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二、帝国余辉与帝国后遗症

  西班牙帝国和葡萄牙帝国已经彻底崩溃,但这两个帝国并非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至今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这两个帝国曾经取得过的辉煌,及它们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

  (一)帝国余辉

  最让人常常记起这两个帝国曾经辉煌一时的,是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在使用这两个国家的语言,他们带去的宗教和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带有西班牙人血液的后裔。在拉丁美洲,葡萄牙语是巴西的国语,而西班牙语是其他拉美国家的国语。在非洲、亚洲多处星星点点的地方,即那些前葡萄牙的殖民城市,还有那些葡萄牙的前殖民地,葡萄牙语仍很有市场。在安哥拉的1300多万居民中,葡萄牙的后裔约有10万人,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莫桑比克的官方语言也是葡萄牙语。

  走进葡萄牙和西班牙,你或许更能感受到帝国的痕迹无处不在。比如,里斯本的大发现纪念碑就似乎在述说着他们的祖先曾经有过的丰功伟绩。

  地理大发现是最令世人难忘的伟大事件。许多国家都在利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做文章。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国家是这方面的主人公。

  早在1892年,值哥伦布发现美洲400周年之际,西班牙举行了盛大的庆祝纪念活动。这次庆祝活动被看成是第一次非宗教性的世界节日。西班牙极力想通过这次庆祝来加强自己与美洲国家的关系。拉美国家也纷纷举行庆祝活动,他们想通过寻找共同性来抵制美国的侵略和渗透。美国则在1887年就开始筹备庆祝美洲发现400周年的工作,他们把哥伦布看成自由的先驱。意大利也狂热地展开了庆祝活动,因为歌颂哥伦布符合这个民族的利益。连罗马教皇立奥十三也反复强调发现新大陆对天主教传播的重要。中国也有人写文章纪念哥伦布,王韬在1892年7月的《万国公报》上发表《哥伦布传赞》,高度赞扬哥伦布。

  他说道:“从来非常之人,始可建非常之功;负不世出之才,始能为不世出之事。变古而为今,易旧而为新,获从古未获之地,开历来未有之局,名著地球,功在环宇,惟哥伦布可以当之而无愧矣。”王韬歌颂哥伦布,是想唤醒国人起来救国。

  当哥伦布西航500周年到来时,世界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当然,关于哥伦布的争论也异常激烈。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早就开始了。鉴于20世纪末与19世纪末的国际形势已大不相同,1984年,墨西哥的一些学者建议把“美洲的发现”改为“两个世界的相遇”,即欧洲与美洲的相遇。提出这种意见的考虑是:应该抛弃种族优越感,从民族平等观点出发,让“发现”的民族和“被发现”的民族平等、平和地展开对话。这一提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得到了通过,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左派认为,从美洲人来看,1492年的事件是“入侵”,是历史上最邪恶和最不道德的行为。即使把“发现”改为“相遇”,也不过是换个说法来为这场入侵的灾难辩护。他们要求联合国宣布1992年为国际年,承认土著居民的反抗和斗争,承认所有为解放而付出了生命和鲜血只是一个名称问题,名称变化而其实质未变的事情很普遍,所以关键是我们怎么看这个名称所包含的真实意义。

  实际上,大家都倾向于一种向前看的态度。殖民主义给美洲人带来的灾难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但500年间美洲和世界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分清历史是非,面向未来,我们应该采取这种积极的态度。

  西班牙政府不想在这种争论中表态,他们认为没有这个必要,相反他们倒是很喜欢由争论引起的轰动效应。

  就在纪念高潮即将到来时,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倡议召开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得到拉丁美洲西、葡语国家和葡萄牙的热烈响应和支持。首届首脑会议于1991年在墨西哥举行。此后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一直到现在。参加该会议的有拉丁美洲18个讲西班牙语的国家(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古巴、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讲葡萄牙语的巴西和西班牙、葡萄牙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2003年11月,第13届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玻利维亚圣克鲁斯市召开,来自拉美和西班牙、葡萄牙的21国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出席了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作为特邀嘉宾与会。会议发表了《圣克鲁斯宣言》,就当前一系列国际问题和拉丁美洲国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会议还决定建立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总秘书处。

  每当这一会议召开,总会使人想起西班牙和葡萄牙历史上与美洲的特殊关系。

  (二)帝国后遗症

  任何帝国都有自己的后遗症,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也不例外。我们所说的帝国后遗症,指的是这两个帝国历史上的殖民活动和殖民统治在当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留下的一系列问题。如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单一作物制就是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经济上的依附性,崇洋媚外心理等是殖民统治留给殖民地人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正常的生产和消费有很大影响。

  后遗症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仅以东帝汶为例,来说明殖民统治给殖民地留下的创伤和折磨。

