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7 年4月26日上午,地处中缅边境的缅北重镇甘拜地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中国腾冲至缅甸密支那二级公路通车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
出席庆典的缅方官员主要有:缅甸北部军区副司令桑吞准将,缅甸克钦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吴貌貌温以及缅甸联邦和克钦邦的各级官员。
出席典礼的中方官员主要有: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平,保山市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熊清华,保山市人民政府市长段跃庆以及保山市其他市级领导杨建洪、张静、李新平、王彩春、蔺斯鹰、解丽平、李明,以及中国交通部国际合作司、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经济社会组、云南省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中缅群众共1000多人参加了庆典活动。庆典活动还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
庆典仪式由段跃庆主持。
桑吞、刘平、熊清华以及腾冲县委书记兼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彩春先后在庆典上讲话。中缅双方的讲话都高度赞扬了这一历史性的友好合作,并祝愿双方的合作一如这开通的大通道,情深意长,再谱佳篇。
腾密二级公路通车,标志着二战期间为抗击法西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史迪威公路”改造和重建工程腾密公路境外段正式完工。
腾密公路工程总投资12.3亿元人民币,境外段投资8亿元,境内段4.3亿元,长度分别为96公里和80公里。腾密公路境外段工程起点为中缅南四号界桩,止点为缅甸瓦晓,2004年10月19日开工建设四级弹石路,2005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二级油路;境内段由腾冲县毛家营至中缅边界南四号界桩,2005年1月开工建设,迄今历时两年多。
腾密公路南四号界桩至缅甸瓦晓路段的建成通车,还仅仅只是熊清华、王彩春这些地方领导人心目中的中缅印国际大通道的开端。在他们雄心勃勃的筹划中,这条公路的目的还要往前延伸,向密支那、雷多、以及印度首都新德里、孟加拉第一大港口城市吉大,乃至整个南亚和印度洋……
中缅印大通道全线贯通后后,从昆明经保山和腾冲到缅北重镇密支那和印度雷多,只有1200余公里,仅需十多个小时,比绕道马六甲海峡的6000里海路要近4800公里,整整缩短3倍的距离。
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梦想。
用国家商业部的一位官员说,腾冲人是以一县之力,干成了一件国家才能胜任的宏伟大业。并对熊清华、王彩春等市县领导人由衷地赞扬道:“你们真正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啊!”
作为腾密公路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王彩春心里显然比任何都要激动,这种激动时许用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达,但这位原本与文艺无缘的腾冲县领导人,此时此刻,却选择了文艺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空前复杂的思绪和感受。
他写了一首歌词:《谈笑风雨不回头》:
古道悠悠越千年,
高山深壑使人愁。
历尽艰辛大山里,
几度辉煌梦依旧。
古道今犹在,
岁月沧桑尽风流。
宽阔大道通南亚,
血水汗水竞相流。
巍巍山峦飞彩带,
蛮瘴之地舞长绸。
山河手牵手,
心与天地共长久。
惊天动地泣鬼神,
披肝沥胆写春秋。
天堑今日变通途,
雄商大贾显身手。
凌云展宏图,
男儿壮志几运筹。
一条大道通天涯,
谈笑风雨不回头。
诗言志,歌抒情,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并不只是文人的“专利”。从滇缅公路和史迪威公路修筑时的龙陵县县长王锡光、抗战时期的腾冲县长刘楚湘,到中国远征军副总指挥卫立煌将军,再到今天腾密公路的王彩春和邵维柱,他们的诗与歌,绝非那种文人雅士闲暇之余的无病呻吟,而是他们的真情记录和庄严告白。
我相信,如果把这些诗歌汇编成册,就是一部云南和滇西人民用血肉和生命改写和历史创造的壮丽史诗!
