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肯出生在美国的旧金山。她的父亲是一位诗人,母亲是一位家庭音乐教师。邓肯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邓肯一直跟随母亲生活。邓肯的几个兄弟姊妹受到母亲的熏陶,个个都喜欢音乐,母亲弹琴时,他们总是静静地坐在旁边听。邓肯跟她的哥哥姐姐们有所不同,她显得更活泼一些,经常蹦蹦跳跳,手舞足蹈。全家人都拿她当开心果,给她穿上色彩鲜艳的衣服,把她放在桌子上,然后演奏曲子,于是她就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舞来。
邓肯六岁那年,有一天,母亲出门回来,看见她正领着六七个邻居家的小女孩,坐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挥舞着手臂。母亲问她这是在干什么,邓肯告诉母亲说,这是她办的舞蹈学校。母亲觉得很有趣,便坐在钢琴前面为她们伴奏。
这个“学校”还真的办起来了,而且大受欢迎,住在附近的人家纷纷把孩子送到邓肯家中,让他们跟邓肯学习跳舞,还交一点儿钱当学费。就这样,邓肯成了世界上年龄最小的“舞蹈教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邓肯对舞蹈的兴趣与日俱增,只是由于家境贫寒,她没有机会得到正规的艺术训练。她便和姐姐一起,自己琢磨着编创出各种优美的舞姿,用舞蹈来表现音乐的旋律,诗歌的意蕴和自然风韵。有一次,邓肯在伦敦的公共花园里演出,正好被一位贵夫人看见了,她那优美的舞姿使这位贵夫人大为着迷,就把她介绍给上流社会做私人表演。渐渐地,邓肯的名声传播开来了。
18岁那年,邓肯加入了着名的戴利舞蹈剧团。但没过多久,她就愤然离去了。在她看来,戴利舞蹈剧团所排演的那些舞蹈,不过是些僵硬而陈腐的体操动作,只能浪费她的天才,扰乱了她的理想。她要追求一种全新的舞蹈,尽管当时她还说不清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然而她向往的是原始的纯朴和自然的纯真,她要冲破芭蕾舞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她把古希腊文物、雕塑当做寻求新舞蹈姿态的源泉,从花朵开放、海水波动、鸟儿飞翔的动态中,寻找舞蹈动作的启示。
离开了舞蹈剧团后,邓肯进入卡内基会堂工作室。这个时候,美国钢琴家埃斯尔伯特·奈温的音乐深深地吸引了邓肯,她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奈温的音乐《那吉苏斯》、《奥菲莉亚》、《水仙女》等编排了舞蹈。
奈温听说了这件事却大为恼火,他气急败坏地找到邓肯,大声嚷道:“听说你要用我的乐曲跳舞,我不同意!我的音乐可不是舞蹈音乐,谁也不许用它来跳舞!”
邓肯拉着他的手,把他领到一把椅子前坐下,和颜悦色地对他说:“我这就把我编的舞跳给您看,您要是不喜欢,我发誓以后决不再用您的音乐跳舞。”
《那吉苏斯》的音乐响起来了,随着美妙的曲调,奈温仿佛看到自己想象中的那吉苏斯复活了,他站在小溪旁边看着看着,爱上了自己的影子,最后精力衰竭而死,变成了一朵水仙花。
还没等最后一个音符的声响消逝,奈温就从椅子上跳起来,冲过来一把抱住邓肯,两眼噙满泪水,凝视着她,说:“你真是个天使!你真是个歌舞女神。我创作这个乐曲的时候,心中所看到的恰恰就是你表现的形象。”
奈温随即提议,在卡内基音乐厅里举行演出,由邓肯跳舞,他亲自为邓肯伴奏。奈温说干就干,从预订会场到设计演出海报,他全都精心安排,每天晚上还来跟邓肯一起排演。
第一次演出非常成功。邓肯以她新颖的舞蹈震动了纽约舞蹈界。她的舞姿流畅协调,洋溢着自由、激情和活力,冲破了古典芭蕾矫揉造作和因袭程式的表演风格,给当时的舞坛带来了新意。
一年后,邓肯带着她的舞蹈作品前往欧洲演出,立刻在伦敦和巴黎引起轰动。她放弃了传统的舞衣,改穿宽松裙袍,赤着双足,观众看不见女性身体的曲线,却能看到一个充满自由精神的舞动着的身体,而此举恰恰重新界定了女性美。不久,她在维也纳和慕尼黑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很多疯狂的观众成了她忠心耿耿的“粉丝”。
邓肯出名后,有些演出商便打起了她的主意。有一天,一位衣饰华丽的绅士前来拜访邓肯,对她说:“我从柏林一家最大的游艺场来,听说你正在搞一种赤脚表演,想与你签订一个合同。”
邓肯漠然地答道:“谢谢您,不过,我绝对不会同意把我的艺术送进马戏和杂耍的游艺场。”那位伸士惊异地说:“可您并不了解,好些最伟大的艺术家都在我们游艺场里表演过。再说,这样是能够挣大钱的。”“不,决不!”邓肯发起了脾气,“任何条件都不行!”
那位绅士对邓肯房中简陋的陈设瞧了一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第二天,第三天,他接连来过两次,将每晚的报酬提高到1000马克。
邓肯厉声说道:“别说一千,就是一万、十万我也不干。我到这里跳舞,是通过人体动作和表情,让观众认识到人体和心灵的美与圣洁,根本不是给那些脑满肠肥的家伙茶余饭后作为消遣的。请你赶快出去!”
作为一位舞蹈家,邓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她晚年的生活非常不幸。为了创办舞蹈学校她负债累累,冬天里连房间的火炉都烧不起。1921年,她接受苏维埃政府的邀请,到苏联访问,这期间同苏联诗人叶赛宁结了婚。后来叶赛宁自杀了,邓肯又旅居巴黎。出版商对邓肯的这段经历很感兴趣,就约她写一部传记。邓肯急切地需要这笔稿费,就与出版商签了合同。她没有钱买打字机,只好租了一台,却无力先付租金。
可惜的是,她还没来得及写完这部传记,便死于非命。
邓肯晚年最大的不幸,就是她最爱的两个孩子乘坐的汽车掉进塞纳河,一起被淹死了,当时一个三岁,另一个六岁。邓肯悲痛欲绝,她说:“没有任何姿态或表情可以表达我的悲伤。这如同古希腊女王娜尔彼由于悲痛变成石像,我只能坐下来盼望我能在死亡里消失。”
1927年9月14日这一天,风和日丽,50岁的邓肯在和朋友们聚会结束以后,让一个年轻的修车工带她试开一辆低车身的敞篷跑车。那天,她围着一条三米长的红色围巾。汽车开动后,速度越来越快,风刮起她的围巾,向后边飘去。事情就这样不巧,突然来了一阵强风,围巾被缠绕进了跑车的后轮里边。结果悲剧发生了,被誉为“一代舞后”和“现代舞之母”的邓肯登时香销玉殒,令世界上无数热爱她的人扼腕叹息,流下了痛心的眼泪。这个噩耗传到美国,首都华盛顿为此下半旗表示哀悼。
§§第十五章 日本艺术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