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狡免死,走狗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那是38摄氏度的大热天。

  8月16日,周在南京出席了陈公博召开的解散汪政府的会议。所有大汉奸,个个丧魂落魄,唯有周佛海,笃定泰山,满心欢喜。为什么?周后来在审判时的自白书内写道:

  “8月12日,程克祥、彭寿送来戴局长(戴笠)一个电报,内载:‘委座派做上海行动总指挥,负责维持上海和沪杭沿线治安’,并指定归我指挥的部队,我便遵令就职。”既有如此美差等着,他已不要什么共产党的关心,共产党派来的人不见,带来的信撕掉。

  当时,周的伪职主要是上海市长,他要急着回上海就任蒋介石委任的新职。但别忙,南京必须让它乱一下,和陈公博闹点小磨擦。汪精卫死后,陈是伪政府主席。他组织了八个方面军,如庞炳勋、张岚峰、孙良诚、吴化文等,都是冯玉祥的旧西北军,倒也有30万人马,盘踞在中原地带。陈公博名义上“掌握”着大军,实际上全由戴笠密令周佛海以重金收买策反了,陈一兵一卒也调不动。现在日本投降,周佛海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密令以上各部,不听陈公博的指挥,静候重庆蒋介石的委任。周这样一做,陈公博就成光杆司令了。

  周在离开南京时,还要给陈公博重重一击,使他坐以待毙。周佛海手下有个军统特务周镐,此时像土行孙一般从地下冒了出来,自称“京沪行动总队长”。这倒不假,戴笠已密令周佛海给予支持。周镐在8月16日晚上,就动用周佛海的财政部的警卫大队,占领了新街口闹市区的“中央储备银行总行”大楼。同时,逐一逮捕大汉奸。所有这些,周佛海都是知道并默认的。

  周镐的行为,日军未加干涉。他指挥队伍,直扑西康路陈公博的住宅,说要逮捕汉奸主席,这也是周佛海点过头的。不料忠于陈的“中央军官学校”学生千余人,全副武装赶到,说要“保卫陈主席”,和周镐的部队终于形成枪战,西康路、珞珈路一带,子弹横飞,秩序大乱。日本派遣军司令部受“陈主席”的请求,派兵干涉了。带队的小笠原少佐宣布:“在国军尚未到达之前,日军仍有维持治安的责任。”当即缴了双方的武器。周佛海财政部警卫队的枪被缴了,但这有什么关系,陈公博臭了,南京城乱了,周的目的已经达到。

  经此一闹,南京人心浮动,谣言四起。周佛海又指使自己控制的报纸,攻击陈公博“拥兵自卫,已成为蒋介石还都南京的障碍”,闹得陈公博忧心忡忡,坐立不安。日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是深知周佛海在这场戏中的所作所为的,就决定先让陈公博到日本躲一躲。陈再三考虑,自知斗不过周佛海,就带着情妇莫国康和其他大汉奸等,乘飞机到日本去了,后来引渡回来,1946年被蒋介石枪毙。

  从地下冒出来的,除周镐外,还有伪军司令任援道,名义是“先遣军总司令”,也是戴笠封的。任本是八个方面军之一,早被周佛海的金弹打倒。此刻周和任分工:任管京沪,周管沪杭,成了“亲密战友”。

  周佛海唱完这出对陈公博的逼宫戏,大获全胜。他心满意足,在8月18日回上海,要摇身一变,当他的“行动总指挥”了。

  日本投降时,戴笠和杜月笙已在浙江淳安。时局变化如此之快,他们担心新四军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开进上海。除急令周佛海、任援道力保京沪安全外,就叫杜月笙最得力的门生、CC健将陆京士,持戴笠的亲笔信星夜来沪找周佛海。戴笠的信是这样写的:

  “佛海吾兄赐鉴:敌已向同盟国提出答复,愿立即停战并解除武装。在此局势急转直下之时,京沪治安之维持,甚关重要。弟已呈准,上海由兄联络各方,共同负责,而由兄主其事。请兄于此紧急艰巨之时期,对任务能秉承领袖之意志,鼎力以支持之也。”

  “今后一切,当由弟负责。专此致颂大祉。弟戴笠手上。”

  周佛海接到信后,立即成立“上海行动总指挥部”,摇身一变,大汉奸成为从地下钻出来的抗战英雄了。上海的老百姓,窃窃私议,群疑莫释,都被搞得稀里糊涂,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这与周佛海何干,他从汉奸上海市长变成“总指挥”“总司令”,他要在上海“行动”了。

