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飞抵北非建功

  1893年2月12日,奥尔马·N·布莱德雷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克拉克。1915年,他从西点军校毕业之后,入本宁堡步兵学校和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深造。

  美军著名将领布莱德雷1941年2月23日,布莱德雷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兼驻地指挥官,一跃成为准将。

  布莱德雷到任后的几周,便制定了一个综合计划,要将本宁堡预备军官学校扩大24倍。开始,他带着计划去找步兵司令霍奇斯和参谋部人事部,结果毫无收效,人们嘲笑预备学校的毕业生是“90天神童”。

  最后,布莱德雷绕过所有的人,将计划直接送给马歇尔。自然,马歇尔兴奋异常,为计划开了绿灯。这是布莱德雷在本宁堡办的第一件大事。后来,本宁堡预备军官学校在布莱德雷一手操持下成了美国预备军官学校的样板。它培养的军官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欧洲和太平洋战场。布莱德雷对美国兵力动员,立下了一大功。

  1942年2月,布莱德雷晋升为少将,任第82师师长。

  1942年6月。布莱德雷抵达路易斯安那的利文斯顿接手第82师。该师隶属第4军。1943年2月12日,是布莱德雷50岁生日,他被任命为第10军军长。可是,他还没上任,就派被到非洲任艾森豪威尔的私人代表。

  布莱德雷对领受的任务并不高兴,他主要是充当一种难以说清的角色,在突尼斯前线作艾森豪威尔的耳目,同时对前线的美军军官提一些“建设性的调动”建议。布莱德雷深知,他这个角色要穿梭于各指挥官之间,是一个讨人猜忌和厌烦的“间谍”角色。为了避免与人结怨,或招致嘲笑,布莱德雷告诫自己要小心谨慎,多听反映,睁大眼睛观察,而不能胡说八道,多嘴多舌。一到非洲,他就以善于观察、稳健沉着、深藏不露的姿态处理一切。

  4月15日午夜,布莱德雷正式接手第2军,交接是秘密进行的。1943年4月中旬,盟军对突尼斯轴心国部队的围歼准备已接近完成,决战即将到来。4月16日,亚历山大下达了代号为“铁匠”的总攻令,要求部队沿整个弧形战线强攻退守的轴心国部队。安德森的第1集团军担任主攻;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对昂菲达维尔施加压力,相机推进;法国第19军在蒙哥马利左侧和安德森的右侧伺机参加攻击而扩大战果;布莱德雷刚接手一天的第2军部署在第1集团军北面,任务是保护安德森的左翼,并逐步向乔吉高地推进,最后协助安德森夺取比塞大。亚历山大给布莱德雷一把尚方宝剑,即如果他认为安德森的命令不合适的话,允许他越过安德森与他本人直接联系,布莱德雷比巴顿幸运,他可以不受英国人的掣肘。

  接受任务后,布莱德雷把第2军的司令部安扎在贝迪市郊外的帆布帐篷里。他从第28师调比尔·基恩来当自己的参谋长,并保留巴顿留下的领导班底。布莱德雷取消了巴顿确立的过激的规定。比如,后方医院的护士不必再戴钢盔了。同时,布莱德雷一反巴顿的粗暴作风,耐心地说服下级执行命令,放手让手下的军官独立解决问题。这是布莱德雷从马歇尔那里学来的领导作风,也符合他历来的领导风格。

  4月19日至20日夜,蒙哥马利首先发动佯攻,安德森手下的第5军和第9军在佯攻后的两天发起主攻。可是,非洲军团拼死抵抗,奥尔弗里的第5军、约翰·克罗克的第9军严重受阻。布莱德雷的第2军居地中海和安德森之间,埃迪的第9师居北;赖德的第34师位于中间;艾伦的“大红一师”居南。布莱德雷跟随哈蒙的第1装甲师指挥作战。战前,艾森豪威尔希望布莱德雷在南部泰恩河谷用装甲部队攻击敌人,但布莱德雷看到德军居高临下,可用反坦克炮还击,这样做也许会重蹈卡塞林山口的覆辙。布莱德雷没有理会艾森豪威尔的建议,简单地对4位师长说:

  “我们要坚决地先攻占609高地!”

