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攻克基什尼奥夫

  苏军与盟军分别解放了东欧与西欧的大片领土后,正从东西两个方向上夹击欧洲中部的德国。德军在巴尔干的局势的调整,对苏军大为有利,尤其到1944年的8月,情况更是显然明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德军南翼削弱,为了恢复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西部地区的防御,德军统帅部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向苏德战场中央地段抽调了12个师,其中包括6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从而使德军的南翼大为削弱。

  在苏军胜利的影响下,巴尔干地区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斗争进入高潮,特别是在国内政治形势日趋尖锐的罗马尼亚,反法西斯抵抗运动此起彼伏,空前高涨。在布加勒斯特、普洛耶什蒂和其他一些城市,根据共产党的倡议成立了武装的战斗小组,这些在当地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个个坚决的规模不等的反法西斯斗争,对德国的法西斯统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动摇作用。

  罗马尼亚人民反对压迫者的斗争,目标越来越明确,组织越来越严密。1944年5月,在共产党的努力下,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结成了工人统一阵线,6月22日,又就成立民族民主联盟问题达成协议。资产阶级的国家保皇党和国家自由党,同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一起参加了这个联盟。罗马尼亚共产党同资产阶级政党结成同盟,旨在联合全国一切力量与希特勒匪帮和安东尼斯库法西斯政权进行顽强的斗争,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兵力兵器对比方面,苏军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罗马尼亚是德国所需石油的主要供应国,也是其粮食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还是通往巴尔干的屏障。因此,尽管德国处于困境之中,却仍在罗马尼亚保留着强大的军队集团,计47个师和5个旅,其中包括3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第1航空队的部分兵力和罗马尼亚的航空兵军负责支援该集团的行动。德军的基本兵力,即德国第6集团军的74个师在基什尼奥夫突出部担任防守。为了做好抗击苏军进攻的准备,敌人构筑了工事完备。纵深梯次的防御体系。但敌人的防御同时也还存在诸多严重弱点。例如,其战役预备队没有多少坦克兵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都集中配置在基什尼奥夫突出部,而突出部的根部则由战斗力不强的罗马尼亚军队担任防守;战役纵深的预设防御地区也没有任何部队防守。

  苏军最高统帅部正确地判断了所面临的情况,决定在雅西和基什尼奥夫地区实施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8月20日~29日)的意图是:粉碎雅西-基什尼奥夫地域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迫使罗马尼亚退出与法西斯德国结盟的战争。为了消灭敌军集团,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投人由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和托尔布欣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以及由奥克佳布里斯基海军上将和戈尔什科夫海军少将指挥的黑海舰队和多瑙河区舰队。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铁木辛哥负责协调两个方面军的行动。苏德双方兵力兵器对比,苏军具有明显的优势:兵力之比为125万比90万,1.4倍于敌;火炮之比为16000 门比7500门,2.1倍于敌;坦克和自行火炮之比为1870辆比400辆,4.7倍于敌;飞机之比为2200架比810架,2.7倍于敌。苏军对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主力形成了强大的包围态势,士气高昂。所有这一切,为苏军实施大规模的具有战略性进攻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提供了可能。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根据各方面军司令员的建议制定的战役意图是:在相距甚远的雅西西北和宾杰里以南两地段同时突破敌防御,向胡希、瓦斯卢伊和费尔丘地域沿向心方向发展进攻,合围并歼灭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主力,尔后向罗马尼亚腹地高速发展进攻。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8月20日~25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第一梯队各集团军突破敌防御,并与乌克兰第3方面军会师。计划规定的进攻速度:步兵每昼夜20~25公里,快速兵团每昼夜30~35公里。第二阶段(8月26日~29日),企图在合围对外正面向福克夏尼方向追击敌人,并在乌克兰第3方面军协同下消灭被围集团。乌克兰第3方面军进攻战役的第1阶段计持续7~8天,其任务是突破敌防御,围歼雅西-基什尼奥夫敌军集团;第2阶段则向列尼、伊兹伊尔方向追击敌人。各集团的指挥官,亲临战场,根据战役企图区分了加强兵器,给各兵团下达了任务。

  乌克兰第2方面军受领的任务是:突破雅西西北敌防御,占领胡希、瓦斯卢伊和费尔丘等城市,夺取普鲁特河的渡口,在乌克兰第3方面军协同下粉碎雅西-基什尼奥夫地域的敌军集团,防止该敌向巴拉德、福克夏尼撤退。最后,方面军应向福克夏尼方向实施进攻,以便可靠地掩护突击集团指向喀尔巴阡山一侧的右翼。

  乌克兰第3方面军接受的任务是:沿胡希方向突击,并在乌克兰第2方面军协同下歼灭雅西-基什尼奥夫敌军集团,夺取列奥沃(胡希东南40公里)、塔鲁季诺夫和莫尔达夫卡一线。从而,向雷尼和伊兹梅尔总方向发展进攻,阻止敌人向普鲁特河和多瑙河对岸撤退。黑海舰队受领的任务是:对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滨河翼侧实施火力支援,破坏敌近海交通线,摧毁敌舰艇,并使用航空兵对康斯坦萨和苏利纳基地实施密集突击。