  “行动总指挥部”由周的心腹罗君强、熊剑东任副司令,下设参谋处、调查处、政法处、军法处、宣传处等,机构庞大,五脏俱全。周佛海身边两个军统小人物程克祥、彭寿,奉戴笠之命,担任正副秘书长。顶多10天吧,周就发现,这两个小人物抓了全部大权。他们代表戴笠,周被架空,挂了个名义,成了空心大老倌。

  但维持治安的责任却是要周佛海负的。周得到两位秘书长同意后,杭州由周的心腹、伪浙江省长丁默邨负责。周的近2万人的税警团,布置在上海四郊和沪杭沿线。周还把军事顾问川本芳太郎请来和上海日军“登”部队达成协议,日本陆军进驻浦东沿海及郊县一带,和税警团一起,严防新四军入城。当时中共确曾一度要接管上海,后经毛主席再三斟酌后放弃。“登”部队张贴布告说:“奉上司命令,执行维持治安任务。如有妨碍日本行动者,将认为系不服从蒋委员长命令,予以最严厉处置。”“行动总指挥部”由程克祥、彭寿拟定,也不请示周佛海,就四处贴出布告,严禁造谣生事,武装挑衅,保护日侨,违者重罚。具名是“总指挥”周佛海。周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局面初定以后,程克祥、彭寿就开始捉汉奸了。醉翁之意,全在“房子、车子、条子、女子、票子”,是为“五子登科”。戴笠将来上海,用不到周佛海这个“总指挥”了。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亦然。周佛海自知没趣,忧虑重重。程克祥向周说:“总指挥就到储备银行办公,准备移交吧。这里有我们,您尽可放心。”

  周很识相,担着个“总指挥”的名义,却天天到银行去上班。堂堂一个“储备银行”,一点金银不留,不好交账。于是,周绞尽脑汁,总算留下点财宝,面子上得以过关。根据后来周佛海在供词中说,向重庆“中央银行”来客移交了黄金50万两,美金550万元,白银760万两,银元33万元。作为汪伪的“国家银行”,只有这些“储备”,无非自欺欺人,蒙混过关而已。

  不久,杜月笙回来了,全副美式武装的“第三方面军”空运到了,戴笠也在9月来上海了,还要周佛海何用呢?他就索性呆在家里,等候命运给他安排的苦酒,不,也许是一杯醇香甜酒。

  9月,戴笠到了上海,周佛海的“行动总指挥部”“行动”过了,宣布结束。

  戴笠天天在湖南路周家吃晚饭,和周佛海谈到深夜,那热呼劲儿胜过亲兄弟。特务魔头就有这个本领,胸中早有成竹,面上不露痕迹。平心而论,他对周佛海,内心是矛盾的:既要保周政治上渡过难关,找一个好向世人交代的万全之策,又要对周在敌伪时搜刮的财产觊觎巧取,占为己有。只要看看周佛海家中华丽的摆设和好几辆“凯特勒克”、“林肯”保险汽车,这座“基度山”不能不挖。戴笠决心行动了:要救周佛海的性命,也要周的金银财宝。

  每天晚饭后的谈话,几乎都涉及周佛海和其同伙丁默邨、罗君强等的前途问题。戴笠总是哈哈大笑说:“有我在,你们就有前途。这是个政治问题,不是法律问题。政治上来个声明就可以了,何况你们又为党国做了不少事。放心吧,决不会判刑。”

  有一次,周佛海提到蒋介石给的亲笔信。戴笠说:“委座知道的,常提起你,说东南一带,多亏佛海,才未落入共产党之手。但你切不可对外人多讲,委座知道就不好办了。”戴笠说得情真意切,周佛海深信不疑。

  9月,军统特务大捉汉奸,搜刮钱财,这是“劫收”的重要内容之一。捉来的人先关在吴四宝的住宅,后来移押“楚园”。此时的汉奸们,真是人人自危,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戴笠口蜜腹剑,面带笑容对周佛海说:“老兄目标太大,这一阵就请不必外出,在府中韬光养晦,专候委座的佳音就是了。”周佛海是个宦海浮沉老手,已经感到大事不妙。

  戴笠正在考虑,怎样搬开周佛海这块绊脚石,还有就是周厉害泼辣的老婆杨淑慧,戴也惧她几分。

  对周的金银财宝,如何下手?戴笠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好计策。9月下旬的一天,他兴冲冲踏进周公馆,就高声嚷嚷:“佛海兄,好事,好事呀!”正在“韬光养晦”的周佛海听到戴的叫声,急忙下楼,将戴请进书房,愕然地问:“雨农兄,什么好事呀?”

