市和要塞,但西班牙人从未屈服过。在这里,所向披靡的拿破仑大军第一次尝到了挫折的滋味。有人这样写道:“全欧洲都不应该忘记,西班牙几乎单独承担了拿破仑皇帝巨大威力的全部力量,达5年之久……法国人在西班牙接连打赢了十场正规战役,攻占了几乎全部坚固的要塞,然而却未能使哪怕是单独一个省长期屈服。”众所周知,最后,拿破仑不仅在西班牙,在整个欧洲都失败了。当欧洲各国反动派打败拿破仑后,他们全面恢复了西班牙君主的反动统治。1820年,西班牙人民再次举行起义,法国经神圣同盟授权出兵西班牙,于1823年扑灭了革命的烈火。
就在西班牙本土一片混乱之际,受法国大革命的鼓舞,西属美洲爆发了民族独立战争。到1826年,西属美洲各地(除古巴外)先后获得独立,西班牙对这些地区几百年的统治从此结束。
2.古巴、菲律宾独立战争
与美西战争19世纪末,西班牙帝国又经历了一次崩溃的过程,此后,它恢复了15世纪末大扩张前的地位。
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硝烟散去后,古巴和菲律宾是西班牙继续统治着的最大的两块殖民地,但19世纪后期,这两个国家也爆发了独立战争。
1868年,古巴奥连特省咖啡种植园主塞斯佩德斯发动起义,他释放自己的黑人奴隶,联合一批爱国者,宣布古巴独立。一些契约华工也参加了起义。起义军(包括一些参加并领导起义的自由派种植园主)退入丛林,在马埃斯特腊山区建立根据地,几个月内,起义队伍扩大到26000多人。次年,自由古巴共和国正式成立,塞斯佩德斯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千方百计镇压起义,塞斯佩德斯于1873年被捕牺牲。不久后独立运动走向低潮。
1895年1月,在古巴革命党的领导下,第二次独立战争再次在奥连特省打响,革命领导人是古巴著名的诗人何塞·马蒂,但他在5月份的一次战役中牺牲。该年9月,革命党代表会议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并成立了古巴共和国政府。西班牙派了20万大军围剿古巴革命军。
古巴革命军越战越勇,到1898年,他们解放了全国2/3的领土。在这期间,西班牙两易内阁,三换主帅,均无济于事。在山穷水尽、国内政局动荡的情况下,这年11月,西班牙国王颁布法令,允许古巴独立。
19世纪后期,西班牙统治下的菲律宾也爆发了独立战争。这场战争是从“宣传运动”开始的。“宣传运动”的领导人是何塞·黎萨尔(1861-1896),他创办了“菲律宾联盟”,提出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要求,如反对暴力和不公正,人人平等。但西班牙政府不能容忍他们提出的这些温和的主张,于1896年12月把他处死。这位菲律宾人中罕见的天才在临刑前大无畏地写下了《我最后的告别》:永别了,敬爱的祖国,阳光爱抚的国土,您是东海的明珠,我们失去的乐园。我忧愤的生命,将为您而愉快地献出,即使它将更加辉煌壮丽和生机盎然,为了您的幸福,我也乐意向您奉献。……在迎接曙光时,我将安息长眠,黎明将冲破黑夜,阳光要普照人间。
假如您需要颜料来把黎明渲染,请让我的热血奔流在美好的时辰,让它把这新生的曙光染得更加金光闪闪。
就在黎萨尔被处死前几个月,菲律宾的武装起义爆发了。起义军的形势一度大好,西班牙政府匆忙调集大军前来镇压。但不久,起义军发生了内讧,力量明显削弱。1897年底,新成立的菲律宾共和国总统阿奎那多接受了西班牙提出的条件,在获得西班牙给予的80万比索后,流亡香港。
就在古巴和菲律宾的独立战争都进入关键阶段时,一场规模不大然而意义深远的帝国主义战争爆发了。
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之间发生了战争,史称“美西战争”,通常认为这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来最早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1898年1月25日,美国军舰缅因号以友好访问的名义驶入古巴哈瓦那港,但此行未经西班牙当局同意。20多天后,该舰突然爆炸沉没,266名官兵遇难。美国国会以此为借口,于4月19日通过决议,授权总统对古巴进行武装干涉。缅因号爆炸的原因从未认真查明,但这里肯定与美国的阴谋有关,因为当时的美国正想利用古巴与菲律宾的独立战争,控制这两个国家。19世纪末正是美国崛起和准备向外扩张的时代,美国的军界和政界在马汉思想的鼓舞下,普遍认为美国要想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就必须控制海洋,而控制海洋就必须控制大洋上的主要据点,古巴和菲律宾就是这样的关键性的据点。奄奄一息的西班牙帝国遂成为美国扩张的第一个牺牲品,缅因号事件正好给了它向西班牙进攻的一个口实。
这年5月1日,美国舰队驶入马尼拉湾,全歼西班牙在菲律宾的舰队。6月中美国军队在古巴登陆,7月初歼灭西班牙在古巴的舰队。美国人打着支持菲律宾和古巴人民解放的幌子,在当地反西班牙殖民的革命武装支持下很快打败了西班牙军队。西班牙自知绝不是美国的敌手,于1898年12月10日与美国签订和约,把古巴、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割让给美国。这些正好是当代美国把环球航线串连起来的基地,是美国全球战略必须控制的关键性的领土。接着美国抛弃解放者的面具,把古巴变为自己的保护国。在菲律宾,则在残酷镇压人民的抵抗力量后,把它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失去古巴和菲律宾,是西班牙帝国在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从此,历时400年的西班牙帝国已不复存在。
3.西班牙内战
20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国内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是西班牙内战。1936年1月,西班牙共产党、共和党、社会党和劳动者总同盟等民主力量组成人民阵线,并在2月的国会选举中获胜,组成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改革。以长枪党为首的西班牙反动势力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于1936年7月18日发动叛乱,叛乱迅速在各大城市蔓延开来,其领袖是F。佛朗哥。