  多瑙河区舰队受领的任务是:向阿克尔曼(别尔哥罗德—德涅斯特罗夫斯基)西北及其以南输送登陆兵,配合乌克兰第3方面军强渡多瑙河。为了更好的被德军占领的地区实施军事打击,使用集团军和火箭炮群在集团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上配合是一项很有必要的措施。许多师建立了支援步兵的炮兵群。团建立了迫击炮群、直瞄火炮群,在有些情况下还建立了团炮兵群。在突破地段上,火炮密度达每公里正面240~280门,其中包括30~50门直瞄火炮和部分迫击炮。

  为了隐蔽进攻准备和突击集团的真正集结地域,各方面军均采取旨在迷惑敌人的欺骗措施:模拟坦克和火炮的集中、军队的调动、突破的准备等,并以重炮火力破坏敌永备发射工事;隐蔽了位于基茨坎登陆场的真正的突击集团,同时在基什尼奥夫方向建立了假的军队集团,并对假集结地域派高炮和航空兵进行掩护。结果,使德军统帅部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部错误地判断了苏军实施主要突击的时间和方向。

  8月19日,战斗的进程仍在继续之中,通过在乌克兰军内的军事侦察,苏军摸清了敌人的防御部署,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态势。8月20日,苏军经过炮火准备后便发起了雅西-基什尼奥夫战略性进攻战役。乌克兰第2方面军第27集团军在3小时内便突破敌主要防御地带,中午强渡了巴赫卢伊河,突破第二防御地带。第6坦克集团军遂进人突破口。下午2时,其所属第5坦克军投入交战;l小时后,第5机械化军也投入交战。该集团军的突然出现使德军震惊不已。苏军坦克兵利用这一有利态势,迅速前出到沿马雷山构筑的敌第三防御地带。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进攻也很顺利,日终前,第37、第46、第57集团军突破了敌主要防御地带,向纵深推进12公里,在某些地域楔入了敌第二防御地带。战役第一天,两个方面军推进10~16公里,敌损失9个师。

  1944年8月24日,红旗插上基什尼奥夫城头。8月21日,在第27集团军粉碎敌顽强抵抗后,就立即与第6坦克集团军和航空兵协同,进行了夺取马雷山第三防御地带的战斗。第52集团军利用当天进入交战的第18坦克军的战果,击溃了敌军,中午解放了雅西市。这时,近卫第7集团军在第23坦克军的配合下占领了特古伏鲁莫斯市。经过两天战斗,乌克兰第2方面军突破敌40公里深的三道防御地带,把突破正面扩大到的公里,形成了迅速追击敌人和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的有利态势。乌克兰第3方面军打退敌步兵和坦克的反突击后,经过两天战斗,推进近30公里,把突破正面扩大到95公里。空军第5、第17集团军出动飞机6350余架次,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歼灭全数凶蛮的敌人,8月21日傍晚,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下达命令:各方面军尽快在胡希地域封闭合围圈,歼灭敌军集团,以开辟进至罗马尼亚主要经济政治中心的道路。

  8月23日日终前,乌克兰第2方面军第6坦克军前出到伯尔拉德地域。第18坦克军打响了夺取胡希的战斗。当天,乌克兰第3方面军近卫第4军和第7机械化军已前出到普鲁特河渡口,完成了正面向东北的防御。次日,第52集团军和第18坦克军解放了胡希,并前出到普鲁特河,在那里与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部队会师。德军25个师有18个师陷入合围。在合围的对外正面也同时展开了进攻。到8月24日日终前,苏军已推进到距被围敌军85~100公里处。而此时,乌克兰第3方面军左翼与第46集团军与近卫机械化第4军部分兵力和强渡德涅斯特河湾的登陆兵合兵一处,在航空兵和黑海舰队、多瑙河区舰队的舰艇支援下,合围了罗军第3集团军,并没有遭到有效的抵抗,没过多久,该集团军很快就投降。到8月27日日终前,在普鲁特河以东被围的敌军集团也停止了抵抗。苏军2个方面军同时向布加勒斯特和伊兹梅尔方向发展进攻。8月26日,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全境解放。8月27日,福克夏尼筑垒地域已被突破。到8月29日,乌克兰第3方面军解放了土耳恰、加拉茨、布斯伊拉。康斯坦察和苏利纳等市。直到现在,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宣告结束。到9月3日,被围德军零星集群被彻底肃清。

  通过8月20日至9月3日的作战,苏军共歼敌22个师,其中含被围的18个师,消灭了第一线罗军的几乎全部师,使敌遭受重创。苏军则向纵深推进320~350公里,进入了罗马尼亚内地,向保加利亚方向挺进。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