  戴笠背靠沙发,仰面大笑:“老兄,等到了!委座来电,要召见你,天大的好事吧!”

  周佛海满心狐疑:蒋介石正要在重庆和毛泽东谈判,这种时候,怎么会召见他呢?

  但周深知戴笠的性格,他决定的事,不会更改,此去凶多吉少,大为不妙。但还是问了一句:“什么时候走?去多少天?”

  “9月底动身,至于去多久,那要等见过委座再看了。”戴笠仍是满面春风,但心里明白:周佛海犯疑了,赶快动手,搬走了周,还要调走杨淑慧和周幼海,这出戏不大好唱呢!

  第二天,大汉奸丁默邨、罗君强也吵着要去,说想见见委座。戴笠心中好笑:“你们去干什么呢?我又不想挖你们的金山?”但反正都是笼中的鸡,网里的鱼,就不加思索地说:“那好,一起去吧。”

  1945年9月30日一早,周佛海和丁默邨、罗君强、内弟杨惺华等,由戴笠亲自陪同,乘专机到重庆去了。

  周佛海等到重庆后,即被送到杨家山戴笠的私宅。杨家山、磁器口一带,是军统和“中美合作所”的集中营所在地,有名的白公馆、渣滓洞,都在这里,江姐就牺牲于此。

  周佛海当然不进监狱,生活招待是一流的。戴笠说:“休息几天,静候委座召见。”不一会,总务科长夏祯祥跑来,毕恭毕敬说:“周先生,要什么尽管吩咐,但请勿外出,不要和熟人通电话。”周佛海脑子嗡地一响,自言自语说:“软禁了!”

  当晚,周佛海就心脏病复发,送进了美国人办的“四一医院”,病房二大间,设备华丽至极。戴笠来了,对周说:“这是最好的医院,安心养病。”坐一会就走了,从此没有再来。周佛海写过几次信,也不见人影。戴笠从医院出来,心中暗喜,已生出一条妙计,可以把杨淑慧和周幼海骗来重庆了。

  第二天,戴笠就飞往上海。

  晚上,湖南路周公馆内灯光通明,客厅中坐着戴笠、杨淑慧和周幼海。戴笠开门见山说:“佛海一到重庆,旧病复发,现在住入第一流的医院了。我特此专程来上海,告诉嫂夫人和周公子。”

  戴笠满面春风,杨淑慧一脸愁云,幼海漠不关心。

  戴笠又笑着说:“佛海的病,不知何时可愈。他很想念你们,要请嫂夫人去探望他。我想,嫂夫人去一趟也好。医院里虽有护士,总不及亲人照料得周到。淑慧嫂,你看可好?”

  杨淑慧心乱如麻,呆在那里,未作回答,心中暗忖着丈夫的病,也怀疑戴笠在捣什么鬼。客厅里沉默了几分钟,戴笠笑了:“淑慧嫂,你怎么啦?去不去呀?”

  “去,去,佛海有病怎么能不去!”杨淑慧知道,戴笠决定的事是无法抗拒的。接着又回一句:“戴局长,何时走呢?”

  “我很忙,说走就走,就乘我的专机。”戴笠要把这个厉害的女人打发得越快越好。

  杨淑慧听后,一言不发,事情要轮到周幼海了,戴笠转过头来,对幼海说:“幼海,你不和妈妈一起去看看父亲吗?他一直想念着你。”

  幼海一听,立即顶了回去:“母亲去了,我可不去!”

  “你不是一直想到大后方去吗?现在去看看,岂不正好?”戴笠脸上的笑容已减了一半。

  “我不去!要去也以后再说。”幼海显然不知天高地厚。

  戴笠的脸立即沉了下来:“你要知道,我要人干什么事,没有人敢违抗我的意志。”

  “我不是你的部下,不必执行你的命令。”幼海又顶了一句。

  “好好,你不去,现在就跟我走!”戴笠要动真格了。

  这时,客厅里的气氛十分紧张,杨淑慧哭了:“幼海,去吧。”幼海知道闯祸了,就说:“去就去,但行动要有自由。”

  戴笠又笑了,但换了个话题:“你的名字要改一改,不要让人知道你是周佛海的儿子。”

  幼海已怒目相对,杨淑慧害怕极了,马上说:“改一改也好,幼海,你就叫周祖逵吧。”幼海感到莫名其妙。

  第二天一早,汽车来了,将杨淑慧和幼海接到机场。戴笠等在那里,朝幼海笑笑说:

  “我就喜欢听话的孩子,这样不是很好嘛!”

  飞机向重庆飞去,戴笠的心却留在上海。他马上要回来,向周家的“基度山”开刀。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