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珍视祖国文物

  1944年夏,驻印军在孟关筑路,挖土发现明朝万历年间征西大将军刘戡所建白碑一块。此碑碑质为花岗石,碑高约2.3米,碑宽约1米,碑厚约为0.25米。副总指挥郑洞国下令,就地竖碑,建立碑亭,水泥灌座,永保不损。沉没土中300年的孟关明碑又重显文采!

  为珍视文物,加深官兵和缅北华侨爱国观念,副总指挥郑洞国令拓碑文数万份,散发全军与八莫、腊戎一带华侨代表,曹艺也得到一份,后来因故丢失,因此碑文中名称、年、月、日记不齐全。曹艺在战后曾考证过此碑的时代背景,此碑可能是在公元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在位的48年间建竖,他死后25年,明亡于清。明神宗是明代主政最久的帝王,为延续明王朝,他首先着手巩固边疆,曾封刘戡为征西大将军,领兵数万由燕来向云南进发,直指滇西。刘戡大军抵滇西大致路线:由保山、腾冲出神护关到密支那,渡伊洛瓦底江,经孟拱到达孟关设辕安营。因孟关西北有天险大龙,大来河,乌龙,清敦江阻隔,那边已是方园数百里原始森林地带,地形复杂,荒无烟村,瘴气丛生的野人山区,无进驻必要。刘戡屯兵孟关,对百姓宣抚,生产发展,整饬土司法则,构通边远地方联系,加强纪戎,维护安宁等,起到积极作用。为永誌其事,他在孟关高筑坛台,竖立永久性花冈巨碑一座,铭刻官御、朝代、年、月及所辖广大地区9个土司名称,以佐史证,孟关距腾冲约500华里,其所辖9司范围更广,从设坛立碑看:刘戡身为大将军,办事有条理,颇具卓识的儒将风度,是位治军、施政有方的文武兼备人才。孟关明碑,是历史的疆土见证,它远超过“唐标铁柱”的深远意义。

  郑洞国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民族精神,保护国家文物的行为的确令人钦佩。

  §§第十章 冯玉祥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