西班牙各阶层人民响应人民阵线号召,拿起武器保卫共和国,两天内就有30万人报名参加民兵组织--人民警卫队。马德里、巴塞罗那、巴伦西亚、卡塔赫纳、马拉加、毕尔巴鄂等大中城市的叛乱很快被平息,共和国政府控制了所有的工业和政治中心、主要港口、交通干线和重要农业区。德国和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者一直觊觎西班牙这个国家,他们想把它变成制约英国和法国的战略基地,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切断大西洋与地中海的联系。为了扭转西班牙的战局,他们从幕后走向前台,公开派兵支持佛朗哥。
该年7月底,德、意开始派遣飞机帮助佛朗哥运送叛军,并把大批坦克、飞机运往西班牙,随后打着“志愿人员”旗号派兵参战,西班牙内战由此演变为国际性的反法西斯战争。战争头两年,德、意向佛朗哥共提供飞机1650架、坦克和装甲车1150辆、火炮2700门、步枪数十万支、炮弹750万发。至1939年,德意两国累计向西班牙战场输送了20余万兵力,其中德军5万、意军15万。
与德意两国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法等欧洲国家对西班牙战争采取“不干涉”政策,他们签署了《不干涉协议》,美国则宣布延长1935年的“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双方输出武器和军用物资。但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得到国际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的支持。各国人民纷纷向共和国军队募集粮食、药品、捐款和武器;有54个国家的4万余名反法西斯战士自愿前往西班牙,其中有100多名中国人,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在战争中,共和军与西班牙人民英勇奋战,曾取得一系列辉煌的胜利。在1936年10月开始的马德里保卫战中,马德里90%的共产党员走上前线,共和国军队在国际纵队的协助下成功地击退了叛军的猖狂进攻。
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面对德意法西斯军队和叛军的全面进攻,年轻的共和国军队和缺乏作战经验的国际纵队处于不利地位。1939年1月26日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陷落。2月8日,共和军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菲格拉斯失陷,25万共和军越过法国边境后被解除武装。
次日,叛军和干涉军进抵法西边境,切断西班牙共和国与其他国家的陆上联系。2月27日,英、法政府宣布承认佛朗哥政权,断绝与西班牙共和国的外交关系。3月3日,共和国海军基地卡塔赫纳爆发叛乱。3月5-6日,中部战线司令S。卡萨多上校在马德里发动军事政变,宣布接管政权,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及民主人士,并向叛军打开马德里的大门。28日,叛军和干涉军进入马德里和巴伦西亚,战争结束。
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民主进步力量同法西斯势力的一次重要较量,其结果是佛朗哥领导的叛军推翻了人民阵线领导的共和国政府。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庇护下在西班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并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使西班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4.二战后的西班牙
佛朗哥的统治一直延续到他去世的1975年,此后西班牙的政治开始了全面民主化的进程。必须承认,这位推翻了人民阵线统治的独裁将军确实也是一位非凡的人物。德国、意大利帮助他夺取了政权,但他并没有公开加入轴心国作战,而以中立国的身份两面观望。在战争期间他做过许多丑事,但无论在战时还是在战后,他都能充分利用美国的战略需要而牢牢地保住自己的统治权,同时他也不忘通过经济建设来获得人民的好感。
20世纪50年代初期起,西班牙开始了开放和现代化的过程,它成了整个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它的人均国民收入从1955年的390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5100美元。它是世界第10个工业强国。
西班牙是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国家,但它的公有制也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公有制企业主要包括那些私有企业不太可能顾及的产业部门,像国防等必须由国家控制的经济部门,及诸如铁路、邮政、电话等属于公共设施的生产部门。
从1973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衰退也沉重打击了西班牙的经济,但这次经济衰退促使它进行改革,使它的经济结构适应新的国际分工,有能力参与西方国家的许多基础工业的竞争。1981年西班牙的水泥出口居世界第一位,超过了日本、韩国和前苏联。它的机床生产居世界第10位,一半产品出口到美国和德国。高度发展的工业使西班牙成为一个技术出口国,它出口专利特许、技术援助、咨询或设计服务。它的第一座核电站建于1968年。
现在,它已参与了设计和建造核电站的竞争。旅游是西班牙很重要的一个行业,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西班牙观看它的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和优美的建筑物。如今每年到西班牙旅游的人数已经超过或接近5000万,比西班牙全国总人口还要多得多。
1992年世界博览会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召开,应西班牙政府邀请,中国贸促会代表国家参加了这届博览会。
同一年第25届奥运会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召开,共有170个国家和地区的936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地中海岸边,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两种大型的国际活动同时在一个国家进行,充分展示了西班牙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