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贬抑祖系,确立宗嗣

  皇权,代表着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力。历朝历代,围绕着皇权之争,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上演了一出出你死我活历史惨剧。

  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用了很大一部分精力来确保皇位,防范变乱。一方面,防范武将专权;另一方面,则是防他的自家人。

  在高梁河之战中,太祖之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从征幽州。当宋军溃败之际,赵光义与主力部队失散,军将们怀疑皇帝遇难,就商量着立德昭为皇帝,后来知道赵光义还活着,这事就作罢了。事情虽未成,却触犯了赵光义的忌讳。以往作战,回师后都要按功劳大小颁发奖赏,这次赵光义还京多日,也不见行太原战斗之赏。军中议论纷纷,诸将不免多怀怨望。德昭心直口快,恐怕军心浮动,就入见赵光义,请给军将叙功行赏。太宗大怒,吼道:“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赏赐也不晚!”德昭非常惶恐,低头垂泪,默然出宫。回到家中,德昭便自杀身亡。太宗似有悔意,抚尸痛哭,追封德昭为魏王。

  德昭自杀两年后,其弟弟——年仅23岁的赵德芳也不明不白地死了。

  太宗初即位时,赵廷美的儿子也和他两个哥哥的儿子一样称皇子,女儿称公主。太平兴国四年(979)赵光义晋封赵廷美为齐王,后封秦王。赵廷美也和赵光义当年一样当了开封府尹、并兼中书令,位在宰相上。

  太祖的儿子德昭和德芳一死,秦王赵廷美的准皇储地位就成为太宗的最大心病。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太宗早年的幕僚柴禹锡告发赵廷美“将有阴谋”。“将有”云云,即“莫须有”,也表明太宗将对赵廷美下手。但时距德芳之死仅隔半年,倘再兴大狱,太宗唯恐压不住阵脚,于是,他断然召见了赵普,借助于这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开国元勋。

  赵普在太祖晚年被罢相出朝,以同平章事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只有使相的名义。太宗即位,对赵普宿恨未消,派与赵普有隙的高保寅出任其所属支郡怀州的知州。高保寅一上任就说赵普抑制他,要求罢节镇领其支郡。赵普见自己提出的“削夺其权”的方针被用来对付自己,便在太平兴国二年请求入京参加太祖入陵葬仪,太宗顺势罢其使相之职。其后,赵普虽以太子少保的荣衔留在京师奉朝请,但形同现代的高级寓公,备受太宗的冷落和宰相卢多逊的逼压,尝够了失去权势以后的世态炎凉,他深知再如此下去,恐怕连身家性命都岌岌可危。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普受到了太宗的召见。赵普当即表示“愿备枢轴,以察奸变”。赵普以他从政多年的经验,以及他对赵氏家族的了解,深知要使他的命运出现转机,在政治上将他的老对头卢多逊整倒,主要要为新皇帝赵光义献上一份厚礼,并且这份厚礼物要足以使赵光义动心。

  赵普于是重提“金匮之盟”,一下子就得到赵光义的欢心。赵光义还就今后皇位继承试探赵普,赵普就回答了一句:“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太宗连连颔首。于是,赵普重登相位,且位兼侍中,这是宋初德高望重的宰相的加衔。至此,太宗与赵普这对昔日的冤家捐弃前嫌,为了各自不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赵普以金匮之盟重新换取了相位,其任相次日,秦王赵廷美就感到有压力,要求列班在赵普之下,虽然以其准皇储的地位是可以位居首相之上的。次年三月,太宗为晋王时的旧僚柴禹锡、杨守一等进宫,向太宗密奏,说廷美骄恣不法、谋以自立。赵廷美显然是太宗皇帝的心头大忌,同为皇弟,难保不会成为又一个“宋太宗”。这话正触动太宗的疑忌,于是召赵普密商。赵普与廷美本无宿怨,一来为报复卢多逊,二来为得太宗欢心,便称察卢多逊私下与秦王赵廷美相勾结。

  太宗假意不忍心张扬其事,就罢去廷美开封尹,将他调到洛阳任西京留守。与此同时,与廷美往来密切的一批文武臣僚都因“交通秦王”而遭贬官流放。

  卢多逊被削夺一切官爵,连同家属流贬崖州,赵普终于出了口恶气。有关牵涉本案的属吏和证人都被斩首在都门之外,来个死无对证。赵廷美则被勒令归私第,他的儿女也不再称为皇子皇女,他在朝中的势力也被彻底扫尽。

  五月,继赵廷美出知开封府的李符迎合赵普的意思,上奏说赵廷美衔恨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太宗正中下怀,把赵廷美降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这是流放后周退位小皇帝的地方。赵廷美气郁成疾,日渐消瘦,不到一年就病逝于房州,年仅38岁。

  太宗的长子元佐,为元德皇后所出,自幼聪慧,长得也像太宗,太宗一直很喜欢他。其叔父赵廷美触犯了太宗,元佐力为营救,再三请免其罪,屡受太宗的呵斥。后来听说赵廷美的死讯,元佐悲愤不已,酿成狂疾。雍熙二年(985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太宗兴致很好,召请诸王宴射苑中。由于元佐病还没痊愈,就没让他参加。元佐知道这事后,大为恼怒,索性在院内放起火来,殿阁亭台,漫延烧去,一时间烟雾滚滚,火光冲天。太宗听说楚王宫中失火,猜想可能是元佐所纵,命押赴中书,派御史按问,元佐俱实以对。太宗怒不可遏,下令削去元佐的封号,废为庶人,并安置他前往均州。宰相宋琪率百官伏阙拜表,请太宗宽恕元佐病狂,仍留京师。太宗余怒未消,没有应许。宋琪等大臣再三奏请,大宗才下诏允许元佐继续留在京师。

  至道元年(992年),立元侃为太子,改名恒。诏命颁下,太子行告庙礼,还宫路上,京师士民争相观看,齐声欢呼“少年天子”。太宗得知后很不高兴,召寇准入见,对他说:“人心都归太子,欲置我何地也?”寇准拜贺道:“这正是社稷之福啊!”太宗这才转忧为喜。入宫,后嫔六宫都来庆贺,太宗颇觉兴奋,破例召寇准一起饮酒,直喝得大醉方罢。

  至此,自太宗继位以来的皇位继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元侃即后来的真宗。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终年59岁。

  赵光义的即位,是赵氏家族的一个转折点,也使整个朝代的局势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赵光义时代,广揽人才,科举制度得到了充分发展,是宋朝重文倾向的重要表现,此后赵宋历代君主都继承了赵光义“昌文偃武”的思想。赵光义两次攻辽失败,遂对辽采取守势,宋王朝的对外的软弱在此朝中已初露端倪。赵光义的去世,标志着宋朝开创局面的结束,守成时代的到来。赵恒,(968—1022),公元998—1022年在位,原名德昌,后改名元侃;淳化五年(995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真宗即位之初,勤于政事。在其统治时期,既有名将李沆与寇准相佐,也有“鹤相”丁谓与“五鬼”乱政,但宋朝的政治制度却日趋完备,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然而,与久经沙场的太祖、太宗不同,从小生活在深宫中的赵恒性格较为懦弱,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守成是最好的选择。公元1004年,宋辽签订令宋朝备感屈辱的澶渊之盟后,真宗无心朝政,而是致力于封祀之事,粉饰太平,广建宫观,劳民伤财,使得赵宋王朝的“内忧外患”日趋严重。

  §§第三章 好大喜功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