  “609高地”是布莱德雷根据地图标高给它起的名字,实际上它是第2军东进路上的最高点。艾伦的“大红一师”冲在最前面,战斗异常激烈。从4月23日至26日的3天中,第2军才推进9公里。敌人在第2军有条不紊的进攻中慢慢退却,但每退一步,都要埋设地雷,然后依托崎岖不平的山地构筑工事抵抗。艾森豪威尔及他的新“耳目”平克·布尔,还有莱斯利·麦克奈尔等也来督战。结果,麦克奈尔被炮弹炸伤,布莱德雷也差点被一颗炸弹炸中。为了鼓舞士气,布莱德雷亲自和师长们一起巡视前沿阵地,结果他也差一点送命,这是他在突尼斯第3次遇到险情。不过,他似乎生来与死神无缘,每次遇险都能化险为夷。

  敌人死守着609高地,布莱德雷命赖德的第34师在炮兵科长查尔斯·哈特指挥的猛烈炮火支援下强攻,但三次均退了回来。

  就在布莱德雷的第2军进攻毫无进展时,安德森发来两份怒气冲冲的电报:第一封要求布莱德雷绕过609高地到敌人后方去支援他;第二封则要布莱德雷调一个步兵旅给他使用。布莱德雷认为这违背了美国军队由美国人指挥的协议,对两封电报均未理会。

  攻占609高地仍是个大难题,为了加强火力,布莱德雷建议调来坦克作移动大炮使用,并命令部队于4月30日上午发起攻击。17辆坦克迂回到侧翼和背后炮击敌人的阵地,赖德的步兵终于在5月1日占领了609高地。之后,德军多次反扑,均未奏效,第2军牢牢地控制了制高点。用坦克当移动火炮,这是布莱德雷的一个小发明,德军根本没料到这一手,惊慌失措,不少人当了俘虏。

  5月7日,突尼斯战役以盟军的胜利而结束了,布莱德雷给艾森豪威尔发去只有两个词的电报:“任务完成!”

  从1943年2月布莱德雷飞抵北非充当“耳目”,到5月7日率第2军参加突尼斯战役取得辉煌战绩,布莱德雷如日中天,一路顺风。布莱德雷不像巴顿那样锋芒毕露,他善于与自己的上级和英国人和睦相处,同时也得到马歇尔在背后的有力支持;在作战方面,布莱德雷谨慎沉着、刚柔相济,善于捕捉战机。他对战场态势、兵力运用、战术安排和后勤补给均能巧妙调度。当然,布莱德雷接手的第2军,是以巴顿的辛勤劳动为基础的。没有巴顿的大刀阔斧,也没有布莱德雷的战功显赫;没有布莱德雷的指挥有方,也不会取得为美国人争了一口气的胜利。

  对布莱德雷而言,他从战火中显露出自己的指挥才能、作战勇气。战役结束后,布莱德雷名声四起,他的名字见诸了新闻媒介、艾森豪威尔派战地记者厄尼·派尔“去采访布莱德雷”,结果报纸把布莱德雷的战绩详细地报道出来。就连阿拉伯人也认为布莱德雷的教名“奥马尔”是穆斯林名字,他们为之骄傲,并相信布莱德雷会步步高升。

  早在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英美首脑便决定在突尼斯战役结束后立即实施西西里岛登陆战,扫除地中海交通线的主要障碍。5月29日,丘吉尔、马歇尔、艾森豪威尔、亚历山大等在阿尔及尔召开军事会议,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决定:进攻西西里岛,成功后即攻入意大利本土,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下一步横渡英吉利海峡作准备。

  布莱德雷作为一位崭露头角的军长,他还没有资格参加这些决策。不过,他坚持认为,进攻西西里岛有两种战略,一是包围孤立之,在墨西哥和卡拉布里亚同时实施两栖登陆;二是对全岛实施正面突击,然后在岛上纵深苦战。对于前一种战略,可以发挥盟军海、空军的巨大作用,利用已控制的海、空权切断意大利本土对西西里岛的支援,也可防敌退却。结果,布莱德雷的战略思想无人知晓和采用,只是到战役结束后才有人想起这一战略的优点:迫使岛上守军投降,节约时间和装备。

  1943年夏,盟军在北非沿海港口集结了大量部队,亚历山大的第15集团军群负责执行“赫斯基”计划,下辖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和巴顿的第7集团军。登陆战役定于7月10日开始。

  巴顿组建的第7集团军准备以欧内斯特·道利少将的第6军为主攻部队。布莱德雷得知第6军担当进攻西西里岛的美军主力后,心急如焚。首先,第6军于1943年4月抵达非洲。其次,这意味着第2军没有显山露水的机会,他个人也无法显露自己的才能,只好呆在摩洛哥驻防。尽管他对盟军高层的战略决策颇有微词,但他还是积极活动,为自己和第2军求得参加行动的机会。于是,布莱德雷分别给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写信,阐述第2军作战经验丰富,可担当大任,而第6军刚抵非洲,最好不让它去冒这个险。