二
就在腾密公路境内段建成通车前后,印度缅甸等南亚国家发出了积极面向中国开放的信号。
先是《国际先驱导报》发表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报道:
2006年9月3日,印度政府表示,未来4年内,将在中印边境地区开工27个公路项目,并为此专门拨款90亿卢比(5卢比约合1元人民币)。据了解,公路总长862公里。
据印度内政部官员介绍,除了这27项公路项目外,印度政府还考虑在印度-尼泊尔和印度-不丹边境地区建设更多的公路。庞大的公路网计划将于印度第七个经济建设计划期间开始启动。
印度媒体报道,边境地区发展计划(BADP)是印度政府促进边境地区管理综合性措施的一部分,旨在帮助边境地区发展社会经济,增加当地人民的安全感。目的是使一些“敏感边境地区”得到平衡发展,这些“敏感边境地区”包括印度同孟加拉、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的接壤地区,覆盖印度17个邦、94个地区和345个社区。
在公路网计划宣布之前,印度政府还计划修建“喜马拉雅铁路”,从喜马拉雅山脚通往克什米尔谷,铁路按计划将于2009年完工,届时,乘客可以乘火车从印度首都新德里直接前往克什米尔邦首府斯利纳加。该铁路被称为“地球上最具挑战性的铁路工程”,全长900公里。
与印度中央政府的修路计划相呼应,印度一些邦政府也已经有所行动。据8月31日的《缅甸时报》报道,印度东北部的邦政府已向缅甸政府提出,希望缅甸重开史迪威公路,使印度与其东北地区和南亚地区国家的经贸往来进一步得到加强。
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中印经济的副研究员刘小雪认为,也认为,重开史迪威公路,使得印度东北部地区有了与东南亚连通的快捷通道,这对于印度发展经济落后的东北部地区具有重要意义。“邦政府有这样的考虑,应该是由来已久的,主要是出自经济发展的考虑。现在提出,是希望能够抓住印度大力开展公路交通建设这样一个时机。”
而在腾密公路修建之初,印度政府官员还曾经表示过,“暂缓重修史迪为公路”呢。现在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无疑是对包括中国修建青藏公路和腾密公路等一系列行动的积极呼应。
2007年6月,几乎在印度提出加快与中国及南亚地区开放步伐的同时,缅甸联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一秘书长吴登盛中将率领缅甸总检察长以及外交部、电力一部、电力二部、能源部、商业部、矿业部、运输部等七部部长一行,造访了中国云南,并专门安排时间参访此间最大的一家电网公司。这家电网公司负责人称,在中缅边境地区,双方合作开发的瑞丽江项目已开工建设,南卡江的项目已圆满完成。目前,双方正就下一步缅甸境内江河流域的电力开发进行磋商。
吴登盛表示,缅甸是一个农业国家,要把缅甸建设成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电力需求非常大。缅甸政府非常注重能源的发展。缅甸有着很丰富的水利资源,其中作为水利发电的河流主要有三条,装机容量都非常可观。目前计划在缅中部伊洛瓦底江一条支流上建一个装机容量达到一千万千瓦的水电站,在萨尔温江上游也计划建一个装机容量达一千万千瓦的水电站。他认为,缅甸虽然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但是技术和资金跟不上。中国电力企业拥有世界先进水电建设技术、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因此如果双方能优势互补,将大有作为。窗体顶端
近年来,缅甸正逐步加强与临近的泰国、中国、孟加拉国以及韩国等亚洲邻国在大型水电工程方面开展合作。据缅甸国家投资委员会透露,上一个财政年度,缅甸共吸引外资六十三亿多美元,其中相当部分来自国外电力投资。一份缅甸官方统计表明,截至去年三季度,缅甸发电机装机容量超过一百七十七点五万千瓦,而此前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缅甸全国仅有二十四个发电厂,其中十四个是水力发电厂。装机总量仅为七十余万千瓦。
最新的消息称,缅甸将向孟加拉国出口水电。该国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在若开邦西部建造水力发电厂,以便向南亚邻国出口电力。缅甸一方面要解决当前面临的严重电力短缺问题,一方面也希望将水电资源转化为创汇产业,所以引进更多的外国投资及合作也许是有效途径。
随着南亚开发大格局的逐步形成,腾冲人再一次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先机,这充分证明,当初他们破除重重阻力和困难,决定修建腾密公路,是多么富有战略性和预见性的决策!
