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南京发现疑似孙权陵墓

  孙权,三国鼎立时期的霸主人物,关于孙权墓地的所在地,一直众说纷纭。

孙权于公元211年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秣陵,次年建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由此揭开了南京建都史的第一页。252年,孙权死后葬于钟山南麓的高岗上,葬处得名“孙陵岗”,后人又称“吴王坟”。20世纪40年代,孙陵岗改叫“梅花山”,但孙权是否真的就葬在梅花山,学术界尚无定论。

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副处长廖锦汉介绍说,梅花山与两个历史人物有缘,一个是东吴皇帝孙权,另一个则是大汉奸汪精卫。不过抗战胜利后,汪精卫墓即被炸毁,只保留了这座墓前的建筑寿星宫,如今被用于吴帝孙权的历史图片文物展览。廖锦汉说,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期吴帝孙权的墓就在梅花山。

孙权究竟在不在梅花山?为了弄清楚这个疑问,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精密磁测技术,对整个梅花山进行了勘探。勘测结果表明,在博爱阁南侧附近有巨大地下构筑物,呈“甲”字形状分布。据探测,这座墓葬完全属于开山凿石而成,工程非常浩大,不是帝王,不可能发动这么大力量。考古专家推测,这极可能就是东吴帝孙权的墓葬。那么,该墓葬到底是不是孙权的最终归宿?有没有遭到破坏?这些还不得而知。

针对上面的情况,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也说,在南京梅花山博爱阁附近发现有大型人为构筑物,疑与孙权墓有关。贺云翱介绍,在与江苏地震局有关专家合作开展“六朝陵墓”的课题研究时,课题组在现在的梅花山博爱阁下面发现有人为构筑物。博爱阁为台胞张平沼于20世纪90年代出资在梅花山上建的观梅景点。在博爱阁区域进行探测,发现有一处的结构和其前后通道结构有显著区别,类似古时墓穴的封门墙。曾挖深沟,沟中不停冒水,后来发现有喇叭形路口,上层是夯土,下层是黄土,明显是人为构筑物,这种往山里开挖的构造和汉代帝王陵墓的建造方式相似。贺云翱说,现在还不能肯定这就是孙权墓,但博爱阁刚好就建在这个构筑物上面,算得上是历史巧合。

由于目前国家严令禁止发掘帝陵,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孙权墓的秘密将继续在地下埋藏下去。不过,留给世人一些猜测的空间,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孙权,江东霸主,北拒曹操,西抗刘备。其墓地究竟在哪儿虽不为人知,但他的丰功伟绩却一直被史料记载,成为我们景仰的一代明君。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