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签订凡尔塞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即在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与战败国签订和平条约,建立国际联盟,并策划武装干涉苏俄和匈牙利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具有世界规模的缔约会议。

  在整个和会的进程中,始终贯穿着强权政治,主要由美、英、法、日、意五国控制和决定一切。实际上,主要是由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利孟梭和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三人操纵。

  参加巴黎和会的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但其名额和权利都是不平等的。德奥等战败国不允许出席和会。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

  各个战胜国对和会各有打算,都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掠夺野心,而又抑制对手。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又曾遭受1870年普法战争战败的屈辱,它处心积虑设法削弱和肢解德国,防止其东山再起,并确立它自身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

  英国仍持传统的“大陆均势”策略,既要大大削弱德国的竞争能力,以利维护自身在世界范围的霸权地位;又不愿德国被肢解或过分削弱,以利于抗衡法国,制约苏俄。

  美国谋求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企图以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为基石,左右和会议程和决定。它指望控制国际联盟,使之成为它的争霸工具;还要保存德国的一定实力,以抑制英法,对抗苏俄;并要削弱日本在远东的影响。

  “十四点”原则是美国总统威尔逊1918年1月18日在国会演说中提出,并在以后的声明中予以阐述的“世界和平纲领”。这是威尔逊总统对解决战后问题提出的建议。

  “十四点”原则的主要内容:

  (1)以公开方式缔结和平条约;

  (2)公海绝对航行自由;

  (3)拆除一切经济壁垒;

  (4)缩减军备;

  (5)公平调整一切殖民地所有权要求;

  (6)从俄国领土撤军,允许俄国自愿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

  (7)从比利时撤军,对其所应享有的主权不能给予任何限制;

  (8)解放全部法国领土,把阿尔萨斯—洛林归还给法国;

  (9)按民族的分布重新调整意大利的边界;

  (10)充分给予奥匈帝国各民族发展自治的机会;

  (11)撤离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及黑山,并给予塞尔维亚出海口;

  (12)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部分仍享有主权,但属于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应享有发展自治的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向一切国家的船只开放;

  (13)建立独立的波兰使其拥有安全自由的出海口;

  (14)成立国际组织,以保证所有国家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十四点”原则是美国企图凭借在战争中增长的实力,削弱主要竞争对手英法的地位,保证美国充当世界盟主的纲领。它不仅是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也反映了它敌视苏维埃俄国,限制被压迫民族独立要求的立场。

  日本和意大利也各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由此可见,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列强分配战争赃物的会议,是它们继续争夺世界霸权的会议,也是损害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权益、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会议。整个会议的进程,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其实,早在德国战败前夕,于1918年10月4日向美国表示愿在“十四点”基础上进行停战谈判及和平谈判。同年10月底,协约国就停战条款举行预备性会谈。英法意首脑都不愿承担“十四点”内的义务。最后,美国威胁说将抛弃它的盟友单独与同盟国缔结条约。在此之后,英法才有条件地同意和谈。

  和会的会议分为最高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和全体会议三种。帝国主义五大国首脑及其外长组成“十人会议”,即最高会议,决定和会进程与重大问题。

  为了便于列强首脑讨价还价,迅速作出决定,在1919年3月下旬成立由美、英、法、意首脑组成的“四巨头会议”,并在它之下设立五国外长组成的“五人会议”,以取代十人会议。至于全体会议,整个和会期间只开过7次,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

  和会一开始就为议程顺序展开激烈争吵。威尔逊主张首先讨论国际联盟问题,坚持国际联盟应与和约共同构成统一的整体,盟约是和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所有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英法主张盟约与和约分开,先讨论瓜分殖民地和领土问题。“十人会议”就此争论了4天,最后决定国联问题与其他问题同时进行讨论。

  关于国联盟约及对德和约的讨论,几乎每一条款都引起激烈的争执,威尔逊、劳合·乔治和克利孟梭甚至先后威胁要退出和会。

  无论是国联盟约,还是对德条件,几乎每一款都引起争执。对国联盟约的主要争执是:英国反对盟约中列入海上自由条款,以维护它的海洋优势和贸易地位;美国则力图在海上自由的名义下向世界海洋扩张。美国坚持将德国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领地交由国际联盟处理,实行委任统治制;英法等国反对委任统治原则,纷纷提出各自瓜分殖民地的方案。英国认为,各自战时所占领土应划归各自治领的版图。

  由于威尔逊因国内反对派攻击他致力于建立国际联盟而背离门罗主义传统,为了不给反对派以口实,他力图在盟约中加上一段盟约与门罗主义不相抵触的说明,因此,他不得不对英法作出某些让步,国联盟约才达成妥协。

  1919年4月14日,克利孟梭提出萨尔区由法国实行委任统治及英法驻军莱茵河左岸15年等建议,并表示同意将门罗主义写入盟约。与此同时,为了换取英国支持,美国向英国作出口头保证,放弃海上竞争。经过三方秘密交易而达成谅解。