  艾森豪威尔和巴顿都认为这种分析很有道理,巴顿多少有点偏爱第2军。5月15日,艾森豪威尔电告马歇尔,告诉他准备把第2军调给巴顿,而把第6军调给摩洛哥的克拉克第5集团军。艾森豪威尔以欣赏、喜悦的言词说:“布莱德雷干得如此出色,我实在不能拿一个毫无实践经验的军长和参谋部去碰运气。”马歇尔对布莱德雷也颇为赏识,同意了艾森豪威尔的决定。

  5月13日,布莱德雷从突尼斯前往阿尔及尔,他和艾森豪威尔等人详细审阅了“赫斯基”作战计划并讨论了在突尼斯战役中美军的得失。之后,飞往奥兰以东的海滨城市穆斯加奈姆,巴顿从司令部率仪仗队到机场欢迎布莱德雷一行。午宴中巴顿豪放地为布莱德雷庆祝胜利,称布莱德雷是“比塞大的征服者”。突尼斯战役的胜利,使盟军上下像庆祝节日一般欢乐。5月20日,艾森豪威尔又邀巴顿和布莱德雷飞往突尼斯参加“胜利游行”,军界高级将领如亚历山大、安德森、特德、坎宁安、朱安及法国权贵们坐在主检阅台上。艾森豪威尔忙得不亦乐乎,冷落了巴顿和布莱德雷,美军主要将领只能坐在侧检阅台上。好在蒙哥马利回国休假了,否则巴顿会气得七窍生烟。尽管如此,艾森豪威尔仍被巴顿认为是亲英分子,巴顿对布莱德雷说:“真他妈的浪费时间。”然后回穆斯塔加奈姆继续搞他的作战计划,希望在西西里战役中赢回点荣誉。

  布莱德雷想把第2军的指挥部也设在穆斯塔加奈姆,靠近巴顿的司令部以便联络。可巴顿却要布莱德雷的司令部设在号称“苍蝇之城”的雷利赞村镇。这个村镇充满恶臭、苍蝇,天气炎热,周围是一片沙漠。布莱德雷6月2日起升为三星中将,与巴顿的军衔相同。布莱德雷认为巴顿把他安排在此是出于虚荣心,巴顿不允许有同级军衔的将军与他呆在一起。布莱德雷怀着一种恼怒的心情率部下整理破烂不堪的营房,他把司令部设在一所学校里,两名副官切特·汉森和卢·布里奇,还有勤务兵、司机和布莱德雷住在一起,像一个小家庭。

  布莱德雷是第7集团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将率两个师担任突击任务,这既是美差又是苦差使。为此,布莱德雷不敢怠慢,努力地调教部队。布莱德雷对手下的艾伦师长早就有看法,认为他目无纪律,虚张声势,多次想提醒艾森豪威尔调其回国当军长。但巴顿喜欢艾伦,他们二人在性格上、作风上有共同之处,布莱德雷勉强同意巴顿保留艾伦的意见。另一位师长米德尔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年轻的团长,曾在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与巴顿同学。退役一段时间后又于1942年再服现役,在国内就是第45师师长。这个师被认为是最为训练有素的国民警卫师,但毫无实战经验。该师将在登陆战前从美国开抵奥兰,休整后即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首次大规模两栖登陆。布莱德雷对这两个师均放心不下,忧心忡忡。

  参加过突尼斯战役的几个师,在战场上表现出两个明显的弱点:一是缺乏主动搜索敌人和接近敌人的精神,下级军官胆小怕死;二是在寡不敌众时容易擅自投降,这是国内演习中总是判定以多胜少而造成的。除此之外,参加过突尼斯战役的师认为自己该轮换回国了,厌战情绪严重,甚至出现对抗以至动武的事件。而这些对抗恰恰发生在“大红一师”和第3师当中,前者是布莱德雷在西西里登陆中不得不倚重的尖刀。在突尼斯,“大红一师”从比塞大到奥兰途中,一路横冲直撞,士兵胡作非为,艾伦也不加管束。在阿尔及尔,“大红一师”的士兵甚至趾高气扬地搜寻和攻击后方地区部队。最后艾森豪威尔命令布莱德雷将艾伦的“大红一师”调往郊外。