对此,保山市和腾冲县的决策者似乎早已成竹在胸了。差不多在腾密公路筹建的同时,他们就开始寻求多种途径,为将来的面向南亚开放,进行着积极务实的准备。
2003年,保山市举办了一个缅甸学员培训班,无偿为缅甸克钦邦培训了60多名学员,现在,这批学员已经进入实习阶段,可以预料,随着学员不久以后学成归国,将成为提高和改善缅北地区群众的卫生状况一股重要力量。
2005年3月16日,缅甸克钦邦农业技术学员培训伴又在保山市中专学校板桥校区举行了开学典礼。这个培训班由保山市政府承担全部经费,从一开始,保山市政府就将其作为“面向南亚开放”战略的一个由南组成部分,给予了高度重视。
2007年初,正当腾密公路境外段即将竣工通车之际,又一个专门为缅甸培训农业技术人才的培训班在腾冲举行了开学典礼。
从2003年到现在,类似的培训班在保山市各边境县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使人感到,保山市、腾冲县乃至整个云南面向南亚的开放战略正在汇集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春潮,蔓延开来。
保山市委书记书记熊清华曾经说过,腾密公路以及未来的中缅印国际大通道,将是一条“和平之路、发展之路、友谊之路”。
保山市和腾冲县领导人未雨绸缪,为缅甸举办各种学员培训班,堪称将这个思路落实到了实处,无疑是一种极富战略性的举措。
因为说到底,发展和开放,必须是以互利互惠和双赢为前提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只有将人才培养和道路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腾密公路就会变成一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河流,源源不断,滚滚向前。
保山市和腾冲人掌握了这个颠簸不破的真谛!
三
2007年6月,笔者沿着刚刚竣工通车不久的腾密公路,踏上了前往缅北重镇密支那的采访之旅。
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条宽敞笔直、坦荡无垠的高等级柏油公路。公路两旁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峻岭,天空澄澈透明、湛蓝如洗,缅北优美的风光像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油画那样从眼前一掠而过。不时能见到慢吞吞驶过的牛车和头顶竹篮,手牵幼儿的缅甸妇女,以及一幢幢低矮简陋的房屋。时令正值夏天,缅北山区典型的热带气候,时雨时晴,刚才还晴空万里,转眼间便大雨滂沱。公路旁边不时能看见推土机和身穿雨衣的养路工人正在清理塌方。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祥和,很难叫人相信,几个月以前,这儿还是一片荒凉的山野和喧嚣的工地。
陪同的腾冲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样等级的公路,在全缅甸也是绝无仅有的。
从甘拜地到昔董,我们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再从昔董到密支那,也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而在公路修通以前,至少需要六个多小时。
密支那是缅甸联邦之克钦邦的首府,缅语意为“大江边的城市”。距仰光919英里,距曼德勒487英里。密支那坐落在伊洛瓦底江边,伊洛瓦底江两条支脉东支恩梅开江和西支迈立开江的汇流处(称作 Myit-son )的下游。密支那是缅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铁路线终点,人口约3.5万,由克钦族,掸族和缅族组成。在密支那附近出产的香米称作 khat cho ,被认为是缅甸最好的香米。密支那是翡翠的重要产地。此外,密支那还因水果而出名,其盛产的水果包括菠萝,西瓜,荔枝和牛奶果等。
当年,史迪威将军率领的中国驻印军在收复缅甸,修筑中印公路的战斗中,国民党部队和北战区司令部的麦瑞尔突击队(简称麦支队)对本多政材中将的日军33军一部分进行了长久的围困和激烈的战斗,最终,密支那被史迪威将军领导的盟军攻克。但密支那作为缅北重镇的战略地位,不仅因为它连接缅甸其他地方的铁路和水路,还因为它在计划修建的中缅印公路路线上。
