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语族”地理范畴分布在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上百个岛国,包括1000至1200多种语言,其分布地区东至太平洋东部的复活节岛,西跨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北到台湾岛,南到新西兰,主要居住地区包括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玻利尼西亚等地。属于南岛语系语言的人口约有2.7亿人。
有关专家介绍说,新石器时期台湾海峡的文化交流和族群迁徙,是研究东南沿海史前航海术的发展、台湾史前文化的来源和“南岛语族”发源地的重要课题。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这一课题一直备受太平洋地区考古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领域诸多学者的关注。
为了破解“南岛语族”起源之谜,福建省博物院考古队长、研究员林公务,考古队副研究员范雪春等专家,与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白瑞·罗莱、那肯拉·斯弟尔、鲍尔·卡若斯、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焦天龙博士、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等联合组织的考古队,进驻东山岛陈城镇澳角渔村,就“航海术·新石器时代台湾海峡的交流与南岛语族起源”这一课题,对距台湾海峡最近的福建东山岛大帽山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考证。
他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在福建首次采用先进科学的挖掘方法,从小探方中提取筛选出大量的标本信息。在考古工作中,中美专家已在蕴藏文物十分丰富的大帽山贝丘遗址,发掘了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000年)的贝壳类25个品种;鱼类有软骨、硬骨两种,主要是海豚、鲨鱼和哺乳动物骨骼等;动物类有鹿角、猪骨等;陶类有泥质、夹沙陶制罐、陶壶等;石类有石锛、石箭头、石器、玉器;有用骨头做成的渔钩,用于纺纱织布的陶纺轮等生产工具。专家们对所发掘的一件件宝贝进行多学科的测验、整理和分析,以获得产地、存在年代的经济形态和交流区域等资料,为“南岛语族是否起源于东南沿海一带”以及闽台史前关系的渊源,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还有许多一时无法鉴定的文物,被送到北京和美国采用先进仪器做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中美考古专家确认,从出土的石器、陶制品等文物制作的方法、生产工艺、母语语系等考证上得出结论——“南岛语族”的祖先源于中国福建,福建人在远古尚未发明船的时代,借助风向,向外漂流,在一个又一个岛屿上生活、繁衍。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白瑞·罗莱、那肯拉·斯弟尔、鲍尔·卡若斯等考古专家,回美国后在当地报刊上和互联网上发表了关于在东山岛进行“南岛语族”起源的考察研究的文章和相片。报道说,他们和中国考古专家联手实地考古,一致认为:台湾已查找到“南岛语族起源”的确切证据,而东山与台湾不仅地域接近,而且发现刚出土的大量文物与台湾、澎湖的文物十分相似,年代也比较早,对“南岛语族”是否起源于福建东南沿海一带以及闽台史前关系的渊源,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依据。经中美两国考古学者2年多来的联合考察和研究证实,南太平洋、印度洋的“南岛语族”众多岛国2.7亿居民的祖先来源于中国的福建省。
上述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在旧石器时代以前,海洋也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同时证明:中华民族也是人类海洋文明的开创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