  东帝汶是一个海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南部,总面积14874平方公里,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人口78万(2002年)。首都为帝力,人口近13万。这里气候炎热,终年高温,是个深水良港。

  1520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来到帝汶岛,逐渐在这里建立起了殖民统治。1618年荷兰人在西帝汶建立基地,并把葡萄牙人的势力排挤到岛的东部地区。在18世纪初的反拿破仑战争,1816年,荷兰恢复对帝汶岛的殖民统治。1859年葡萄牙与荷兰签订条约,重新瓜分帝汶岛,帝汶岛东部归葡萄牙,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即现在的印度尼西亚)。1942年日本占领东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葡萄牙恢复了对东帝汶的殖民统治,1951年把它改为葡萄牙的一个海外省。1960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东帝汶岛及其属地为葡萄牙管理的领土。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影响下,东帝汶人民也掀起了要求民族独立的斗争。1975年葡萄牙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这时,这个不太大的岛屿上的居民形成了三种政治力量: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主张独立,民主联盟主张同葡萄牙维持关系,帝汶人民民主协会主张同印尼合并。三方之间因政见不合而引发了内战。独立革命阵线于1975年11月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同年12月,印尼出兵东帝汶,并于次年宣布东帝汶为印尼第27个省。联合国大会及时通过决议,要求印尼撤军,呼吁各国尊重东帝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自决权。此后联合国大会多次审议东帝汶问题。从1983年至199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斡旋下,印尼与葡萄牙政府就东帝汶问题进行了十几轮谈判。

  1999年印尼政府同意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选择自治或脱离印尼。接着印尼、葡萄牙和联合国三方就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签署了协议。该年8月30日,东帝汶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全民公决,其中78.5%赞同独立,印尼总统哈比比当日表示接受投票结果。但投票后东帝汶亲印尼派与独立派发生流血冲突,联合国特派团被迫撤出,约有20多万难民逃往西帝汶。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决议授权成立多国部队,澳大利亚为首的约8000人组成的多国部队于9月20日正式进驻东帝汶,与印尼驻军进行权力移交。10月,印尼人民协商会议正式批准东帝汶脱离印尼。此后东帝汶分别举行制宪议会(议会)和总统选举,独立运动领袖夏纳纳·古斯芒当选为总统。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终于正式成立。

  东帝汶仅是我们所说的帝国后遗症中的一个例子。

  在任何有殖民地经历的地方,长期的殖民统治在许多方面都给当地人民留下了难以抹平的伤疤。

  结束语

  上面,我们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帝国兴衰的过程和原因,这里再简单做个总结。

  伊比利亚半岛上两个帝国的兴起,大体上可归结为这几个原因:

  1)有利的地理位置。伊比利亚半岛不仅面对地中海,而且面对大西洋,与非洲只隔着一条不太宽的直布罗陀海峡。这意味着,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这两个国家的居民更容易进入非洲,也更容易在大西洋上大显身手。发现美洲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充分熟悉在大西洋上航行的条件,一般说来,面对大西洋的民族首先做到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2)较早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是任何国家建立帝国的一个先决条件。在西欧各个国家中,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反侵略战争的推动下,最早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它们也成了西欧最早向外扩张的国家。

  3)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里又可细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航海技术的发展。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前的几百年中,西欧人的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这其中,从中国传入的指南针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5世纪中后期他们的航海技术又出现了飞跃。这方面,葡萄牙人的功劳特别大,在亨利王子时期,葡萄牙人造出了能胜任在大西洋上航行的轻快帆船,不久后哥伦布就驾驶着这种帆船发现了美洲。

  第二是武器的进步。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已知最早的火器也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火器的进一步发展是由西欧人来完成的。15世纪中,西欧人造出了更轻便、更有效的大炮,他们把这种大炮装配到战船上,大大增强了舰队的战斗力。从葡萄牙人征服印度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没有这些大炮,他们是无法在印度立足的。

  第三是科学观念的传播。对地理大发现来说,关键性的是以下观念深入人心:地球是圆的,地球上的海洋连成一体。这些观念是欧洲古代留传下来的宝贵思想财富,但在中世纪后期,这些观念开始从知识分子的书本向社会上传播,到哥伦布的时代,相当多的人已接受了这些观念。没有这些观念,没有这些观念的传播,就不可能有地理大发现。道理很简单:如果地球不是圆形的,如果地球上的海洋不连成一片,怎么可能想象往西航行到达东方呢,怎么会有人敢冒这个险呢!

  4)西欧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大地是圆形的,地球上的海洋连成一片等等观念,就是西欧文化传统的产物,中国的文化传统很难产生这样的观念。社会结构,从广义上说,也是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