有一部电视剧《风雨密支那》,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中国军队赴缅对日作战,年轻的中国军医江南在火线上救了泰国军人桑隆,两人结为生死之交。桑隆酷爱音乐,歌曲《烟雨棕情》是他为一个深爱着的酒吧混血歌女梅妮所作,江南经桑隆介绍结识了梅妮,两人一见钟情。桑隆得知梅妮爱上了江南,内心十分痛苦。在战地医院工作的美国军医汤姆逊向梅妮求婚,被梅妮的女友用枪逼退后,迁怒与江南,将其派到前线搞战地救护。江南向梅妮辞行,梅妮将母亲留下的金项链送给江南作为定情信物,两人信誓旦旦,海誓山盟,正直善良的桑隆只能吞下爱的苦果,为朋友祝福。江南在前线为救一个女战士林玉茹的生命,偷了汤姆逊的车,险遭枪毙,救了他的恰恰是汤姆逊本人。江南从前线归来,与梅妮重逢,感情之火不能自制,两人偷尝禁果。江南受到军纪处分,梅妮十分痛心,毅然离开酒吧,参加了远征军,成为战地医院的一名护士。她在战地医院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伤员们的一致爱戴,《烟雨棕情》也成了战地医院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战地医院院长程一仁为了讨好汤姆逊,将梅妮派到汤姆逊身边工作,并再次将江南派到前线,程一仁的做法受到了汤姆逊的斥责。伤愈归队的女战士林玉茹爱上了为自己献血治伤的桑隆,与之相约在战争结束后重逢。
中国远征军被迫撤退,江南为救伤员掉了队,迷失在南国丛林中。饥寒交迫的江南为救几个被日军蹂躏的中国女军人险遭不测,幸被努夏所救,努夏伤心地告诉江南,战地医院遭到日军袭击,梅妮已葬身火海,江南悲痛万分,此后他几经磨难流亡泰国,《烟雨棕情》成为他对梅妮的唯一思念。
江南的故事使案情更加复杂化,多莲得知中国画家梅思南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但梅思南矢口否认,他已对江南恨之入骨。警方抓到了一个自称盗画的人,他声称盗画行为是受江南指使,江南和他的泰华集团威信扫地。失踪几天的滇溪突然回来,梅思南喜出望外,欲带其回国,却发现滇溪已染上了毒瘾,只得暂时留在泰国为滇溪戒毒,江南的儿子渣达从中国留学回来,结识了滇溪。一次,渣达带滇溪出游,遇到歹徒袭击,渣达挺身相救,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分别五十年的美国教授汤姆逊到江南家拜访,江南得知梅妮还活着,思念之情顿然而生,引起妻子西莱的妒嫉。江南欲找梅思南询问梅妮的情况,被梅思南拒之门外。梅思南的儿子中国辑毒警官梅帆奉命到泰国办案,从父亲口中得知未婚妻另有所爱,不信其言。在与多莲合作办案的过程中,梅帆乔装打入贩毒集团,不料被人识破了身份,陷入困境。梅思南决意要带滇溪回国,谁知滇溪已经随渣达一同到欧洲旅行。西莱登门向梅思南道歉,向梅思南讲述了江南流亡泰国,娶妻成家的真相,令梅思南感慨万千。多莲从困境中救出了梅帆,两人产生了一种很微妙的感情,多莲不知梅帆是梅思南的儿子,遂大胆地向其吐露了爱慕之情,被梅帆断然拒绝。
西莱准备和梅思南一同到中国探望梅妮,行程中梅思男讲述了母亲坎坷的一生。当年,日军袭击战地医院,梅妮在桑隆的帮助下死里逃生,两人一起逃入原始森林,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在野人的部落里,梅妮生下了江南的儿子梅思南。战争结束后,梅妮更加思念江南。为了满足她的愿望,桑隆放弃了回泰国的打算,陪着梅妮母子一同回到了中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桑隆遇到了在战地医院相识的林玉茹。玉茹深爱着桑隆,但十分忌恨梅妮,为了达到和桑隆结婚的目的,设计赶走了梅妮。桑隆虽与玉茹结婚,但仍然惦念举目无亲的梅妮,使嫉妒心极强的林玉茹十分不满,竟然瞒着桑隆向梅妮下了毒手。
汤姆逊汪中国行医,救了梅妮,将其接回家中,又一次表达了爱慕之心,被梅妮婉言谢绝。中国解放前夕,汤姆逊回国,桑隆将梅妮母子接回家中。梅妮找不到工作,只好帮桑隆操持家务,常受到林玉茹的冷嘲热讽,但桑隆和儿子铭心都站在梅妮一边。某军医院院长农生曾在战地医院养过伤,对梅妮爱慕己久,向其求婚,梅妮为缓解桑隆家庭中的矛眉,答应嫁给农生,不料……文革中,林玉茹为保全自己一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梅妮送进劳改农场,但自己也被别人陷害,沦为阶下囚。
梅妮以德报怨终于感动了林玉茹,但此时的林玉茹已命在旦夕。
梅思南陪西莱来到中国,在林玉茹的墓地前与梅妮见了面。梅思南和桑隆虽然再三掩饰西莱的身份,但还是被梅妮看出,她请西莱转告江南,让他忘了自己,并表示现汪深爱着的是同自己同甘共苦五十年的桑隆……
这个发生在遥远年代的虚构故事,使我对密支那产生了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想象。
我在密支那逗留了近一个星期。
