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玄宗李隆基诛灭太平公主的斗争中,高力士参预了谋划和具体行动,成为玄宗“休戚共同”的政治伙伴,并因功得到升迁。7月3日事变后,玄宗大赏功臣,以高力士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
虽然高力士一跃而成宦官首领,但这时他受到玄宗信任和器重的程度,尚不能和王毛仲相匹敌,因为王毛仲是玄宗控制禁军的亲信人物。在平定韦后和铲除太平公主的两场事变中,玄宗都是依靠宫卫禁军取得成功的。这说明他对禁军的重要地位早就十分清楚。
王毛仲系出身微贱的高丽人,是李隆基当临淄王时的家奴。他生性明悟,做事干练,深受主子信任。另外,还有一个背主逃亡的贱人李守德,身手矫健长于骑射,李隆基花费5万钱为他赎身,收为心腹干将。
削除太平公主时,王毛仲表现奋勇立下大功,玄宗对他越发宠爱信任。如果几天不见王毛仲,玄宗就感到若有所失。君臣相见,常常饮宴通宵,欢洽异常。王毛仲因功授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封霍国公,实授封户500户。他得到赏赐的庄宅、奴婢、驼马、钱帛不可胜记,两个夫人同时被封为“国夫人”(一品命妇),幼小的儿子也被封为五品官。开元十三年(725),王毛仲又被加开府仪同三司,获得了最高的勋位。
王毛仲为人威严,忠心维护皇权,朝中权贵和禁军将领对他也畏惧三分。另外,王毛仲还与龙武将军葛福顺结为儿女亲家。禁军将领唯王毛仲之令是从。作为实权人物,王毛仲的地位确实是炙手可热。
但是,得到如此恩宠和高位后,王毛仲却是小人得志,日益骄纵起来,常干一些越轨不法之事。由他控制的禁军将领竟然无故白昼杀人,事后还想用钱买通法官,让凶手逍遥法外。起初,玄宗予以宽容而不责备,这也助长了王毛仲的张狂气焰。
禁军在中宗时多以官奴充当,被人轻蔑地称为“北门奴”。北门奴大受宠幸,胡作非为,时间一长,引起了宦官们的嫉妒和愤恨。玄宗时常派宦官去慰问王毛仲等人。而王毛仲恃宠倨傲,对高力士这样的亲信宦官也不放在眼中,对一般的小宦官,稍不如意,便是臭骂殴打,恣意凌辱,就象对待自己家中的奴仆。这样必然激起宦官集团的不满和仇视。高力士、杨思勖等大宦官,对王毛仲一伙尤其恨之入骨,暗中伺察着报复的借口和机会。
开元十八年(730),王毛仲伸手要兵部尚书的职位,玄宗没有答应,他便形于词色,口出怨言。这一次,玄宗不再是漫不经心,而是龙颜不悦了。玄宗之所以将王毛仲当作心腹委以重任,是因其出身低贱,没有什么社会势力,易于控制和指挥。如果让王毛仲职掌兵部,握有实权,将会产生什么恶果?玄宗心中的警觉和忧患意识,自然使他对王毛仲的信任发生转变。
这些事态变化,被高力士看在眼中,预感到出恶气报夙仇的时机将要来临。不久,王毛仲的妻子生了儿子。三日后,玄宗命高力士前去祝贺,按照惯例赏赐酒馔、金帛,并授这个新生儿五品官。高力士回宫后,玄宗问:“王毛仲高兴满意吗?”
高力士回答说:“臣下去了之后,王毛仲抱着他的儿子说:‘我这个儿子难道不能做三品官吗?’”玄宗一听,顿时满面怒气。高力士又进言道:“这些北门奴官位太高,而且他们上下勾结,抱成团伙。陛下如果不预先处置,我担心早晚会弄出大祸事来。”
虽然高力士的话带有几分推论,但却打中了玄宗的心病。而宠极生骄的王毛仲并不知祸将临头,竟私自向太原军器监调取兵器铠甲。这事被担任少尹的严挺之立即上报给玄宗。问题的严重性,促使玄宗终于采取了果断措施。
开元十九年(731)正月,诏书急下,贬王毛仲为州(今广西南部,靠近越南)别驾;其他禁军将领葛福顺、李守德、王景、卢子龙等人也都解职贬往边远之地。被牵连的还有王毛仲的四个儿子和党羽数十人。当王毛仲行至永州(今湖南零陵)时,又有一道赐死的诏书追加而至。
玄宗以谋反的罪名将王毛仲一伙贬逐后,对宫廷禁军进行了整顿。曾参预平定韦后的陈玄礼,淳朴忠诚,升为龙武大将军,担负宿卫宫禁的重任。另外,皇宫仗内卫队飞龙禁军,由高力士掌握。这样一来,宦官的地位得到提高,而且越来越盛,成为玄宗重用的内廷力量。这从高力士在天宝年间的职衔勋位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上,可以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