  1919年4月28日,《国联盟约》在巴黎和会全体会议上通过。国联的权力机构是会员国全体会议及行政院;行政院由9国代表组成,美、英、法、意、日为常任理事国,另有4个非常任理事国。盟约确立殖民地委任统治制,将原属德国和土耳其的殖民地(领地)分别交由英、法、比、日等战胜国实行委任统治;其实,这不过是殖民统治的另一种形式。

  威尔逊满以为美国将能操纵由他倡议建立的国际联盟,结果出乎他的意料,国际联盟的实际控制权却被英法所掌握。尽管英法之间也有矛盾,但它们在维护原有霸权地位,攫取战争赃物,抑制美国控制国际事务等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国联的表决制度,全体会议是一国一票,程序问题可以多数决定,英国连同其自治领地和印度即拥有6票。在行政院,英法也容易形成多数,足以遏止美国操纵的图谋。

  殖民地的再瓜分,主要利益落入英、法手中,美国一无所得。美国虽软硬兼施,费尽心机,但到头来,通过的国联盟约,对它来说,只是赢得一纸空文。由此引起美国统治阶级内部的广泛不满。

  由于国联盟约是凡尔赛和约的组成部分,美国参议院在1919年11月19日以53比38的多数拒绝批准和约。因而,国联的创议者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对德和约条款是战胜国列强在巴黎和会期间争吵最激烈的问题。

  1919年3月25日,劳合·乔治就此向美法提交一份备忘录(因文件起草地而得名为《枫丹白露文件》),主张莱茵区仍归德国,实行非军事化;法国除收回阿尔萨斯—格林外,将获得萨尔煤矿开采权10年。同时,由英美向法国提供军事保证,以防止可能来自德国的侵略。波兰可获得但泽走郎。尽管法国国内对《枫丹白露文件》强烈不满,但慑于英美国的压力,在作了小的调整以后达成妥协。

  凡尔赛对德和约共15部分,440条。其第一部分是国联盟约,第二部分以后是对德和约。主要内容是:

  (1)重新确定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所有,萨尔区行政管理由国联负责,15年后举行全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莱茵河右岸50~60公里内划为非军事区,德国无权设防。莱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划分为3个占领区,分别在满5年、10年、15年后撤军。有3小块面积为384平方英里的地区归属比利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经过公民投票,其拥有1538平方英里的北部地区归属丹麦。在东部,将波兹南、西普鲁士大部和西里西亚一部分交给波兰;但泽(格但斯克)作为自由市,由国联管理,波兰有权控制但泽走廊。德国还放弃梅梅尔(克来彼达,属立陶宛),并将上西里西亚南部划归捷克斯洛伐克。

  (2)瓜分德国的全部殖民地。按委任统治制,德国的非洲属地由英、法、比利时和英国自治领南非统治。所属太平洋岛屿,赤道以北诸岛归日本统治,赤道以南由英国自治领澳大利亚、新西兰统治。和约还规定,取消德国在中国、埃及、摩洛哥、利比里亚等国的特权。

  (3)最大限度解除德国武装,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限定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兵员不得超过1.5万人,撤消总参谋部。规定德国拥有军舰的最多限额,禁止拥有潜艇及军用飞机。禁止生产和输入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

  (4)规定赔偿原则和附加的经济条款。德国及其同盟国需赔偿协约国因战争所受的一切损失。由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在1921年5月1日以前决定德国应在30年内付清的赔款总额,此前德国应交付协约国200亿金马克赔款。和约还规定德国必须交出并归入赔款帐内的实物清单。还规定10年以内,每年交付协约国4000万吨煤等等。和约附加的经济条款,包括将德国最重要的河流交由国际专门委员会控制,法国免税向德国出口一定数量货物,而德国出口货物必须付税等非互惠措施。

  1919年5月7日,和会主席克利孟梭将和约文本交给德方,通知德国代表不得进行任何口头辩论,可在15天内用书面陈述意见。德方力图利用协约国列强之间的矛盾,接连发出备录,要求放宽某些条件,声称“这个条约的条款之苛刻,是德国人民所无法忍受的。”5月29日,德方向和会主席提交答复,其中包括一整套的反建议。

  很多德国水兵宁愿把自己的军舰弄沉,也不愿把它们拱手送给协约国。德国的海军官兵们1919年6月12日中午相约登上被扣押在斯卡帕夫罗海湾的德国军舰上,以升上一面红旗为讯号,准备把这些船只弄沉。他们打开船上的防水活门,使除了巴登号以外所有的大型船只、主力舰和战斗巡洋舰迅速沉没。英国警戒舰立刻向他们开火,德国兵或者利用救生筏,或者靠着游泳返回岸上。他们随即被岸上的英国海军拘捕,有部分拒绝从命的德国水兵丧生在英军的枪下。