  从5月下旬起,布莱德雷率部队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训练,其中包括登上岛屿后的城市巷战实弹演习。布莱德雷视察第1、第9步兵师和第2装甲师时,强调要当心敌人埋设的地雷,告诫他们要敢于分队作战,不到绝望境地绝不投降。

  6月27日,布莱德雷关闭了雷利赞的指挥所,转移到奥兰作登陆最后准备。7月4日,布莱德雷到奥兰以西9公里的法国海军基地克比尔港,登上了两栖作战指挥舰“安康”号。

  布莱德雷和他的部队于7月5日傍晚出发,先绕西西里岛航行5天。布莱德雷不仅晕船、呕吐,而且患了严重的痔疮,痛苦万分。他担心痛苦难以控制,请“安康”号的医生动了局部手术。

  11日早晨,巴顿和布莱德雷分别上了岸。第2军的指挥部设在第45师防区内的斯科格利蒂。布莱德雷强忍术后疼痛,咬牙指挥部队。

  激烈的恶战持续了1天,德军坦克几乎推进到距滩头阵地不足2公里之处。美军奋力反击,海军也用猛烈炮火轰击敌人。到傍晚,德军溃退了。布莱德雷埋怨近距离空中支援的薄弱,他的部队整天盼望空中支援能到来。

  上岸后的当天,巴顿和布莱德雷发生了争吵,巴顿越权命令“大红一师”攻击德军坚固的阵地,结果大败而回。布莱德雷恼怒万分,责问巴顿为何不与他商量,弄得巴顿只好道歉。巴顿事后向艾森豪威尔说布莱德雷“不够勇敢”,而布莱德雷坚定地认为鲁莽和勇敢有严格区别。

  在进攻墨西哥时,布莱德雷向巴顿建议,可以利用巴勒莫的小型海军部队向北部沿海公路上轴心国部队坚守的阵地实施“蛙跳”式或“两栖兜圈子”式的两栖围攻。实际上,这种新战术十分有效。

  8月7~8日夜,首次“蛙跳”式进攻开始,2个加强营配合第3师围攻圣阿加塔,德军一片恐慌,德军第29装甲师已开始后撤。由于伤亡惨重,登陆太晚,未能消耗德军有生力量。

  8月10~11日夜,第二次“蛙跳”式进攻在布罗洛进行。事先,巴顿安排了许多战地记者同往,特拉斯科特要求推迟24小时行动,敌人的抵抗很顽强。巴顿担心新闻界报道不利于第7集团军,反对推迟。无奈,特拉斯科特要求布莱德雷去说服巴顿。布莱德雷警告了巴顿,要求严格控制战斗规模,并要保证登陆部队迅速合拢,否则登陆就会失败。巴顿为了一条新闻,拒绝了布莱德雷,战斗仍按原计划进行。

  布莱德雷认为这是巴顿第二次无视他的权利,越权干预行动,甚至让他去干蠢事。巴顿这次越权,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这次布罗洛战斗中,650人组成的部队死伤和失踪277人,伤亡率达27%。而德军几乎没受任何损失便逃逸了。

  同一天,巴顿又视察了另一个后方医院,他又打了一个名叫保尔·G·贝内特的士兵。离开医院后,巴顿来到布莱德雷的指挥所,这一次,巴顿轻描淡写地告诉布莱德雷,他无可奈何地打了一个人。布莱德雷没有留意巴顿的事,可两天后医院发给布莱德雷一份爆炸性公函,详细报告了打人事件的经过。布莱德雷大吃一惊,但马上意识到这件事若张扬出去,美军将失去一位有才干的将领。按规定,那份公函应送到第7集团军司令巴顿手中,但布莱德雷认为这样会让更多人知道此事,毫无作用。若越过巴顿送艾森豪威尔,那就等于冒犯了直接上司,不够忠诚。反复思量后,布莱德雷将公函锁在了保险柜里。

  8月10日,美军攻到了墨西哥附近的三角形滩头地带。轴心国部队没有空中和海上优势,只好撤退。但是,由于盟军没有切断墨西哥海峡的计划和行动,7万意军和4万德军、l万台车辆(内含47辆坦克、1.7万吨补给品和装备),在一周内悄悄地溜走了。一直与盟军作战的3个德国师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随时还可参战。布莱德雷认为,这次战役获得了表面的胜利,未能重创轴心国部队是由于战术失误和盟军内部缺乏统一的作战计划,指挥班子不能团结一致。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