密支那给我最初的印象,就像一个恬静、腼腆的少女,掩映在绿意盎然的热带丛林之中,整座城市很少有十层以上的高楼大厦,我们住宿的双龙宾馆就是全市的最高建筑了。从宾馆七楼的窗口望去,如伞的榕树覆盖了房屋和街道,粉红、粉白的紫荆花一丛丛缀满枝头、遍地落英。马路上行人很少,路况也较差,很少见到机动车,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不足,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经常停电。
这似乎是一个在时光中停滞了的城市。人们似乎生活在世外桃源之中,知足常乐,安于现状,这从他们在马路上走路时那种不紧不慢,悠闲自在的步伐和神态也看得出来。
腾密公路建设指挥部驻密支那办事处是一幢英式风格的小楼,坐落在一片茂盛的棕榈和榕树掩映之中,显得幽静而古朴。像这样的英式小楼在密支那随处可见。办事处副主任字永刚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以前在指挥部当过缅语翻译,由于在腾密路工地上腿受过伤,至今走路还略微有些跛。他平时言语不多,显得稳重老成,我们在密支那的生活和采访活动全部由他安排。
因办事处没有食堂,我们每天都是在一家叫做翡翠园的华人餐馆用的餐。翡翠园餐馆共三层,一层做生意,二层为客厅。设有两个“家堂”,一个中式的,一个是缅式的。翡翠园老板张贵达介绍说,中式的供着他爷爷、奶奶及父母的画像,缅式的则供着小乘佛教信奉的释迦侔尼。
张贵达一家人在密支那生活已有三代了。15年前,张贵达一家人正式加入了缅籍。1890年,张贵达的爷爷张成化随着走“夷方”的马帮离开腾冲,到昔董帮人开了一家马店,后来又跟着一个老板来密支那开百货店。1942年5月缅甸沦陷时,刚出生不久的张贵达被家人抱着回国避难。1948年,他们全家再次远走夷方。张贵达7岁时,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却因为没有缅甸学籍,上不了学,只好在父亲的指导下一边学习国文,一边学做生意。在张贵达漫长的创业经历中,一共经历了两次“白手起家”。一次是在他31岁时,手里积累了100万缅币(约值现在的1400-1600万元),正当他打算置些房产时,缅币突然被政府废止,发行另一种新币,他半生的辛劳顷刻变为一堆废纸。38岁时,他好不容易积累了50万缅币,却再次撞上缅币贬值。直到25年前,张贵达开了这家翡翠园参观,终于才慢慢稳定下来。现在,翡翠园餐馆每年约有500万缅币的利润。对此,他已经很满足了
张贵达的夫人叫段惠莲,虽然已经63岁,却雍容富态,气质显得十分优雅,段惠莲的父母都是腾冲绮罗人,但她从未回过腾冲,奇怪的是,她能讲一口地道的腾冲话,这让不少去餐馆进餐的腾冲人倍感亲切。张贵达夫妇的小女儿张琦玲是个容貌漂亮、身材小巧玲珑的姑娘,毕业于仰光大学,还曾经去日本留过学,也许是餐馆生意太好,需要人打理,张琦玲完成学业后没有去找别的工作,而是留在父母身边,帮着料理生意。平时既负责结账收款,又要招呼客人,显得很是忙碌。
在密支那,像张贵达这样的华侨大约有10000多人,占密支那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其中以祖籍腾冲的居多,还有少量祖籍广东、福建等地的,主要从事玉石翡翠生意和经销电器、建材等。
他们对腾密路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怀着这种探究心理,我特地请字永刚安排,专门拜访了两位腾冲籍的华侨。
蒋恩元,腾冲人,上世纪40年代末期随父母来到密支那,长期从事玉石、黄金和翡翠生意,足迹遍及香港、台湾、澳门和东南亚等国家,现任缅甸统一集团联合黄金矿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缅北密支那育成华侨高级中学监事长以及中华民国华侨委员会缅甸地区侨务工作研究促进会委员等职,是一位十分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和教育工作的人,不仅对缅甸及东南亚的时政和经济状况十分了解,对中国国内的社会发展也也颇为关心。谈到已经完工的腾密公路,蒋先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腾密公路的修通,将极大地促进缅北地区和腾冲的经贸往来,不出十年,密支那一定会发展起来。似乎是为了证实自己的这个判断,他举例说,“自从腾密路修通后,现在每天经过密支那的各种车辆超过了50000辆,而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过海公路,也不过200余辆。”
这显然是一个颇有说服力的例子,但蒋先生同时又觉得,要想真正是中国云南和缅甸、印度等南亚国家的经济联成一片,形成新的国际经济发展区域,修通公路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出台一系列相适应的政策,比如通信、物资、旅游等。
