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武集团被铲除后,李氏家族牢牢地坐稳了大唐江山。然而,家族之争虽然告一段落,母权社会与父权社会之争却并没有停止。母权社会的代言人太平公主与父权社会的代表太子李隆基之间的争斗,还在继续……
睿宗李旦与其兄李显一样,也有两次登基的历史。睿宗李旦的第一次登基是由于母亲武则天废了中宗李显,第二次便是李唐宗室势力诛灭了韦武集团的势力。随着母亲武则天一步步走上政治峰巅,睿宗识时务地将李家皇位让给了母亲,从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当哥哥李显被母亲武则天召回时,睿宗又称病来让位给中宗,他不愿卷入皇位继承的斗争中,避免了兄弟二人之间的不和谐。然而,睿宗在位期间,却陷入其妹太平公主与立为太子的儿子李隆基的争斗漩涡中,他常感到疲惫。
睿宗再次登基以后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颇费了些脑筋。他的三子李隆基因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以及拥立有大功;而李成器(李宪)是嫡长子,睿宗第一次称帝时曾经被立为太子。在嫡长子与功勋卓著的三子之间取舍,着实让睿宗犯难。出人意料的是,李成器意外地主动退避,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最终,睿宗选立李隆基为皇太子。在这之后,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之间因为权力之争发生了诸多矛盾,明里暗里地展开了较量。
太平公主个性、气质酷似其母武则天。睿宗对这个胞妹特加尊重,经常和她商议军国大政。太平公主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女人,到睿宗后期朝韦后被诛,有很多人都指望着太平公主能够努力恢复贞观之风。李隆基与姑母太平公主的关系本来是融洽的,并没有什么利害冲突。在六月政变(诛韦武)过程中,姑侄二人彼此支持,互相配合。睿宗立李隆基为太子,得到了包括太平公主在内的一致赞同,分歧和不睦的情况出现在李隆基当上太子之后。太平公主本以为自己支持过李隆基,而他也仅有二十六岁,没有多少从政经验,会依照她的意图办事的。然而,仅过了几个月,她就觉得不对了。太子李隆基非常精明,自有一套政治主张,从不因姑母之势而屈居。拥护过太子的一批大臣如姚元之、宋璟等,纷纷以革除“弊政”的姿态活动于政治舞台,不能不触犯太平公主的私利。太平公主自恃功高,企图独揽大权,同样,因功高而被立为皇太子的李隆基明察果敢,非等闲之辈。于是太平公主就把太子李隆基看成了自己的政敌,很想利用自己的权势换一位容易控制的人。太子与公主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新的斗争拉开了序幕。
太平公主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废黜李隆基这个太子,那就是所谓“太子非长,不当立”。按照传统继承法,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不该立为太子。但当时议立时,太平公主是赞同以功建储的。不到半年,太平公主打出维护嫡长制的旗号,出尔反尔,显然是非法的活动。太平公主并不是嫡长制的真诚维护者,她替李成器争太子地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为李隆基的精明不利于她的专权,太平公主企图立的不是嫡长子,而是“暗弱者”。在她看来,李成器便是“暗弱者”,拥立他可以成就她的长久专权。
睿宗在太平公主和皇太子之间,遇事采取不偏不倚的平衡权术,既不得罪太平公主,又与太子保持政治上的联系。近半年来,目睹妹妹与儿子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睿宗放纵公主“怙权”,但又不同意废黜太子。他要维护李隆基的太子地位,又时时袒护公主的利益。太子、公主双方互为敌手,睿宗在二人的政治较量中保持着他的皇统地位,同时希望他们彼此能够和平共处。睿宗对太平公主的纵容,使太子李隆基在当时的政局中处境不安,以至于有人故意在太子面前说:当今天下,只有太平公主而不知道还有什么太子殿下!
太平公主结党营私,气焰嚣张,她与皇太子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并公开化了。
随着宫廷内争的激化,以“宽厚恭谨,安恬好让”为性格特征的睿宗,终于萌发了不愿意当皇帝的念头。景元二年二月二日,他命太子李隆基监国,包含着要传位的讯号,这是睿宗面对矛盾束手无策的心情。既然无法调解,也就想“传位太子”,以免引起新的争夺。消息一经传出,无论是太子集团抑或公主集团都惊讶不已,谁都料不到即位仅十个月的睿宗就公开声称要“传位”了。太子隆基立刻上疏推辞,就连监国也要让掉。而属于公主集团的殿中侍御史和逢尧,则对睿宗说:“陛下春秋未高,方为四海所依仰,岂得遽尔?”睿宗时年半百,不算寿高,照正常的情况,传位确实早了一些。彼此对立的两个政治集团,出于各自利害关系的考虑,竟在“传位”问题上都持否定的态度,睿宗只好作罢。
延和元年(712年)七月,天空出现彗星。太平公主一党借术士之口向睿宗报告:“根据天象,彗星出现预示除旧布新。帝座及前星有灾,这显示皇太子合做天子,不合更居东宫。”太平公主企图利用这次星象的变异,挑拨睿宗、李隆基父子间的关系,以激怒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他们的本意是借天象唆使睿宗对皇太子的政治前途做出决定,也就是说,根据天象,睿宗要么传位,要么就应当另立太子,不然天灾就会降临。古人把彗星当作灾难的预兆,因此,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双方都非常敏感,甚至连睿宗也神经紧张起来。令太平公主没有想到的是,她弄假反而成真。睿宗似乎不领会“术人”的心计,坚决表示“传德避灾,吾志决矣”。公主及其党羽眼看大事不妙,便纷纷力谏,以为不可传位,所谓“太子合做天子”完全是鬼蜮伎俩。针对公主的劝阻,睿宗强调要借鉴往日的经验教训,表明了自己再次让位传德的决心。太平公主弄巧成拙,睿宗竟然决心“传德避灾”,决定传位于李隆基。由于他的态度坚决,不仅太平公主等人的反对没有效果,就连太子李隆基自己也闹不明白。睿宗向太子表达了自己传位的意愿,太平公主却执意想让太子李隆基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就在当月,睿宗正式下达传位制书同时,不甘心就此罢休的太平公主又提出让睿宗虽然传位,还应当“自总大政”。
睿宗为了求得政治的稳定,以让位的方式终结了自己这次短暂的帝王生涯。实际上他的让位是抛弃了太平公主,现在他当然就不能不考虑太平公主的意见。于是,睿宗又一次搞他的平衡术,说自己传位以后三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和重大的刑狱,要与李隆基共同兼理。到这年的八月初三日庚子,睿宗举行了正式传位的大典。他被尊称为太上皇,自称朕,发布政令曰诰、令,每五天一次,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新君李隆基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明皇,史称玄宗,玄宗每天在武德殿上朝,处理政事,自称予,处理政事的文件格式叫做制、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