  慕尼黑3万多人抗议在凡尔赛作出的决定。6月16日,和会将和约最后文本交给德方,仅作了个别不重要的改动,如原拟将上西里西亚割让给波兰改为举行公民投票。克利孟梭在照会中宣称,对于“今天这一条约文本,要末完全接受,要末完全拒绝”,要求在5天(后改为7天)内答复;如到期还未答复,列强将宣布停战期终止,“采取它们认为有利于强制执行和约有关条款的步骤”。协约国为此集结39个师,福煦受权在“停战终止时,立即开始前进。”

  德方对是否接受和约发生重大分歧,内阁辞职,组成新政府。国民议会主张在不承认德国是大战发动者,不接受追究战争罪责条款的前提下批准签署和约,但协约国拒绝接受任何保留意见。在停战期限终止前1小时30分,德方才被迫宣布无保留接受和约。

  在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枪杀案5年后的1919年6月28日,和平条约在法国签订,凡尔赛条约正式结束这场战争,但在德国引起了新的忿恨和摩擦。

  事实上,德国代表说如果事先知道被如此对待他们是不会到凡尔赛来的。德国代表因被迫由隔离通道进入明镜大厅而感到耻辱。他们拒绝进入大厅,直到协约国同意仪式结束时向他们致以军礼,他们才走进大厅。法国主人尽其所能将会场布置得华丽壮观。1871年德国人曾在凡尔赛使法国人处在卑躬屈膝的地位。

  绝大多数与会代表驱车沿着漂亮的城堡大街行驶,穿过铺着鹅卵石的洪诺大院。他们受到修饰一新、身着制服的共和国卫队军官的迎接。大厅内侧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观众们不断地向前拥挤着,以目睹为快,他们出其不意在向某些代表们欢呼。但协约国的领袖们却显得比较拘谨,他们身穿朴素的市民服装。很少有人穿着金碧辉煌的制服,毫无昔日君主时代的气派。协约国希望每一个人都知道新的和平意味着一个新的世界纪元的开始。

  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是到达凡尔赛的第一位协约国领袖,他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简短演说,警告德国要尊重条约的规定。但克列孟梭并不是第一位在和约上签字的协约国领袖。此项殊荣给予了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签字仪式结束后,威尔逊、克列孟梭和劳合·乔治从明镜大厅走到凡尔赛宫后面的平台上,为此成千上万的观众激动不已。人群簇拥着向前移动以便能看见这些政治家。他们欢呼着,“克列孟梭万岁!威尔逊万岁!劳埃德·乔治万岁!”如此这般的激动和混乱以致协约国的其他代表一时也被挤在大厅里面。

  德国代表蒙耻离开会场,并在他们所住旅馆中发表他们对所受的对待感到十分忿慨。在德国国内那些凡尔赛和约的批评家们又何止是忿恨呢!抗议者们涌入街道,德国学生放火烧毁法国军徽。中国反对和约有关中国山东的一些条款,拒绝签字。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此项和约。

  出席和谈会议的英国代表,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尔·凯恩斯警告人们说:和约可能给德国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其他批评家对凡尔赛和约能否真正带来一种永久的和平表示怀疑。

  1921年7月,美国会两院通过共同决议,宣布结束对德战争,同年8月25日美德签订和约。

  1919年9月10日,在巴黎附近的圣日耳曼宫签订对奥和约,称为《圣日耳曼条约》。11月27日,在巴黎近郊纳伊签订对保和约,称为《纳伊条约》。协约国扼杀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后,于1920年6月4日在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签订对匈和约,称为《特里亚农条约》。1920年8月10日,在巴黎附近的色佛尔签订对土和约,称为《色佛尔条约》。

  以《凡尔赛和约》为主的这一系列条约,基本构成战后国际关系、主要是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通常称为凡尔赛体系。这一系列条约的条款是极为苛刻的,是对战败国人民肆无忌惮的掠夺。

  凡尔赛体系建立了欧、亚、非三大洲的新秩序。

  国联标榜的目的是“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声称凡对国联成员国任何一国从事战争者,即被确认为对国联所有成员国的战争行为,国联应给予经济,甚至军事制裁。国联盟约还规定维护殖民主义的委托统治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国联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藩属领地分别委托给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来统治。所谓委托统治制度实际上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制度;但从另一方面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得不承认,这是受国联“委托”,一旦这些殖民地能够自主,它们将取消这种“委托”。

  总之,帝国主义企图通过国联,在世界人民中制造和平幻觉,以巩固巴黎和会所形成的凡尔赛体系的“新秩序”。到30年代,国联对日、德、意法西斯的侵略行动,不但未加制止,反而纵容包庇,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国联也就随之瓦解,至1946年4月正式宣告解散。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简称“国联”。开始,英、法、意、日、中等44个国家参加了国联,后来逐渐增加到60多国。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