蒋先生的观点无疑是颇有见地的,值得保山市和腾冲县领导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对于蒋先生的见多识广和能言善谈,另一位华侨尹茂清则显得要内向些。尹先生1968年出生,是一位身材高挑、浓眉大眼的年轻人。与蒋先生不同的事,他是第二代缅侨,他们家从祖父母那一代就来到缅甸定居了,由于母亲是缅籍克钦族人,所以到了他这一代,按照缅甸联邦的政策,他便加入了缅甸籍,可以享受许多未入缅甸籍的华侨无法享受的各种“国民待遇”。我注意到,尹先生在谈话中,不止一次提到这一点,由此可见,在缅甸华侨中,能够拿到缅甸“绿卡”,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像蒋先生一样,他现在也作玉石、黄金生意,不仅开有一座石棉矿,还在密支那开了好几家玉石商店和加工厂,生意非常红火。也许是年纪轻,阅历也不像蒋先生那样丰富曲折吧,他对自己的生活颇为满意,对政治问题也不大感兴趣,可一提起腾密公路的建设,他还是掩饰不住发自内心的兴趣,连连表示,一旦腾密公路全线贯通,他将考虑把生意范围扩大到国内。“以前,我们跟国内做生意,走的都是盈江,腾密公路修通后,直接经甘拜地进入腾冲和保山、昆明,距离近了不少,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呀!”
通过与蒋先生和尹先生的交谈,我真切地体会到生活在缅甸和密支那的华侨对祖国和家乡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情,尤其是他们渴望与祖国内地加强生意往来和精神上交流、沟通的那种迫切心情,更是让我难以忘怀。我想,缅籍华侨们的这种情感愿望,将是未来中缅印国际大通道打通之后,中国与南亚各国实行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真正基础和重要推动力。
目前,尽管腾密公路尚未完全贯通,但在密支那,已经处处能够感受到这座宁静古朴的城市正在悄悄发生着的变化。比如,街头上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华侨,就连许多缅甸人也用上了来自腾冲和盈江的小灵通手机。相对于中国,缅甸的通信业还十分落后,而中国的移动通讯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使用起来又方便快捷。这对中国的电信业来说,一旦中缅两国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无疑是一个很值得大力开发的市场。
据说,这两年密支那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这是否是密支那乃至整个缅北地区的房地产业即将突飞猛进发展起来的信号呢?
在密支那的集贸市场,遍及视野的各种小商品也全是来自中国。密支那人似乎特别亲睐中国商品,这与笔者在俄罗斯看到的情景颇为相似。
凡此种种,都让人感觉到,密支那正敞开胸怀,迎接着即将到来的开发和开放浪潮。
而现在,腾密公路为这股浪潮架设起了一条坦荡无垠的金桥,正像一条巨龙那样,穿越缅北的崇山峻岭,向密支那,向曼德勒、向雷多乃至加尔各答奔腾而去。
更重要的也许是,随着腾密公路的建成,沿线的缅甸居民由偏僻的山地变成为紧傍着一条国际大通道的居民,变化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生活环境,还有他们祖祖辈辈形成的生活观念。一些从不种蔬菜的缅民现在慢慢开始种植蔬菜,并拿到筑路工地卖给中国民工,有的还运到附近的昔董、甘拜地和瓦晓等地的市场上去销售。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条国际大通道的真正发挥效力,沿途的缅甸人将渐渐汇入到日渐开放的洪流中去。
在从昔董到密支那的途中,我曾经从车窗口看见一个穿着笼基的缅甸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在如镜面一般光滑宽敞的公路上走着,当我们的汽车驶过时,那个妇女停下步子,朝我们投来欣喜的一瞥,脸上浮现出欢喜的笑容。那两个孩子一边追赶着汽车,一边伊里哇啦地向我们叫喊。我听不懂他们喊什么,他我从母子仨的神情感觉到到,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热切期待和憧憬。
我忽然想到腾冲县副县长兼腾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钏相强在腾密公路竣工时的题词:“一线连天竺”。我相信,当中国的云南和缅北、印度、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汇聚成一片沸腾的热土时,在国际经济区域的大格局中,将会出现又一个举足轻重、引入瞩目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